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琿春市馬川子鄉(xiāng)小學校 金順善
合作學習是從學習的組織形式的角度對學習的分類,相當于個別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動性的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xiàn)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下面淺談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能夠充分利用學校有限的條件,將場地、器材和一些設備物盡其用,小組共享;將新知識、新信息通過合作小組這個特定的學習形式,進行高速度、大密度、快節(jié)奏的《傳遞》,做到資源資源共享。由于學生接受問題能力的差異,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和學習類型的差異,應將學生按興趣愛好、研究專長混合分組,有利于形象思維型在研究過程中的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知識密集型和操作應用型的《知》《技》互補,有利于優(yōu)秀生對后進生在合作過程中的幫帶。
在合作學習中要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更有高密度的交往過程。因為合作學習需要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下活動,研究目標的一致性、研究內容的興趣性、研究方法策略的互補性,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學習研究環(huán)境,學生之間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易參生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在互敬、互愛、互幫、互動下學習。 合作學習的《合力》就在于把每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競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意識,這正是科學領域最推崇的一種精神。因此,有的學者這樣描述,《合作學習是指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有認知過程同時也有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
合作學習如果完全依賴幫助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依然是被動的,不僅收效不大,還會導致流于形式。合作學習應該要保證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自己學習、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操作、實驗等活動,通過合作和協(xié)作,完成研究目標,提高研究水平。
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才能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要明確分工,小組內應有小組長、改正員、記錄員、結果回報員、中心發(fā)言人等。中心發(fā)言人是輪流擔任,每個人的機會是相等的。當一名成員向其他人說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過程中,其他成員要對其發(fā)言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最終要各小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內容一是認知與技能方面的;二是過程與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中心發(fā)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組而不是個人,師生對中心發(fā)言人的評價不是對其個人的評價,而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從這個過程中能看出同學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大家對同伴想法的共同分享。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傾聽發(fā)言,記錄下自己沒想到的。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是旁觀者。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發(fā)言,及時地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總之, 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應資源共享,知識互補;體驗交流,統(tǒng)籌運作;自主為本,合作學習;明確任務,明確分工;全班交流,教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