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在云集魯?shù)榭拐鹁葹牡母髀穭怕弥?,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兵貴神速,眾志成城:自救者奮勇,馳援者有力,志愿者深情,媒體報道者有聲有色,而首當其沖的昭通電網(wǎng)卻似乎不動聲色。
就在地震發(fā)生約七個小時后,當云南省長李紀恒率隊從昆明飛馳昭通,繼而馬不停蹄摸黑趕到震中區(qū),召開現(xiàn)場緊急會議時,一步踏進剛立起的帳篷,一抹電燈光即刻在劫后的龍頭山深谷點亮。想一想。那是多么激勵人心的情景呵,正如一位記者所說:漆黑中,只要燈一亮,心就定了!
次日,李克強總理從萬里外趕來,當他徒步進入災區(qū),看望并指揮救援,當他看到、聽到電力部門雷厲風行搶險復電的情況時,當即表揚“電力職工反應迅速,提供保障,做得很好”。之后的過程,總理竟動情地與云南電網(wǎng)公司總經理薛武連握了三次手。揣一揣,這是怎樣的握手呵,握出了肯定和信任,握出了關懷和期望,更是傳遞了光榮的職責和崇高的使命!
經歷了千辛萬苦、披肝瀝膽的九天九夜奮戰(zhàn)后,昭通供電局新聞中心主任于守全形成了這樣一段段或可寬心的文字報道:
8月13日20時30分,經過南方電網(wǎng)公司全力搶修,云南魯?shù)榈卣馂膮^(qū)最后2條10千伏分支線(西屏分支線、龍井分支線)送電成功,地震災區(qū)供電恢復率達100%,電網(wǎng)供電能力全面恢復至震前水平。此次地震影響客戶38412戶,已恢復35626戶,其余2786戶因水淹及房屋受損倒塌不具備復電條件,已轉移至災民安置點進行供電。
地震發(fā)生后,南方電網(wǎng)公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精神,全力組織搶修復電工作,同時做好搶險救災、搶救傷員、群眾安置等供電保障工作,確保災區(qū)群眾基本生活用電得到保障。南方電網(wǎng)公司累計調派應急人員13247人次、車輛1847臺次、發(fā)電車10臺、應急發(fā)電機125臺、高桿燈68臺、低壓供電套裝15254套投入應急搶修;為129個災民安置點的6069頂帳篷接通了應急照明電源,并繼續(xù)在災民安置點開展手機免費充電、用電咨詢等便民服務,已發(fā)放安全用電須知1.5萬份。
下一階段,南方電網(wǎng)公司將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災民過渡性安置,全力做好供電保障和優(yōu)質服務工作;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災害損失評估,提前籌劃災后電網(wǎng)規(guī)劃和重建工作。
……
災難沉重,奮戰(zhàn)猶酣,今夜難眠。
不獨今夜,多少的日子里,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一線的電力職工有誰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當全線的救災即將轉入重建家園常態(tài)時,回想夢魘般突降的災難,回顧閃電般迅即的行動,回眸驚心動魄的搶險瞬間,不單是痛苦的回憶,也必定有許多難得的啟示、自信和溫暖。
昭通地區(qū)歷來自然災害頻發(fā),甚至有所謂無災不成年的說法。近年來,年輕的昭通電網(wǎng)歷經2008年特殊的冰凌災害,以及鹽津、魯?shù)?、彝良等縣地震的嚴峻考驗,窮且愈堅。而今魯?shù)榈卣鹪诙嗄旰笥志硗林貋?,且來勢洶洶,比以往任何一次災害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嚴重得多。多災多難的昭通電網(wǎng),這一次又將如何?或許,以下的這四個“有”,可以詮釋電網(wǎng)的行動,這四個“有”,可以有,曾經有,的確有!
