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秦觀詞的花、酒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愁"/>
⊙王曉明[北京語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北京 100083]
博士之聲
酒邊花下 一往而深
——論秦觀詞的花、酒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愁
⊙王曉明[北京語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北京 100083]
秦觀一生歷經(jīng)艱難坎坷,創(chuàng)作了多首以花、酒為主要意象的婉約詞。他仕途崎嶇,接連被貶,杭州、處州、郴州、橫州一直到雷州都有他顛沛流離的身影。他詞中的花、酒多是代表內(nèi)心的愁緒,這種細膩敏銳的感受在其人生的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
秦觀詞 花 酒 愁
北宋詞人秦觀(1049—1100),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馮煦把他和李后主并稱為“古之傷心人”,說道:“少游詞寄慨身世,閑雅有情思,酒邊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亂,悄悄乎得小雅之遺。后主而后,一人而已”,“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nèi),不可以傳?!雹龠@里的“傷心人”“寄慨身世”“酒邊花下”“詞心”可謂探得少游意旨、開啟他情感世界的鑰匙。秦觀少年喪父,自小就帶有悲情色彩。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發(fā)奮勤學(xué),通詩文曉兵法,懷修齊治平之志;然而仕途不順,三十七歲才中舉。元初年,其師蘇軾以賢良方正舉薦他任秘書省正字之職,并兼任國史編修官。當(dāng)時新舊黨爭激烈,秦觀還沒來得及發(fā)揮他的治國之才就被卷入黨爭,遭受貶謫之難,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他先被調(diào)任杭州通判,中途被貶往處州,在那里因告假寫佛書而受政敵誣陷又被貶往郴州。一年后又被貶往橫州,又一年后再被貶往雷州。宋徽宗即位后下赦令,秦觀才被放還,行至藤州光華亭卻不幸猝世?!痘春O壬曜V》載:“元符三年……被命復(fù)宣德郎放還……先生遂以七月啟行而歸,逾月至藤州,尚無恙,因醉臥光化亭。忽索水飲,家人以一盂注水進,先生笑視之而卒。實八月十二日也。”②
在秦觀五十二年的生命歷程中,與他相伴的多是一“愁”字,這抑或與從晚唐就形成的內(nèi)斂、陰柔的社會文化心理有關(guān),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細膩銳感的情性。對于世間的生死離別,他常會慨嘆“人世良可悲”(《與參寥大師簡》)、“世間如此令人哀”(《送喬希圣》)。他第一次科舉失利后就意志消沉,于挫折中良久難以釋懷。秦觀性格中這種女性般多愁善感、纖柔細密的成分恰成為他創(chuàng)作婉約詞時所需要的天賦。飄零的落花、紛飛的樹葉、西下的斜陽、汩汩的流水、繾綣的浮云、縹緲的煙霧、掠影的鴻鳥、淅瀝的雨聲都會牽動他敏銳的心靈,構(gòu)成他詞中豐富靈動的意象群。特別是其中花、酒的意象更是被他一寫再寫,將其悱惻的情感蘊藉其中,情景交融,含蓄延綿,在古典詩學(xué)史上成為婉約派的典范。馮煦評秦觀詞之“酒邊花下”可謂一語中的,因為從花、酒的意象中的確可以窺得少游之“詞心”。
史籍記載,秦觀“少豪俊,慷慨溢于文辭……強志盛氣……讀兵家書,與己意合”(《宋史·秦觀傳》)。少年時期他主要過著游學(xué)和耕讀的生活,筆下的花也充滿朝氣,生機勃勃,如“菖蒲葉葉知多少,唯有個,蜂兒妙。雨晴紅粉齊開了,露一點,嬌黃小”(《迎春樂》);又如“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杏花白,菜花黃”(《行香子》);再如“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fēng)。豪俊氣如虹”(《望海潮·其一》),這些詞色彩明麗,節(jié)奏明快。成年之后秦觀經(jīng)歷了懷才不遇、科舉不第、愛情失意、貶謫流放等挫折后,筆下的花就逐漸著上了愁的色彩,如“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殘雨籠睛(《八六子》)”;“枕上夢魂飛不去,覺來紅日又西斜。滿庭荒草襯殘花”(《流溪沙·其五》);“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如夢令》其五);“春風(fēng)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阮郎歸》);“杏花零落燕春泥,睡損紅妝”(《畫堂春》)。這些花的意象集中表征了他的愁緒悲情,在其人生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
貶謫之前,秦觀面對的主要是能否進入仕途的困惑,他筆下的花著了一層淡淡的、朦朧的愁緒,《浣溪沙(五之一)》是其代表: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周濟曾評說:“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這首詞當(dāng)是此說之典范。詞中描寫的是極其細膩幽微的感受,“漠”“輕”“淡”“幽”“絲”“細”“閑”這些字眼是情與景的交融點,為全詞定下了“如花初胎”般輕柔含蓄的調(diào)子。漠漠春寒爬上了女子的臥房,陰沉的天像無盡的秋,“無賴”用得最妙。屏上是幽雅的淡墨畫,女子卷簾的動作用“閑”字來形容很是傳神?;ㄅc夢、雨和愁交織在一起,“輕似夢”“細如愁”以虛寫實甚為微妙,使詞境呈現(xiàn)出朦朧之美,作者的愁緒也蘊含其中。
