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艷婷,易 燕,李 珍
(湖北省十堰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中醫(yī)保健療法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
柴艷婷,易 燕,李 珍
(湖北省十堰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討中醫(yī)保健療法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的療效。方法 選取脾胃虛弱型厭食癥患兒135例,采用中醫(yī)保健療法對小兒進行推拿按摩,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的總有效率為95.56%,治療后血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含量明顯升高(P均<0.05),鎂、銅等微量元素含量明顯下降(P均<0.05);治療前D-木糖的吸收率為16.12%,治療后D-木糖的吸收率為20.02%,治療后D-木糖的吸收率明顯升高(P<0.05)。結論 中醫(yī)保健療法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中醫(yī)保健療法;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推拿按摩
小兒厭食癥是指患兒在較長的時期內食量明顯減少,食欲不振,甚至有拒食的一種脾胃疾病,是嬰幼兒及學齡兒童中常見的疾病之一[1]。小兒厭食主要以脾胃虛弱型較多,其臨床特征為:較長時間拒絕飲食或食量明顯減少,患兒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而缺少光澤,毛發(fā)干燥無光,常覺疲倦乏力,便秘或大便溏瀉等[2]。若此病長期得不到治療,則會導致患兒營養(yǎng)不良、偏瘦、佝僂病、貧血及免疫力下降,給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帶來嚴重的影響,并且易患呼吸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等疾病[3]。小兒厭食癥是由喂養(yǎng)不當、微量元素缺乏、某些內分泌素不足、維生素A及維生素D補充過量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其發(fā)病機制可能與患兒攝食調控機制紊亂、甲狀腺素水平下降、血清瘦素大量減少及鋅的缺乏等有關[4]。筆者選取2012年5月—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并確診為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的患兒135例,采用中醫(yī)保健療法對小兒進行推拿按摩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上述時期來我院就確診并診為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的患兒135例,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規(guī)定[5]:①長期食欲不振,但無其他疾病,厭食、拒食,食后脘腹脹滿;②形體偏瘦,面色萎黃而缺少光澤,常覺乏力,大便不調并加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③存在進食無固定時間、未定量,過量食用生冷、甘甜厚膩、零食等喂養(yǎng)不當史;④年齡1~10歲。西醫(yī)診斷標準[6]:①長期食欲不振,食量減少1/2以上,發(fā)病時間在2周以上,未患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②體質量減輕或停滯增長,有不良的飲食習慣或有不當喂養(yǎng)史。排除經(jīng)B超及X射線檢查有肝炎、慢性腎小球炎及結核等器質性疾病者。其中男72例,女63例;年齡1~8歲;病程2~13個月;輕度16例,中度62例,重度57例。
1.2治療方法 ①患兒仰臥位,醫(yī)務人員坐在患兒一側,將一只手放于患兒的腹部并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以順時針方法揉腹部3~5 min,然后沿著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施以掌揉法3~5 min,最后以拇指點揉中脘穴及天樞穴各1~2 min;②患兒仰臥位并使下肢伸直,醫(yī)務人員將拇指指腹放于患兒一側足三里處,點揉1~2 min,做完之后再做另一側足三里;③患兒俯臥位,醫(yī)務人員分別以示指和中指放于脾俞、胃俞處,點揉1~2 min;④患兒俯臥位,醫(yī)務人員將兩手示指彎曲,中節(jié)背面緊貼患兒脊柱兩側,拇指前按,與示指中節(jié)相對后用力拿捏皮膚,雙手交替從長強穴向上至大椎穴移動,采用“捏三提一”法邊捏邊提拿,反復提捏3~5遍,最后輕撫患兒背部1~3 min,使其背部肌肉放松,結束治療。以上推拿按摩步驟同時循序漸進按順序每天進行1次,30 min/次,12次為1個療程,療程不間斷治療3個療程。
1.3注意事項及防護 推拿按摩過程中要注意患兒保暖,治療時使用滑石粉后溫水作為介質,避免損傷患兒的皮膚。1個療程結束后需休息2~3 d,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飲食結構,不暴飲暴食、不食油膩、零食,多食水果和蔬菜,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依據(jù)患兒的體質制定適當?shù)倪\動,并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4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關于小兒厭食癥的療效標準規(guī)定。治愈:患兒食欲明顯增加,食量恢復到病前水平,體質量至少增加1 g,厭食拒食等癥狀消失,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水平;顯效:食欲有所增加,食量增加至患病前的3/4,體質量增加0.5 g,厭食拒食等癥狀有所改善,各項指標有所改善;有效:患者食欲有所改善,食量有所增加,但未達到患病前的3/4,體質量略有增加,各項指標稍有改善;無效:食量沒有明顯變化,厭食拒食等癥狀有所改善但體質量沒有增加,各項指標沒有明顯變化。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8.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 經(jīng)過治療后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的總有效率為95.56%,見表1。
2.2治療前后患兒的血微量元素比較 治療后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含量明顯升高(P均<0.05),鎂、銅等微量元素含量
