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秀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河北 保定 072550)
針刺上廉泉穴為主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51例臨床觀察
連秀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河北 保定 072550)
吞咽障礙;卒中;針灸療法
近年來,卒中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卒中后吞咽障礙發(fā)生率約45%左右,多見于40歲以上患病人群,起病可緩可急,可見于卒中之初,亦可見于卒中病程之中[1]。臨床表現(xiàn)以吞咽障礙為主癥,還常伴有語言障礙,發(fā)聲困難,強哭強笑,咽反射存在,下頜反射亢進,但無舌肌、咽肌萎縮,舌肌肌束震顫[1]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010-01—2015-03,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上廉泉穴為主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51例,并與常規(guī)治療51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1.1.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1995年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且伴有球麻痹的癥狀,根據(jù)病史、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確診。
1.1.1.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中中風的診斷標準。主癥:偏癱,神識昏蒙,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感覺異常,口舌斜。次癥:頭痛,眩暈,瞳神變化,飲水發(fā)嗆,目偏不瞬,共濟失調。急性起病,發(fā)病前多有誘因,常有先兆癥狀。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具備2個主癥以上,或1個主癥、2個次癥,結合起病、誘因、先兆癥狀、年齡即可確診;不具備上述條件,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亦可確診。
1.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神志清楚,有吞咽障礙。
1.1.3 排除標準 卒中后精神異常,昏迷,或不合作、暈針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102例均為我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齡45~88歲,平均(62.8±2.9)歲;腦出血5例,腦梗死43例,腦出血后腦梗死3例;病程1 d~3.2年,平均(11.7±2.5)個月。對照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齡49~86歲,平均(60.5±2.5)歲;腦出血7例,腦梗死44例;病程1 d~2.6年,平均(12.0±2.6)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2組針對基礎疾病對癥治療,進行吸氧與呼吸支持、心電監(jiān)測與心臟病變處理,控制體溫、血壓、血糖,營養(yǎng)支持等基礎治療。
1.3.1 對照組 予神經(jīng)內科常規(guī)治療。腦出血前3 d應用酚磺乙胺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609)2.0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腦組織保護劑予注射用乙酰谷酰胺(??谄媪χ扑幑煞萦邢薰荆瑖帨首諬20050528)0.6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有腦水腫者應用甘油果糖氯化鈉注射液 (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041)250 mL,8~12 h 1次靜脈滴注。腦梗死者應用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470) 6 000 U,每日1次皮下注射。注射用燈盞花素(湖南恒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3405)5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上廉泉穴為主治療。
1.3.2.1 取穴 主穴:上廉泉。配穴:三陰交、太溪。肢體癱瘓者,上肢取肩俞、臂臑、曲池、手三里、外關透內關、合谷;下肢取足三里、陽陵泉透陰陵泉、上巨虛、下巨虛、解溪、太沖。
1.3.2.2 操作方法 穴區(qū)皮膚酒精消毒,毫針高壓消毒。選用2寸30號毫針,取上廉泉穴,針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2~1.5寸,平補平瀉,快速大幅度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30 min;取1.5寸毫針,針刺雙側三陰交、太溪穴,均用補法,得氣后留針30 min。其他穴位先健側后患側,太沖穴用瀉法,其他穴用平補平瀉法。每日治療1次。
1.3.3 療程 2組均15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療效,觀察治療組療效與病程、年齡、療程的關系。
1.5 療效標準
1.5.1 洼田飲水試驗 患者端坐,喝下30 mL溫開水,觀察所需時間及嗆咳情況。1級(優(yōu)):能順利地1次將水咽下;2級(良):分2次以上,能不嗆咳地咽下;3級(中):能1次咽下,但有嗆咳;4級(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嗆咳;5級(差):頻繁嗆咳,不能全部咽下[4]。
1.5.2 療效標準 治愈:吞咽障礙消失,洼田飲水試驗評定1級;有效:吞咽障礙明顯改善,洼田飲水試驗評定2級;無效:吞咽障礙改善不顯著,洼田飲水試驗評定3級以上[4]。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治療組療效與病程的關系 見表2。
表2 治療組療效與病程的關系 例(%)
與病程>3個月比較,*P<0.05
由表2可見,治療組病程<3個月與病程>3個月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病程越短療效越好。
2.3 治療組療效與年齡的關系 見表3。
表3 治療組療效與年齡的關系 例(%)
與年齡>60歲比較,*P<0.05
由表3可見,治療組年齡<60歲與年齡>60歲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年齡越小療效越好。
2.4 治療組療效與療程的關系 見表4。
表4 治療組療效與療程的關系 例(%)
與第2療程比較,*P<0.05
由表4可見,治療組第1療程與第2療程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刺治療越早介入療效越好。
吞咽功能障礙是卒中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是由于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管括約肌或食管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內取得足夠營養(yǎng)和水分,是食物從口腔到胃的過程出現(xiàn)障礙的一種表現(xiàn)。分為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這3期分別為隨意運動、反射運動和蠕動運動??谇黄谥饕煽谳喸鸭?、咬肌參與,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參與,食管期主要由食管平滑肌參與。任何一期發(fā)生障礙均可導致吞咽功能障礙。
