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 劉國中
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涉及教師的教學設置和學生的學習接受,主要體現(xiàn)在六個方面: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應明確、可評估,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應適當,教師的教學表達應清晰,課堂教學中要有學生可以接受的運動量、知識量,學生、教師要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體育課堂教學應以安全為保障。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目標;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1-0014-02
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課堂教學和有效兩個方面來理解。課堂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有效主要是指學生進步和發(fā)展,即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準或指標[1]。具體到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為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安排的教學內容在課上學生是否達成或達成度是多少;學生對于教師教學的方式是否理解、接受,學生在課上是否學到知識、技能或學到多少。因此,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需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應明確、可評估
日常教學中由于體育教師們課務較多,在編寫教案時往往不能夠花費較多的時間去仔細打磨,常會出現(xiàn)課的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不貼切,也就是形式主義現(xiàn)象,有的教學目標寫的過于籠統(tǒng),放之四海而皆準,似乎其所寫的教學目標放在任何一個運動項目教學中都是適用的,這樣的教學目標設置就是不明確的。
要制訂出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體育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水平目標;要考慮學校場地器材實際情況、學生運動技術水平、學生身體素質狀況;要研究教材、課型等因素。另外,為了便于課后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教學目標還應具體,如在進行技術含量較高的運動項目教學時,小學階段最初的幾節(jié)課教學目標可設定為“70%~80%的學生初步掌握某某運動項目技術”“40%~50%的學生能夠在本節(jié)課熟練掌握某項動作技術”“20%~30%的學生對于某項動作技術需繼續(xù)努力”等。
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應適當
1. 教學內容不宜過于寬泛
一個學期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過多,必然會造成學生學的過雜、學的不精。我們小學體育課是每周三節(jié)或四節(jié),每節(jié)課40分鐘,每節(jié)課減去熱身活動、組織課堂、整理放松等時間,也就剩下25~30分鐘,也就是說,每周體育課上教學知識技能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因此,為了保證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學好知識,筆者認為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不宜安排過多。小學體育課堂以每月一個教學內容為宜,中學體育課堂每個學期以一至兩個教學內容為好。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能保證知識的連貫,教師依照安排好的內容進行循序漸進地教學,學生的體育技能才能掌握的更扎實。
2. 教學內容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體育教學內容融入趣味性是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上課時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能夠做到認真聽從教師的講解,積極配合教師、小骨干參與體育練習,課上的練習量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相反,如果學生對某項活動無興趣可言,那么他可能就會“開小差”,眼神可能會游離于課堂教學,可能會無意識地和張三、李四講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話語,甚至對教師的提問會“一問三不知”。
3. 教學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生理、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將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內容劃分為六個水平,這正是考慮到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差異性的緣故。因此,我們體育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在教學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時,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身心特征,我們安排教學內容時,可多以活動性游戲為主——如在教學“走、跑、跳、攀爬等動作”時,可設計“猴園里猴子們嬉戲玩?!钡挠螒?;在教學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時,針對這部分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動作技術基礎的情況,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對學生的動作技術方面可以提出要求,負荷量可以相對稍大一些,技術的反復練習可安排多些,活動性游戲可適當少些。
三、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表達應清晰
1. 教師的言語表達
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言語有著傳達教學任務、講解動作要領、組織課堂教學、調節(jié)課堂氛圍等作用,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既要準確、言簡意賅,又要肯定、生動。在教學動作技術時,教師就可以用最為簡短的語言準確地說明動作要領,如教學投擲鉛球動作時可以用“蹬、轉、送、挺、撥”來表達;在組織學生游戲時,為了營造一個拼搏競賽的氛圍,教師可以用一個簡短生動的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團結向上、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 教師的動作表達
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動作表達主要是為了給學生進行示范,學生只有看見了教師精準、清晰的動作示范,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才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的學習動作技術,掌握動作技能。
四、體育課堂教學應具有一定的“量”
1. 運動負荷量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程。如果體育課堂內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沒有一定的運動量,如果學生上完體育課后,臉不紅、汗不出,那么增強學生體質也就無從談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之一,就是要身體累一些、汗多流一些。也只有這樣,運動過后,才會有一種心情暢然的感覺。長此以往,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目的也就自然達到了,這也正是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所在。
2. 動作技術含量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也就是說,我們上體育課所安排的教學內容應具有一定的知識含量、技術含量。試想,如果一個學期結束以后,學生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能沒有一點增長,那么這樣的體育課還談得上有效率嗎?從學生的角度講,學生只有在掌握體育知識,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前提下,運動技能才能不斷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才可以得到繼續(xù)保持,而這些都需要體育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五、體育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
體育教學中課堂常規(guī)是課堂效率的有力保障。課堂常規(guī)包括課前常規(guī)、課中常規(guī)、課后常規(guī)。
日常教學中常會看到有的教師的課堂井然有序,有的教師的課堂自始至終亂哄哄一片。試想一個亂哄哄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講話學生聽不清,學生反饋教師聽不見,那么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從何談起呢?所以體育教師要花費一些時間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學風。教師講課的時候,學生安靜、注意力集中、不隨意走動、不隨意推撞別人,才能夠保證自己、同學聽得清教師的講話,才能夠知道教師課堂上講授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按照教師的布置開展練習。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yǎng)出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能夠保證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六、體育課堂教學應以安全為保障
體育活動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曾經(jīng)因為怕對學生造成傷害,不少學校取消了一些存在危險因素的體育活動項目。因此我們體育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采取一些必要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學生活動時的安全。如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有無不適合上課的學生;檢查一下學生有無隨身攜帶尖銳物品、可能造成傷害的器物;檢查一下學生的服裝;檢查一下上課準備使用的器材有無安全隱患。課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充分做好熱身活動;對于一些有危險因素的活動項目要安排專人保護。課后教師要交代學生運動后不要喝生水,注意保暖,不要立即吃食物等。有效的體育教學強調安全性,是從學生長期參與體育運動的角度出發(fā)的。試想,假如某些學生在進行某項體育活動時發(fā)生了傷害,就有可能阻止了這部分學生長期進行該項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如果傷害的程度嚴重,還有可能使學生長期不能從事體育運動,這就違背了體育教學的宗旨。所以說,有效的體育教學強調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吾龍,等.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