表1 小兒厭食癥臨床療效 例
明顯下降(P均<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兒血微量元素含量比較
2.3治療前后患兒對D-木糖的吸收率 治療前D-木糖的吸收率為16.12%,治療后D-木糖的吸收率為20.02%,治療后D-木糖的吸收率明顯升高(P<0.05)。
2.4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兒因皮膚敏感而背部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改用滑石粉作為介質,并且減輕拿捏力度后紅腫現(xiàn)象消失,其余134例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未見皮膚紅腫或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治療安全。
小兒厭食癥是兒科常見病之一,其發(fā)病原因是由于喂養(yǎng)不當(如吃飯不定時定量,過多食用肥甘厚味,挑食、偏食,吃飯時對孩子責罵批評導致兒童緊張而影響進食)、挑食偏食導致鐵、鋅等微量元素攝取缺乏;某些內分泌素不足(如甲狀腺素水平下降、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不足);維生素A、維生素D補充過量,高血鈣中毒導致食欲下降引起厭食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7]。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過食肥甘厚味、挑食偏食,養(yǎng)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再加上缺乏運動則導致脾氣不足、運化失常,久而久之則影響生長發(fā)育。中醫(yī)學將小兒厭食癥稱為“納呆”,屬于脾胃疾病的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是先天不足或是后天養(yǎng)護不當造成,另外還與喂養(yǎng)不當、飲食不節(jié)、情志抑郁、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治療上主要是以恢復脾胃功能為目的,調和脾胃,消食導滯,理氣健脾[8]。西醫(yī)認為小兒厭食癥是一種非消化系統(tǒng)器質性疾病的慢性食欲障礙疾病,因疾病而導致消化道平滑肌張力減小,消化液的分泌量顯著減少,消化酶活性明顯降低,治療時多以補充消化酶及微量元素為主,同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本研究采用中醫(yī)保健法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其中推拿作用于患兒的腹部,順柔腹部能消宿食、除腹脹,并且增強脾胃功能,按揉足三里有助于健脾消食、通便止瀉,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腸胃蠕動,增強食物吸收,促進食物殘渣排泄,其手法簡便、安全,沒有毒副作用,在調節(jié)機體臟腑生理功能的同時又能夠提高患兒的生命活力和機體免疫力;捏脊法作用于患兒背部,中醫(yī)陰陽學說以背為陽,督脈為陽脈之海,拿捏背部可調節(jié)全身陽氣,足太陽膀胱經(jīng)貫穿五臟六腑之穴,是臟腑精氣傳輸之所,捏脊法通過刺激背部經(jīng)穴,自上而下地調節(jié)人體內陰陽平衡,能夠促進氣血運行,有效改善五臟六腑的各項功能,增強腸胃蠕動,有效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患兒抗病能力。本組患兒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5.56%,厭食拒食等癥狀均有所改善;鐵、鋅、鈣微量元素含量明顯升高,鎂、銅微量元素含量明顯下降,說明中醫(yī)保健療法可明顯改善患兒微量元素,尤其是鋅元素含量升高對治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鋅是酶的組成分及激活劑,是DNA和RNA核糖體穩(wěn)定的必需物質,可促進細胞分裂、生長[9];另外治療前患兒對D-木糖的吸收率,均低于正常水平,說明脾胃虛弱型厭食癥患兒的脾胃吸收功能欠佳,經(jīng)中醫(yī)保健療法治療后,患兒對D-木糖的吸收率明顯升高,表明中醫(yī)保健療法能夠有效提高脾虛型厭食癥患兒對D-木糖的吸收率,能夠增強脾胃的吸收功能;治療過程中僅有1例患兒因皮膚敏感而背部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其余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未見皮膚紅腫或其他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治療安全。
綜上所述,中醫(yī)保健療法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療效確切,可增強腸胃蠕動,有效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患兒抗病能力,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唐艷. 推拿配合捏脊治療脾失健運型小兒厭食癥25例[J]. 河南中醫(yī),2013,33(8):1318-1320
[2] 鄭軍,張凡. 小兒脾胃氣虛型厭食癥118例臨床療效觀察[J]. 北京中醫(yī)藥,2012,31(2):127-128
[3] 張志巧,夏以琳. 中醫(yī)治療小兒厭食癥的研究近況[J]. 中醫(yī)學報,2012,27(1):88-90
[4] 張健林,肖萍. 小兒厭食癥的研究和中西醫(yī)治療[J]. 醫(yī)學綜述,2010,16(8):1198-1201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
[6] 杜春雁. 推拿合中藥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觀察[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7):118-119
[7] 于秋潔,王玉玲. 厭食癥患兒與微量元素鋅之間的關系[J]. 職業(yè)與健康,2008,24(24):2756
[8] 曾國章. 厭食癥發(fā)病相關因素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7):3840-3841
[9] 葉翠,孫遠嶺. 兒童厭食癥實驗室評價的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5):4450-4453
易燕,E-mail:984489965@qq.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2.030
R442.1
B
1008-8849(2015)02-0191-02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