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日喀則地區(qū)高原邊防官兵夏季皮膚病流行病學調查
作者單位:610083 成都,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皮膚科
劉太華
[關鍵詞]高原;皮膚病;官兵
西藏日喀則地區(qū)邊防線地處喜馬拉雅山北面,四季不分明,主要為夏季(大約為每年的6~9月)和冬季(大約為每年的10月~第2年5月)。邊防線基本在海拔3800 m以上,植被稀少,氧氣稀薄,水源條件差。2014年8月我們對該地區(qū)邊防官兵皮膚病發(fā)病情況進行了調查,現(xiàn)將相應資料進行分析報道。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日喀則地區(qū)邊防官兵,且必須在該地區(qū)服役1年以上。在海拔3840~4900 m之間的10個地點,以連隊為單位成建制抽取了1347人,男1297人,女50人;年齡17~43(24.30±3.21)歲。
1.2調查方法于2014年8月10~19日對抽取的對象進行皮膚病患病情況調查,具體方法:第一步:對全部1347人按皮膚病常見癥狀和體征進行逐一詢問,進行初篩;第二步:對初篩陽性對象進行全面體格檢查;第三步,綜合病史和體檢結果做出初步診斷。對于皮膚病的診斷,采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的相關診斷標準[1],色素痣未予統(tǒng)計。全部檢查由同一名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統(tǒng)一實施。
1.3統(tǒng)計學方法同一患者同時患多種皮膚病時,只按1人計算。先計算皮膚病總患病率,再統(tǒng)計每個病種發(fā)病人次,計算每個病種患病率。
2結果
2.1皮膚病患病率1347人中,有509人患皮膚病,總患病率為37.79%。其中男502人,患病率為38.70%;女7人,患病率為14.00%。
2.2皮膚病譜特點共44個病種(表1),從發(fā)病率高低可見,發(fā)病前10位皮膚病為痤瘡、雄激素源性脫發(fā)、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膚病、濕疹、足癬、跖疣、尋常疣、瘢痕疙瘩,合計占皮膚病的84.23%;發(fā)病第一位的痤瘡患病率為14.63%,占皮膚病的28.51%。
表1 高原邊防官兵皮膚病疾病譜
注:1.其他包括雀斑、痱子、血管瘤、趾甲溝炎、帶狀皰疹、尖銳濕疣、杵狀指、汗管瘤、纖維瘤、疣狀痣、粟丘疹、接觸性皮炎各1例。2.某種疾病的患病率=該種疾病患病人數(shù)/1347×100%,某種疾病構成比=該種疾病患病人數(shù)/691×100%
2.3按病因歸類分析按心因性皮膚病(與心理障礙及睡眠障礙有關的皮膚病,包括痤瘡、雄激素源性脫發(fā)、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銀屑病、斑禿、瘙癢癥)、感染性皮膚病、濕疹皮炎、日光性皮膚病、其他類等進行分類分析可見(表2),心因性皮膚病最常見,患病率為31.63%,占所有皮膚病的61.65%。感染性皮膚病以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常見,合計患病率為8.02%,構成比為15.63%;細菌感染率最低,患病率僅為0.37%,占所有皮膚病的0.72%。
表2 高原邊防官兵皮膚病病因分類分析
3討論
高原邊防官兵是一類特殊人群,其生活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均具有其自身特征,皮膚病患病情況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次調查時間是8月中旬,調查區(qū)域的海拔在3840~4900 m之間,濕度較該地區(qū)雪季高,紫外線強烈。高原邊防官兵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研究發(fā)現(xiàn)高原軍人睡眠質量普遍較差[2-3]。同時也有資料顯示,西藏日喀則地區(qū)高原軍人軀體化、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的因子得分明顯高于成人常模,提示高原軍人具有相對于普通人群較重的思想壓力和負擔[4]。高原軍人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與軍人常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高原軍人受惡劣自然環(huán)境影響而反映出的主觀身體不適感是比較強烈的,高原邊防軍人需要克服更多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身體不適[4]。
本次調查情況顯示,高原邊防官兵皮膚病患病率高達37.79%,常見皮膚病前10位分別為痤瘡、雄激素源性脫發(fā)、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膚病、濕疹、足癬、跖疣、尋常疣、瘢痕疙瘩,占所有皮膚病的84.23%,尤其是痤瘡,患病率為14.63%,占所有皮膚病的28.51%。按病因分類分析顯示:心因性皮膚病最常見,患病率為31.63%,占所有皮膚病的61.65%。傳統(tǒng)心因性皮膚病包括神經性皮炎、結節(jié)性癢疹、瘙癢癥等,現(xiàn)在研究發(fā)現(xiàn),痤瘡、雄激素源性脫發(fā)、脂溢性皮炎、銀屑病、斑禿等與心理障礙和睡眠障礙均有高度相關性[5-10]。由此可見,高原邊防官兵皮膚病的治療,必須解決官兵的睡眠質量和心理問題。感染性皮膚病以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常見,合計患病率為8.02%,構成比為15.63%,提示高原官兵皮膚衛(wèi)生管理需要加強。高原官兵日光性皮膚病(包括光敏性皮炎、曬傷、多形性日光疹等)并不多見,患病率只有2.82%,構成比只占5.50%,提示近年高原官兵在安排訓練時段、紫外線防護等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但仍要繼續(xù)加強。值得注意的是皮膚腫瘤,本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皮膚腫瘤類疾病患病率2.67%,構成比為5.21%,雖然均為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所占比例也不高,但邊防醫(yī)療條件相對較差,一般不能做及時處理,會給官兵心理上造成壓力,需要給高原官兵做相應的科普宣教和心理疏導,有條件的可行相應的物理治療和手術切除。
【參考文獻】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何江,余伍忠,高曉康.駐高原軍人睡眠質量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4,32(2):139-140.
[3]馬舒,劉詩翔.高原軍人睡眠障礙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9):37-38.
[4]文朝遠,馮斌,劉存亮,等.西藏日喀則地區(qū)某部官兵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2,40(3):597.
[5]Zachariae R,Zachariae CO,Lei U,et al.Affective and sensory dimensions of pruritus severity:associ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soriasis patients[J].Acta Derm Venereol,2008,88(2):121-127.
[6]Dazzi C,Erma D,Piccinno R,et al.Psycholog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prurigo nodularis:a pilot study[J].J Dermatolog Treat,2011,22(4):211-214.
[7]Feton-Danou N.Psychological impact of acne vulgaris[J].Ann Dermatol Venereol,2010,137(Suppl 2):62-65.
[8]Magin PJ,Pond CD,Smith WT,et al.Acne'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iatric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ty:results of a school-based cohort study of adolescents[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0,24(1):58-64.
[9]Willemsen R,Haentjens P,Roseeuw D,et al.Hypnosis and alopecia areata:long-term beneficial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cta Derm Venereol,2011,91(1):35-39.
[10]王端,徐巧瑜,雷霞,等.三種常見脫發(fā)性疾病與睡眠質量和情緒因素的相關性調查[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3,6(6):339-342.
(收稿日期:2014-10-21)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2-0231-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2.050
中圖分類號R 75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