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驤
近三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制特點及審題方法
□吳驤
以近三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為對象,分析二元要素邏輯關系作文題命制特點,介紹該類作文審題的方法:分層梳理,精準概括;明確含義,辨明關系;用準方法,優(yōu)選立意。旨在幫助學生總結方法規(guī)律,提高他們的審題立意能力。
作文;特點;審題;方法
2012年以來,安徽省高考作文連續(xù)三年出的都是新材料作文。2012年提供的是生活材料:梯子不用時請橫放;2013年提供的是名人名言: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的話;2014年提供的是新聞材料:演員修改劇本臺詞。
三則材料看起來不同,但在本質上卻有驚人的一致性,那就是:三則材料都采用二元要素邏輯關系命制方法,即每則材料都是提供有關一個陳述對象的兩種情景,分別對應著審題立意的兩個關鍵詞、兩種價值判斷,帶有很強的思辨色彩。比如,2012年材料提供的情景是梯子的“橫放”、“縱放”,對應審題立意的關鍵詞是“隱患”、“安全,兩種價值判斷是“梯子縱放幾年沒有傷人”、“梯子橫放更加安全”;2013年材料提供的情景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從未有過的事物”,對應審題立意的關鍵詞是“過去”、“未來”或“現(xiàn)實”、“夢想”,兩種價值判斷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從未有過的事物為什么不能這樣”;2014年材料提供的情景是“針對演員改動劇本,劇作家與表演藝術家的不同意見”,對應審題立意的關鍵詞是“規(guī)則”、“創(chuàng)新”,兩種價值判斷是“劇作家認為劇本不可改動”、“表演藝術家認為劇本可以改動”。
縱觀源于2006年的新材料作文,題目中的命制材料通常有三種形式:有人物、情節(jié)的精短故事,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言論或調查數(shù)據(jù),具有寓意的詩歌或圖畫。這幾種材料內涵豐富,寫作視角多維,立意多向。從理論上說,每個角度的立意都可以寫,考生在審題立意時并不要求與材料的主旨完全一致,只要能夠與材料含意相關即可,而不一定要從材料的整體出發(fā),不一定要與材料的主旨高度契合。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是這樣。從考綱規(guī)定的要求來看,考綱將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兩大等級十個點,其中基礎等級的第一點就是內容,內容的第一點就是題意,一等作文要求切合題意,二等作文要求符合題意,三等作文要求基本符合題意,四等作文則是偏離題意??磥?,考生作文要想取得高分,審題立意必須切合題意;做到切合題意,就離不開對材料含意全面精準的把握。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做到切合題意的關鍵是:準確提煉和把握涉及審題立意的兩個關鍵詞、兩種價值判斷,分析辨明它們之間的關系,挖掘提煉兩種價值判斷的深意,兼顧兩面確定中心立意。
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基本方法:
1.分層梳理,精準概括。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命題者提供的材料的兩種情景往往包含兩類人物的所為,或兩類人物的言論,或事物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審題時,先劃分兩個層次,用一句話明確概括每一層具體說的是什么,然后從每一層提煉出一個關鍵詞,從而形成兩組關鍵詞,這兩組關鍵詞就是每則材料提供情景和對應審題立意的關鍵詞。這一步核心是把握表明審題立意的兩個關鍵詞。
例如:2012年安徽卷,本題所給材料以“一位客戶到來”為界可分成兩層:第一層寫在“一位客戶到來”之前,某公司梯子始終“縱放”,材料中“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的字樣,包含的信息就是存在安全“隱患”;第二層寫在“一位客戶到來”之后,客戶建議將梯子“橫放”,做到絕對“安全”。通過這一步,關鍵是提取和把握“隱患”、“安全”兩個詞,因為它們是透露出命題者的價值判斷和材料主旨的關鍵詞。
2.明確含義,辨明關系。提煉出關鍵詞以后,需要明確關鍵詞的含義,尤其是涉及審題立意的兩個關鍵詞。新材料作文涉及審題立意的兩個關鍵詞的含義往往并不明顯,理解它們的含義需要考生從材料中挖掘或歸納。明確它們的含義之后,還需要辨明
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事物林林總總,概念千差萬別,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主要有矛盾關系、對立關系、從屬關系、統(tǒng)一關系、主次關系、因果關系、遞進關系等等。事物之間最本質的關系就是辯證法所謂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最基本的聯(lián)系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關系。近三年安徽卷材料作文中表明審題立意的關鍵詞“隱患”與“安全”、“過去”與“未來”、“規(guī)則”與“創(chuàng)新”,它們相互之間均屬于對立統(tǒng)一關系。
