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副文本”視閾下的《沫若譯詩集》版本探究*

        2015-03-09 03:06:44
        郭沫若學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小序譯詩雪萊

        何 俊

        (西南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四川 成都 610031)

        作為一名成就斐然、譯作等身的翻譯家,郭沫若在詩歌翻譯方面的貢獻尤其令人矚目。他不僅在理論層面上提出了“風韻譯”的主張和“詩人譯詩”、“以詩譯詩”的準則,而且翻譯出大量耳熟能詳的外國詩歌。根據研究者的相關資料統(tǒng)計,截至1959年三五月間《英譯詩稿》編譯完成,郭沫若共譯詩238首,涉及英、美、德、俄、印度等八個國別的詩人詩作。郭沫若的早期譯詩起初是發(fā)表在各大文藝期刊上,后來又編纂成單行本發(fā)行,比如第一部譯詩集《魯拜集》1924年1月由上海泰東書局付梓,其后又有1926年3月同在泰東書局初版的《雪萊詩選》、1929年10月初版的《新俄詩選》等,1927年10月上海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初次發(fā)行的《德國詩選》也收錄了出自郭沫若之手的大量譯詩。

        不過,收錄郭沫若譯詩最全面、最集中的集子還是《沫若譯詩集》,讀者也最能從這個選集窺見郭沫若來自各個不同時期、對各國詩人詩作的翻譯風貌。作為郭沫若譯詩的精華輯錄,《沫若譯詩集》自初次發(fā)行以來又有多個不同的版本,其收錄內容及編排形式也不盡相同:有些版本擯棄了不少佳作名篇,有些版本則直接刪掉了譯詩的序跋等頗具重要意義和價值的“副文本”。在“副文本”的視閾下比較甄別這些版本的異同并探究這些“副文本”的作用,正是本文的意圖所在。

        一、《沫若譯詩集》的不同版本

        《沫若譯詩集》的最早版本于1928年5月由上海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發(fā)行,為創(chuàng)造社世界名著選第十種,目次4頁,正文130頁。1929年11月由上海樂化圖書公司再版,目次和正文頁數不變。1931年4月上海文藝書局再版,目次和正文頁數仍然保持不變。1947年9月上海建文書店出版的《沫若譯詩集》則有了較大變化,目次增加到9頁,其中在正文前又增加小序兩頁,從目次和正文頁數的增加不難推斷出收錄譯詩的數量也有了大大的增加,正文頁數幾乎翻了三倍,增至398頁。有資料提及《沫若譯詩集》還有1947年南國出版社發(fā)行的一個版本,遺憾的是,因資料所限筆者未見此書。

        1953年6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根據1947年建文書店版重印,完全保留了其目次、譯詩數量及正文前面的小序。鑒于這部譯詩集頗為暢銷,次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又重印了五次,隔了一年該社重印到第七次,足見這部譯詩集在讀者群體中受歡迎程度之高。然而,1954和1955年的重印本刪除了1953年版的整個《新俄詩選》部分,故而正文只有277頁。1956年7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沫若譯詩集》的另一個“簡化”版本,正文只有159頁。相比起來,這個版本的暢銷程度遠遠不及上海新文藝版,僅在次年進行了第二次印刷,之后便銷聲匿跡,直至今日也沒有再版。以下為《沫若譯詩集》各個版本的書影:

        《沫若譯詩集》雖然歷經多家出版社的多次再版和重印,但其最主要版本有三個,即早期創(chuàng)造社版、中期上海建文書店或新文藝(1953年)版及近期人民文學版。早期創(chuàng)造社版共收錄13位詩人的33首詩歌,其目次如下:

        ● 伽里達若一首(秋)

        ● 克羅普遂妥克一首(春祭頌歌)

        ● 歌德詩十二首(湖上、五月歌、牧羊者的哀歌、放浪者的夜歌(二首)、對月、藝術家的夕暮之歌、迷娘歌、漁夫、掘寶者、暮色、維特與綠蒂)

        ● 席勒一首(漁歌)

        ● 海涅四首(悄靜的海濱、歸鄉(xiāng)集第十六首、SERAPHINE第十六首、打魚的姑娘)

        ● 施篤謨三首(今朝、林中、我的媽媽所主張)

