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東方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200120) 蒲 琳
某醫(yī)院體檢人群高血壓危險因素研究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200120) 蒲 琳
1991年和2002年全國調查分析,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提高了3.9%,治療率提高了12.6%,控制率提高了3.3%,但是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依然偏低[1]。據(jù)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其中男性20.2%,女性18.0%;而按照2006年我國人口數(shù)量,估算大約有至少2億高血壓患者,也就是說每10個成年人就有2人患高血壓[1-2]。我國人群高血壓的預防及控制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通過對某醫(yī)院的868名體檢人員的病史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初步探討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為高血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1.研究資料
2010-2011年對某醫(yī)院體檢中心的體檢人群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68份,回收問卷832份,有效問卷800份,有效率96.15%。所有體檢者均有完整、詳細的病歷資料以及實驗室檢查數(shù)據(jù)。
2.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
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問卷調查表對該人群人口學特征(如年齡、性別、學歷等)、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咸食等)、高血壓史、高血壓家庭易感史(父親或母親有高血壓即為具有家族易感史)以及實驗室血液生化檢測指標(如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等方面進行調查。
吸煙:截止本次調查時,累及吸煙超過100支,無論是否連續(xù)吸煙[3]。
飲酒:每周至少1天且持續(xù)1年以上飲酒者[4]。
空腹血糖<6.1mmol/L為正常血糖,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7.0mmol/L為糖尿?。?]。
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公布的診斷標準: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1]。
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定性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描述;不同組間高血壓患病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體檢人群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有效問卷800份,其中男性702人(占87.75%),女性98人(占12.25%);年齡分布在25~91歲,平均年齡(61.21±15.82)歲;高中及以下學歷78人(占9.75%),高中以上學歷722人(占90.25%);高血壓患者267人,非高血壓患者533人,患病率為33.38%(見表1)。
表1 高血壓患病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高血壓患病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不同學歷、是否吸煙、是否飲酒、不同空腹血糖濃度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影響因素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較大者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年齡較低者;高中以上學歷者高血壓患病率高于高中及以下學歷者;吸煙者高血壓患病率高于不吸煙者;飲酒者高血壓患病率高于不飲酒者;高血壓患病率隨空腹血糖濃度升高而逐漸增加。
3.高血壓患病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高血壓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結果顯示,年齡、吸煙、咸食、高血壓家族史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變量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較大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年齡較小者的1.06倍(95%CI:1.05~1.08);吸煙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46倍(95%CI:1.02~2.09);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是無高血壓家族史者的1.90倍(95%CI:1.28~2.83);吃咸食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是不吃咸食者的1.50倍(95%CI:1.02~2.21)。
表2 高血壓患病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此次調查人群25~91歲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3.38%,遠高于2002年全國成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2],提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成年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吸煙、咸食和高血壓家族史是高血壓患病的危險因素。
研究顯示高血壓的患病隨年齡增加而呈逐漸增長的趨勢,這提示年齡是高血壓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方面機體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減退,血管發(fā)生重塑,增厚、纖維化,血管的彈性程度降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硬化[6],管腔逐漸變窄,這種病理改變會引起血壓升高;另一方面機體機能的衰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功能也隨之減弱,腎素分泌量減少的同時血管緊張素含量也出現(xiàn)明顯降低,對血壓的調節(jié)作用減弱[7]。高血壓患者的吸煙率和咸食食用率較高,提示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了高血壓患病的風險。長期大量吸煙,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心臟和腎臟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小動脈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但也有研究認為尼古丁的代謝產物可地寧有降低血壓的可能[8]。居民食用咸食過多易患高血壓,可能與水鈉潴留、個體鹽敏感度有關。食鹽攝入量過多易引起水鈉潴留,導致血容量上升,又可以引起細胞水腫,使血管腔變窄,阻力增加最終使血壓升高[8]。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提示高血壓與遺傳因素有關。其可能原因是高血壓患病與線粒體tRNAMet基因突變、胰島素抵抗等因素有關。高血壓患者可能存在母系遺傳的特點,李宗斌等人[9]通過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tRNA突變的患者易患高血壓,而家系遺傳圖譜分析發(fā)現(xiàn)大多tRNA突變患者來自于母系遺傳。全珊珊等人認為高血壓患者和有高血壓家族史者血清中存在一種激素樣物質,可能會引起細小動脈收縮增強,血管反應性增強也會導致血壓升高[10]。綜上所述,高血壓的發(fā)病是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等多方面共同影響的結果。針對性別、年齡、家族史等不可改變的因素我們目前尚無良策,但是對于吸煙、飲酒、食鹽攝入量等可控因素我們可以通過人為干預來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通過戒煙、戒酒和限鹽等措施及早、持久有效地預防高血壓,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改善我國人群的生命質量。本研究僅代表體檢人群的高血壓發(fā)病情況,外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者研究對象的性別比例較大,可能影響性別對高血壓的作用,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2.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78-484.
3.Giovino GA,Schooley MW,Zhu BP,et al.Surveillance for selected tobacco-use behaviors-United States,1900-1994.MMWR CDC Surveill Summ,1994,43(3):1-43.
4.楚潔,王臨虹,徐愛強,等.山東省成年人高血壓與高血壓前期流行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4,48(1):12-17.
5.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層版).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3,12(8):675-696.
6.徐國昌,范迎,楊雷.南陽市城鄉(xiāng)40歲以上漢族人群高血壓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637-639.
7.華偉,胡衛(wèi)列,汪幫琦,等.年齡因素對外科治療腎上腺增生性高血壓療效的影響.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2):1338-1339.
8.周超,雷燕,楊春霞,等.飲酒、吸煙和嗜鹽等生活方式與高血壓發(fā)病關聯(lián)的Meta分析.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6,33(4):488-490.
9.李宗斌,劉昱圻,李彥華,等.中國漢族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線粒體tRNAMet基因突變.遺傳,2011,33(6):601-606.
10.全珊珊,陳丹丹,劉媛,等.鄭州市管城區(qū)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調查.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48(4):511-513.
(責任編輯:郭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