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佳縣王家砭中學 王利民
我們人類有個普遍特性是:只要接觸到新事物就會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大有一探究竟的興致。剛入學的初中學生也不會例外,對于接觸到的每一學科都會充滿了好奇,有很好的求知欲。此時的他們也沒有主副課難易的先入之見,因此學生對于任一科的學習都是興趣使然,這就勢必要求教師在開始時必須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一興趣。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并且把這個“勢”充分放大。所以我們第一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學生的這個興趣給做實,為學生今后主動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始終在這一興趣的牽引下積極探索。我們興趣好大一部分來源于好奇心,而好奇心的調動莫過于對日常生活中熟視無睹現(xiàn)象的解釋來的直接與實在。所以在第一節(jié)地理課中就必須羅列大量的與生活有關的例子,比如,為什么會有白天黑夜?在我們這里為什么會夏天的白天比冬天的白天長?為什么會出現(xiàn)四季現(xiàn)象等。這些問題的提出就會激發(fā)學生們強烈的好奇心,不但使學生們急于想知道是為什么,而且是讓學生覺得地理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在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考試大環(huán)境下,初中階段的地理課就比較異類,其影響的直接結果就是造就了教師學生對待地理課的態(tài)度就非常之畸形。
在教而不考普遍認為副課的情況下,地理教師同樣也是破罐子破摔——沒有花大量工夫來投入。其實初中地理課就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就是這擴大視野與打基礎也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如果我們老師不做精心準備只是率性而為的給學生授課,這樣不但不能擴大學生視野反而有可能使學生誤入歧途,甚至是會對教師失去信任進而放棄這一學科;這樣打下的基礎同樣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如,我們?yōu)榱藨吨恢v地理現(xiàn)象,不做成因分析,到頭來學生只能是一頭霧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教師失去了信心,因而也就會放棄了這一學科。所以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態(tài)度,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課,絕不能偷懶,樣才能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順順利利地完成這一學科的任務。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在各方面得到地理課是副課這一負面消息,因而他們對此掉以輕心也在情理之中,我們絕不能順水推舟,放任自流,而是一定要努力爭取。我們能利用的就是學生僅剩的可憐的好奇心來講好每一節(jié)課,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變好奇心為習慣,從而達到改變學生態(tài)度的目的。
近些年來,教育領域里的改革是風起云涌,此消彼長,真可謂是你方唱罷登場。在這轟轟烈烈的改革浪潮中,我們一定要慎思慎用,不能不消化就全盤接收,那樣只能是邯鄲學步,讓自己不僅變成不倫不類的四不像而且還會更加迷茫。其實每一種教學方法只是我們靈活教學思想體系下的一個技巧而已,它并不是一下萬能公式,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因而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依據(jù)不同學科、不同學生甚至是不同老師進行,只有不拘一格選擇最適合的才能達到最高效。比如地理課里,在教三體運行時,我們采用多媒體用運動畫形式就能很逼真形象地告訴學生們三體運行原理。如果采用現(xiàn)時流行的分組討論式,恐怕也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就算是有部分學生可以理解,但大多數(shù)學生還糊里糊涂,這樣的話不僅沒有達到高效也不有完成我們的教學目的。所以教學方法的選用一定是要依據(jù)學科、依據(jù)所教的內容來定,絕不是我們一廂情愿隨意而為的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講究方法就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掌握了方法我們就能達到高效,同樣,學習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我們的學習不僅能高效而且能輕松。因而我們要想高效學習地理就必須講究方法,當然這個方法因人而異,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才能達到高效。盡管說各人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教師的宏觀引導還是不可缺失,教師必須以系統(tǒng)思維和地理學科自有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深入淺出地講授知識,這樣的講授本身就鍛煉了學生綱舉目張的思維能力,再加之學生自創(chuàng)的技巧手段一定會把知識融會貫通,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會很迷茫同時也找的很辛苦。
總而言之,在教師端正態(tài)度下,采用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興趣、利用學生興趣,一定能達到我們地理高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