秦觀首試不第后閉門在家,好不容易振作起來再次參加科考,結(jié)果又一次失意而歸。他于元豐五年(1082)寫的《畫堂春》是其心境的縮影: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前首《浣溪沙》中的“自在飛花”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鋪滿水池的落紅,成為憔悴的園中杏花。依然是小雨,但此時已是暮春時節(jié),杜鵑的啼鳴從側(cè)面襯托出人物的感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獨上畫樓憑闌的女子在捻花、惜花、嘆花之時自然心生韶華易逝、美人遲暮之感,滿腹幽情無處傾訴,只好在與夕陽對視之中放花無語而立,以“此恨誰知”作罷。詞中的孤獨女子實是作者自況,景中蘊情,情生景中。
屢受挫折的秦觀終于在不惑之年臨近之時進入仕途,然而不久后哲宗親政(1094),舊黨受到打壓,秦觀便開始了貶謫生涯,詞風(fēng)也出現(xiàn)變化。葉嘉瑩對此評說:“何意一經(jīng)遷謫后,深愁只解怨飛紅。”③秦觀先是于紹圣元年出京赴任杭州通判,離別之際寫了《江城子》,其中花的意象蘊含了萬般感慨: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dāng)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詞中的核心景語是代表飄零與流逝的“飛絮”“落花”和“春江”,情語則是“離憂”“淚”“恨”和“愁”。楊柳自古有惜別之意,春風(fēng)拂柳之時行人即將踏上征程,往日情境浮現(xiàn)眼前,故人卻已不在。花開花謝、潮漲潮落,歲月之輪不會停止轉(zhuǎn)動,韶華易逝的感傷涌上心頭,此番離去不知何時再能相聚。登樓后滿眼落花飛絮,春江似乎也由淚水匯成,載著愁恨延綿遠去。
在赴杭途中秦觀又接到轉(zhuǎn)往處州的詔令,這著實令他愁腸百結(jié)。處州時期他詞中的花意象變得凝重起來,如其《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春寒退后水邊沙外的城郭中有飄動的花影,有細碎的鶯啼,然而詞人卻并無迎春之喜悅,因為當(dāng)年詩酒酬唱之友人都各自飄零,而今已然物是人非?!拔鞒貢敝冈吣甑脑t賜聚宴,正值秦觀得意之時;“日邊清夢”指代伊尹做夢經(jīng)過日邊后被商湯重用之事,李白也曾寫有“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斷”字形象描繪出入仕夢想的戛然而止。春意濃過之后自然就是春去也,時光流逝、年華老去,詞人只能陷入如海落花所蘊含的哀愁之中?!帮w紅萬點愁如?!笔谴嗽~情景交融的核心語句,也是秦觀心境的生動寫照。
除了貶謫的幽怨,處州時期花的意象還蘊含有秦觀的另一種心緒,如: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點絳唇(桃源·二之一)》]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好事近(夢中作)》]
在命途多舛、塵緣相誤的無奈中,他試圖到桃花源般的夢境中尋求解脫,在與山花山鳥、溪流詩酒的相伴中忘卻人世的紛擾。然而這只是他對現(xiàn)實的一廂情愿的詩化罷了。政敵依然對他暗中監(jiān)視,以其告假寫佛書為由上奏朝廷誹謗他,最終將他貶往地處湖湘之地的郴州。秦觀的哀愁更加凝重,蒼梧、瀟湘、洞庭所積淀的貶謫文化縈繞在他的心頭,在九曲回腸中他寫了《踏莎行》,王國維評論此詞道:“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雹艿拇_,秦觀此時的凄厲心情在其花的意象中也有所表現(xiàn),而酒的出現(xiàn)更渲染了這種凄情,《阮郎歸(四之三)》是其代表作:
瀟湘門外水平鋪,月寒征棹孤。紅妝飲罷少踟躕。有人偷向隅。 揮玉箸,灑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盡道斷腸初。那堪腸已無。
這是一首浸滿淚水之詞?!巴迪蛴纭背鲎詣⑾颉墩f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指酒后生愁獨自向一邊哭泣?!皳]玉箸”及其后兩句均指代女子落淚,傳魏文帝曹丕之后面白如玉,有“淚雙垂如玉”(《白孔六帖》)之說;白居易曾形容少女垂淚狀曰“夜舊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長恨歌》用“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描繪女子流淚。此詞描寫月夜清寒的瀟湘流水中,女子在孤舟里哭泣,梨花帶雨之意象的悲情被強化。前面幾首詞寫恨、寫愁、寫憂寫得濃重處也不過斷腸,而這里卻是“腸已無”,正可謂描繪出了詞人凄厲至極的心境。
在郴州生活一年后,秦觀又被貶往橫州,這種遠貶不休的生涯使他纖細脆弱的心靈悲痛不已。在那里他曾寓居浮槎館,醉宿在海棠橋畔的祝書生家里,酒醒后作《醉鄉(xiāng)春》題在柱面:
喚起一聲人悄。衾冷夢寒窗曉。瘴雨過,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甕釀成微笑。半缺癭瓢共舀。覺健倒,急投床,醉鄉(xiāng)廣大人間小。
