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代文人眼中的“文潛體”

        2015-03-18 07:08:19王建生

        摘要:蘇軾認為張耒詩文“氣韻雄拔、疏通秀朗”,突出體現(xiàn)了蘇門文人群體對君子風度的重視。南宋文人努力將張耒詩作為一種詩歌寫作范式,體現(xiàn)了他們對前輩詩學資源的有效接受。呂本中從指導詩歌寫作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認識到張耒詩“自然奇逸”的特點,可以有效地補救詩壇艱澀瘦硬之弊。此后的楊萬里接續(xù)了呂本中的探索,也將張耒詩視為一種可資效法的寫作范式。對張耒詩的評價或接受,不僅對其典范化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更體現(xiàn)了南宋詩壇的風尚和走向。

        關(guān)鍵詞:宋代詩學;張耒詩;文潛體;范式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36

        張耒(1054-1114)是北宋中后期重要的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的詩歌,雖不及蘇軾詩的眾體兼?zhèn)?、汪洋恣肆,也不像黃庭堅的詩那樣具有開宗立派的影響力,卻能在蘇門文人圈中自具面目——自然奇逸、平易圓妥,體制敷腴、疏通秀朗。正因為張耒詩歌的獨特性,南宋文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詩作為一種范式。呂本中從指導詩歌寫作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認識到張耒詩之“自然奇逸”的特點,可以有效地補救詩壇艱澀瘦硬之弊。此后的楊萬里接續(xù)了呂本中的探索,也將張耒詩視為一種可資效法的詩歌寫作范式。這一路徑證明了該取法和接受不僅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還影響了南宋詩歌的發(fā)展進程。本文以南宋文人對張耒詩的接受為中心,意在探討南宋人對詩學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時,從哪些方面予以接受,并如何影響了南宋詩歌的進程。

        蘇軾曾多次評及張耒文章,比如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正知密州任的蘇軾在寫給張耒的信中,指出張耒文章酷似蘇轍,有“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 [1]1427的特色、價值。蘇軾之所以有此評價,主要因為張耒已追隨蘇轍四年之久,耳濡目染,連文風也酷似蘇轍。據(jù)《宋史·張耒傳》,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18歲的張耒在陳州游學,深得學官蘇轍的賞識。由蘇轍舉薦,熙寧八年張耒才拜到蘇軾門下。

        張耒成為蘇軾門生后,蘇軾對其知之甚深,隨著蘇門核心成員的穩(wěn)定化,蘇軾多次評述以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秦觀為核心的文學同盟的道德及文學宗尚。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謫居黃州的蘇軾,在《答李昭玘書》中說道:“軾蒙庇粗遣,每念處世窮困,所向輒值墻谷,無一遂者。獨于文人勝士,多獲所欲,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盵1]1439蘇軾甚至斷言,“比年于稠人中,驟得張、秦、黃、晁及方叔、履常輩,意謂天不愛寶,其獲蓋未艾也。比來經(jīng)涉世故,更欲求其似,邈不可得。以此知人決不徒出,不有益于今,必有覺于后,決不碌碌與草木同腐也”[1]1581。事實證明,四學士、六君子作為集體性存在,的確對后世的文章、道德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軾竭力稱道的,正是張耒、秦觀等人的君子風度。在《太息一章送秦少章秀才》中寫道:“張文潛、秦少游此兩人者,士之超逸絕塵者也。非獨吾云爾,二三子亦自以為莫及也。士駭于所未聞,不能無異同,故紛紛之言,常及吾與二子,吾策之審矣。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價,豈可以愛憎口舌貴賤之歟?”[1]1979從蘇軾的自述中,可以看出他對張、秦“超逸絕塵”品格的欣賞。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引述的蘇軾對張耒的評價,對象不止張耒一人,或連類及之,或多人共評。兩宋之交的朱弁,在《曲洧舊聞》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評述:

        東坡嘗語子過曰:秦少游、張文潛才識學問為當世第一,無能優(yōu)劣二人者。少游下筆精悍,心所默識而口不能傳者,能以筆傳之。然而氣韻雄拔、疏通秀朗當推文潛。二人皆辱與予游,同升而并黜,有自雷州來者,遞至少游所惠書詩累幅。近居蠻夷得此,如在齊聞韶也。汝可記之,勿忘吾言。

