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黑山初級中學 743000)
如何做好留守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陳麗娥(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黑山初級中學 743000)
據筆者查詢有關資料以及對本轄區(qū)周邊學校的調查問卷顯示:全國范圍內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形成的留守學生有上千萬之多。隨著城鄉(xiāng)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節(jié)奏在進一步快速化發(fā)展。留守學生隊伍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在這種客觀環(huán)境下,這些學生在學習、心理健康、性格、人格、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發(fā)展,確實令人十分擔憂。為了解決這些現(xiàn)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最近三年中,對本校的留守學生進行了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跟蹤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現(xiàn)將個人的粗淺經驗整理出來。
(一)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
首先,要對全校各班的留守學生進行摸底,從其他學生中分離出來,進而建立留守學生花名冊。
其次,收集資料,目的是為了弄清被咨詢者的問題背景,便于從何入手分析他們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1)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地址、所在班級。重點是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如家庭成員、父母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健康狀況、在外打工地點、電話號碼。(2)在校情況,如學習情況、人際關系,性格等。(3)成長經歷,主要是從小學到初中的基本情況,有無特殊經歷。(4)身體狀況,有無病史,平時在校或在家是否容易生病,吃飯與睡眠情況。
(二)了解留守學生心理咨詢信息
首先,了解學生心理咨詢中反映的主訴問題,對主訴問題進行詳實的文字記錄,以便在咨詢中有的放矢,徹底解決問題。
其次,對來訪者問題歸類,做成表格讓學生本人看表格內容打鉤,確認自己在表格歸類的項目中,自己是否有同類情形。
再次,確定輔導要點,其基本方法有:填表法、觀察法、談話法、調查法。教師應針對留守學生在表格中的打鉤問題進行輔導,建立輔導模式,對癥下藥,解決心理問題。
最后,總結與反思,主要是總結在該個案中所采用的實際可操作的辦法,是否真正適用于該個案,同時反思,在心理咨詢中,是否取得了應有的效果。
(三)方法
1.傾聽,在我的辦公室,我總是用微笑面對每一位留守學生,安靜地、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訴說無論對與錯,中途我都不會打斷他們的說話,以免他們擔心說錯而不敢說話。實際上,傾聽是一種對對方的尊重,真誠理解,公正對待,無形中滿足了留守學生渴望被尊重、認可的心理需要。
2.推心置腹,誠信交流。在咨詢過程中,我經常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進入辦公室時,面帶負面情緒和內心的不安。這時,我及時做出反應,用致誠的話語,深表和他有同感,是我發(fā)自內心的關懷。雖說不是地道的咨詢師,但我盡心盡力,對每一位學生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前后對來龍去脈,比劃各種情形以推心置腹的誠意幫助他們,滿腔熱情地和他交朋友,并在這樣一種真情互動、誠信的交流中,達到了心理溝通和健康教育的目標。
3.傳授心理放松法。教給學生簡單有效的心理放松訓練,來釋放不良情緒,如深呼吸法、握拳頭法、散步法、傾訴法、注意力轉移法、自我升華法等。
(四)過程
1.問題目標。通過前面幾步,已為咨詢過程奠定了目標基礎,知道了要對哪方面進行問題的解決。一般來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擾,不僅自己無力解決,也對班級和學校不利,需要理解、支持與幫助。教師要對留守學生給予比其他學生更多的關愛,和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減輕對方的焦慮,促進積極行為的增長。
2.咨詢方式。許多留守學生相信自己在做什么,但對自身的行為和深層心理活動可能是未知的,那么教師幫助他們探知原因,了解心理問題的深層心理機制,明確問題的方向。學生的可塑性很強,盡管在行為上,情感上、人格上、性格上有障礙,但經過幫助,他們自己會從困擾中恢復過來。
3.咨詢。咨詢活動的形成,時間的達成次數(shù),由教師和學生商量決定,由留守學生認可。在咨詢中,教師可教授應付挫折的方式,形成學習、考試、上升到焦慮的深層心理機制,并給予解釋、說明,以使留守學生改善自己的行為方式,學習新的行為準則。心理咨詢的最終目的,是使留守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經驗執(zhí)行到學習生活中,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心理輔導,是指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和方法,給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診斷和矯治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進行心理輔導,就要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我對本課題組的調查問卷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表示對升學擔憂的占53.2%;能正確對待教師批評的占38.7%;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偏低的占78.9%;考試焦慮的占67.4%;有不良習慣的占56.8%;想念父母的占83.7%;且影響學習的占17.5%;擔心父母掙不了錢的占29.8%。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留守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此,掌握數(shù)據后,我們應針對情況實施輔導。
(一)理解尊重、關愛學生
沒有愛是搞不好教育的,愛是教育的基礎和出發(fā)點,是對每個學生的普遍做法,而對留守學生更為強烈。他們平時遠離父母的愛,現(xiàn)在用師之愛彌補親情的愛。因此,學校和教師的理解、關愛,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語言的使用上,對這些學生絕不能用“笨”“不可救藥”等字來形容,都會傷自尊。相反,多抓閃光點,一有點滴進步就表揚、啟發(fā),要解決學習生活、住宿上的困難等,讓他們時刻處在快樂的節(jié)奏里。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要做到三個掌握: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動態(tài)、行為動態(tài);當好五員:情感溝通員、日常行為監(jiān)護員、生活起居員,德育輔導員、健康輔導員;做到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學生本人溝通,定期與其父母溝通,定期與代管人溝通。
(二)注重作業(yè)評語的書寫及評獎、幫扶活動
每月開展一次等級評價活動,讓留守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評價方式,去掉評價中的“不及格”或“太差”,改為“加油”“有進步”“繼續(xù)努力”等。每學期開展四次“留守學生”評獎活動,使他們在上點滴進步中通過獎勵,激發(fā)他們“渴望進步”“渴望成功”的愿望。開展系列幫扶,具體做法是:聯(lián)班幫管、聯(lián)師幫教、聯(lián)生幫學等。
(三)開展系列“陽光工程”
1.以班主任為“留守學生”代理家長,把班級建成“留守學生之家”。
2.開通親情電話。學校和當?shù)仉娦啪致?lián)系,在校園內安裝兩部固定插卡電話機,為留守學生辦理最低價IC卡,可以隨時和父母取得聯(lián)系,增進了親情之間的感情聯(lián)絡。
3.結對子幫學,讓品學兼優(yōu)生幫助留守學生。每位教師聯(lián)邦三名“留守學生”給予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幫扶。
4.每周班主任要進行與“留守學生談話談心”活動,時間不少于10分鐘,要求在思想、學習、生活、行為、身體等各個方面進行。
5.贈生日賀卡,寫生日感言,送生日祝福,唱生日祝歌,讓留守學生過上一個快樂的生日。
總之,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對他們的一顆愛心是筑就他們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寄宿制中學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 GSG571。
(責編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