        ● 賽德爾一首(白玫瑰)

        ● 希萊特一首(森林之聲)

        ● 維爾萊尼一首(月明)

        ● 都布羅柳波夫一首(死殤不足傷我神)

        ● 屠格涅夫五首(睡眠、即興、齊爾西時、愛之歌、遺言)

        ● 道生一首(無限的悲哀)

        ● 葛雷一首(墓畔哀歌)。

        以上譯詩由上海建文或新文藝(1953年)版全部收錄,另外除增加了不少譯詩的序跋外,還增加了以下譯詩:

        ● 雪萊詩選:雪萊八首(西風歌、歡樂的精靈、拿波里灣書懷、招“不幸”辭、轉徙二首、死、云鳥曲、哀歌)

        ● 魯拜集:莪默·伽亞謨百〇一首。

        與上海建文書店或新文藝(1953年)版相比,人民文學版的變動如下:

        二、“副文本”理論

        “副文本”(paratext)這一概念最早由法國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熱拉爾·熱奈特(Gérard Genette)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后來土耳其學者Tahir-Gür?aglar和 I??klar Ko?ak 做了更深入的推進研究。熱奈特還對副文本進行了進一步的分類,包括兩大次類型副文本:其一為邊緣或書內副文本,即所謂的peritext;其二為后或外副文本,也就是epitext。前者包括諸如作者姓名、書名(標題)、次標題、出版信息(如出版社、版次、出版時間等)、前言、后記、致謝甚至扉頁上的獻詞等;后者則包括外在于整書成品的、由作者與出版者為讀者提供的關于該書的相關信息,如作者針對該書進行的訪談,或由作者本人提供的日記等等。熱奈特所作的副文本研究主要包括13個類型,即出版商的內文本、作者名、標題、插頁、獻辭和題詞、題記、序言交流情境、原序、其他序言、內部標題、提示、公眾外文本和私人內文本。另一學者埃爾拉夫對“副文本”做了類似解釋和界定:“副文本是指圍繞在作品文本周圍的元素:標題、副標題、序、跋、題詞、插圖、圖畫、封面”。

        “副文本”理論本屬文學理論,與詩學聯(lián)系緊密,這一概念自提出后也主要用以研究文學文本。但因為文學和翻譯之間自古以來存在相互依托、千絲萬縷的緊密聯(lián)系,所以主要用于研究文學文本的“副文本”完全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翻譯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誠如I??klar Ko?ak所說,“副文本對于翻譯研究來說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副文本是將作者、譯者、出版商和讀者聯(lián)系起來的重要紐帶”。副文本直接與正文本構成一種“互文性”,“副文本”內容分散在正文周遭,起到了完善文本意義底蘊、拓展文本意義空間的解釋性效應,豐富并延長了整個文本。由此,熱奈特將之比喻為“門檻”、“前廳”,是通向正文不可規(guī)避的途徑,其有關“副文本”的經典著作題為《副文本:闡釋的門檻》(Paratexts: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恐怕正因如此。熱奈特副文本理論的深遠啟示在于:不經過門檻徑直走進室內是不可能的;不經過副文本,直接進入文本正文研究同樣也是莽撞的。多元系統(tǒng)翻譯理論和描述性翻譯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吉迪恩·圖里(Gideon Toury)則把譯作中譯者自身的陳述(statementsmade by translators)視為重構翻譯規(guī)范的重要超文本(extratextual)資源,這里譯者本人的表達就應該包括各種序跋、甚至譯者附加的譯注等“副文本”?!案蔽谋尽崩碚摻涀g介傳入國內以后,近年來以它為依據或視角來探討翻譯問題的研究也有上升和擴展的趨勢。

        三、作為“副文本”的譯詩序引

        作為“副文本”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譯作序跋的價值不容小覷。關于序跋前言等副文本的重要性,國內外還有不少學者和翻譯家都有所談及。余光中認為:“一本譯書只要夠分量,前面竟然沒有譯者的序言交代,總令人覺得唐突無憑。”而王宏志提到,在文本外干預讀者反應的辦法,最明顯莫過于譯序中的種種說明。