        蘇軾向兒子蘇過品評秦觀、張耒,指出他們二人不分軒輊,文章也各有所長。在講述這段話時,蘇軾、蘇過父子遠在儋州;蘇軾檢點平生交游,秦觀與張耒的才識、學問文章,以及與之“同升而并黜”的遭際,愈覺二人之可貴。因此,對于二人的類似定評式的評價更不能湮沒無聞,故命蘇過謹記在心,“汝可記之,勿忘吾言”,可看出他對這一評價極其重視,希望它能傳世。在這段文字中,“氣韻雄拔、疏通秀朗”是蘇軾對張耒文章技法與成就的評價。何謂“氣韻雄拔、疏通秀朗”?即格調(diào)立意高遠,行文暢達俊爽。前者要求氣度、修養(yǎng)迥乎時流,也就是超脫時俗,對蘇門中人來講,無論是心胸、眼界都要站在一定高度;后者則是詩歌藝術(shù)技巧的純熟,從字句、篇章到韻律結(jié)構(gòu),流暢而無隔膜,蘊含著清爽的美。蘇軾此番評價,與其重視君子風度的夙求密不可分。

        張耒雖屬蘇軾門下“四學士”之一,但他最初結(jié)識的卻是蘇軾的弟弟蘇轍?,F(xiàn)存史料中,蘇籀所記蘇轍生平雜論——《欒城先生遺言》中,有幾段文字是評價張耒詩文的:

        張十二之文,波瀾有余,而出入整理骨骼不足。秦七波瀾不及張,而出入徑健簡捷過之。要知二人,后來文士之冠冕也。

        張十二《病后》詩一卷,頗得陶元亮體。然余觀古人為文,各自用其才耳,若用心專模仿一人,舍己徇人,未必貴也。

        公言張文潛詩云:“龍驚漢武英雄射,山笑秦皇爛漫游?!蓖砉?jié)作詩,似稍失其精處。

        蘇轍文集中,并未見直接評價張耒詩文的材料?!稒璩窍壬z言》雖然是蘇籀所記,但可信度較高。上引《欒城先生遺言》中,蘇轍對張耒詩文的評價,有以下值得注意之處:第一,“波瀾有余”,即文章氣勢壯闊,這一點與蘇軾所說的“氣韻雄拔”相合;“出入整理骨骼不足”,則是指內(nèi)在架構(gòu)不完美,有些地方寫得好,有些部分寫得弱,并非有機整體。蘇轍所指出這一缺憾,南宋時朱熹說得更清楚更直接,就是“結(jié)末差弱”。第二,對張耒《病后》詩一卷專學陶淵明體,持批評態(tài)度,認為專學一家舍己徇人,不如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藝。根據(jù)邵祖壽《張文潛先生年譜》,元祐五年(公元1092年),三十七歲,臥病城南[4] 995,《病后》詩或即是臥病城南時期所作詩歌。第三,張耒晚年詩失之粗率,不如青壯年時期精致講究。從后兩點看,蘇轍對張耒保持著持續(xù)關(guān)注,而且毫不隱諱地指出張詩的不足。

        蘇門文人集團中的黃庭堅、晁補之也對張耒詩文有所評價。黃庭堅堅信張耒“文字江河萬古流”[5];晁補之《題文潛詩冊后》云:“君詩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風花自開?!盵6]卷十八強調(diào)的是張耒詩歌自然妥帖的一面。

        12世紀的前十年,以蘇軾為核心的元祐文人,先后辭世。秦觀卒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蘇軾卒于大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陳師道亦卒于本年;黃庭堅卒于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晁補之卒于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蘇轍卒于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張耒卒于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皶r二蘇及黃庭堅、晁補之輩相繼沒,耒獨存,士人就學者眾”[7],兩宋之際不少文人曾直接向張耒請教詩法,葉夢得、周紫芝、翟汝文、張表臣、何大圭、潘戇、楊道孚等,呂本中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張耒年長呂本中(1084-1145)三十歲,當屬師長輩;與呂本中有交往的蘇門成員中,可考者僅張耒一人。呂本中與張耒的交往,應在崇寧五年至大觀二年間(1106-1108)?!蹲衔⒃娫挕罚骸皬埼臐摯笥^中歸陳州,至南京,答余書云:‘到宋冒雨,時見數(shù)花凄寒,重裘附火端坐,略不類于春氣候也?!盵8]崇寧元年,張耒因黨論復起,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歸淮陰。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居陳州(今河南淮陽)。在此期間,呂本中隨侍祖父呂希哲居宿州(今安徽宿州)——汴河水運的要沖。張耒自淮陰沿水路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必經(jīng)宿州,在此與呂希哲、呂本中祖孫相會。蘇門中人與呂氏家族有交游,秦觀寫給呂公著的投卷,就收藏在呂本中那里。張、呂會晤期間,張耒曾為亡友秦觀的投卷題跋:

