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中學 朱永紅
李嵐清副總理在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只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學生,使他們都能有適合自身特點的發(fā)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達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目的?!毙碌慕逃砟钜笠詫W生發(fā)展為本,在這個原則下,就應當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fā)展的不平衡,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教育者懷著多么美好的愿望,無論教育者以愛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長的事業(yè)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導的學生們最終仍然會表現出極大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差異?心理學家給予了不同的解釋:受遺傳、環(huán)境、種族文化差別等的影響??鬃釉诙嗄甑慕虒W實踐中,通過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發(fā)現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表現。個性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結果,同時它也是教育的依據。
1.學生智力的差異
智力的個別差異是指個體之間因個人智商分數的不同而表現出的差異。研究表明即使是兩個智商相同的兒童,他們的智力分數構成也可能存在很大不同。如我校智商同為l00的兩位學生,一位言語智商分數為80,操作智商為120;而另一位言語智商為120,操作智商為80。那么他們在學習方面的能力就表現出很大差異:前一位學生更適合于操作課程,而后一位學生更適合于文化知識課程。
2.學生性格的差異
學生的性格差異表現在他們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活動中的意志特征上。如是否在學習中有較穩(wěn)定的目的,是否能自制(守紀律),是否表現出主動精神和有毅力,或表現出怎樣的性格組合。
3.學生興趣的差異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而學生的興趣主要表現在學習活動中。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欲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穩(wěn)定;有的學生智力因素雖好,但缺乏刻苦精神,學習興趣有偏差,成績不穩(wěn),有潛力可挖。只有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4.學生能力的差異
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個性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學生在注意、記憶、感知、觀察、想象等一般能力及文學、科學、藝術等特殊才能方面也是不一樣。這些差異有先天遺傳,也有后天形成。
5.學生心理的差異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教師說,這個學生很聰明,那個學生較遲鈍;這個學生善于思考,那個學生有音樂才能;這個學生活潑好動,善于交際;那個學生沉默寡言,喜歡深思。這里說的,就是人們之間表現出來的心理上的個別差異。一個人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較穩(wěn)定的個體心理的特殊性稱為人的心理的個別差異。同一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學生,雖然他們有著大體相同的心理特點,但總是帶有個人的色彩。
個性差異不單表現為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其實,在同一個體內部差異也是存在的。哈佛大學教授、發(fā)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已越來越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同。該理論認為:作為個體,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七種智力,它們錯綜復雜地、有機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在一起,構成了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另一方面,學生差異具有發(fā)展動態(tài)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足,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來改善與彌補,所以不要輕易斷言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
只有了解學生存在的差異,并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實施“差異教學”。承認差異,我們就不會簡單指責學生;尊重差異,要求我們教學中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和方法,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的發(fā)展,都能體驗成功的歡樂。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的法子來自學的法子。真正的教育者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蔽覀儽仨殢氐赘淖円越處熑绾巍敖獭睘楹诵膩碓O計教學的傳統(tǒng)觀念,而是要以學生如何“學”為核心。課堂上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動中有序的教學氛圍,擴大學生的參與面,讓人人有語言實踐和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一些學困生感受到課堂學習中有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進學困生主動的發(fā)展。
在學生存在個性差異的前提下,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從而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标P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課堂上實施個性化教學對落實綱要精神,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發(fā)現自身存在的獨特價值,使個性得到張揚、解放,凸現學生的主體性,激揚學生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要留給學生學習的機會,使課堂成為學生各抒己見的“開放天地”,成為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自由天地”,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個人獲得發(fā)展”。通過對學生個性差異的理論分析和差異教學的實施。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fā)展,這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如果我們真正確立了“每個學生都具有成功的潛能”這一信念,那么,不久的將來,“差生”一詞將會在教育界消失,每一個孩子都將在不斷取得成功的體驗和樂趣中獲取知識,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