        1947年8月27日,郭沫若為即將重新結集出版的《沫若譯詩集》寫了一篇“小序”,留下了總結性的一筆:“這些譯詩大抵是按著時代編纂的,雖是翻譯,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我自己的思想的變遷和時代精神的變遷?!笨v觀郭沫若留下的譯詩,其中也許存在他自己所說的現象,“并不是都經過了嚴格的選擇,有的只是在偶然的機會被翻譯了”,但在整體上仍反映了郭沫若的翻譯和文藝思想乃至創(chuàng)作觀念,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不同時期的文化語境及其變化?!缎⌒颉氛f明編纂此集的經過,并提供了自己未能收集到的譯詩的篇目,比如經過嚴格選譯但文稿遺失殆盡的惠特曼的《草葉集》抄譯、泰戈爾詩歌選譯,另有余文炳從歌德的“教育小說”(或稱“發(fā)展小說”,“成長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摘譯出來的小說《迷娘》,那里面有好幾首詩也經過了郭沫若的改譯,他在《小序》中表示希望有可能把其中的譯詩也收錄進來?!缎⌒颉纷詈筮€表達了對譯詩集格式設計者樓適夷的致謝。

        除了整本書的序言,很多單篇或多篇譯詩前也有專門的小序,一般是用三言兩語簡單介紹原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有的還介紹了原詩的產生時間、地點甚至產生背景或創(chuàng)作緣由。有時甚至還會對比說明原詩形式與譯詩形式,其中間或還含有自我評價的成分,字里行間可以窺見比較文學的痕跡。比如在雪萊《招“不幸”辭》的小序里寫道“最宜以我國騷體表現···今一律譯為四行”,這樣的“副文本”無不體現著對接受者負責、引領接受者欣賞品鑒的讀者態(tài)度。《葛雷詩一首》的譯序收尾處則勸通曉英文的讀者去讀原作,除了傳統(tǒng)的謙遜之禮使然,恐怕也有譯者對待翻譯尤其是譯詩的態(tài)度暗含其中,這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起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斷定詩歌不可譯的名句“詩者,譯之所失也(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通曉外文之人讀譯作就毫無作用,即使是對那些懂外語的人來說,借鑒外國詩歌的翻譯文本仍然是一條便捷之途,因為“西方文學對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翻譯的中介而實現的,就是那些西文修養(yǎng)很好的人,借鑒譯文仍然不失為一種學習的很方便的途徑”?!堆┤R八首》的《云鳥曲》前的小序中寫道,“拙譯已見《三葉集》中,該書標點字句錯亂太多,今加改正,再錄于此。譯文亦有改潤處”,寥寥數語再次體現了郭沫若關懷讀者、從讀者接受角度出發(fā)的讀者態(tài)度。

        《雪萊詩小序》高度評價了雪萊的人品、詩品和成就,并把他與西漢末年的詩人賈誼相提并論,關聯(lián)點是英年早逝而成就斐然。其后“以詩比風”,按照風力的強弱列舉了“拔木倒屋的風(Orkan)”、“震撼大樹的風”(Sturm)“震撼小樹的風(Stark)”“動搖大枝的風(Frisch)”“動搖小枝的風(Maessig)”“偃草動葉的風 (Schwach)”“不倒煙柱的風(Still)”,之后又說“雪萊的詩風也有這么種種”,凸顯了雪萊詩歌藝術的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附注的外語詞匯皆為德語,與中文的對應也比較得當,再次顯示了郭沫若德語知識的熟稔和精通。小序還用詩性充盈的、熾熱如火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雪萊的熱愛“:男女結婚是要先有戀愛,后有共鳴,先有心聲的交感。我愛雪萊,我能感聽得他的心聲,我能和他共鳴,我和他結婚了?!液退隙鵀橐涣?。他的詩便如像是我自己的詩。我翻譯他的詩,便如像我自己在創(chuàng)作的一樣?!边@類文字很有感染力,頗有引領和導向讀者類似感悟的功能,而且與郭沫若有關譯詩的翻譯思想切合得天衣無縫,即所謂“詩的翻譯應是譯者在原詩中所感得的情緒的復現”。

