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梅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
鄒建梅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移動學習以其泛在性、移動性、交互性等特點適應當前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隨著移動技術、學習方式的不斷發(fā)展,基于APP應用和基于新型接口的移動學習得到廣泛的應用和關注。以目前應用較為普及的微信為例,從資源傳播方式探討了移動學習的模式、以微信為入口的學習環(huán)境及其特點。
移動學習;微信;學習環(huán)境
網絡技術和移動技術及相關服務的發(fā)展,WIFI和4G的廣泛應用以及新媒體技術的逐步成熟,使移動設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移動互聯(lián)網已成為當今社會常用的信息傳播載體。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第35次報告[1],至 2014 年12 月,我國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已高達 85.8%,遠遠超過了利用臺式電腦(70.8%)和筆記本(43.2)上網的比率。人們利用手機可以方便的在網上購物、讀新聞、看視頻、社會交往等活動。與此同時移動學習(M-learning)逐漸成為被認可的學習方式,成人教育、教育技術等研究領域,甚至相關企業(yè)紛紛開始關注和研究移動學習這一新型課題。
移動學習的分野很多,對移動學習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在這里我們探討的移動學習主要是指在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支持下,學習者利用移動學習資源進行的隨時隨地的正式的與非正式學習。
(一)移動學習的基本特點
移動學習以移動網絡技術為依托,與傳統(tǒng)的網絡教育相比,移動學習具有自身的特點[2][3]:
1.碎片化和微型化。移動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的內容通常是微型化和片段式的,移動學習資源通常采用基于知識點的微型化學習單元以適應學習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的需求。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在公交車上、排隊過程中甚至是等電梯的間隙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
2.泛在性和移動性。移動學習實現了學習的“泛在化”,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的學習,學習者可以在任意地點和時間學習,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可移動”。
3.學習過程的社會化和學習自主化。移動通信技術為學習者的交互提供了技術條件,提高了社會化交互的效率,學習者間可以方便的即時交流,而且人機交互、知識的分享也變得更加方便。另外,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是自主的、非預設的,學習者可以自主決定學習的時間、步調和內容,為自主化學習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條件。
(二)移動學習模式
移動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移動服務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更新,移動學習模式也隨之不斷進化和演變,從最初簡單的文本信息到如今多媒體的傳播方式,變革的不僅是學習資源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方式從單一向泛在發(fā)展的趨勢。從移動學習信息的內容和傳播方式來看,移動學習大致可以分為基于信息、基于網頁/瀏覽器、基于APP應用和基于新型移動接口等幾種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移動學習模式的比較
1.基于信息的學習模式。手機的短信收發(fā)功能為早期的移動學習提供了信息傳遞的基礎,主要包括基于文本的短信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和多媒體彩信MMS(Multiple Message Service)兩種形式。由于受到信息內容長度、信息資費等條件的限制,該模式主要用于發(fā)送通知、教務信息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互動。除了傳統(tǒng)的手機短信息外,網絡短信、飛信等形式也常用于相關信息的傳播。
2.基于網頁/瀏覽器的移動學習。WAP(無線應用協(xié)議,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為用戶提供了利用手機訪問互聯(lián)網的途徑。只要手機支持WAP,用戶就可以通過移動網絡訪問互聯(lián)網中的學習資源,但是因為網絡帶寬和高昂的費用,限制著移動學習的發(fā)展。
3.以APP為核心的移動學習。APP(Application)通常指智能手機上的第三方應用程序。伴隨著3G、4G網絡的發(fā)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爆發(fā),智能手機、Pad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利用客戶端上網的方式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各類APP應用迅速發(fā)展過程中,教育APP也逐漸得到關注和推廣。根據功能劃分,教育類APP主要有閱讀、作業(yè)輔導、綜合教育、題庫及測試等多種類型,學生只需要擁有智能手機和終端就可以利用APP進行在線或離線的學習,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APP不僅基于手機的隨身攜帶性,且易交互,同時還能通過微博轉發(fā)等方式分享和傳播,使移動學習環(huán)境更多維化。
