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有
(甘肅省財貿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中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綜合型人才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已成為中職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深知要消除學生怕學、厭學的情緒就必須要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而較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以案例作為教材,使學生進入某種情景,充當某個角色,在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下,積極思考及相互交流,找出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得出解決方法。
案例教學是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教學的需要而產生與發(fā)展的。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最早開創(chuàng)了案例教學的先河,他創(chuàng)造的問答式教學法實際上就是案例教學的雛形。之后古希臘另一位哲學家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他把問答法編輯成書,在書中附加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每個小事例都說明某一個原理。
然而案例教學法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世紀7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首創(chuàng),在20世紀80年代初才在我國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雖說案例教學在我國發(fā)展迅速,可是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卻少有耳聞??梢灶A見的是,案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過分抽象,脫離實際”的不足。
眾所周知,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出現了“學不好、不想學、不會學”的情況,他們對數學這門較枯燥的學科興趣不大。因此,提高學習興趣已成為他們中職階段數學學習的重要問題。
案例教學法作為中職數學的一種新教法,主要由3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前期準備(案例)→案例討論(角色扮演)→反思拓展。
2.1.1 積累問題素材,設計編寫案例 由于中職數學教學案例匱乏,因此要實施案例教學,創(chuàng)設和編寫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筆者針對本校班級多、專業(yè)方向多的特點,通過互助形式,準備了不同的數學教學案例,并加以整理編寫。
如在學習“直線的斜率”時,筆者在給一個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班解答“已知過點 C(2,0)的一條直線與端點為 A(1,3)和 B(3,5)的線段相交,求直線斜率的取值范圍”這一例題時,遇到了很多障礙,發(fā)現學生對斜率這一概念的理解十分模糊。于是筆者通過課后調查訪談,取得案例素材并著手編寫,然后進行案例教學,以此逐步完善案例。
對于一個完整的教學案例,它必須包含主題與背景、情境描述、教學注釋、詮釋和研究這4個方面。其中主題與背景是案例的基礎,它必須交代清楚是關于什么的案例、案例的產生背景,以便使用者能更好理解;情境描述是案例的主體,它是一個文學作品或片段,來源于教師真實的經歷,而不是杜撰;教學注釋包括一份案例討論前的學案、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及圍繞案例的各種問題;詮釋和研究主要是對案例進行多角度解讀,對案例研究所得的結論進行推廣。
2.1.2 呈現精選案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案例教學要取得成效,關鍵是精選案例,選擇適當的呈現時機,同時通過不同的教學情境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求勝欲。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皢栴}是數學的心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學習的動力。
例如,筆者在課前先將上面提到的案例“斜率一定存在嗎”展示給學生(在此只寫入部分案例情境描述內容)。
某天教師給出例題:已知過點C(2,0)的一條直線與端點為A(1,3)和 B(3,5)的線段相交,求直線斜率的取值范圍。
大多數學生看到題后,都立刻拿起尺、筆,描點畫圖。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甲站起來做出了解答。
學生甲:根據題意畫圖,發(fā)現直線和線段相交有兩個極端位置LAC和LBC,因此,只需求出這兩個極端情況的直線斜率即可。
話音剛落,便聽到其他學生的一片掌聲。就在大家興奮之余,突然有聲音傳出:“斜率一定存在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內頓時炸開了鍋,“斜率是什么?”“斜率可能不存在嗎?”
通過閱讀這一案例,筆者給學生的學案如下。
①什么是直線的斜率,你能描述一下嗎?斜率可能不存在嗎?
②如何求解直線的斜率?有幾種方法?案例中的學生甲采取的是哪種方法呢?
③在案例中,斜率不存在的情況有嗎?若有,該如何處理這一特殊情況呢?
④你認為學生甲的解答對嗎?認為正確的,請說出理由;認為不正確的,請舉出反例,并嘗試給出正確解答。
筆者選擇此案例的意圖在于使學生通過閱讀案例來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從而既可認清自身在思維過程中的錯誤,又可培養(yǎng)自己永不言敗的優(yōu)良品質。
(2)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如果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不僅能保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能促進學生從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就是讓學生親自投身到案例中去活動,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發(fā)散思維。
(3)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有興趣時,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并加以靈活運用,使之自然貼切、新穎有趣、生動形象,如“國際象棋的發(fā)明”、“楊輝三角”、“勾股定理”等故事都與數學有關,每一個故事都滲透著數學原理和人生哲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德育,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2.1.3 反思總結案例,拓展學生知識空間 這也是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原理性知識的理解,也可以使學生將案例與自身實際聯系起來,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yǎng)。
這一階段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是與非的裁決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組織安排學生活動,確保每一位學生平等和完全參與,鼓勵學生發(fā)言,在適當的時候對關鍵論點做出總結等。此過程的目的就是重新構建案例中的問題,研究和分析案例中的多種觀點,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由于筆者所在的學校每班平均有45人左右,不能像西方國家討論時都將座位擺成“U”形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案例討論的環(huán)境設置。正因如此,筆者通過組織討論、競爭、角色扮演等活動,既加強了組員間、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又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3.1.1 案例的獲得策略 在以案例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出的案例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并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提出案例的一般策略有:(1)突發(fā)性情景策略;(2)遠景性情景策略;(3)專業(yè)性情景策略;(4)創(chuàng)設性情景策略。
3.1.2 自學的組織策略 教師組織學生自學的策略有:(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用生動且?guī)в袉l(fā)性的語言,聯系實際生活,精心設疑,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同時采用不斷鼓勵的方法,強化學生可能會逐漸消退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2)指導方法,鼓勵質疑。自學方法的指導主要有兩種:一是閱讀指導:指導精讀教材,使學生正確把握知識和原理,并學會應用;指導閱讀課外讀物,善于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指導閱讀文獻和工具書以及搜集資料。二是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直覺力和養(yǎng)成研究思考的習慣。
在自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勤思多問是案例教學的前提,發(fā)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是案例教學的起點,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并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問,在問題中學習。
3.1.3 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教師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每組以4~6人為宜。小組的分配以自愿組合為主,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學習的基礎水平比較接近,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在討論過程中可以自由、大膽地發(fā)表意見,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都能得到發(fā)展。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低水平小組的活動情況,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3.1.4 立體的評價策略 在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評價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而評價應側重于學生的學習、研究過程,不論結果如何,都應給予肯定。
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課業(yè)手冊上反映出來的參與活動的情況、參與案例學習的態(tài)度、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價的形式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互評,可以是定性評價,也可以是定量評價。教師對學習結果重在鼓勵,其標準是有利于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評價的方式應以鼓勵為主,支持學生不平凡的想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自由、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發(fā)揮主體作用。
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實現教與學的統(tǒng)一。
然而由于案例教學本身的硬件要求,在進行教學之前,學生必須閱讀教學案例,而中職學生最缺乏的就是耐心,時間稍長,他們就會對案例反感。因此筆者認為,在中職學校,案例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每次進行案例教學的時候,應盡可能采用不同類型的案例,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使各種教學方法相輔相成,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