        《雪萊詩小序》也透露了自己的翻譯主張,“譯雪萊的詩,是要使我成為雪萊,是要使雪萊成為我自己。譯詩不是鸚鵡學舌,不是沐猴而冠”。這里強調譯者必須與原作者“合體”,再次彰顯了郭沫若的翻譯尤其是譯詩態(tài)度,即強調譯者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鮮明而強烈的主觀情緒,把翻譯這一常被誤認為“步人后塵”、“拾人牙慧”的工作提高到與自我創(chuàng)作對等的位置?!帮L韻譯”也是郭沫若譯詩序跋所含觀念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并沒有停留在“譯”本身,而總是將翻譯與有關詩歌的認識聯(lián)系在一起,背后總有著促進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實意圖。正因為總包含著促進創(chuàng)作的意圖,郭沫若的譯詩才處處體現出對詩歌內部“風韻”的注重。由此可見,翻譯“副文本”確實是了解譯者翻譯觀念和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是譯者翻譯思想的重要載體。

        另外郭沫若在《雪萊詩小序》中還闡述了自己對詩歌形式的看法,比如“韻體散體他根本是詩”,“詩的形式是sein(“是”,筆者注)的問題,不是sollen(“應是”,筆者注)的問題”,又說“···詩流露出來形似古體,不必是擬古;···詩流露出來破了一切的既成規(guī)律,不必是強學時髦”等,最后總結“體相不可分”的“一元論”詩歌精神是亙古永恒的。這些頗有見地的論斷圍繞新詩的形式展開,體現了郭沫若有關新詩形式與內容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主張,同時又特別強調新詩的形式應該而且可以多元化,不啻為新的詩學宣言。縱觀郭沫若畢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翻譯實踐,也與其多元化的詩歌形式的觀念切合。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多種多樣,從不拘囿于任何一種,涉及舊體詩詞(五言、七言、填詞等)和新體詩(包括散文詩),另外還包括與正體詩有著明顯區(qū)別的“異體(或曰別體)詩”。就詩歌翻譯而言,又分為語內翻譯(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語際翻譯(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兩種:前者指的是一種語言內部的翻譯,比如郭沫若在《卷耳集·屈原賦今譯集》中曾把四十首詩經歌謠翻譯成了現代漢語,在致宗白華的信函中把李白的《日出入行》譯成新體詩;而后者指的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迻譯和轉換,郭沫若大量的外國詩歌翻譯就屬于此類,在此他運用了豐富多彩的形式。比如他在翻譯詩劇《浮士德》時為了適應原著詩體的多種變化,把傳統(tǒng)五言、七言、自由詩、歌謠體甚至民間流傳的“百子歌”都用上了;他和錢潮共同翻譯的《茵夢湖》,其中的三首譯詩既有相對自由的散文體,有比較規(guī)整的五言體,也有五言和七言混合的形式。

        《雪萊年譜》篇幅長達25頁,記述了雪萊的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歷程,并提供了雪萊著作的大部分書目。對于名作如91節(jié)長詩《亂世之假面行列》(The Masque of Anarchy),郭沫若的介紹則較為詳盡,甚至還譯出最后一節(jié),與英文并排對照?!堆┤R年譜》中時差出現對人生是非沉浮和作品的評議,體現了郭沫若的鑒別能力。年譜之后還有一個“世系”,即雪萊家族的樹形家譜。在《沫若譯詩集》問世之前,1928年已有泰東圖書局發(fā)行《雪萊詩選》,在譯詩后面也附有《雪萊年譜》和《雪萊世系》??梢娊ㄎ臅陮@兩篇附錄文章的重視,在出版時也跟挑選的八首雪萊譯詩一起悉數收錄。

