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文, 溫晉華, 王秀文, 王曉靜, 李愛平
(1.河北省承德市婦幼保健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醫(yī)學情報站, 河北 承德 067000 3.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對2006年至2013年本地區(qū)的孕產婦死亡病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2006年至2013年承德市八縣三區(qū)收集上報的孕產婦死亡(指妊娠至產后42d以內,不包括意外死亡)病例。按照《承德市孕產婦死亡監(jiān)測方案》要求,逐級上報監(jiān)測報表、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調查表及孕產婦死亡評審資料,逐級質控,從而保證資料的準確與可靠。
1.2 方法:通過婦幼衛(wèi)生三級保健網(wǎng)收集孕產婦死亡資料,包括孕產婦死亡報告卡、死亡病歷、孕產婦死亡入戶調查資料、尸檢報告及專家評審資料,每年組織市級專家組對每例孕產婦死亡病例進行市級評審,將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孕產婦死亡率:2006年至2013年承德市活產數(shù)293041例,孕產婦死亡121例,死亡率41.29/10萬。各年度孕產婦死亡率見表1。
2.2 死因順位:產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內科疾病,羊水栓塞,產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臟病。見表2。
表1 2006年至2013年孕產婦死亡情況
表2 2006年至2013年孕產婦死亡原因 n(%)
2.3 分娩地點與死亡地點:121例孕產婦死亡中,在省市級醫(yī)院分娩12例,占9.9%,縣級醫(yī)療機構49例,占40.5%,鄉(xiāng)級醫(yī)院37例,占30.6%,在家中19例,占15.7%,途中 3 例,占 2.5%,未分娩1 例,占 0.8%。在省市級醫(yī)院死亡23例,占19%,縣級醫(yī)療機構死亡51例,占42.2%,鄉(xiāng)級醫(yī)院死亡22例,占18.2%,途中死亡14例,占11.6%,家中死亡11例,占8.8%。
2.4 死亡時間與孕周:孕產婦死亡發(fā)生在產前1例,占0.82%,發(fā)生在產后4h內83例,占68.6%。孕產婦死亡發(fā)生在孕28周內5例,占4.1%,孕40周以上87 例,占71.9%。
2.5 死亡孕產婦文化程度與經濟狀況:大專及以上學歷4例,占3.3%,高中文化23例,占19%,初中文化73例,占 60.3%,小學文化20例,占 16.5%,文盲 1例,占0.8%。月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上35例,占28.9%,100-200元40例,占33.1%,100元以下46例,占38%。
2.6 死亡孕產婦的孕、產次:孕2次及以上105例,占86.8%,其中孕5次及以上7例,占5.7%。產次在2次及以上88例,占72.7%,最高產次達6次。
2.7 產前保健情況:加入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并按時產檢的56例,46.3%,未做過產檢的2例,占1.6%,做過產檢但未達到系統(tǒng)管理要求的63例,占52.1%。
2.8 孕產婦死亡的年齡分布:20歲以下3例,占2.5%,20-30歲43例,占35.5%,30-35歲33例,占27.3%,35 歲以上 42 例,占34.7%。
2.9 評審結果:縣(區(qū))級專家評審可避免死亡占80.2%,省市級專家評審可避免死亡78.5%。
3.1 孕產婦死亡率:2006年至2013年孕產婦死亡率總體有下降趨勢,但各年度略有波動。略高于全省水平,還有下降空間。
3.2 孕產婦死因順位:河北省孕產婦死亡順位為產科出血、肺動脈栓塞、妊娠合并心臟病、羊水栓塞、肺炎(腦出血并列)。本市死因順位為:產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內科疾病,羊水栓塞,產褥感染,有所不同。提示重點防治產科出血以外,還應重點防控妊娠合并內科疾病。
3.3 孕產婦死亡與產科質量:產后出血為孕產婦死亡的首位,通過評審分析,得出縣鄉(xiāng)級醫(yī)療保健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加強產科質量建設,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搶救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孕產婦死亡。
3.4 孕產婦死亡與圍產期保健:圍產期是孕產婦死亡的高發(fā)時期,絕大多數(shù)孕產婦死亡發(fā)生在圍產期,因此,加強婦幼衛(wèi)生三級保健網(wǎng)絡建設,落實分級管理制度,篩查高危孕產婦,規(guī)范產期檢查,系統(tǒng)管理,有合并癥的高危孕產婦及時轉診是減少孕產婦死亡的重要措施。
3.5 孕產婦死亡與年齡及孕、產次關系:孕2次及以上占86.8%,產次在2次及以上占72.7%,30歲以上占62%。高齡、多次妊娠危險因素偏多,妊娠風險高,加上個人的保健意識差,極易發(fā)生嚴重后果,也應引起基層婦幼保健人員的高度重視。
4.1 發(fā)展經濟,增加收入。經濟因素使得孕產婦產前檢查及住院分娩受到限制,鼓勵婦女參加工作和學得一技之長,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利于女性的自我保護和選擇就醫(yī)的主動性。
4.2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強化公共衛(wèi)生職能。衛(wèi)生行政部門加強貫徹落實“一法兩綱”力度,嚴格執(zhí)行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準入制度,堅決取締非法行醫(yī)及超范圍執(zhí)業(yè)。制定“高危孕婦管理常規(guī)”、“產科質量考核方案”、“危重孕產婦轉診制度”等,增強各級助產機構人員的質量意識,降低產科風險。
4.3 加強基層產科標準化建設。通過基層產科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衛(wèi)生院的產科質量,落實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促進住院分娩,保證孕產婦“綠色通道”的暢通,同時,通過標準化建設,基層產科的基本醫(yī)療設備更加完備,硬件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產科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持續(xù)改進。
4.4 推行“孕產婦保健保償辦法”。通過實施“孕產婦保健保償辦法”,轉變了家庭接生員的職能,杜絕了家庭接生,加強了高危孕產婦的篩查和轉診工作,提高了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率及住院分娩率,保障了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的內在質量,降低了孕產婦產前檢查及住院分娩的費用。
4.5 提升產科技術人員的業(yè)務能力。通過省市級專家評審,縣級醫(yī)療保健機構產科人員的知識技能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產科技術人員的業(yè)務培訓,重點培訓產科危重癥的識別、高危篩查、如何利用綠色通道等,提高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基層產科服務能力。
4.6 普及健康知識。加大圍生期宣傳力度,使廣大婦女及家庭轉變觀念,認識到妊娠是有風險的,由被動接受保健服務到主動接受醫(yī)療保健服務,降低產科風險。
4.7 加強孕產婦死亡評審。堅持每年開展一次孕產婦死亡評審,找出影響孕產婦死亡的相關因素,總結孕產婦醫(yī)療保健服務活動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1] 全國孕產婦死亡監(jiān)測研究協(xié)作組.全國孕產婦死亡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9,29(8):514-517.
[2] Yanik FF.Analysis of the pregnancy-related death within the last two decades:a university hospital based study from Turkey[J].Eur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1999,12:87-88.
[3] 姜為,許海風,張仁貴,等.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孕產婦保健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4,18(7):34-35.
[4] 朱麗萍,秦敏,李芬,等.上海市孕產期系統(tǒng)保健現(xiàn)狀與對策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