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研究——基于安徽省15所高校的抽樣考察
郭超
(巢湖學院團委,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對安徽省15所高校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和文獻分析,剖析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探究其存在的主要障礙和內在原因,進而轉換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力圖尋找切實可行的培育和踐行路徑。
關鍵詞: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02-15
作者簡介:郭超(1984-),男,安徽臨泉人。巢湖學院團委,政工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大變革時期,價值觀念出現多元化,中西文明和文化相互影響,社會生活、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日趨多樣化,對中國大眾傳統(tǒng)儒學思維、社會觀念認識帶來較大沖擊。當今社會,人的價值觀念出現了多元化乃至相互沖突的思維方式,不少人在價值信仰領域出現困惑、迷茫甚至抑郁的問題。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p>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的典型代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和祖國的未來。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關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同時對社會、國家層面有著更為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安徽省15所高校,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進行了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和材料分析,試圖理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tǒng)一關系,闡釋培育和踐行路徑。
2.1受訪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熟悉情況較為樂觀
受訪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多數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情況分別是:“很了解”(21.98%)、“基本了解的”
(54.16%)、“僅聽說過”(22.25%)、“不清楚”(1.61%)。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大量的宣講工作亟需開展。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生力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教育和普及對象,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踐行者、引領者。他們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和理論深化有著重要意義。
社會環(huán)境及師長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起重要作用的分別是:“社會環(huán)境”(23.07%)、“父母親人”(21.88%)、“老師”(19.68%)、“朋友同學”(14.16%)、“榜樣楷模”(11.28%)、“信息網絡”(9.92%)。大學階段是人的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社會價值取向對于大學生價值觀塑造至關重要。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良好環(huán)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講座論壇形式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受訪者認為,大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形式分別是“講座論壇”(20.21%)、“黨員團干培訓”(17.93%)、主題競賽(16.17%)、思政課程(16.06%)、典型表彰(15.13%)和主題報告(14.51%)。對于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路徑,更希望學校邀請優(yōu)秀學生典型進行講座和交流的優(yōu)秀學生類型,“自強勵志”(24.10%)、“成功創(chuàng)業(yè)”(22.87%)、“道德模范”(22.59%)、“就業(yè)優(yōu)秀”(12.29%)、“學習達人”(8.13%)、“文體明星”(7.37%)、“其它”(2.65%)。可見,尚處于高校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對于以講座論壇形式進行的理論宣傳抱以較大期望。這就需要高校加大在講座論壇上的投入,在增加數量的同時更要提高質量。此外,切合大學生的選擇傾向與喜好,邀請大學生感興趣的主講人。
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獲得多數認同,“民主”“平等”“誠信”最受關注
“民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最受關注。受訪者對國家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從高到低依次是:“民主”(37.53%)、“富強”(30.29%)、“和諧”(18.50%)、“文明”(13.67%)。說明自改革開放30余年來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已經使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物質需求得到一定滿足,現在民眾對于民主的渴望更為強烈。但需要注意的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不同,我們追求的民主,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們知道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經濟文化水平還比較低,離現代化還有一定的差距,人們仍渴求富足的生活。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文化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國際地位也有所提升,民眾在“富”的基礎上對國家的“強”有了更大期待。
“平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層面最受關注。受訪者中,對社會層面的認同度依次是:“平等”(30.56%)、“公正”(26.01%)、“自由”(24.40%)、“法治”(19.03%)。人人生而平等不僅是普世價值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夢的應有之義。另外三項也占有相當比重,說明這四個標準,相輔相成,只有它們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促進我國社會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誠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最受關注。對個人層面的認同度依次是:“誠信”(46.38%)、“愛國”(31.37%)、“友善”(11.53%)、“敬業(yè)”(10.72%)。可見誠信在民眾個體心目當中占有重要地位,這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民無信不立”不謀而合。近些年來,個人缺乏誠信的事件屢見不鮮,社會對誠信缺失的關注也越來越多。誠信是人類社會生存發(fā)展、傳承延續(xù)的道德約束,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2.3思想政治課現存的問題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大學生如何認識衡量個體價值的主要標準?受訪者對個人價值大小主要取決標準的看法依次為:“社會貢獻”(71.31%)、“金錢多少”(10.46%)、“權力大小”(9.38%)、“事業(yè)成功”(8.85%)。表明大多數人對于人生價值的認識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但也不應忽視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于金錢和權力的盲目崇拜,正是這樣,為腐敗等不法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這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所在。
各類思政課程對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有一定教育作用。目前學校開設的各類思政課程對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作用,依次為“作用較大”(42.09%)、“非常大”(17.69%)、“不大”
(35.12%)、“沒有”(5.09%)。說明學校教育在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起到積極作用。教學形式單一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開展。受訪者認為,現有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依次為:“教學方式枯燥,難以引起興趣”(29.15%)、“教學缺乏互動和吸引力”(27.60%)、“內容陳舊,理論脫離現實”(19.98%)、“教學內容無法解釋社會不良現象”(14.21%)、“班級人數太多”(6.80%)和“其它”(2.27%)。
通過對調研材料和數據分析發(fā)現,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開展總體來看,效果較好;下一步工作的開展,也較為樂觀。但隨著社會的變革,青年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很大變化,思想更加多元、理念更加創(chuàng)新、行為更加務實,影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
3.1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的多樣化組成,增加了價值認同難度
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較快發(fā)展,經濟組成成分和社會階層發(fā)生新的變化。經濟發(fā)展對思想意識領域影響較大,出現思想觀念多樣化、利益多樣化以及文化多樣化,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趨向多元化的態(tài)勢。這些拓展了大學生價值選擇的空間,但增加了他們基本價值取向選擇和價值認同的難度。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經濟成分、分配方式多種方式并存,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政府官員腐敗和社會丑惡現象,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3.2社會觀念體系多元化發(fā)展,削弱了價值認同強度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設領域的經濟基礎、經濟體制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當今社會思潮、觀念認識和信仰多元化并存。部分資產階級敵對勢力對我國文化滲透、惡意誹謗乃至“分化”之心不滅,通過文化輸出,在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件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傳播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對青少年群體思想加以滲透,同我們爭奪青年一代。傳統(tǒng)與現代、“本化”與“西化”文明多重元素交織,青年學生面臨空前的困惑和迷惘,造成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他們對傳統(tǒng)社會核心價值發(fā)生搖擺,消弱了他們的社會價值判斷能力,反而對社會倡導的價值判斷產生疑問,弱化了大學生價值認同感。
3.3社會價值沖突現象加深,影響了價值認同形成