        《魯拜集》的《導言》之一從人生與宇宙的關系切入,討論了古代東方詩人、哲學家對人生的看法和哲理觀點,對詩人、哲學家采取的態(tài)度如享樂和獻身作了探討,在一定程度上鞭笞了消極懈怠的情緒。這則導言可謂洋洋灑灑,涉及古今中外多位作家及其經典名作,其中有屈原的《天問》《卜居》《遠游》,賈誼的《鵬鳥賦中語》,歌德的《浮士德》,詩經中的《唐風·蟋蟀》《唐風·山有樞》《古詩十九首》的第三、十三和十九首,劉伶的《酒德頌》,李白的《春夜燕桃李園序》,列子《楊朱篇》等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導言開頭論及宇宙之時,郭沫若還列舉了諸多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天文學、生物等的概念術語,比如“原子”“胎原細胞”“恒星行星”“碳水化物”等等,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醫(yī)學出身的郭沫若對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化學知識的掌握?!秾а浴分t介紹了莪默·伽亞謨的生平和思想,此外還順帶提及了原作在世界上的各種譯本,包括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E.H.Whinfield、N.H.Dole、J.Payne的英譯,竹有藻風和荒川茂的日譯,胡適的漢譯(收于《嘗試集》)等,并指明自己的翻譯根據的版本是Fitzgerald的英譯本第四版,并稱贊其譯文“與創(chuàng)作無異”。從中可以窺見郭沫若對待“復譯(重譯)”和“轉譯”的態(tài)度:他是主張復譯(重譯)的,希望好的作品能有多個不同的翻譯版本;而對待“轉譯”即要借助另外一門中介語的間接翻譯,想來他也是贊同的。最后,郭沫若也提出了讀者預期,“讀者可在這些詩里面,尋出我國劉伶李太白的面孔來”,這句評論儼然已有比較文學的成分。這類說明性的“副文本”至關重要,是讀者全面而有效地解讀正文文本的有力保障,也是進行翻譯批評尤其是評價譯文和譯者的重要依據。

        《新俄詩選》的小序內容豐富,涉及翻譯方式、翻譯緣由、原作評價、原譯批評、讀者預期等重要內容。小序交代譯詩先由李一氓從英譯本轉譯,但郭沫若把它們“和英譯本細細的對讀過,有些地方且加了很嚴格的改潤”。郭沫若交代他的翻譯方式是“重譯”,故而“這里當然仍含有不能令人滿意的地方”。之所以用重譯的方式譯出,原因是當時(上個世紀30年代)國內“很渴望蘇聯(lián)的文學作品的翻譯”,故其譯詩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價值不可低估。郭沫若評價詩作“只是革命后四五年間初期的作品”,“不足以代表蘇聯(lián)的精神”,在藝術特色上“手法未脫陳套”、“思想亦僅是感情的流動”,但“我們從這兒總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大潮流和這潮流所推動著前進的方向”。而且郭沫若還一再表現出了摧毀舊世界的意識:“歷史是進展著的,一切舊的分子被消化或被排除而升華成更新的產物”,“以歷史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是人生中最切要的事”。最后,郭沫若還提出了讀者的預期視野,認為讀者把這些譯詩同舊時代的詩和最近蘇俄的詩比較,可以獲得除鑒賞以外的重要的東西,并展望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新俄詩選》的續(xù)集《最新蘇俄詩選》。此處,以序言形式出現的“副文本”涉及翻譯的社會時代背景信息如社會政治因素、意識形態(tài)、文化潮流等等,從中可以了解和分析翻譯與社會大語境之間的關系,從這一意義上看,副文本也是翻譯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來源。

        四、作為“副文本”的譯詩注釋、附白和落款

        除了序言,譯文的注釋、附白、落款、簽名甚至印章也都是“副文本”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組成部分。除了譯序跋以外,譯者另一個非常普遍的做法就是通過添加注釋的手段對原文的某些內容直接加以闡釋,通過現身說法來表達對原文的理解,或者本著為接受者考慮的目的對某些內容做些附加性的闡述說明。譯注也是譯者在場的明顯標志,彰顯了譯者的主體性,其作用不可小覷,它有助于重構文化語境,幫助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沫若譯詩集》中的譯詩注釋主要體現在《魯拜集》中,即《莪默·伽亞謨百〇一首》,除了常見的對專有人名地名尤其是波斯語外來詞的注解,引人注意的是從比較文學角度出發(fā)援引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與譯文中的某些段落進行參照,這一點跟譯詩前的《導言》頗為相像。援引的作家作品有歌德《浮士德·城門之前》、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詩經·山有樞》、郭沫若《女神·鳳凰涅槃》、歌德《掘寶者》、李白《月下獨酌》其二,有些也與前面的《導言》重合。此外,注釋里也多處對自己的譯文作出評價,或者參照他人的譯文,或者直接點評,比如第十九首列出聞一多的直譯文以作對照。有些地方不但說明翻譯策略還和盤托出采取這種譯法的原因,比如“···頗含嘲笑之意,故變調譯之”;而心存疑問之處也絕不諱言,比如對shoulderknot一詞意思的不確定;某些意譯之處也給出直譯的表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讀者的接受困難,比如《春季頌歌》里對“五月之子”的注釋甚至是必須的,否則讀者很難想到這是對德文Maik?fer(“五月之甲蟲”)的意譯。這些“副文本”給讀者提供了很大的接受便利,體現了譯者一絲不茍的翻譯態(tài)度和務實求真的翻譯精神。這一點在《魯拜集》注釋后的附白里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本譯稿不必是全部直譯,詩中難解處多憑我一人的私見意譯了,謬誤之處,或難幸免,海內外明達之士如能惠以教言,則不勝欣幸之至”,這里還可窺見郭沫若對待翻譯批評的積極和開放態(tài)度。