涉及審題立意的兩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往往又并不是平行并列關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例如:2013年安徽卷,材料第一句是反思過去,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的總結;第二句是夢想未來,“為什么不能這樣”,是對“從未發(fā)生的事情”的探索與追問,強調的是實現(xiàn)“從未發(fā)生的事情”的條件,“卻”說明重點應在最后一句。因此,該則材料審題立意的重點也應放在后半的價值判斷上。
3.用準方法,優(yōu)選立意。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可以從材料的兩層、兩種價值判斷中任意選擇一個層次、一個側面立意。比如:2014年安徽卷,根據(jù)第一層次“劇作家認為劇本不可改動”,從“規(guī)則”這個角度講,表明劇作家忠于創(chuàng)作原意,堅守規(guī)則。據(jù)此可以立意: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人人都破壞規(guī)則,那么就無規(guī)范可言??梢詫懸?guī)則、規(guī)范的重要性,它旨在約束我們的行為,讓整個社會走向規(guī)范。根據(jù)第二層次“表演藝術家認為劇本可以改動”,從“創(chuàng)新”這個角度講,藝術是允許個人發(fā)揮的,社會也需要在創(chuàng)新中尋求突破。藝術家改動劇本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值得贊揚,因為他在劇本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體驗和表達技巧,而創(chuàng)新給劇本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小到個人成長,大到社會發(fā)展,亦是如此。
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最好能夠做到兩層兼顧、整體把握、確定立意。安徽省命制的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二元之間往往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審題立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將材料提供的兩種價值判斷分別加以挖掘提煉,找出它們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點,進而兼顧二者綜合歸納出一個全面精準的觀點來。比如:2013年安徽卷,前一層是說“有的人”思考“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后一層是“我”(蕭伯納)思考“從未有過的事物為什么不能這樣”。二者思考的角度、方式和時間維度完全不同,盡管命題人對立意角度未作明顯的提示,但蕭伯納原話中一個“卻”字,暗示了材料的重心所在。前一層表明普通人看到的是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后一層表明蕭伯納卻把思考、思路放在夢想上,放在對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物的遐想上。將材料中兩種價值判斷挖掘提煉后相加概括,可以確定的立意是:我們既要關注眼前的現(xiàn)實,或者說,既要腳踏實地研究現(xiàn)實問題;又要拿出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智慧,憧憬夢想,探索未知。同理,2014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可以確定的立意是:社會運轉是有規(guī)則的,每個人只有遵循規(guī)則,才能達成社會的和諧;規(guī)則也是人制定的,只要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就可以不斷突破規(guī)則,大膽創(chuàng)新。
二元要素邏輯關系的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可以從材料的一個側面、一種價值判斷入手,也可以緊扣材料的兩面、兩種價值判斷確定中心立意。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高下之別,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作文中心立意一旦確立以后,圍繞中心立意,可以采用類比法,向自然、人生、家庭、社會等各個方向發(fā)散,同時,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積累,選擇一個精準而又言之有物的最佳角度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最能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的一種比較成熟的作文題型,它已經(jīng)成為目前高考作文命題的座上賓,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考作文也必將以材料作文為主。2013、2014年全國各地語文試卷基本上可以說均為材料作文,其中,還有不少也采用二元要素邏輯關系命制方法:2013年北京卷、重慶卷、遼寧卷、福建卷,2014年全國II卷、上海卷、重慶卷、四川卷、江蘇卷。研究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命制特點和審題方法,對學生加強審題訓練,幫助他們總結方法規(guī)律,提高他們對材料理解的精準程度,在比較中優(yōu)選最好的構思,這是提高學生考試作文得分的最關鍵一環(huán)。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壽縣第二中學)
[責編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