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形成復雜的價值沖突,其核心是不同價值判斷的沖突。當前,網絡廣泛覆蓋,大學生更是網絡“蟻族”,各種思想觀念以網絡,尤其是新媒體為載體,傳播快、覆蓋廣、影響大和難控制,這給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應主動搶占網絡,尤其是新媒體——大學生新的“聚集地”,利用其優(yōu)勢,采用新手段,加以引導和掌控。網絡和新媒體對大學生獲取現代信息、更新知識、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意識具有積極意義。市場經濟推動的價值多元化態(tài)勢,使價值整合遇到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利益沖突,整合難度日益加大,短期內整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整體認同,要面臨多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
4.1秉持“三大導向”,確立“引領”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價值導向,突出馬克思主義牢固地位,實現一元主導與多元包容的有機統(tǒng)一。價值導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展開的邏輯起點和目標向度。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體現了意識形態(tài)上的黨性要求和價值選擇。培育青年學生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突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由于人們認知的差異性,思想發(fā)展過程不可能同步,在堅持一元主導的前提下,必須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務必讓大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人本導向,把握學生特點和規(guī)律,實現個性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人本導向是價值導向的深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人本導向。由于時代步伐的加快,大學生思想特點與成長規(guī)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化,若固
守以前的教學套路,必定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難以達到情感共鳴和理性認同。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踐中,應始終注意把握學生思想的動態(tài)變化,比較代際之間的差異,適時制定和優(yōu)化培育方案,既考慮到青年學生的共性需要,也兼顧到學生的個性追求。
實踐導向,貼近生活和社會現實,實現理論認同與行為踐履的有機統(tǒng)一。實踐導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腳點。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化時代,信息捕捉能力強,社會敏感性高,善于運用理論思維比對社會現實,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接地氣”是實現大學生理性認同的關鍵。正如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所言,“青年要把艱苦環(huán)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边@就需要我們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空間,組織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現實,運用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在社會實踐中提高認識,增長才干,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自信和自為。
4.2推行“三大耦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實踐諸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與第二課堂有機耦合。從已有經驗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兩個課堂”的“無縫”對接,無疑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取得明顯的效果,就必須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強化課程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堅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
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耦合。利用一切有利條件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實踐。通過社會調查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既能夠深入指導學生開展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教育活動,把理論教育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又能帶動更多的專業(yè)教師走進社會課堂,提高對現實理論問題的把握力度,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資料,豐富理論教學的素材,強化實踐教學效果。
社會調查與社會需求有機耦合。青年大學生參與指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實踐中,注重雙向受益,形成良性互動。大學生擔當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團和實踐團隊,充分發(fā)揮科技、文化等優(yōu)勢,通過送衛(wèi)生、文化和法律知識“下鄉(xiāng)”,讓農民真正了解到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政策,體會到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心,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地方群眾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而社會實踐讓大學生們更了解中國農村的實際,擴大視野,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與奉獻意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較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4.3塑造“三大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才培養(yǎng)
注重政治思想理論能力的提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的目標是包括政治思想素質目標、知識掌握目標和能力提升目標“三合一”的綜合目標。政治思想素質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核心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深入社會生活,接觸各個階層,增強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的自覺性,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與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tài),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通過體驗式學習進一步印證與理解理論知識,并在積極主動的踐履過程中,達到開拓思維空間、增強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目的。能力提升目標,是幫助學生完成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提升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注重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的養(yǎng)成。包括合作意識、凝聚力和團隊士氣在內的團隊合作精神是當代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當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參與班級和校園活動等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團隊合作精神的缺失。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改革的進程中,要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切實轉變教育理念。定時邀請校內外杰出人士為學生開設講座,如知名專家教授、科學家、企業(yè)家等,以他們成功的事例以及親歷講述,為大學生樹立成長成才的標桿,提高大學生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將大學生社團建設成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和陣地,開展“文化素質學分制”與“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發(fā)展和扶持大學生社團。
注重技術把握和網絡應用能力的提升。網絡等現代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推廣普及,迫切需要當代大學生掌握現代技術,提高網絡綜合應用能力。學校把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特色網站作為工作目標,將
網站建設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相結合,與大學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著力發(fā)揮校園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針對大學生在網絡道德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文明上網”等活動,凈化網絡環(huán)境,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DB/OL].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
[2]習近平.習近平同青年代表座談: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N].人民日報,2013-05-04.
[3]陳曉飛.當代青年的價值認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求索,2007,(6).
[4]周定.當代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3,(9).
[5]劉會亭,李春梅.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綜述[J].中國電力教育,2011,(2).
[6]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D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18/c_126637578.htm.
[7]李紀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
ON THE PATH OF FOST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BASED ON THE SUEVEY OF 15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GUO Chao
(Department of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visits, questionnaire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in 15 universities of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o explore the main obstacle and internal causes, interpret conversion, aiming to foster university students’concept of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ry to find the path of the feasibl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cultivation;university students;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path
責任編輯: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