        余見少游投卷多矣,《黃樓賦》、《哀镈鐘文》,卷卷有之,豈其得意之文歟?少游平生為文不多,而一一精好可傳,在嶺外亦時為文。此卷是投正獻公者,今藏居仁處。居仁好其文,出予覽之,令人愴恨。大觀丁亥仲春,張耒書。[4]825

        《紫微詩話》所載略同,“好其文”下,為“出以示余,覽之令人愴恨。時大觀改元二月也?!苯袢送跽座i據(jù)此推斷呂、張會晤在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二月[9],較為可信。張耒離開宿州后,呂本中寫詩贈別,《送文潛歸因成一絕奉寄》詩云:“水天空闊片帆開,野岸蕭條送騎回。重到張公泊船處,小亭春在鎖青苔。”[10]卷一送別張耒后,呂本中悵惘不已,重訪張耒經(jīng)行之處,愈覺意猶未盡。宿州分別后,呂本中又有《奉懷張公文潛舍人二首》,其一:“顏子置身陋巷,屈原放跡江湖。何似我公歸去,馬羸不厭長途?!逼涠骸靶刂杏腥f斛力,胸次乃千頃陂。字畫顏行楊草,文章韓筆杜詩?!盵10]卷二

        呂本中向張耒請教詩法的具體細節(jié),今天已無從得知。不過,在呂本中的詩學批評和詩歌創(chuàng)作中,卻保留了他對張耒詩歌深刻體悟的印跡。

        南宋文人中,呂本中較早地總結(jié)了張耒詩風的特點是“自然奇逸”?!秴问贤捎枴酚羞@樣一段評述:“文潛詩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樹外天’、‘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淺山寒帶水,旱日白吹風’、‘川鳴半夜雨,臥冷五更秋’之類,迥出時流,雖是天資,亦學可及。學者若能常玩味此等語,自然有變化處。”[11]呂本中以詩例的形式,說明張耒詩具有“自然奇逸”的特點。從所舉的詩句來看,多為自然意象,營造了無掛礙的澄明之境。張耒確實講究詩句、詩律的琢磨,他擅長的五言近體詩,精于創(chuàng)造極具動態(tài)化的意象組合,給人以新穎、明快之感。呂本中所舉到的這些詩例,有這樣的特點:第二或三個字多用形容詞或動詞,將前后的名詞性意象勾連起來,既有奇特的語言、音律效果,又使原本靜態(tài)的意象有了個性、活力。他有時還將本身已具動態(tài)的意象再度活動起來,如“語鶯知果熟,忙燕聚新泥”[4]292、“日動烏棲葉、云開雁去風”[4]325等,同一詩句中動詞的連續(xù)使用,同樣造成新穎律動的效果,但讀來卻無刻意雕琢之感。呂本中所說的自然奇逸,指的應是張耒詩的上述特質(zhì)。

        據(jù)王兆鵬先生的《呂本中年譜》考證,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春,呂本中自真州(江蘇儀征)至揚州,作有《廣陵》詩:“往來六十里,各是一江郊。柳色團渦岸,春風揚子橋。好山當斷案,野鳥度空巢。一任雷塘路,暮天風雨號?!盵10]卷三據(jù)《元豐九域志》卷五載,揚州至真州三十里。呂本中到了揚州(即廣陵)后,再返回真州,故詩中說“往來六十里”。這是一首紀行詩,記述了詩人在真州至揚州途中所見風物、節(jié)候等,純以描繪自然風光為主,深合“自然奇逸”的特質(zhì)。

        值得注意的是,《廣陵》詩題下有呂本中的原注:“借韻戲用文潛體?!眳伪局薪栌玫氖菑堮缒囊皇椎捻嵞??那便是張耒《歲暮書事十二首》的第一首,詩云:“歲晏北風疾,山空萬谷號。木枯隨意折,鴻斷不成高。深屋支蓬戶,溫爐暖縕袍。老夫原不寐,鳴竹鼓蕭騷?!?[4]295無論用韻還是風格,《廣陵》詩都在學張耒。只是張耒所寫乃年終歲末景致,且詩中有“老夫原不寐”這種主觀性意象;呂本中《廣陵》去除了所有主觀性的詩材,全力營造自然之境,從此也可看出呂本中對“自然奇逸”的理解。