此詞中的海棠花并無前述花兒的幽苦之狀,而是代表著與冷衾、寒夢、瘴雨形成鮮明對比的春意,著實令人欣喜。社甕是釀酒之甕,秦觀被鳥兒喚醒之后,在笑意中與友人開懷共飲,醉意漸濃輒“急投床”,原因是“醉鄉(xiāng)廣大人間小”。此詞表面以海棠花、社甕之意象寫樂景,實則隱藏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莫大的凄楚和悲哀。人間天地廣大卻無他容身之地,只好躲進醉鄉(xiāng)尋求解脫,花與酒實是以喜景寫悲情。
如果說被貶往處州、郴州、橫州時秦觀的內(nèi)心還抱有一絲歸還朝廷的希望,那么貶往雷州的詔令則令他陷入了絕望?!端问贰份d:“元符元年(1098),九月庚戌,秦觀除名,移雷州編管?!雹萦帧痘仕瓮ㄨb長編紀事本末》載:“元符元年,九月庚戌,追官勒停、橫州編管秦觀特除名,永不收敘,移送雷州編管。”⑥“特除名,永不收敘”對秦觀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虞美人(三之二)》是他此時的作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shù)。亂山深處水瀠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此詞中的花意象由海棠換成了碧桃,于此有典故曰:“秦少游寓京師,有貴官延飲,出寵妓碧桃侑觴,勸酒。少游領(lǐng)其意,復(fù)舉觴勸碧桃。貴官云:‘碧桃素不善飲?!獠挥儆螐娭?。碧桃曰:‘今日為學(xué)士拼了一醉?!抻x長飲。少游即席贈《虞美人》。合座悉恨。貴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來’,滿座大笑?!保ā毒G窗新話》卷上)當(dāng)然這抑或只是傳聞,此詞的意旨應(yīng)是秦觀借天上之碧桃與人間之美人自況,“為誰開”“斷人腸”寫的是其孤芳自賞、顧影自憐、年華已逝、懷才不遇、遭受貶謫之苦的深深幽怨,縱然寄情于酒也難以排解。兩年后即元符三年(1100)六月二十五日,他在??蛋葜]了恩師蘇軾,寫下《江城子(三之二)》: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秦觀和蘇軾都因黨爭受牽連而一再被貶,他們在顛沛流離中能夠重逢,實是莫大慰藉。而此時兩人都已經(jīng)由曾經(jīng)的黑發(fā)朱顏、意氣風(fēng)發(fā)變?yōu)槎竦乃ダ喜豢?、愁容滿面。往事不堪回首,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里的“落花”意象成為他們漂泊流離的象征,飲盡杯中之酒后就要在感傷中各奔東西,“煙浪遠、暮云重”寫出了他們很可能再會無期的沉重心情?;蛟S是內(nèi)心的愁過于凝重,秦觀纖細柔弱的心靈實在不堪重負,在寫完這首詞后約五十天,他就在光華亭溘然長逝了。
花、酒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愁在秦觀坎坷的生命歷程中顯得意味深長。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全宋詞》所收集的秦觀詞中,“花”字出現(xiàn)了一百一十次之多。它們時而為具體性的芍藥、菖蒲、桃花、杏花、菜花、梨花、海棠、薔薇、碧桃、丁香、芙蓉、蘆花、紅蓼、黃菊等等,時而為概括性的飛花、殘花、落花、落紅、飛紅等等,從花瓣到花朵,從花團到花海,與詞人內(nèi)心細膩、豐富、敏銳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詞史上頗具特色的花意象群。這些花與秦觀一起經(jīng)歷了歲月的輪回,從青春的蓬勃到暮年的感傷,它們見證了詞人人生歷程中的悲歡離合。從最初散發(fā)著淡淡愁緒的飛花,到后來載著如海般哀愁的飛紅,秦觀詞中的花越往后越與憂、愁、恨、無奈、淚、斷腸等凄涼甚至凄厲的字眼相伴,即便偶有清新之語也是以樂景寫愁情?!坝星樯炙幒簻I,無力薔薇臥曉枝”(《春日五首》之二)是其作品中花意象的典型代表。貶謫之后,他筆下的花經(jīng)常與酒共同出現(xiàn),惜花、嘆花與醉酒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在“酒邊花下”訴說著滿腹幽情,一往而深。秦觀的人生是悲情的,他留給世人的花酒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愁也成為詞史上耐人尋味的話題。
① 馮煦:《蒿庵論詞》,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頁。
② 秦鏞、秦瀛:《懷海先生年譜》,見《宋人年譜叢刊》(第5冊),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第3204—3207頁。
③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6頁。
④ 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9頁。
⑤ 脫脫等:《宋史》(卷18),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51頁。
⑥ 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102),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0頁。
作 者:王曉明,北京語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文獻與審美文化。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