        有一類注釋或者附白則注明了翻譯依據的作品版本,甚至精確到第幾版,顯示了郭沫若嚴謹治學的翻譯態(tài)度,以及從精神層面關注讀者、進行譯本甄別和選擇的讀者態(tài)度。有些地方還注明了對以前譯作的修改或更正:《莪默·伽亞謨百〇一首》有一注釋是“此節(jié)初稿有誤,經聞(一多)君指出,今改正”,《雪萊八首》的《云鳥曲》有好幾則注釋都指出該詩在《三葉集》版本中有多處排版錯誤,故而此處予以更正。在這些地方,郭沫若的翻譯態(tài)度和讀者態(tài)度亦可窺見。

        《雪萊八首》中的《哀歌》落款為“仿吾譯”,這一“副文本”也是必須的,因為這首譯詩實際上是成仿吾翻譯的,是整部《沫若譯詩集》里唯一一首由他人捉刀的“客串”譯作。頗值一提的還有歌德《中德四季晨昏雜詠》中的第八首《暮色》的附白,“此詩原為李白詩之翻譯,原詩未明。足悟譯詩之一途徑”。需要說明的是,郭沫若有關原詩是李白的詩歌的論斷有誤,事實上并無一首中國的古典詩詞與歌德所表現的場景完全契合,而且當時歌德并未讀過李白的詩,甚至不知道李白是誰。不只是郭沫若,后世也多有類似的訛誤流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歌德對于自然景色的細致描摹與中國古典詩詞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很大的相通之處,其詩作體現出來的意象也跟中國古詩詞的畫面感神似。至于郭沫若提及的“譯詩途徑”,也跟其翻譯尤其是譯詩觀念息息相關,切合他“詩人譯詩”、“以詩譯詩”的主張,即“詩翻譯出來仍要是詩”。

        還有一類落款則注明了翻譯時間包括當時的時令或者天象,這些信息跟所譯詩歌篇目之前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伽里達若的《秋》的落款不僅注明了該詩由A.W.Ryder的英譯本重譯,而且還記錄了時間“十二年中秋節(jié)”,頗有為了應景而刻意選譯的意味。再聯(lián)系譯詩中的句子“絹衣皎潔乃月光之泛出云屏;朗月的面兒有迷人的笑影”,讀者在腦海中不難勾勒出當時郭沫若仰望著天邊那輪滿月醞釀譯文的畫面?!堆┤R八首》中的《小序》的落款為“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四日暴風之夜”,跟小序中對各種強度的風的描寫也極為切合,頗有點“因時而譯”的味道。

        五、結 語

        《沫若譯詩集》是收錄郭沫若譯詩最全面的集子,自1928年問世以來有多個版本發(fā)行,主要有早期創(chuàng)造社版、樂華圖書公司版、上世紀30年代建文書店或上海新文藝版及建國初期人民文學版,其中尤以建文書店或1953年上海新文藝版最為珍貴。該版本收錄了整部譯詩集的小序,還收有其他類型的翻譯“副文本”比如注釋、附白和落款等等,體現了翻譯家郭沫若考慮接受者期待視野的翻譯情懷和譯者主體性,是研究翻譯家郭沫若及其翻譯思想、主張及其策略的重要“第三類”資料。這些“副文本”與譯詩正文本構成一種直接的“互文性”,成為通向郭沫若譯詩閬苑的一道“門廳”。建國后,《沫若譯詩集》僅有一次再版,即大篇幅刪去了“副文本”的人民文學版,已成《沫若譯詩集》的絕唱。倘若日后該作有機會重新再版,當以上海新文藝1953年版為底本,悉數收錄那些值得重視的譯詩“副文本”。

