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珥陵高級中學 212300)
分析高中歷史互動式課堂的誘導策略
孫靜(江蘇省丹陽市珥陵高級中學 212300)
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多年,核心仍然是關于教學方法的研究。歷史課堂要提高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邮浇虒W就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一言堂教學的窠臼,讓師生充分互動,在開放的課堂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就高中歷史互動式課堂的誘導策略進行分析。
高中歷史互動式課堂誘導策略分析
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鉆研歷史文化的興趣、學會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邮秸n堂是符合教改精神的新型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互動,就能在和諧的氣氛中交流、進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互動式教學含義
互動式教學又稱交互式教學,是根據(jù)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方法以及建構主義等教育思想,聯(lián)系現(xiàn)代教學實踐的經(jīng)驗,總結概括出來的。其核心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整合,抓住了教學過程中“師”與“生”這兩個教學的主要參與者?;邮浇虒W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努力實現(xiàn)學習的主體與學習的主導的有機結合。
(二)高中歷史互動性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處于人生的關鍵提升期,知識和能力都在飛速的完善,個性逐漸形成,世界觀和人身逐漸形成,理性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邮浇虒W方式很適合高中生的身心發(fā)育階段,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表獨到觀點,并給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發(fā)揮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高中歷史互動式教學中,學生能夠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減少壓力,增強學習歷史學科的主動性。教師通過互動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和講解,能提高學生的獨立與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同齡人的思想觀點,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一)缺乏目的性
有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對互動式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者體現(xiàn)互動的新式教法,缺乏對課程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研究,沒有設置明確的互動目標,單純?yōu)榱嘶佣S意提問,影響了互動的積極效果,浪費了課程資源。
(二)缺乏深刻性
部分互動式課堂注重形式,雖然課堂氣氛熱烈,卻沒有在互動中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究。互動研究只是簡單圍繞是非對錯等膚淺層面展開,影響了歷史課堂的實效性。
(三)缺乏針對性
一些互動式歷史課堂中,仍然以教師為互動和發(fā)言的中心。教師是互動的發(fā)起者,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墒窃诂F(xiàn)實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多給學生講解,提高進度,或者取得好的考試效果,往往在互動中搶占發(fā)言,不能針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交流,使得學生處于被動位置,學生之間互動比重也很小,導致課堂回歸到傳統(tǒng)的一言堂方式,課堂氣氛和思維都不活躍,影響了互動教學的效果。
(一)教師轉變觀念,從講授者變?yōu)檎T導者
教師要明確互動的含義,將過去單方對課堂的掌控,變?yōu)閹熒p方的交流。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中重視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和挖掘,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注和傾聽。教師在互動式課堂中,要充分熟悉教材和學生實際,綜合多種因素確定互動教學內(nèi)容和計劃,科學、合理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將學生當成課堂的核心與主體,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歷史課堂教學。
(二)開放課堂,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尤其是互動式教學。教師要注意與學生在課上和課下的溝通,打造和諧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教態(tài)親切、耐心,給學生營造平等、自由、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在互動中,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想法,尤其是鼓勵不愛表達和學習的學生多發(fā)言。教師還可以通過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或者語言,調動課堂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輕松、活躍。
(三)分組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互動式歷史課堂,還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合理分組,有秩序地進行課堂討論、辯論。分組交流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學生明確討論的主題和范圍,讓討論與交流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師要走入學生中間,對學生隨時觀察和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引導學生思考多種方法和途徑解決問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分組討論使互動式教學方式更好地落實,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還能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提高學生的表達、思考、應變等綜合素質,提高班級學生之間的凝聚力。
(四)情景教學,增強課堂互動效果
教師在歷史課進行互動式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優(yōu)勢,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增強課堂的立體感和歷史感。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歷史短劇,進行歷史名篇和詩歌朗誦,對歷史事件進行辯論等,加深課堂的情緒渲染,將枯燥的歷史講解變成情境重現(xiàn),增強學生的歷史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如教學“五四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五四運動”,將學生帶入當年的歷史氛圍中,體會革命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課堂效果得到增強。
(五)多媒體手段,豐富互動內(nèi)容
歷史互動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輔助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配合與拓展。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者設置討論主題時,可以利用課件中的影視資料進行課堂氣氛渲染,進行歷史場景還原,讓學生在觀看和傾聽中進行感悟和體會。例如甲午戰(zhàn)爭的課堂互動前,教師可以播放電影或者歷史資料,讓學生親歷歷史,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和對互動話題的興趣。又如,在學習文化史時,教師可以用幻燈片播放不同時期的服飾與禮儀圖片,豐富課堂互動的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課堂互動效果。
總之,我們高中歷史教師要不斷鉆研新教學理念,對互動式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實踐,并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特點,結合不同教材內(nèi)容,合理進行課堂的設計和活動。教師在互動式課堂中,必須真正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個性和差異,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關注教學細節(jié),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祖國人才的艱巨使命,歷史教學在國民素質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方面責無旁貸,我們?nèi)w高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努力,為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獻計出力。
[1]孫大家,鄧瑾.淺談高中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師的應對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0(12).
[2]王稚韜.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重在實施素質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3).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