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莎 羅莎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手術室,湖北 武漢 430014)
?
·個案護理·
一例非體外循環(huán)胸腹主動脈置換術的手術護理配合
鄧曉莎 羅莎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手術室,湖北 武漢 430014)
目的 探討非體外循環(huán)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的手術護理配合要點。方法 根據(jù)我院心血管外科實施首例非體外循環(huán)下胸腹主動脈置換術的手術過程和護理配合進行學習總結和交流。結果 此例手術順利完成,無感染和重要臟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論 護理人員術前參與手術討論,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加強心理護理,術中認真配合,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非體外循環(huán); 胸腹主動脈置換; 護理
No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Pleural membrane replacement; Nursing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動脈內(nèi)膜撕裂導致血液通過內(nèi)膜的破口流入主動脈壁各層之間形成夾層血腫,迫使主動脈壁各層分開[1]。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危險的急性病,死亡率很高,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根據(jù)患者主動脈夾層撕裂的位置和擴散的情況分型,分型為DeBakeyⅢ型,為夾層累及胸段降主動脈和腹主動脈[2]。我院心血管外科于2014年10月,對1例胸腹主動脈夾層患者行非體外循環(huán)胸腹主動脈置換術,效果良好?,F(xiàn)將手術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男,年齡53歲,體質量63 kg,主訴突發(fā)腰背腹痛7 h,劇烈撕裂樣疼痛,胸悶氣短。有“主動脈夾層”病史10年,于2003年行“主動脈支架植入術”,有高血壓史,雙下肢乏力。診斷為胸腹主動脈夾層。
1.2 手術方法
1.2.1 麻醉方式 采用靜脈吸入復合全麻雙腔氣管插管。此方法便于在患者安置側臥時選擇性通氣,有利于術者操作。術前遵醫(yī)囑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硝普鈉、硝酸甘油等),并給予術前鎮(zhèn)靜嗎啡肌注。入手術室后,在患者右側肘正中靜脈迅速建立外周通路,血壓維持在1.33~16.0/8.00~9.33 kPa(100~120/60~70 mmHg)[3]。防止血壓過高是預防主動脈瘤體破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需要嚴密監(jiān)測血壓的變化。
1.2.2 手術方法 在非體外循環(huán)下,采取常溫分段阻斷吻合的方法,使用四分叉人造血管替換胸腹主動脈?;颊卟扇∮覀扰P位,自左側肩胛下向前斜行至劍突下,并向下直切口至髂前上棘連線中點,胸腹聯(lián)合切口切開皮膚。沿左側第4肋間及第7肋間進胸游離降主動脈近端,可觸及降主動脈血管內(nèi)支架。第7肋間游離主動脈膈肌裂孔,沿腹直肌鞘從腹膜外到達腹膜后顯露胸主動脈,分離出左右髂動脈及腹腔干,左右腎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首先用人工血管的兩支分支血管分別與左右髂動脈端側吻合。降壓,放出部分血容量,阻斷胸降主動脈近心端、遠心端,將人工血管主干與胸降主動脈近心端吻合。此時患者頭部血供由心臟提供,遠端臟器還處于缺血狀態(tài),因此必須控制好吻合時間,10~20 min內(nèi)完成,吻合完成后給予快速擴容,開放近心端恢復下肢臟器供血。接下來再用一分支完成胸8至腰1的肋間動脈重建,恢復脊髓供血。將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和雙腎動脈主動脈開口處制成一島狀血管片,與人工血管主干做吻合,保證腹腔臟器血供。術中使用自體血回輸機,開啟變溫毯及熱風機,輸入的液體加溫至39 ℃,以保證患者術中維持正常體溫,防止低體溫的發(fā)生。
2.1 術前準備 參與醫(yī)生的術前討論,了解患者病史,主動脈夾層類型以及擬定的手術方案。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評估皮膚狀況,向患者講解入手術室前的準備與流程。與患者建立信賴的關系,降低緊張感,增加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準備好心血管手術器械,各種型號的無損傷血管縫線,合適范圍內(nèi)各型號的四分叉人工血管,止血材料以及各種血制品。檢查各儀器設備性能是否良好,如變溫毯、除顫儀、血液回收機、體位枕等,并且體外循環(huán)機需處于備用狀態(tài),做好隨時深低溫停循環(huán)的準備。各項護理操作盡量安排在麻醉誘導后進行,減少不良刺激,防止瘤體破裂。
2.2 術中護理配合
