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盛宣懷辦學與政府的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
        ——以南洋公學校名演變?yōu)橐暯?/h1>
        2015-03-18 10:49:21歐七斤
        關(guān)鍵詞:大學堂公學盛宣懷

        歐七斤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研究室,上海200240)

        論盛宣懷辦學與政府的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
        ——以南洋公學校名演變?yōu)橐暯?/p>

        歐七斤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研究室,上海200240)

        考察解讀校名更易的具體過程與內(nèi)在根源,可以窺見我國現(xiàn)代教育誕生和成長的特殊軌跡。南洋公學(1896-1905)是盛宣懷傾注心力最多、辦學成績最突出的一所學堂,其校名數(shù)經(jīng)變更。在現(xiàn)代教育起步之初,以盛宣懷為代表的紳商階層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其創(chuàng)辦的南洋公學借鑒西方,定名“公學”,采取由工商實業(yè)出資支持的“公學”發(fā)展模式。然而,當時中國社會還遠未形成成熟穩(wěn)定的工商階層,而國家行政管理體制主導社會的傳統(tǒng)卻異常發(fā)達,“公學”辦學模式注定缺乏可持續(xù)性。在晚清政府主持學制改革后,“公學”模式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轉(zhuǎn)而融入到由國家政府主導的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滾滾洪流之中。

        盛宣懷;政府;南洋公學;校名演變

        一校之校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學校的性質(zhì),體現(xiàn)主辦者的辦學理念和文化意識。歷來中外辦學者對于學校名稱很是審慎考究,一旦定名絕不輕言變更。然而盛宣懷所辦南洋公學(1896-1905)的定名卻數(shù)次變更。盛宣懷規(guī)劃南洋公學及籌備初期擬定校名“南洋大學堂”;籌備后期及正式開辦時定校名“南洋公學”。1902年奏請改稱“南洋高等公學堂”,未果。次年奏準稱“南洋高等商務學堂”。1905年春改屬商部,相應改校名“商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校名不斷變更的背后,既體現(xiàn)了盛宣懷在辦學過程中及時調(diào)適與各級政府的復雜關(guān)系,也折射出晚清社會一種聯(lián)動式的政治與文化生態(tài)。這里利用上海圖書館“盛檔”文獻、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所藏歷史檔案,對南洋公學校名更易的原委經(jīng)過作一番細致地考察解讀,闡釋盛宣懷如何在辦學過程中不斷調(diào)適與各級政府部門間的關(guān)系,希望從中窺見我國現(xiàn)代教育誕生和成長的特殊軌跡。

        一、從大學堂到公學:意在主導辦學權(quán)

        1895年,近代實業(yè)家、官紳階層的代表盛宣懷利用自己在官商兩界的獨特地位,以不同于中央、地方教育主管者的別樣身份,總結(jié)其辦理電報、礦務等技術(shù)實業(yè)學堂的經(jīng)驗得失,率先仿照近代西方學校制度系統(tǒng),提出了體系較完備的全國捐設學堂規(guī)劃。該計劃擬在全國各地捐建大學堂2所、小學堂23所、時中書院3所,全部辦學經(jīng)費由自己管轄的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金礦局等認捐。規(guī)劃設立兩所大學堂即“北洋大學堂”、“南洋大學堂”①。北洋大學堂當年在天津設立。1896年初春,盛宣懷籌擬在上海創(chuàng)建南洋大學堂?;I備初期,籌建者及知情者均如捐學計劃稱校名為“南洋大學堂”、“大學堂”,而未見稱“南洋公學”。鐘天緯是籌建者之一,主要負責購買辦學地基,在向盛宣懷呈報購地情形的多封信函中,涉及校名時都稱“南洋大學堂”。②

        南洋大學堂與北洋大學堂同為盛宣懷一人所辦,兩堂并稱為“南北洋大學堂”。1896年5月,鐘天緯函告盛宣懷稱三等公學堂辦理數(shù)年后畢業(yè)學生“足以應南北洋大學堂之取”③。盛宣懷親筆所擬《輪船招商局節(jié)略》中也曾言:“北洋即以所還官款撥造開平至唐沽鐵路資本,自后該局官利之外,提出余利二成創(chuàng)辦南北洋大學堂兩座,培養(yǎng)學生數(shù)百人,是為學堂之嚆矢。”④以上種種,都說明盛宣懷曾規(guī)劃于上海設立北洋大學堂性質(zhì)的“南洋大學堂”。

