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華 孫淑香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80例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王存華 孫淑香
目的探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使用藍光照射聯(lián)合白蛋白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8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 對全部患兒實施藍光照射聯(lián)合應用白蛋白治療, 分析并觀察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膽紅素及血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所有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jīng)藍光照射聯(lián)合運用白蛋白治療后, 血清膽紅素及直接、間接膽紅素的整體水平明顯降低,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其他血生化各項指標并沒有明顯變化,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使用藍光照射聯(lián)合運用白蛋白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 明顯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的水平, 并且對患兒體內環(huán)境影響不大, 安全可靠。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照射;白蛋白
在新生兒期, 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常見疾病, 臨床發(fā)病率非常高, 臨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 新生兒黃疸發(fā)生率高達60%,能夠嚴重損傷新生兒機體[1,2]。如果高膽紅素血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 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引發(fā)膽紅素腦病, 并進一步對患兒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損傷, 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于發(fā)病急性期有著非常高的致死率, 最后存活的嬰兒一般會留有嚴重后遺癥, 如智力發(fā)育異常, 有聽力、視力障礙等。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 對全部患兒實施藍光照射聯(lián)合應用白蛋白治療, 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 其中男51例, 女29例。11例為早產兒, 67例為足月兒, 2例為超期產兒。平均日齡(9.65±2.95)d, 平均體重(3.1±0.84)kg。發(fā)病原因: ABO溶血病24例、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22例、繼發(fā)感染11例、Rh溶血病5例、頭顱血腫7例、紅細胞增多癥4例、原因不明7例。全部患兒接受臨床檢查后均與高膽紅素血癥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合。
1.2 護理方法 全部新生患兒均接受藍光照射聯(lián)合應用白蛋白治療, 其中藍光照射所選用的儀器為雙面光源光療箱, 治療時將波長值設為424~468 nm, 將光源強度調至4~6 μW/cm2,黃疸面與燈管間的距離保持在38 cm, 患兒皮膚與光源間的距離保持在33 cm, 使患兒皮膚裸露在外, 用黑面罩遮住患兒雙眼, 并以紙尿布保護患兒會陰部, 照射時間為8 h/次, 每2次照射間隔16 h;患兒接受光療時給予母乳喂養(yǎng), 醫(yī)院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產婦喂養(yǎng)患兒時應有必要的皮膚接觸, 并以輕柔語調對患兒說話;密切觀察患兒各個時間段皮膚的變化情況, 如果變?yōu)檩p度黃疸, 則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停止光療,時刻注意光療過程中的臨床副反應, 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則應立即停止光療并作出及時處理。此外, 還需要靜脈輸注白蛋白,首次給予光療時使用1次白蛋白, 注射劑量為1 g/kg, 滴注時間為6~8 h, 然后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次使用白蛋白, 滴注時間與劑量與首次滴注相同。
1.3 觀察指標 對全部患兒接受藍光照射聯(lián)合應用白蛋白治療前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主要有總膽紅素, 直接、間接膽紅素)、其他血生化指標水平(主要有血糖、血鈣、血鉀及血鈉)進行仔細觀察并做好詳細記錄, 并對治療前后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全面的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jīng)藍光照射聯(lián)合運用白蛋白治療后, 血清膽紅素及直接、間接膽紅素的整體水平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純浩渌黜椫笜瞬]有明顯變化,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患兒接受治療前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s, μmol/L)
表1 患兒接受治療前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s, μ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
時間 例數(shù) 血清總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治療前 80 408.71±76.48 62.07±34.65 338.46±64.72治療后 80 219.07±80.14 30.68±25.46 178.67±57.38
表2 患兒接受治療前后的血生化各項指標水平比較(±s, nmol/L)
表2 患兒接受治療前后的血生化各項指標水平比較(±s, n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
時間 例數(shù) 血糖 血鈣 血鉀 血鈉治療前 80 6.27±3.14 4.47±1.13 125.14±6.97 1.07±0.18治療后 80 6.64±3.47 4.55±1.29 126.94±6.66 1.08±0.16
在新生兒期, 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常見疾病, 臨床發(fā)病率非常高, 臨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 新生兒黃疸發(fā)生率高達60%。很多新生兒的黃疸癥狀能夠自行消退, 但是部分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高, 已經(jīng)超過合理的生理范圍, 這種情況就是高膽紅素血癥。高膽紅素血癥會損傷新生患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 間接膽紅素會直接穿透血腦屏障, 附帶的神經(jīng)毒性能夠引發(fā)膽紅素腦病, 從而進一步對患兒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損傷,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3]。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于發(fā)病急性期有著非常高的致死率, 最后存活的嬰兒一般會留有嚴重后遺癥, 如智力發(fā)育異常, 有聽力、視力障礙等。因此, 必須重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工作, 積極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 以有效降低患兒體內的膽紅素水平。本次研究中的8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jīng)藍光照射聯(lián)合運用白蛋白治療后,血清膽紅素及直接、間接膽紅素的整體水平明顯降低, 患兒其他血生化各項指標并沒有明顯變化。
總之,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使用藍光照射聯(lián)合運用白蛋白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 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的水平明顯,并且對患兒體內環(huán)境影響不大, 安全可靠, 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姜敏, 王亞娟, 羅潔, 等.北方地區(q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UGT1A1和OATP2基因突變的研究.中國新生兒科雜志, 2012, 27(6):369-372.
[2]黃世榮. G-6-PD缺乏癥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影響及其特點. 中國醫(yī)療前沿, 2012, 7(11):1-2.
[3]魏丁, 張曉立.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臨床危險因素分析.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4, 28(4):18-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33
2015-07-14]
251600 山東省商河縣人民醫(yī)院小兒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