4.新型移動入口為基礎的移動學習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新形式的交互平臺開始興起,微信、微博的出現不但在社交網絡中大放異彩,也為移動學習提供了嶄新的接入點和新興的使用方式。以微信為例,學習者可以方便的利用微信進行學習資源的瀏覽、交互以及通過微信快速接入移動學習網站。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為智能手機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社交軟件[4],微信不僅支持跨通信運營商且支持跨操作系統(tǒng)平臺應用。微信自推出后,快速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不僅成為當前很多人手機中的必裝軟件,也成為用戶最常用的應用之一。
(一)微信在移動教育中的優(yōu)勢
微信的基本功能很大程度上與移動學習的需求相契合,微信為移動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新的接口和方式。以微信為入口,將用戶碎片化時間重新組織并與接入相應學習資源鏈接用于支持在線學習,不僅為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提供了快捷的途徑,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互方式。微信平臺具備強大的信息傳播和交互功能,并具可擴展性,在應用到移動學習領域時,也同樣展現出很多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支持多樣化交互方式。多樣化一方面表現為交互方式的多媒體化,微信為用戶提供利用移動網絡免費發(fā)送文字、圖片、語音及視頻等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體現在交互的多維度上,微信具備良好的社會化交往和分享機制。微信不僅支持個體間交互,同時支持群體間的交流與信息分享,通過引入手機通信錄、QQ通訊錄、用戶地理位置等方式構建社會關系網絡,使用戶可以方便的實現在朋友圈中的知識分享。在公眾平臺的開發(fā)模式中還提供了與用戶進行信息交互的功能,按需推送信息,不僅改善了人機交互條件,也強化了學習者和學習平臺間的粘度。利用微信公眾號可以設置自動的關鍵詞自動回復,方便處理常用的查詢和疑問,豐富了人機交互的形式??傊⑿盘峁┑慕换シ绞皆诒憬荻壬虾拓S富度上為移動學習提供強大的支持。
2.學習終端部署的便利性。微信目前已經是裝機量最大的移動軟件,并且在不同的系統(tǒng)和平臺上都提供了相同的交互界面。不但解決了移動教育終端軟件安裝、部署難以擴大的痼疾,而且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軟件學習成本。
3.擁有多渠道的信息傳播方式。微信提供了公眾平臺、朋友圈以及信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搜索號碼”、掃讀二維碼等多種方式添加關注微信公眾號,可以快速的將與移動學習關聯(lián)的微信公眾號利用二維碼的方式快速傳播,無需記憶復雜的URL信息即可迅速定位所需資源。另外,微信支持外部站點的鏈接,可以利用微信快速鏈接跳轉到學習網站。
4.應用門檻低。通過訂閱號和服務號的角色劃分,降低了移動教育的進入門檻。人人都可以實施自己的移動教育,也體現了鮮明的Web2.0特點。利用微信平臺可大大降低移動教育的技術復雜度,使得專業(yè)教育技術人員可以更多的聚焦于教育本身。另外,微信的應用對學習者在年齡、知識能力方面的要求都大幅下降,即使是兒童也易于使用。
5.微信本身具備強大的支付功能和便捷的支付體驗。對高質量的移動教育而言,強大、便捷的支付功能對自身發(fā)展和反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
相對于需要專門人員開發(fā)的APP而言,利用微信公眾號整合移動學習資源相對更容易被廣大非技術出身的教師所接受。教師可以輕松的申請到微信公眾號并將其應用于移動教學中。微信公眾號分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yè)號三種類型。訂閱號主要面向個人和媒體,服務號主要用于政府、企業(yè)或組織為用戶提供服務,而企業(yè)號則主要是幫助政府、企業(yè)等單位實現生產管理、協(xié)作運營的移動化。這里我們以微信訂閱號為例介紹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基本構成和應用模式,學習環(huán)境的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
由于微信是很多用戶日常使用的軟件,大多數用戶長期微信在線,因此將學習資源與公眾微信號連接,以實現學生隨時隨地快捷的進入學習環(huán)境自主學習。
1.學習資源。在這個學習環(huán)境中,移動學習網站是學習資源的主要提供者,為學生提供微知識點講解、個人信息記錄、在線測試等功能。學生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選擇閱讀相關的文章,并能將有意義的文章相互分享。
2.學習工具和支持。微信在用戶和移動學習網站間起到一個入口和橋梁的作用,根據公眾號提供的鏈接直接進入移動學習網站學習,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向學生推送重要的學習信息。另外,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關鍵詞自動回復等功能可以更好的促進對學習的服務和支持。