        然而,等到籌辦前夕,在1896年8月盛宣懷呈給劉坤一的籌備章程《南洋公學綱領》中,卻明定校名為“南洋公學”。為何如此?章程第一條,開宗明義地就校名作出了釋義:“西國以學堂經(jīng)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今上海學堂之設,常費皆招商輪船、電報兩局眾商所捐,故曰南洋公學?!雹?896年10月、1897年1月,盛宣懷先后兩次呈請設學的奏片《請設學堂片》、《籌建南洋公學及達成館舍片》,也均稱校名為“南洋公學”?!赌涎蠊珜W綱領》對于校名的表述,幾乎未作任何更動地列入《南洋公學章程》(1898年)第一章第一節(jié)“設學宗旨”。1897年4月正式開學時,學校稱南洋公學,年底學校啟用“總理南洋公學關(guān)防”,南洋公學校名遂正式定名,而“南洋大學堂”的稱謂同時也“銷聲匿跡”。

        南洋公學可分“南洋”、“公學”來解釋?!澳涎蟆币子诶斫?,一是與早一年創(chuàng)建的北洋大學堂有所區(qū)別,“是叫人們注意這個新學府的所在地同北洋大學之間的差別”⑥。二是從地理位置上講,當時人們通常以長江口為界,南面沿海稱南洋,北面沿海稱北洋;清政府設立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分別專管南北洋范圍內(nèi)的對外通商、外交、關(guān)稅等事宜。公學建在位于南洋的通商巨埠上海,所以取名“南洋”。

        關(guān)鍵是“公學”兩字的釋義。依照前述定名來由,參照外國學校的辦理模式,經(jīng)費來源半由商民捐辦、半由官方扶助者稱公學。盛宣懷所辦學堂之經(jīng)費由其主管的招商、電報兩局捐給,而兩局性質(zhì)上是官督商捐的洋務企業(yè),因經(jīng)費來源之故定名“南洋公學”。

        盛宣懷本人對“公學”之名還有一番延伸性的解釋。早在1896年6月,他與幕友謝家福就討論過公學的含義,他認為公學應該是“商捐經(jīng)費,學資不出于一方,士籍不拘于一省……其學生卒業(yè)給憑,與國家大學堂身份無異”⑦。不過,既然公學畢業(yè)生與國家大學堂身份別無二致,為何不徑稱“南洋大學堂”,而將規(guī)劃中的“南洋大學堂”突然變更為“南洋公學”?

        究其細故,在具體的籌備辦學過程中,盛宣懷受到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層面的種種牽制,這違背了他原本依靠所控實業(yè)的經(jīng)費結(jié)余自主辦學的初衷。于是他另辟蹊徑,試圖避開政府部門的鋒芒,轉(zhuǎn)而借用英國等國的“公學”的名頭和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建一所自己主導的新式大學堂。

        原來,就在盛宣懷籌備開設“南洋大學堂”前后,兩江總督劉坤一也已“奉諭旨在滬另創(chuàng)大學堂”⑧。當時,清政府采納刑部左侍郎李端棻的《奏請推廣學校折》,同意在京師、上海各設大學堂一所。

        1896年春,盛宣懷專赴南京拜見劉坤一,當面提出要在上海創(chuàng)辦大學堂。劉欣然答應,同時指令駐上海的江海關(guān)道黃建筦協(xié)助辦理,意思就是讓盛宣懷和江海關(guān)道合作辦學。這顯然不是盛宣懷所期盼的。從此后整個學校的創(chuàng)建過程來看,盛宣懷從未與江海關(guān)道商議過辦理公學事宜,籌備人選、辦理經(jīng)費、辦學章程等,都是其一手經(jīng)管。既然中央政府也規(guī)劃在上海創(chuàng)辦大學堂,而盛宣懷又不愿意與地方政府合辦“南洋大學堂”,那也就只能放棄規(guī)劃校名,另取其名了。而英國等國的“公學”模式,正好為盛宣懷定名“南洋公學”提供了借鑒。

