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沈陽師范大學(110034) 王 元
提升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適應性的策略
遼寧沈陽師范大學(110034) 王 元
從發(fā)展與教育關系的角度審視,進城農民工子女成長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學習適應性問題。在調查了遼寧省沈陽市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適應性的基礎上,概述了目前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學習適應性從整體上不容樂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培養(yǎng)策略。
進城農民工子女 學習適應性 調查 策略
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有超過1.2億農民在城市打工,而隨父母入城的兒童近2000萬。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與心理健康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學習適應性問題日益突出,已引起教育相關部門的關注。
本調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遼寧省沈陽市小學學校420名小學生展開調查,其中農民工子女260人,城市小學生160人。調查結果如下:在學習熱情方面,42%的農民工子女學習熱情較高,而城里學生只占28%;在學習方法方面,農民工子女中有預習筆記習慣的僅占45.2%,城市學生占89.2%,農民工子女中有復習筆記習慣的僅占38.9%,城市學生占56.3%,農民工子女中利用假期學習的占23%,城市學生占34%,農民工子女的學習方法亟待提高;在學習環(huán)境方面,農民工子女只有60.7%的學生有固定的學習地方,而城市學生達到84.5%,父母非常重視學習的農民工子女占69.8%,城市學生占83.5%,父母初中以上文化的農民工子女占35.3%,城市學生占88.3%,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環(huán)境有待改善。
通過調查發(fā)現,農民工子女的學習適應性從整體上看不容樂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農民工子女的學習適應性,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1.調動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熱情
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是學生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首先,抓住班級中的農民工子女學習的興趣點,因材施教,以點帶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教師盡量避免造成學生學習適應性障礙的因素。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充滿愛心,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最后,結合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提出符合其學習力的學業(yè)期望和學習要求。加強農民工子女的學業(yè)成就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2.培養(yǎng)農民工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指導學生科學地選擇和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升農民工子女學習適應性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學習方法上,采取集體討論、開展班隊會以及經驗講座等方式,結合農民工子女原有的學習方式,對有效的、可用性較強的學習方法進行解釋和說明,幫助學生消除單一學習方法的誤區(qū)和不良影響,形成面對不同學科、不同基礎的多元化學習方法。也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快速適應新學校、新環(huán)境以及新教學方法。
3.家校合作,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是考查學生學習適應性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農民工子女快速適應新環(huán)境是提升其學習適應性的重要內容。
當前,進入城市的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工作時間較長,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投入要么沒有引起重視,要么把精力投入到課外補習、請家教等方面,沒有意識到父母的有效陪伴和父母與孩子的內心交流是解決孩子學業(yè)問題的一劑良藥。因此,重視家校合作,首先教師要與家長多聯系、多溝通,向家長傳達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鼓勵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與學生共同成長。也可以開展家長座談會、家長講座等活動,幫助農民工家庭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業(yè)進步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
其次,在班級建設中,應營造積極、向上、融洽的班級氛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摒棄偏見,避免歧視、攀比、嘲諷等不良風氣的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并有效利用這種健康、積極的集體力量,幫助農民工子女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和學業(yè)安排。對個別心理健康狀況堪憂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為他們提供恰當的心理援助,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基礎上,農民工子女才有可能提高學習適應性。
綜上所述,要提高農民工子女的學習適應性,應激發(fā)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努力做到家校合作,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于農民工子女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感受到同一片藍天下的溫暖。
[該文為遼寧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班級管理中處境不利小學生學業(yè)情緒問題的教育對策研究》(JG13CB129)]
(責編 鐘偉芳)
G625
A
1007-9068(2015)1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