應急有的放矢
近期,有另一張網(wǎng),IT網(wǎng)上的網(wǎng)友們盛傳著一個消息,說昭通電網(wǎng)四月間曾經組織過一次抗震應急演練。巧的是,假想地震目標就鎖定在魯?shù)辇堫^山,震級六點三,震情是龍頭山35千伏變電站全線瓦解……此情此景與八月三日的魯?shù)榱c五級地震幾乎一模一樣。
演練確有其事,演練也是成功的。通過演練,大家厲兵秣馬,既鍛煉了隊伍,又增強了應急意識,還亡羊補牢,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配置了發(fā)電機等設置,起到了未雨綢繆的作用。當然,四個月后的真地震可不是它引來的。
為什么恰恰選中龍頭山做實驗地呢?并非供電局有超越地震局的先見之明,而是鑒于魯?shù)?、巧家交界的紅石巖、小河一帶屬地震活躍帶。遙想本世紀初葉的魯?shù)榈卣穑窃珰?,山河失色,教訓太深刻了?/p>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君不聞南網(wǎng)公司的生命線就是“電網(wǎng)安全穩(wěn)定”。沒有預見,沒有應急預案,何來安全穩(wěn)定?這不是偶然的巧合,倒像是高爾基筆下暴風雨前海燕積極應對的姿態(tài)。
實踐證明,這場演練的確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把貓貓當作老虎打,把假老虎當作真老虎打。“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南網(wǎng)人養(yǎng)精蓄銳,嚴陣以待,災害面前,終將顯出責任南網(wǎng)的堅強、有備和可靠。
臨陣迅疾有力
地震發(fā)生后,昭通電網(wǎng)的反應是十分敏捷及時的,災情如無聲的命令,第一時間,各路搶修隊伍奔馳震中區(qū),旋即啟動應急響應,全套人馬部署到位;第一時間,確定應急中心位置,爭分奪秒,全力保障重點復電;第一時間,兵馬動,糧草行,劍出鞘,車上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桿倒扶桿,線斷接線……第一時間是應急的定力所在,也是一支隊伍的鋒芒所向。
且看這一段發(fā)自當天的報道:
……魯?shù)楣╇姽?1條10kV線路停運,巧家供電公司3條10kV線路停運。震后昭通供電局立即啟動了破壞性地震Ⅲ級應急響應,20時30分調整為Ⅰ級應急響應,并成立了故障搶修、保供電等五個應急小組,云南電網(wǎng)公司立即調派了2臺發(fā)電車輛、7臺發(fā)電機及300名搶修人員和應急車輛趕赴魯?shù)闉膮^(qū)搶修。目前各項應急處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云南電網(wǎng)公司總經理薛武已乘省政府專機趕赴昭通,靠前指揮災區(qū)搶修復電。截止8月3日18時30分魯?shù)榭h城已全面恢復供電。
這一篇報道了黨員先鋒隊聞風而動:
當晚19時15分,他們接到應急指揮部命令,緊急趕赴龍頭山。
由于地震引發(fā)山體滑坡,多處公路塌方,交通一度中斷,郭坤帶領突擊隊冒雨艱難前行。晚上23時45分,他們終于進入到龍頭山鎮(zhèn)的地界。但是,前方多處塌方致使車輛再也無法前行,于是他們當機立斷,決定徒步向災區(qū)進發(fā)。
郭坤帶領突擊隊一行6人,每人背負起70多斤重的保電設備,再次開始更加艱難地徒步行進。而此時,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加之山上滾石不斷,這使得他們危機四伏、身處險境。但并沒有阻止他們前進的腳步……經過十幾公里的艱難跋涉,他們終于在8月4日凌晨3時40分抵達現(xiàn)場……天剛蒙蒙亮,臨時安置點迎來了第一批被救出的傷員,郭坤他們不顧疲倦自發(fā)加入到運送傷員的行列中。凌晨7時30分,他們與隨后趕到的應急隊伍對接后,便投入緊張激烈的抗災復電戰(zhàn)斗中:修復受損的400伏線路、發(fā)電機組裝接線、設立便民服務點、保通醫(yī)療救治點應急電源……
從常態(tài)到臨陣狀態(tài)的轉便,電力職工完成得十分自覺和自然,如同聞雞起舞,口令列陣,隨號沖鋒,沒有任何借口。
帳篷處處有燈
