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知教學”是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的教學思想。情知教學理念下的“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重在讓學生“愛學”、“會學”和“學會”,這與國家教育改革和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相符的。
【關鍵詞】情·知教學 教會學生學習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80-01
“情·知教學”是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的教學思想。他說的“情·知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把認知心理和情性心理自覺統一起來的教學。他認為實施“情·知教學”應著眼于“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我認為,他說的“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去學習”,簡單地說就是教學生“愛學”;他說的教會學生“運用最好的方法”去學習,簡單地說就是教學生“會學”;他說的教會學生“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教學生“學會”。故實施“情?知教學”的著眼點就是讓學生“愛學”、“會學”和“學會”。
如何實施“情·知教學”,讓學生“愛學”、“會學”和“學會”呢?通過不斷探索實踐,我校的初中地理教學逐漸形成了“三學”模式,即“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導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目標明確,并能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學習。通過“自學”,讓學生能夠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自學”的基礎上,再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學”,讓學生能學會地理知識、學會地理學習的主要方法,提高地理學習能力,并實現愛學地理。
一、“導學”—情境激趣、明確目標
“導學”主要是通過情境激趣和自主確定學習目標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并以最好的情緒態(tài)度學習。情境激趣,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學習,即讓學生“愛學”。明確目標,則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結合自身需要確定要通過這節(jié)課學到什么,要學到什么程度。這樣學生才能夠目的明確,學有方向,干有動力,追有目標。
二、“自學”—確定問題、自主學習
“自學”就是讓學生獨立學習。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再通過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概念、歸納特征、理解規(guī)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學會”。
三、“互學”—合作交流、互助學習
“互學”主要是通過互助學習,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合作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摸索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合作意識和能力,從而實現“會學”。
1.交流展示、互助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方式中,“聽”和“看”是低效率的學習方式,而“說”才是高效的學習方式。交流展示、互助學習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在于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說、主動講,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最大程度給學生表現的機會。首先讓學生把自主學習的成果和困惑,與組內同學進行交流分享、答疑解惑。在此基礎上,再將本組的學習收獲、困惑與其它小組共同分享,由師生共同進行點評、解答。這種班級間的交流不僅可以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還能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通過知識的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
2.課堂小結、總結提升
能夠概括知識才能夠實現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因此在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教會學生概括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歸納、概括本節(jié)的主要學習內容,并在“學”的基礎上教會學生運用知識。
3.練習反饋、遷移應用
學習包括“學”和“習”兩方面,學到了知識還要運用。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因此說“習”是更重要的學習。當堂檢測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檢測本堂課的學習效果,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相互批改,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匯總到班級,由師生共同解決并分析班級的共性問題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應當如何改正等。
情·知教學理念下的“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能夠立足于情·知教學理念及學生特點和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現狀,重點在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愛學地理、會學地理、能夠學會地理。
參考文獻:
[1]冷冉.冷冉教育文選[M].大連市教育學會,2008(9)
[2]王立音.“情·知教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5)
[3]宋慶泮.自主發(fā)展教育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于正蕾(1984年4月-),女,中學一級教師,學士學位,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