        除了總結(jié)張耒詩“自然奇逸”的特點外,呂本中還提出了“文潛體”的說法。翻檢《全宋詩》可以發(fā)現(xiàn),南宋文人次韻、追和張耒詩的并不少,足見張耒對南宋詩壇的潛在影響。如翟汝文《次韻張文潛龍圖鳴雞賦》(《忠惠集》卷五);陳長方《讀張文潛黃魯直中興頌有作》(《唯室集》卷四);王之道《九江解舟順風追和張文潛》(《相山集》卷二)、《曉解糝潭追和張文潛白沙阻風》(《相山集》卷五)、《梅花十絕追和張文潛韻》(《相山集》卷十四);張嵲《張文潛作淮陰侯詩,有‘平生蕭相真知己,何事還同女子謀’句,因為蕭相代答一首》:“當日追亡如不及,豈于今日故相圖。身如累卵君知否?方買民田欲自汙。”(《紫微集》卷九)王洋寫有《和張文潛輸麥行寄滁守魏彥成》(《東牟集》卷二),女詞人李清照也寫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借詠唐事來諷喻北宋末年朝政。上述諸人中,翟汝文景慕張耒的道德文章,《宋史·張耒傳》載翟汝文知陳州時,欲為張耒買公田,張辭謝;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與蘇門文人交往密切,張耒曾為李格非撰寫墓志銘[12]123,李、張或?qū)偻抑f。李清照酬和張耒的詩,也就很好理解了。

        上述諸人雖然都有和作,但都沒有使用“文潛體”這一說法。遍查兩宋之際的詩論資料,亦無“文潛體”說法的其他佐證。詩歌史上對那些藝術(shù)手法獨特、影響深遠的詩人,其詩歌往往用“××體”指稱。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舉到的宋代詩體有“東坡體”、“山谷體”、“后山體”、“王荊公體”、“邵康節(jié)體”、“陳簡齋體”、“楊誠齋體”,并沒有提到“文潛體”。呂本中所謂“文潛體”,究竟是呂本中歸納提煉的新概念,還是當時已被認可的蘇、黃之外另一種詩歌體式?下面我們從呂本中與張耒的關(guān)系入手,對呂本中提出“文潛體”的動機、詩學目的予以分析。

        上文已指出,呂本中的近體五律《廣陵》,在精心模仿張耒詩。除了模仿張耒的五律,呂本中還“喜張文潛《七夕歌》,令人誦?!盵13]《七夕歌》屬古樂府(《張耒集》卷三)。不僅如此,他還追和過張耒的古體歌行《于湖曲》,其詩前序云:“晉大寧四年,王敦自武昌下,屯于湖。明年六月,敦將舉兵內(nèi)向,明帝微行至于湖,陰察其營壘而去。唐溫庭筠作《湖陰曲》,蓋為此也。后漢王霸之孫改封蕪湖,吳時此地稱于湖或稱蕪湖,察其營壘,則姑熟之西初無湖,陰又且于湖乃蕪湖也,張文潛有《于湖曲》,廣其意追和焉”。

        呂本中《于湖曲》和詩:“瑯琊初渡秦淮水,外托奸雄抗胡壘。白頭欻發(fā)問鼎新,十萬銳師同日起。旌旗蔽江銜舳艫,卸帆鉤塹屯于湖。云昏霧慘恣誅殺,電激風奔傳指呼。謀狂慮逆天奪魄,晝夢環(huán)營日五色。巴滇駿馬去如飛,始遣輕兵索行客。黃須英特神所憐,舍旁老嫗留寶鞭。寶鞭玩賊佇俄頃,野陌塵斷生青煙。石城戰(zhàn)士爭憤泣,君王試敵曾深入。累累金印取封侯,忍瞰上流借余力。際山暴骨真可哀,向來勝負安在哉。至今秋晚漁樵地,雨洗漬血空蒼苔?!盵14]卷二

        張耒詩歌中最有特色的近體律詩和樂府,呂本中都有意地潛心追擬,一方面可見他學習“文潛體”的自覺,同時也說明張耒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蘇、黃之外另一個可以宗法和取徑的對象。