        盡管取名南洋公學,且煞費心思做了周全的釋義,然而開辦之初將英文名稱定為“Nanyang University”,也能反觀出其“棄名留實”的涵義,只是到了1897年底監(jiān)院福開森來校后,才建議改為“Nanyang College”。⑨由此可知,改名南洋公學的背后,反映了盛宣懷希望掌握辦學自主權(quán)、依靠工商業(yè)的經(jīng)費力量相對獨立地興辦新學的意圖。

        此外,還有一個例子可補充證明上述觀點。北洋大學堂是盛宣懷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大學。1898年9月北洋大臣榮祿擬將北洋頭等學堂更名為“北洋高等學堂”,盛宣懷則指令北洋頭等學堂總辦王修植將北洋改名為“北洋公學”,后因總教習丁家立激烈反對任何更名而作罷。⑩盛宣懷擬將北洋校名也改為“公學”的打算,其實就蘊涵了抵制地方政府的鉗制、保持學校辦學相對獨立性的意圖。

        二、奏改高等公學堂:接軌學制的博弈

        在經(jīng)歷甲午戰(zhàn)敗、八國聯(lián)軍入侵等奇恥大辱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宣布實行新政,仿行西法,改革內(nèi)政外交。在文教領域,1901年頒行“興學詔書”,詔令全國廣設各級新式學堂。1902年8月制訂公布由管學大臣張百熙所擬《欽定學堂章程》(即“壬寅學制”)。因該學制成于倉促之間,內(nèi)容難免粗疏,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對其予以修改并更名為《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于1904年1月正式頒布實施。學制的制訂特別是癸卯學制的頒行,解決了各地興學無章可循的狀況,推動了全國各級新式學堂的蓬勃發(fā)展。

        全國性學制的頒布,既給南洋公學發(fā)展確立了制度標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同時也給南洋公學的定位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如何在新學制體系中找到對應的等級定位?又如何讓新式教育主管部門認可這個定位,并能以校名形式體現(xiàn)出來?至1902年壬寅學制頒布時,南洋公學定名已有6年之久,校名已為校內(nèi)外人士所接受,而要與學制對接,須重新定名,這樣才能正式進入國家教育體制之內(nèi),有利于公學辦學層次的確立及學生出路。

        依照南洋公學“本系大學”的設學定位,和分設外院、中院、上院三級遞升的實施途徑,公學應定為高等之列,且參照西方三級學制建立外院、中院、上院與清政府所頒學制正相吻合。但是,南洋公學在獲得法定“高等”地位上有幾個不利因素:

        一是地域關(guān)系。設學之地的上海并非省城,而按照學制規(guī)定,京師應設大學堂,省城設高等學堂或大學堂,相應稱某某省高等學堂或大學堂。

        二是經(jīng)費關(guān)系。公學經(jīng)費出自輪、電兩局,并由兩局督辦盛宣懷個人主管,而學制所定大學堂、高等學堂均由國庫、地方政府供款,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

        三是衡量標準。公學已經(jīng)實施多年的中院教學目標、課程設置、肄業(yè)年限等,不一定完全符合學制關(guān)于中等學堂的具體要求,而學制規(guī)定高等學堂所招學生必須為考驗合格的中學或預科畢業(yè)生。

        以上諸端給公學爭取進入“高等”的道路上增添了許多曲折。然而,若等級未定,“諸生遂不免長慮卻顧,甚或輟業(yè)他往,廢于半途”?。接軌學制、重定校名被盛宣懷及主校者在學制頒行前后視為重要校務,也成為他們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早在1901年“興學詔書”頒行時,南洋公學就已開始考慮定位問題。9月17日,公學總理沈曾植致函盛宣懷:“學堂詔下,公學似當以省學為比,此節(jié)甚有應商事,欲面談者此也?!?1902年10月,盛宣懷獲悉“壬寅學制”內(nèi)容后,即致函公學總辦汪鳳藻:“公學開辦已有數(shù)年,應稱作何等學堂,尚未奉定。昨閱張野秋尚書陳奉京師大學堂章程,似公學可居高等之列,擬援例即日入告矣?!?張野秋尚書即學制的主要擬訂者、管學大臣張百熙。盛在信中不免流露出對公學定位問題的自信,隨即商囑幕僚呂景端起草奏稿。呂在擬稿時,恰逢京師大學堂總辦、學制參與者張鶴齡前來晤談。談及此事,張說“張野翁以下及京師大夫早認南洋公學為南洋大學堂,不妨徑請作為大學堂”。呂也認為“公學規(guī)模程度,實在各省未設之高等學堂之上”,于是采納張鶴齡建議,“故折中徑請作為南洋大學堂”,并告知“倘鈞意以為太僭太驟,則將稿中大字改為高等二字可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盛宣懷在改稿時,又在“高等”后面加了一個“公”,定名“南洋高等公學堂”,于10月18日將這份《南洋公學歷年辦理情形折》陳報清廷。奏折詳述了公學能夠位列高等的幾點緣由:

        其一,辦學建制。公學設上院、中院、師范院、蒙學堂、特班、東文學堂、譯書院、商務學堂等8個辦學組織,其中上院即“視西國專門學校,肄習政治經(jīng)濟法律諸科”,東文學堂即“考選成學高才之士專習東文,講授高等普通科學以備譯才”,籌備中商務學堂即“以中院卒業(yè)學生遞年升入,并招考外生,另延教習,分門教授,以備將來榷稅興商之用”。?意為上述三種辦學形式符合高等學堂要求。

        其二,參照國內(nèi)外學堂定位標準?!翱继┪髦T大學校,多在通都大邑、民物殷盛之區(qū),各省府不能盡建巨黌,各巨黌亦不必盡在省府,其不仰給于國家經(jīng)費者,若英若美所在多有,并系紳商集款建設為特別之大學堂,其學生卒業(yè)給憑與國家大學堂學生身分無異?!本蛧鴥?nèi)而言,“公學創(chuàng)辦于奉旨之先,與山東同,其兼?zhèn)渲袑W小學于一地,亦與山東同,其上院課程較山東學堂且高一級?!薄吧綎|”指1901年11月山東巡撫袁世凱創(chuàng)設于濟南的山東大學堂,成立不久即奏準為省城大學堂。

        其三,符合學制定章。1902年《欽定高等學堂章程》第三節(jié)規(guī)定:“又如繁富之府、廳、州、縣地方,及通商大埠,雖非省會,若能創(chuàng)設與高等學堂程度相等之學堂,亦可稱為高等學堂?!?公學設于通商巨埠上海,且開辦已有6年,建制穩(wěn)定,成績優(yōu)良,設施完善,已基本具備開辦高等學堂的各項條件。

        鑒于此,盛宣懷擬請朝廷降旨,準南洋公學卒業(yè)學生,按照政務處禮部所擬《學堂選舉章程》一律辦理,給予出身,并明定公學校名為“南洋高等公學堂”。10月30日奉朱批:“管學大臣議奏,欽此?!?

        時任管學大臣張百熙,與盛宣懷私交甚好,兩人曾換帖結(jié)為兄弟。張百熙對南洋公學辦學成績較為肯定,曾在奏折中稱:“查京外學堂,辦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強學堂、上海南洋公學為最。”?但是張百熙敏銳地觀察到“公學”依靠商捐的不可持續(xù)性,他以私人名義致函盛宣懷:“杏蓀宮保仁兄世大人閣下,……南洋公學改為高等學堂奉旨交議,當以未見詳細章程,擬俟調(diào)查后再行議覆。……惟思南洋公學經(jīng)執(zhí)事提倡新機,經(jīng)營數(shù)載,規(guī)模既崇宏,條理尤為精密,成效昭著,海內(nèi)所知。但公學款項向歸電報、招商兩局籌撥,現(xiàn)在局面稍有變更,未知尊意擬如何辦法,尚祈詳細示知。”?