        注釋:

        ①南國出版社成立于1946年底,原由國民黨的一個小軍官創(chuàng)辦,除了出版《沫若譯詩集》另有馬敘倫的《石屋余瀋》、駱賓基的《蕭紅傳》和《丁香花下》,傅雷譯的法國杜阿美爾的小說《犧牲》和杜哈曼的《文明》等十余種進步優(yōu)秀書籍(參見仲秋元(主編)、三聯(lián)書店文獻史料集編委會(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文獻史料集(下冊),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4年,第1221頁)。

        ②“百子歌”是韻腳全用“子”的民間歌謠,尤其用于快板說書之類。

        [1]俞森林,傅勇林,王維民.郭沫若譯著詳考[J].郭沫若學刊,2008(4).

        [2]蕭斌如,邵華(編).郭沫若著譯書目(增訂本)[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3][印]伽里達若等(著),郭沫若(譯).沫若譯詩集[M].上海: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1928.

        [4]G e n ette,G er a r d.Paratexts!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M].C am b r i d ge:C am b r i d ge U ni v er s i t y P re ss,1997.

        [5][法]弗蘭克·埃爾托夫(著),談佳(譯).雜聞與文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6]鄭瑋.副文本研究———翻譯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1(2).

        [7]I??klar Ko?ak.P r o b l e ma t i z in g T r an s la te d P o p u la r T e x t s on W om e n’s Se x u ali t y:A N ew P er s pect i v e on the M o d er ni z a t ion P r oj ect in Tu rke y f r om 1931 t o 1959[D].I s t an b u l:B o g a z i?i U ni v er s i t y,I n s t i t u te Of S o c ial Sc i e n ce s,2007.

        [8]胡莉莉.魯迅文學譯作的副文本探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9]T o u r y,G i d e on.D e s cr i pt i v e T r an s la t ion St u d i e s an d B e y on d[M].Sh an gh ai:Sh an gh ai F o re i g n L an g u a ge E d u c a t ion P re ss,2001.

        [10]余光中(著),江弱水,黃維墚(編).作者·學者·譯者[A].余光中選集·第4卷·語文及翻譯論集[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1]王宏志.翻譯與創(chuàng)作———中國近代翻譯小說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2][印]伽里達若等(著),郭沫若(譯).沫若譯詩集[M].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3.

        [13]高玉.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4]郭沫若.古書今譯的問題[A].郭沫若論創(chuàng)作[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15]羅文軍,傅宗洪.“副文本”審視下的郭沫若譯詩序跋及其觀念與意義[J].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3(1).

        [16]丁茂遠.郭沫若異體詩初探[J].郭沫若學刊,2014(1).

        [17]楊武能.篳路藍縷 功不可沒——郭沫若與德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和接受[J].郭沫若學刊,2000(1).

        [18]何俊.從郭沫若翻譯《茵夢湖》看其“風韻譯”[J].郭沫若學刊,2014(1).

        [19]肖麗.副文本之于翻譯研究的意義[J].上海翻譯,2011(4).

        [20]馮至.論歌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21]袁克秀.淺析歌德的組詩《中德四季晨昏雜詠》[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12).

        猜你喜歡
        小序譯詩雪萊
        胡安國《春秋傳》征引詩小序考
        唐都學刊(2020年3期)2020-06-03 12:00:26
        倫理與自適:《歸去來兮辭》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淵明歸隱原因分析
        譯詩“三美”與國學經典英譯的美學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一諾30年
        名言名句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明天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中州學刊(2014年5期)2014-07-11 13:25:31
        如何寫好志書小序
        黑龍江史志(2012年6期)2012-08-15 00:46:01
        精品少妇后入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男人深夜影院无码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国产精品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新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内射深喉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午夜日本理论片最新片| 日本激情网站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下载 |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Ⅴ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一级到三级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av| 日本激情网址| 日本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经典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av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九九九AV| 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无遮挡粉嫩小泬| 亚洲av成人av三上悠亚| 日本人与黑人做爰视频网站|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熟女自拍av网站|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