災區(qū)處處有帳篷,各路救援隊伍集結后,以保護生存者和搶救生命為首要任務。在這里,帳篷就是安全庇護的所在,就是拒絕驚恐不安的隔離帶。而每當夜幕降臨之時,暮云低垂,陰雨綿綿,山風呼號,沒有燈光的帳篷難免會籠罩著災民的憂郁和哀思。為了讓災民在燈光的陪伴下度過漫漫長夜,云南電網(wǎng)公司提出了一個自加壓力的口號:搭建一頂帳篷,亮起一盞電燈!災區(qū)山高坡陡,帳篷錯落分散,要切實做到,談何容易。而他們是這樣喊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些日子里,變壓器、電桿電線等各種設備跟進,各類發(fā)電機、發(fā)電車齊鳴,帳篷燈亮,災民心寬。我們的電力職工明白,災區(qū)的燈,不是普通照明的工具,而是一串串有溫度、有情感的鎢絲組合。在苦難的邊緣,在荒涼的山坳,電燈光不僅僅是視覺對黑暗的驅逐。咱們有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隊、社會各界關懷和援助的溫暖,也可以擁有視覺光明的惠顧。
紀伯倫有這樣一段詩句:
如果這真是我舉起提燈之時,
那燈里燃燒的將不是我的火焰。
我將舉起那提燈,又空又黑。
守夜人將為他添油,
還要給它點火……
我想,如果紀伯倫生活在今天,生長在中國,真應該聘請他為南方電網(wǎng)的榮譽職工。
隊伍訓練有素
一個行業(yè)的職工素質,平時只可看出一半,另一半則要在急難險重任務的關頭方能顯出。
地震突發(fā),電力職工各就各位是很自然的反應,外出者聞訊歸隊,重要崗位的休假者自覺歸來,震情跳過了橙色預警、紅色預警,立即讓每一個指揮員和戰(zhàn)斗員的耳際振聾發(fā)聵,松弛的神經頓時繃緊,常態(tài)的業(yè)務瞬間加力……
除了供電局快速的應急行動外,彝良供電公司,這個2012年也經歷過地震劫難的團隊,毫不猶豫派出了一支60人的增援隊伍,由總經理楊洪率領,配齊裝備,特別是帶上了災區(qū)最用得著的大背簍,人手一個,當天即驅九輛車直奔災區(qū)。他們像當年支援他們的兄弟單位一樣,飄揚的旗幟上,寫滿他們的風格、干勁和責任感。
地震發(fā)生時第一個受重傷的電力職工,是魯?shù)楣君堫^山供電所的趙旗。他在派出所辦事,被猝不及防的強力掩埋在廢墟里,他幸運被救,本可以抓緊就診包扎傷口,但他把機會讓給了別人,自己硬挺了十多個小時,導致傷口感染甚至引發(fā)腎衰竭,最后不得不揮淚截肢,才保住了性命。這樣的代價,顯然已經打上了品格的烙印。
魯?shù)榭h公司有一對堅強而可愛的職工——何剛與袁梅,地震中他們失去了五位親人,巨大的悲痛和崇高的責任感,化為他倆堅守崗位、更加努力工作的動力。他倆并非忽視親情,也決非矯情或麻木,“家里都已經這樣了,人死不能復生,我只希望為活著的鄉(xiāng)親們多盡一份力。走掉的親人會理解我的。”何剛的說法,體現(xiàn)了八零后青年理智而冷靜的工作態(tài)度。同志們稱贊他倆是“痛并戰(zhàn)斗著”的伴侶組合,這樣的組合,令人聯(lián)想起超越舞臺的“中華好聲音”,何剛是公司曾經獲獎的優(yōu)秀業(yè)余歌手,他在陣地的表現(xiàn),壯懷激烈,勝過舞臺。
龍頭山震區(qū)供電所還有一個“準”職工——農電工宗朝祿,他同時也是一名社長,年逾五旬,卻像小伙子一樣耐實,聞風而動,全身心投入搶修復電,三十多小時都沒合眼,在兩天中救出了四個傷員。為了讓救災的帳篷有一個較平坦的落點,他主動鏟平自己承包的近百畝葡萄園,讓鄉(xiāng)親們和救災人員枕著葡萄藤,度過一次次余震的驚險。這樣的覺悟和干勁,與正式職工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而另一個農電工毛仔奎,自己的家園化為廢墟,他卻毅然殺豬分送救災的子弟兵們。巧家縣包谷垴供電所七名電工中,有五名家里的房屋都面臨倒塌的危險,而他們沒有一人臨陣請假回家處置,而是選擇了堅守崗位,全力投入大面搶險,與公司的救援隊伍一道,用人工背簍裝馱搶修材料,沒有一個孬種。
九天九夜的鏖戰(zhàn)終于告一段落,一直“雄起”,幾天幾夜很少合眼的局辦公室主任熊琳,在散會后歇偶一伏案,竟然睡熟了,幾個人大聲呼喊也沒能喚醒他。還有新任務,同志們不得不將他搖醒。
親臨前線的省網(wǎng)公司王文副總經理,曾輾轉參與指揮過諸如戰(zhàn)臺風、抗冰凌等惡戰(zhàn),而這場惡戰(zhàn)他最為疲勞,兩次輸液,說著話就睡著了。
魯?shù)橐痪€職工李銳活活累倒,醫(yī)生的診斷是:積勞致腎結石尿管絞痛……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還是巧家公司副總經理蔣先乾在一線最有誘惑力的表態(tài):大家好好干,等到全面復電后,我蔣某負責招待大家每人甩一海碗雞蛋炒飯!
還是供電局修試所新員工楊奎的一番話最具有特殊時期的幸福指數(shù):“等到收兵回家那一天,我要關掉手機,關掉鬧鈴,四腳四手,拉抻掉,睡個夠!”有人問楊奎睡夠是什么概念,這個生物鐘已經有點紊亂、質樸得有點羞澀的員工回答: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