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九潭初級中學 馮秋平
《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思想品德是一門肩負特定教學目標的學科,既要滿足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又要滿足社會的教育價值需求。在實踐中,通過體驗式教學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從而實現思想品德教學的,滿足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和社會的教育價值需求這一教學目標。為了能更好地在體驗中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粗淺探究。
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獲得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接收知識信息達到最佳效果;同時還可以有效地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集中學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前提。
第一,利用競賽游戲的體驗,激起學習興趣。
常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政治課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自奮其力”達到“自求得之,自致其知”呢?在課堂上模仿電視綜藝類節(jié)目形式,開展競賽游戲教學,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能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
第二,通過體驗語言的魅力,激起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識變成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種最重要的創(chuàng)造工具”。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離不開鼓動人心、文采飛揚又或是精彩幽默的語言。
例如,在講到承擔社會責任這一課時,有位教師運用了這樣的語言:蘇格拉底為了實踐人類對法律程序的尊崇,寧可在黑牢中等待不公平的審判而不愿逃走;屈原眼看楚國滅亡慟哭,抱著“眾人皆醉吾獨醒”的深深遺憾投江自沉;司馬遷身受宮刑,“腸一日而九轉”,但想到自己“窮天地之際,成一家之言”的歷史使命仍咬牙活著;陸游生逢亂世,終年顛沛流離,但卻“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同時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還運用了:從孟子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諸葛亮“志當存高遠”;從岳飛“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經典語句。典故、排比、名言警句再加上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言,讓學生在感受和體驗語言的魅力中,激起了對社會責任感這一課時的莫大興趣和學習欲望。語言的魅力也包括你在教學時引用的一些幽默又讓學生感興趣的文字材料。
筆者在講授“生命需要相互關愛”這一個知識點時運用了以下兩則材料:一是某飯店的菜譜:紅燒熊掌、清蒸穿山甲、野驢肝、野山菇、麻辣娃娃魚、串燒梅花鹿、芙蓉虎骨頭湯。二是空中飛禽、陸上走獸、盤中美味、豺狼虎豹骨、壯陽補酒、兇猛大蟒、羹中肉絲、天下飛機、地下板凳,更有何物不能食?曾記否,濫食果子貍非典來襲?學生們看到這樣的材料,不斷驚嘆,仿佛以上的菜肴就在大家的眼前,個個興奮不已、議論紛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流暢的快板式的語言可以觸摸翱翔的思緒,那種驚喜,那種興奮可讓課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因為綜合素質是學生終身發(fā)展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而能夠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綜合素質,是思想品德教學實現學生個人教育價值需求的最重要體現。
在政治教學中,讓學生走進社會,自主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講到節(jié)約資源國策有關循環(huán)經濟這一課時,筆者布置了學生在周六日參加了一個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收廢品。同學們自主分好小組,自主組織,自主協(xié)調,熱情地投入到收廢品的社會實踐當中。通過收廢品這一自主體驗的社會實踐,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得到了提高。后來筆者在作業(yè)中看到一些學生的真實想法。有位學生寫到:收廢品這個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國情,了解了社會,使我感受到了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有位學生寫到:收廢品這個社會實踐活動讓我看到了自己與社會需要之間的差距,看到了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雖然如此,但讓我欣慰的是在活動中我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又有位學生寫到:在收廢品的活動過程中,我和許多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讓我在如何更好的處理人際關系方面有了新的認知。更有學生寫到:這次實踐活動沒有課堂教學的太多束縛和校園生活的限制,我們自行組織,自行思考,自主參與,很多情況下我們要獨立面對和解決各種問題,先苦后甜,感覺太棒了!
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高了。我感覺學生在活動中成熟了。
人們對不同的事會出現兩種對立的情感,表現為積極肯定和消極否定的兩個方面。如當學生耳聞目睹社會上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時,會產生敬佩、仰慕的情感,當學生窺見社會中損害國家民族利益以及那些丑陋現象時,會產生反感厭惡的情感,針對這一種情感,作為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利用情感兩極性,在學生已有的初步判斷能力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分析,提高認知水平。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具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堅定的理論知識,這一些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從而促進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陶冶高尚的情操。
新課程下,體驗式教學讓我的課堂教學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讓思想品德教學既能滿足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又能滿足社會的教育價值需求,使政治教學實現了其作為一門特殊學科的教育目標,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