        原來此時,正逢南洋公學爆發(fā)了“墨水瓶”退學事件。更重要的是在袁世凱等人的排擠下,盛宣懷逐漸失去對輪電兩局的掌控權(quán),輪電兩局大幅度削減對南洋公學的資助經(jīng)費,致使公學陷入內(nèi)外交迫的困境,“公學”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在1903年初盛宣懷答復張百熙質(zhì)疑經(jīng)費供給時就坦誠道:“自輪電改章,弟即電慰帥(即袁世凱,筆者注),請其將常年經(jīng)費十萬照撥,未蒙準行。嗣告以前曾另籌每年招商貳萬兩電局二萬元,以備出洋經(jīng)費,請其照辦,免致中輟業(yè),已經(jīng)允諾。查弟經(jīng)派出洋學生計北洋大學堂生赴美國者八人,南洋公學生赴英國者五人,赴美國者一人,赴日本者二人,歲需銀貳萬三千兩左右,加以公學洋教習三人,歲薪銀八千兩,除支該兩款外,已余無幾。雖有前數(shù)節(jié)存銀八萬兩,斷難持久。”?面對危機,一方面公學縮減辦學規(guī)模、壓縮經(jīng)費開支,另一方面調(diào)整辦學方向。公學從墨水瓶事件中汲取了辦理政學人才不易的經(jīng)驗教訓,轉(zhuǎn)而開始注重辦理“實學”,并對作為實學科的商務學堂予以重點建設。1903年春夏之際,盛宣懷與張百熙再三晤商,張同意在南洋公學上院開設高等商務學堂,并催令速辦。于是,盛宣懷又開始厘定章程,延聘外國教習。1903年9月6日,商務學堂正式開學,由公學美籍教習薛來西(Leacey Sites)、勒芬爾(Leavenworth)等講授理財、公法、商律等課程。9月29日,盛宣懷上《開辦高等商務學堂折》奏稱:“時局既以商務為亟,而商學尤以儲材為先,現(xiàn)在各省設立高等學堂,考求政藝,不患無人,獨商學專門未開風氣。竊惟南洋公學款由商捐,地在商埠,若統(tǒng)稱高等學堂,則與省會學堂不甚分別,且無所附麗?!?鑒于此,盛宣懷奏請將南洋公學上院作為商務學堂,學生畢業(yè)后頒給高等學堂文憑。奏折奉朱批“管學大臣議奏”。10月,南洋公學被議定更名為“南洋高等商務學堂”。而由“管學大臣議奏”的正式議復直至1904年7月下達公學,同意將上院改為“南洋高等商業(yè)學堂”,學科程度、畢業(yè)年限應依照新頒學制辦理,學生畢業(yè)獎勵辦法與“官設省會高等學堂一律”。該議復8月9日奉旨“依議”。?

        經(jīng)過2年多數(shù)番爭取,開辦8年之久的南洋公學與學制中高等實業(yè)學堂相接軌,定在高等學堂之列,被正式納入國家學制系統(tǒng)。被學制接納之艱難,反映出學制頒行前體制外新式學堂生存與發(fā)展的曲折性。南洋公學更校名為南洋高等商務學堂,則表明盛宣懷面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存在的諸多不利因素不得已放棄了對依靠商捐的“公學”模式的堅守,轉(zhuǎn)而尋求將公學納入官方體系。

        三、隸商部更校名:無奈的歸屬

        南洋公學雖然更名南洋高等商務學堂,初步完成了辦學定位的調(diào)整,但是經(jīng)費保障問題尚未解決。1905年,盛宣懷在經(jīng)費不濟的情況下,無奈地將學校徹底移交給有意接辦的中央政府部門——商部,學校再次更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

        先是1904年10月27日,商部尚書載振函商盛宣懷將南洋公學劃歸商部辦理,函曰:“……滬埠為商業(yè)繁盛之區(qū),執(zhí)事擘畫其間,創(chuàng)辦學堂造就商務人才,宏觀碩畫,至為欽佩。本部此次奏辦實業(yè)學堂,博究工科,因與商政有關(guān),爰由弟咨商學務大臣,撥出此項學堂隸入本部籌辦,藉相聯(lián)屬。尊處商務學堂事同一律,且造就商才更為本部應辦之事,可否商請臺端徑行移交本部管理,名實相副,于學務、部務兩有裨益?!?商部設于1903年9月,是清政府為推行“新政”而專設的一個中央直屬機構(gòu),主要職能是規(guī)劃振興全國商務,并兼辦農(nóng)工商及鐵路事務。商部重視實業(yè)技術(shù)教育,認為欲振興工商實業(yè),“應先從設立學堂下手”?,于1904年10月設立京師高等實業(yè)學堂,以工業(yè)制造為主。同時,商部認為中國商學“素未講求”,亟需籌辦高等商業(yè)學堂,“以滬埠為商業(yè)繁盛之區(qū),議與其間設一高等商業(yè)學堂”。?急于在上?;I辦商務學堂的商部,商請盛宣懷將初具高等商務學堂規(guī)模的南洋公學改隸商部。