2.2.1 巡回護士配合 (1)建立靜脈通路?;颊呷胧中g室后,使用18號直套管針連接三通,在右側肘正中靜脈建立一組外周通路。麻醉誘導后,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建立右頸內(nèi)靜脈通路,保證術中用藥和輸血。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進行監(jiān)測足背動脈、橈動脈有創(chuàng)血壓的放置。血壓維持在13.3~16.0/8.00~9.33 kPa(100~120/60~70 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為宜[4]。安放留置導尿管,并連接精密刻度尿袋,準確記錄尿量。(2)合理安置手術體位。患者采取右側臥位,左側開胸,呈70°~80°,左側手臂功能位懸掛于頭架上,充分暴露第4~7肋間、腹部?;颊哂覀纫赶路胖密浾硪员Wo臂叢神經(jīng),并墊高胸廓顯露手術野。體位受壓部位給于凝膠軟枕,如右側耳廓,髂骨,髖,外踝等。擺放體位時,所用體位枕均放置在變溫毯下方,以便有效調(diào)控患者術中體溫,同時能保護皮膚。(3)加強術中監(jiān)測。時刻了解手術進程,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中心靜脈壓、氧飽和度等,輸入的液體和血液加溫至39 ℃,維持體溫。大血管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在非體外循環(huán)下進行增加了對整個團隊的專業(yè)要求,同時最重要的是出血問題,必須注意各種血制品的使用時機。手術過程中,與麻醉醫(yī)生、手術醫(yī)生做好溝通與合作??刂坪檬中g間人員數(shù)量,確保環(huán)境的潔凈。
2.2.2 器械護士配合 術前參與醫(yī)生的手術討論,了解手術方法和主刀醫(yī)生的習慣,熟悉手術部位的解剖與配合要點。提前20 min洗手上臺,準備齊全術中器械以及所需的用物,做好術前器械和用物的清點工作。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手術進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準確、快速的傳遞手術器械,加快手術進程,有效縮短各個動脈的阻斷時間,以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由于手術時間比較長,需確保手術臺的無菌狀態(tài),以及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最后檢查各個吻合口有無滲漏,創(chuàng)面有無滲血,局部止血,關膈肌,放置引流管。與巡回護士認真清點器械和用物,無誤后方能關閉胸腹切口。
此次手術過程順利,手術時間8 h,術中左右髂動脈阻斷時間、肋間動脈重建時間,與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雙腎動脈、腹腔血管重建時間均在18~25 min內(nèi)完成,確保了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颊咝g后30 h恢復神志,雙下肢不腫,雙下肢足背動脈搏動正常對稱,肢體活動較正常,生命體征穩(wěn)定。
此例手術采用在非體外循環(huán)下,常溫分段阻斷吻合的方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深低溫停循環(huán)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1)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術后感染率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術中不需要長時間的降溫和復溫過程,降低了栓塞和凝血功能異常的發(fā)生率。(3)手術時丟失的肝素化血液均可回收、重輸,從而減少異體血的輸入。(4)回收血存于儲血槽內(nèi),定時、定壓經(jīng)股動脈回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阻斷遠端的缺血情況,減輕脊髓、腹腔臟器的缺血損傷。對于此類高風險、高難度、高要求的手術,手術室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參與醫(yī)生術前討論,了解手術方案,熟悉手術解剖,術中積極與主刀醫(yī)生熟練配合,是縮短手術時間的關鍵。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給予心理護理,增加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管理,可降低手術風險,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1] 張濤,王用金,孔令煜,等.24例急診主動脈夾層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6):801.
[2] 郭加強,吳清玉.心臟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21.
[3] 郭加強,吳清玉.心臟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38-877.
[4] 梁永紅,毛曉群,李國琦,等.帶膜支架腔內(nèi)修復治療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7):1628-1629.
鄧曉莎(1984-),女,本科,護師,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
R473.6
B
1002-6975(2015)21-2010-02
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