吞咽功能障礙屬中醫(yī)學喑痱、喉痹等范疇?!班场笔巧鄰姴荒苎裕梆颉笔亲銖U不能用,“喉痹”是吞咽麻痹、困難。《素問·脈解》指出“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故為喑也。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卒中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主要病因病機為年老體衰,肝腎陰虛,肝風內動,氣虛血瘀,風痰瘀血阻塞經(jīng)絡,導致精血不能上榮髓竅,致使竅閉。中傷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而發(fā)生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病位在舌、咽喉。筆者認為,卒中后吞咽障礙應責之于肝、脾、腎。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陰陽之本,協(xié)調全身臟腑陰陽,腎中精氣可以化生血液,抵御外邪。脾主運化,脾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開竅于口。肝藏血,肝性生發(fā),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促進氣血運行,全身臟腑、經(jīng)絡、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依賴氣之升降出入運動,穩(wěn)定有序。肝、脾、腎功能正常,則全身氣血精髓充足;肝、脾、腎功能異常,又受邪氣影響,經(jīng)絡阻滯,經(jīng)脈失養(yǎng),氣血精髓不能上榮達舌本、喉嚨,則發(fā)為本病。故治療以調理肝、脾、腎功能,疏通經(jīng)絡,使氣血精髓暢達,方能達到通關利竅之目的。
針刺的理論基礎是經(jīng)絡學說,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 咽喉與經(jīng)絡的關系非常密切,是經(jīng)絡循行的要沖,脾足太陰之脈,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手太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肝足厥陰之脈,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心、肝、脾、腎4條經(jīng)脈均循喉舌,可見心、肝、脾、腎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口、舌、咽喉的功能發(fā)揮。通過針刺以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祛痰化瘀,疏通舌和咽喉部的經(jīng)絡,改善舌和咽喉運動功能。
針刺選穴原則通過臟腑辨證取穴,有上病下取、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相結合、經(jīng)外奇穴與經(jīng)穴結合的方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記載上廉泉“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取廉泉、翳風治喑不能言”。上廉泉,經(jīng)外穴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線頜下1寸,當舌骨與下頜緣之間凹陷處取穴。有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至舌體,布有舌動、靜脈及舌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分支。主治舌強不語、舌肌萎縮、吞咽困難、咽喉疼痛、聲音嘶啞、舌肌麻痹、咽炎、扁桃體炎及口腔炎等。太溪穴,腎經(jīng)原穴,是腎經(jīng)原氣經(jīng)過和留止之處,有溫補腎陽、滋補腎陰、陰陽雙補之功。腎生髓,腦為髓海、元神之府,故太溪穴有健腦補腎、安神益智之效,為治療中風之本。而腎經(jīng)氣血循經(jīng)上達舌本、喉嚨,針太溪則竅得其養(yǎng),使發(fā)音、吞咽功能正常。三陰交是腎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三經(jīng)交會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穴,可調理此三經(jīng)和所屬臟器的功能,肝藏血,腎藏精,脾運化精微,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jīng)通絡,咽喉、舌得以濡養(yǎng)。針刺諸穴,調理肝、脾、腎三臟及其經(jīng)絡,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通經(jīng)活絡,使咽喉筋脈得以濡養(yǎng),促進功能恢復?!督饏T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記載“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上廉泉在迷走、舌咽神經(jīng)感覺纖維支配區(qū)內,適量的針刺可使麻痹的延髓周圍神經(jīng)運動纖維產(chǎn)生興奮,恢復舌咽部的隨意運動[5]。針刺可直接改善腦組織缺血、缺氧等病理狀態(tài),使可逆神經(jīng)細胞復活,使被抑制的神經(jīng)細胞覺醒[6]。此外,針刺也可能加強了皮層功能區(qū)之間的協(xié)調和代償,使腦梗死前處于“閑置”狀態(tài)的腦組織功能起代償功能[6]。由于心、肝、脾、腎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口、舌、咽喉的功能發(fā)揮,針刺以活血通絡、醒神開竅為大法[7],所以只有脈絡通暢,精血充足,才能保證吞咽功能正常。
本研究結果表明,卒中后吞咽障礙加用針刺治療,較單純應用藥物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提高,且患者發(fā)病年齡越輕、就診時間越早、針刺介入越早,效果越明顯,遺留后遺癥越少,最佳治療時間是15 d左右,此后再延長針刺治療時間效果也不會十分滿意。
綜上,常規(guī)藥物治療聯(lián)合針刺上廉泉、三陰交和太溪穴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對合并語言謇澀患者,其語言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對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增加治療信心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針刺治療具有取穴簡單、操作方便快捷、患者易于接受、費用低、療效好且無明顯后遺癥等特點,但要注意嚴格消毒以確保安全,進針方向和進針深度對療效至關重要。
[1] 王永炎,謝雁鳴.實用中風病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66.
[2] 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26):379-380.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99.
[4] 李勝利.語言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83-186.
[5] 張中成,孟玉麗.針刺上廉泉穴治療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56例[J].河南中醫(yī),1998,18(3):177.
[6] 楊永梅,羅守濱,岳衛(wèi)東,等.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的針刺治療[J].天津中醫(yī)藥,2005,22(6):475-476.
[7] 李驍飛,邢銳,高霞.舌三針為主治療假性球麻痹47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6,28(9):649.
(本文編輯:習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5.09.036
連秀茹(1965—),女,副主任中醫(yī)師,學士。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研究方向:中風后吞咽障礙,尿失禁,視物障礙,血管性癡呆的中醫(yī)治療。
R246.6;R571.05
A
1002-2619(2015)09-1381-03
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