        11月初,盛宣懷復函載振,同意將南洋公學改歸商部,并稱:“公學開辦雖久,無所附麗,茲值商部設立實業(yè)學堂,應請隸入商部管理,庶幾聯(lián)屬一氣,名實相符”?,“且畢業(yè)學生定有出身,得以陸續(xù)派赴外洋肄業(yè)歐美大學,蔚成商業(yè)通材,公學之光,亦宣懷之幸也”?。實際上,盛宣懷同意公學改屬商部,其自述理由“聯(lián)屬一氣,名實相符”、“畢業(yè)學生定有出身”多屬虛詞。盛宣懷在此時同意改屬,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辦學經(jīng)費危機。

        至1903年,盛宣懷已經(jīng)失去了對公學供款單位——輪船招商局、電報局的控制權(quán),公學經(jīng)費驟減,維持艱難。翌年,“斷難持久”的經(jīng)費危機并未得到根本解決。若公學改歸商部,可以以部屬學堂的名分,借助商部解決經(jīng)費難題,使學校得以持續(xù)下去,于是盛宣懷對于改屬“甚所樂從”。1904年冬,商部派員來校預備接收事宜。1905年3月,商部正式接管公學,派楊士琦擔任監(jiān)督,更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盛宣懷經(jīng)營近10年的南洋公學時期至此宣告結(jié)束。

        此次更名意味著,學校徹底告別了依靠商捐的“公學“模式,有了正式的中央部屬主管單位,而不再由盛宣懷個人所管。南洋公學歸屬商部,使之成為一所體制之內(nèi)的中央部屬高等學堂,經(jīng)費來源趨于穩(wěn)定,管理不因個人際遇而變更,學生畢業(yè)出路較優(yōu),這些對于學校發(fā)展來說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堅持10年后,盛宣懷最終失去南洋公學,這反映了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啟動之初,由于工商業(yè)階層遠遠不成熟、不穩(wěn)定,紳商主導下的新式教育,面臨著因派系斗爭、個人浮沉而帶來的經(jīng)費、管理、學生出路等多種困擾。

        四、余論

        通過對南洋公學校名變更的細致分析,我們不僅可以看出,身處晚清艱難復雜的辦學環(huán)境之中,盛宣懷辦學思想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和辦學活動的靈活機動性,更可以看出中國現(xiàn)代教育轉(zhuǎn)型的軌跡和過程的復雜性。

        在19世紀末,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誕生之初,像盛宣懷這樣的擁有開放視野和雄厚財力的紳商階層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諸如南洋公學這樣的新式教育機構(gòu)的興辦早于國家啟動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改革。在缺乏國家學制指導和財政經(jīng)費的背景下,南洋公學借鑒西方教育模式,依靠商業(yè)捐助經(jīng)費,定名“公學”,并在一校內(nèi)率先開始了現(xiàn)代三級學制的辦學試驗。

        到20世紀初,晚清政府開始廢除科舉,頒布現(xiàn)代學制,并著手對先前零星出現(xiàn)的新式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后期的南洋公學正處于這樣的歷史進程中。在當時中國,商業(yè)化、工業(yè)化等現(xiàn)代化進程剛剛啟動,還遠未形成成熟穩(wěn)定的工商業(yè)階層,而國家行政管理體系主導社會的傳統(tǒng)卻異常發(fā)達。在此歷史大背景下,從西方引進來的由工商業(yè)階層支持的“公學”辦學模式注定在中國缺乏可持續(xù)性。“公學”模式退出歷史舞臺,實屬必然,它只能融入到由政府主導的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滾滾洪流中去。

        注 釋:

        ①盛宣懷:《北洋大學堂等捐款單》(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檔號(以下簡稱“盛檔”):044280-3。

        ②如盛檔044472:《購買南洋大學堂地基領用銀數(shù)清單》;044866-1:《將續(xù)買南洋大學堂地基經(jīng)手錢帳單》,等等。

        ③鐘天緯:《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二年四月十一日,1896年4月26日),盛檔:069926。

        ④盛宣懷:《輪船招商局節(jié)略》(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夏東元:《盛宣懷年譜長編》(下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855頁。

        ⑤盛宣懷:《南洋公學綱領》(光緒二十二年七月,1896年8月),盛檔:044964-2。

        ⑥⑨福開森:《南洋公學早期歷史》(1931年5月),《交通大學校史資料選編》第一卷,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0頁;第10頁。