3.社會網絡。以微信為基礎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學生間可以通過相互關注微信號建立聯(lián)接,不僅可以隨時討論交流,還能方便的完成知識分享,更好的促進了學生社會性交互。
(三)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功能特點
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微信的優(yōu)勢,從整體來看,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支持碎片化學習。不管移動學習網站還是公眾平臺推送的學習資源均以微知識單元的形式呈現,最大限度的滿足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用戶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隨時查看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平臺推送的各種信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2.多種資源的整合。微信平臺提供了菜單、關鍵字匹配等接入方式,可將現有的網絡學習資源、學習網站進行無縫接入,通過對資源轉碼、整合并利用公眾平臺推送給學生,可以大大提高網絡資源的應用效率[5]。不僅解決了網絡移動資源匱乏的問題,同時也為原有的資源提供多樣化的應用途徑。當然,對于復雜的學習系統(tǒng),通過SDK等技術手段也能進行不同程度上的對接。
3.使用方便。由于微信是目前常用的軟件,大部分用戶手機上都裝有微信,利用微信作為學習資源的入口,用戶無需安裝新的應用程序。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接入移動學習網站,無需輸入繁雜的URL地址,使資源的瀏覽更為便捷。
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相比,移動學習由于其泛在性、移動性等特點和優(yōu)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應用。以微信為入口連接移動學習資源為移動學習提供了新的范例和方式,也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基于APP的移動學習的補充。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適應學習者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習者碎片化學習的需求是最關鍵的。
雖然移動學習目前被廣泛的接受和應用,但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相比移動學習也有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開放程度問題。需要訂閱微信公眾號才能接收到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信息,從一定程度上屬于“半開放資源”。
2.信息推送限制。微信公眾平臺對于訂閱號的管理者而言,每天只能推送一條信息。限制了學習內容的推送時間和數量。
3.學習碎片化與系統(tǒng)化的矛盾。移動學習資源通常以微知識為設計原則,以滿足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需求,但過于零散的知識不利于學生從整體理解問題,知識學習缺乏系統(tǒng)化。
4.其他。移動學習主要依賴于終端設備,因此設備的問題,如電池的容量、顯示屏的顯示尺寸等問題也影響著移動學習的效果。另外,利用智能手機學習還有一個注意力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手機來電、短信等情況也會干擾學習的進程和效果。信息資費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隨時隨地學習是移動學習的基本特征,但在沒有WIFI需要利用流量上網的情況下,信息資費是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
[1]第3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2015-4-13.
[2]王佑鎂,王娟,楊曉蘭,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國移動學習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3]郭紹青,黃建軍,袁慶飛.國外移動學習應用發(fā)展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105-109.
[4]微信公眾平臺[EB/OL],https://mp.weixin.qq.com/.
[5] 孟凡立,陳琳.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空間構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0):19-25.
2015-04-17
本論文得到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經費資助;山東廣播電視大學青年教師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4QNK09)成果之一。
鄒建梅(1979-),女,山東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現代遠程教育。
G434
A
1008—3340(2015)04—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