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避諱”(三)
避諱人人必須遵守,如有違反,輕則受到輿論的譴責,重則受到嚴厲的懲罰。科舉考試中如果出現(xiàn)違反避諱的情況,考生就會斷送前程。例如,乾隆曾辦王錫侯一案,將王錫侯本人斬立決,其子孫七人秋后處決,其妻媳及未滿周歲之子給功臣家為奴。王錫侯何罪之有?原來不過是他編了一部簡明字典──《字貫》,他出于好意,惟恐人不知道皇帝的名字,誤犯了犯諱的大罪,特地在“凡例”中將康熙(玄燁)、雍正(胤禎)、乾?。ê霘v)三代皇帝的名字開列出來,使人知道“敬避”。不過是三個名字,六個漢字,竟付出滿門抄斬、女眷為奴的代價。避諱表面看來是由尊敬之義,推而廣之,登峰造極,又加以皇權的強制,才到了可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