        ⑦盛宣懷:《致五畝園學堂謝家福函》(光緒二十一年五月,1896年6月),轉(zhuǎn)引自夏東元:《盛宣懷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9頁。

        ⑧經(jīng)元善:《上海經(jīng)正書院歸公啟》(光緒二十二年五月,1896年6月),盛檔:044280-1。

        ⑩王修植:《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四年十月,1898年11月),盛檔:044960。

        ???盛宣懷:《南洋公學歷年辦理情形》(光緒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10月),盛宣懷:《愚齋存稿》第8卷,北平思補樓藏版,1939年,第31-34頁。

        ?盛宣懷:《與盛宣懷書》(光緒二十八年八月十六日,1902年9月17日),轉(zhuǎn)引自許全勝編:《沈曾植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257頁;第31-34頁;第31-34頁。

        ?盛宣懷:《致汪鳳藻函》(光緒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10月),盛檔:044511-2。

        ?《呂景端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10月),轉(zhuǎn)引自王爾敏、吳倫霓霞輯:《盛宣懷實業(yè)朋僚函稿》(中),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061頁。

        ?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264頁。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志八十二,選舉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132頁。

        ?張百熙:《致函盛宣懷》(光緒二十九年正月十四日,1903年2月11日),盛檔:044179-1。

        ?盛宣懷:《致張百熙函》(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盛檔:044179-2。

        ?盛宣懷:《開辦高等商務學堂折》(光緒二十九年八月,1903年9月),《愚齋存稿》第9卷,第7頁。

        ?盛宣懷:《準學務大臣咨奏南洋公學開辦商務學堂一折奉旨依議札文》(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904年9月1日),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藏歷史檔案,檔號:2326,卷名:《清代前工程部左堂盛關(guān)于開辦商務學堂、聘請洋教員、籌劃經(jīng)費及派員赴日考察奏摺和照會》(1902-1904)。

        ?載振:《致盛宣懷函》(光緒三十年九月十九日,1904年10月27日),轉(zhuǎn)引自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編盛宣懷檔案萃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16頁。

        ??《商部奏請擬辦實業(yè)學堂大概情形折》(光緒三十年,1904年),《東方雜志》第3期,1904年5月10日。

        ?《時報》(光緒三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1905年2月27日)。

        ?盛宣懷:《致載振函》(光緒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1904年11月3日),盛檔:044709-3。

        (責任編輯 胡 巖)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in Private Education:Case of Nanyang College

        OU Qijin
        (Research Office of University Histor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The oncemost prominent Nanyang College(1896-1905)to which SHENG Xuan-huai devoted most of his efforts changed its name several times.Examining how and why the college changed its name helps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of modern education.From the outset,the gentry and merchants represented by SHENG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College in the name of Public School.This western-style College was then financed by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community.However,there was nomature and stabl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lass in China,while therewas awell-developed traditional syste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which made the education mode of Nanyang College less sustainable.After the reform in the School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HENG’smode gradually fad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odernization led by the government.

        SHENG Xuan-huai;Government Coordination;Nanyang College;change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14

        猜你喜歡
        大學堂公學盛宣懷
        在個人交誼與國家利益之間:井上馨與盛宣懷圍繞漢冶萍問題交涉始末(1897—1915)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7:18
        英國公學:權(quán)貴的搖籃
        看世界(2021年14期)2021-07-30 17:45:01
        走錯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廉政瞭望(2020年15期)2020-11-18 11:34:11
        西游大學堂
        英國“公學”知多少
        孔裔國際公學 中國國際精英教育領航者
        留學(2017年5期)2017-03-29 03:04:06
        西游大學堂
        張之洞和盛宣懷在粵漢鐵路及鐵路借款上的恩怨
        英國公學的強大生命力原因探析
        西游大學堂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嫩模大尺度av在线播放| 中文天堂国产最新|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第一页| 女同av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亚洲天堂亚洲色图|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 欧美v亚洲v日韩v最新在线| 日本熟妇hd8ex视频| 国产av黄色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疯狂添女人下部视频免费|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久草国产视频|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 人妻久久999精品1024| 日本a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两人前一后地插着她丰满| 又色又爽又黄高潮的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 男男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又粗又大又硬毛片免费看| 装睡被陌生人摸出水好爽|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麻豆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家庭乱欲| 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日韩专区| 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