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坤河北省館陶縣魏僧寨中學
正確認識和實施思想品德活動課
趙俊坤
河北省館陶縣魏僧寨中學
在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程標準理念下,如何認識和實施好思想品德活動課已成為必須探究的課題.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充分認識活動課的內涵及其功能,仔細分析活動課的特點,認真探究活動課的教學形式,正確實施活動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
認識;實施;思想品德;活動課
初三思想品德教材增強了課程的時代感,淡化了學科體系,降低了理論難度,但最顯著的特點是突出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了大量學生活動的內容,把“學科”和“活動”兩類相對獨立的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了德育課程由認知教學到活動教學的轉軌。由于活動課是一門正在探索過程中的新型課程,因此,對于思想品德教師來說,如何認識和實施“活動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初三思想品德“活動課”的點滴認識。
1.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初三思想品德活動課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fā)掘教育資源,緊貼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觸及到“三個代表”、“中學生上網熱”、“國際形勢”、“西部大開發(fā)”、“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社會問題,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也使思想思想品德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三思想品德教材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活動課;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活動內容;學生可以采取調查、討論、訪問、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活動;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通過個人努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意識。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三思想品德活動課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學生在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1.思想上高度重視。
活動課的設置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趨勢,是初三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最亮麗的風景。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數的20%,此外,每一單元還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2-3個活動。要把活動課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近年來,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大量出現在中召考試的考卷上,如西部大開發(fā)、入世、環(huán)保等。這些試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科知識教學難以完成的任務。所以,設置活動課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適應中召考試改革的需要?;谝陨系脑?,教師、學生對活動課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教師適度指導。
活動課為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在活動課上應是一個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解釋疑難;對學生的積極參與進行鼓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應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介紹方法、設置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既不能代替學生活動,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觀。
3.轉變學習方式。
活動課的設置就是要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在初三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實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注意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對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1.人們對活動課缺乏認識。
活動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學壓力下,它的存在會引起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的疑惑。畢竟,上活動課要占用課程時間甚至課余時間。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或有先發(fā)育智力,后培養(yǎng)能力的想法。對此,除了依賴加大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和宣傳,還要依靠廣大教師在活動課這一課題上多探索,多總結,讓人們逐漸認識活動課的重要性。
2.活動課的開展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
分組討論要求該課堂隔離于其他班級,避免干擾和被干擾。還要求有較大的教室,便于教師巡視,隨時解決他們的疑問。但現有的教室數量、大小等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影響了活動課的質量。
3.活動課的邏輯結構需要改善。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是學生由過去從學科的概念、規(guī)律的開始學習轉變?yōu)橥ㄟ^各種事實來發(fā)現概念和規(guī)律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首先應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然后通過收集資料并進行歸納、比較、統(tǒng)計分析,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形成對問題的解釋。而初三思想品德活動課總是先給出理論方面的闡述,然后呈現一些典型資料或事例加以論證,最后才是讓學生活動。這種邏輯結構不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規(guī)律,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容易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材給出的理論范疇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活動課以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進入學科課程還是第一次,體現了編寫者敏銳的時代意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勇于突破陳規(guī)的過人膽略,也是我國課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創(chuàng)新。我們廣大教師應積極實踐,勇于探索,使活動課向著更科學、完善、實用、易教、樂學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