        呂本中之所以追慕“文潛體”,與其詩學宗尚有密切關(guān)系。他的《江西詩社宗派圖》確立了以黃庭堅為宗主、重學問典實、講究煉字煉意的詩派,不過在后來的詩歌實踐中,呂本中注意江西詩派末流艱澀瘦硬之弊。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呂本中就已經(jīng)意識到只學黃詩的流弊,認為應當以蘇濟黃,云:“自古以來,語文章之妙,廣備眾體,出奇無窮者,唯東坡一人。極風雅之變,盡比興之體,包括眾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當永以為法?!盵15]對于學詩者來講,那就是要以蘇、黃詩作為范式,陳與義亦有相似的主張:“詩至老杜極矣。東坡蘇公、山谷黃公奮乎數(shù)世之下,復出力振之,而詩之正統(tǒng)不墜。然東坡賦才大,故解縱繩墨之外,而用之不窮。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玩味之余,而索之益遠。大抵同出老杜,而自成一家……近世詩家知尊杜矣,至學蘇者乃指黃為強,而附黃者亦謂蘇為肆。要必識蘇、黃之所不為,然后可以涉老杜之涯涘?!盵16]卷首陳與義主張將杜詩作為終極目標,要涉其之涯涘,則必須研習蘇、黃詩歌,知其“為”和“不為”。與此旨趣相合,呂本中在《童蒙詩訓》中將陳與義的觀點細化到對前人句法、體式的研讀上,“前人文章各自一種句法。如老杜‘今君起柂春江流,予亦江邊具小舟’、‘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如此之類,老杜句法也。東坡‘秋水今幾竿’之類,自是東坡句法。魯直‘夏扇日在揺,行樂亦云聊’,此魯直句法也。學者若能遍考前作,自然度越流輩”[17]586;“學詩須熟看老杜、蘇、黃,亦先見其體式,然后遍考他詩,自然工夫度越過人。”[17] 603呂本中提出了宋詩發(fā)展的卓見——蘇、黃并重,為宋詩的良性發(fā)展指明了道路。既然有蘇、黃詩歌作范式,為什么他還要研習張耒的“文潛體”呢?這與呂本中“不主一門,不私一人,善則從之”[18]的文化態(tài)度有關(guān),更與張耒詩的獨特性有關(guān)——兼具蘇軾、黃庭堅詩的特點。

        南宋劉克莊總結(jié)了北宋后期受蘇軾、黃庭堅影響而形成的兩種詩風:“元祐以后,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煉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12]26張耒的詩,既有近似于蘇體的“波瀾富”,又具黃體的“鍛煉精”。關(guān)于前者,蘇轍曾評其文“波瀾有余”,蘇軾曾說“張(耒)得吾易”[19];葉夢得對張耒詩文有過這番評論:“雍容而不迫,紆裕而有馀,初若不甚經(jīng)意,至于觸物遇變,起伏斂縱,姿度百出,意有推之不得不前,鼓之不得不作者。而卒澹然而平,盎然而和,終不得窺其際也?!盵20]石林葉氏集序后世文人注意到張耒詩平易自然、詞淺意深的特色,認為這一特點與蘇軾風格接近;進而認為張耒與黃庭堅屬于截然相反的詩風,事實上并非如此。

        張耒推崇黃庭堅的詩,“有學者問文潛模范,曰:‘看《退聽稿》?!盵21]334還曾說:“以聲律作詩,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詩人謹守之。獨魯直一掃古今,直出胸臆,破棄聲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鐘磬聲和,渾然天成,有言外意。近來作詩者頗有此體,然自吾魯直始也?!盵21]319張耒竭力推崇的,正是黃庭堅繼承老杜拗體之風,打破聲律束縛,在五七言詩歌方面的貢獻。若依據(jù)王直方的記述來分析,張耒似乎是反對聲律的;但這只是表象而已。在詩學實踐中,張耒非常注重格律句法,與黃庭堅實有相通之處,這一點學界很少有人提及?!白髟娤葒栏衤?,然后及句法”[22]卷首,這是張耒傳授給周紫芝(1082—1155)的詩法,周紫芝又將其轉(zhuǎn)授于陳天麟,這種遞相傳授的文潛詩法,暗合了黃庭堅“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答洪駒父書》)的山谷詩法。張耒詩在格律、句法方面確實有“法”可依。對于呂本中來講,張耒詩兼具蘇軾式的自然流暢和黃庭堅式的句法韻律,要想不偏不倚,就要以蘇濟黃進而融合蘇、黃,張耒詩恐怕是最就近、最切實的取徑對象,他著意追?!拔臐擉w”的動機,正在于此。呂本中注意到張耒詩“自然奇逸”特點——不刻意鍛煉、新穎自然,這一特點為南宋詩人提供了寶貴的藝術(shù)經(jīng)驗,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

        呂本中具備詩論家的素養(yǎng),他突出的概括抽繹能力及詩學悟性,使他提出的概念贏得后世的認同。他提出的江西宗派的概念,影響深遠,從楊萬里到方回,他們都不斷地闡揚江西詩派理論。同樣,呂本中精準地指出張耒詩“自然奇逸”,楊萬里也予以回應,作《讀張文潛詩》(其一)云:“晩愛肥仙詩自然,何曾繡繪更雕鐫。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玄只聽天。”(其二)云:“山谷前頭敢說詩?絕稱潄井掃花詞。后來全集教渠見,別有天珍渠得知。”[23]2111楊萬里對自然的熱愛,拓展了詩歌的寫作空間,其詩藝漸入佳境,照他自己的話來講,即“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盵23]3260真正達到了“好詩排闥來尋我,一字何曾撚白須” [23]1922的輕松自如境地??梢哉f,對張耒詩的“自然”,楊萬里沾溉甚深,受益良多。宋末方回在呂本中、楊萬里的基礎(chǔ)上,進而指出張耒詩“自然有唐風”,并再次標舉“文潛體”的范式意義。

        就張耒詩而言,從兩宋之際的呂本中開始,便抓住“自然奇逸”不放,并將其運用到詩歌寫作中。他充分認識到張耒詩的“自然奇逸”之氣韻,乃暗合了蘇軾的自然明快之風和黃庭堅句法精而情性遠之韻,即張耒詩融合蘇、黃之長。呂本中要補救江西詩派生硬之弊,必須將蘇、黃二家的優(yōu)長結(jié)合起來,在此情況下,張耒詩恐怕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種范式。呂本中提出“文潛體”的說法,其用意便在于此。此后,中興詩人楊萬里祖述呂本中的“自然奇逸”之說,吸其精華,進而形成師法自然的觀念,寫出諸多靈動活潑的“誠齋體”杰構(gòu)。

        總之,張耒詩歌在后世的接受過程,展現(xiàn)了復雜而生動的文學生成圖景。在北宋,蘇軾、蘇轍等人已有了對張耒詩的初步評價,但這些評價還只是師友間的賞譽,并沒有經(jīng)過理論上的抽繹和提升。而呂本中、楊萬里、方回等人,不斷從詩歌特點或成就方面對張耒詩歌予以解讀、評述,并形成某些具有斷語性質(zhì)的定評,反映出對張耒詩認識、接受的動態(tài)歷程。這些評價或接受,不僅對張耒詩的典范化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些有選擇性的接受,更體現(xiàn)了南宋詩壇的風尚和走向。

        [參考文獻]

        [1]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朱弁.曲洧舊聞[M].北京:中華書局,2002:155.

        [3]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3330.

        [4]張耒.張耒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任淵.黃庭堅詩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521.

        [6]晁補之.雞肋集[M]∥四部叢刊續(xù)編本.上海:上海書店,1985.

        [7]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13114.

        [8]呂本中.紫微詩話[M]∥何文煥.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371.

        [9]王兆鵬.呂本中年譜[M].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321.

        [10]呂本中.東萊先生詩集[M]∥四部叢刊續(xù)編本.上海:上海書店,1985.

        [11]魏慶之.詩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74.

        [12]劉克莊.后村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曾季貍.艇齋詩話[M]∥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288.

        [14]呂本中.東萊先生詩外集[M]∥宋集珍本叢刊:第38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

        [15]陳鵠.西塘集耆舊續(xù)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4.

        [16]陳與義.簡齋詩外集[M]∥宋集珍本叢刊:第39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

        [17]郭紹虞.宋詩話輯佚[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8]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志[M]∥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王應麟.困學紀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865.

        [20]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1885.

        [21]胡仔.苕溪漁隱叢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22]周紫芝.太倉秭米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23]辛更儒.楊萬里集箋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7.

        (責任編輯文格)

        少妇熟女天堂网av天堂|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麻豆综合一区| 日本经典中文字幕人妻|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久久福利| 4hu四虎永久免费地址ww416|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狼人香蕉|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99riav精品国产| 美女把内衣内裤脱了给男人舔 |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诱惑| 国产精品一区av在线| 日本无码欧美一区精品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韩日av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电影|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久热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霸乳|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播放| 最大色网男人的av天堂|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伦伦|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亚洲xxxx做受欧美| 欧洲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观看|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伊人不卡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了| 少妇性bbb搡bbb爽爽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电影| av网址不卡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