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紫燕
(赤壁市官塘驛鎮(zhèn)小學 湖北赤壁 437311)
淺談小學生的懲罰教育
譚紫燕
(赤壁市官塘驛鎮(zhèn)小學 湖北赤壁 437311)
當前,由于各種原因學校管理中出現(xiàn)了一種不正常的"談罰色變"或"只講獎勵、不要懲罰"的現(xiàn)象。本文通過解讀懲罰概念的內(nèi)涵,探討學校教育中的合理懲罰,提出懲罰應遵循的原則,旨在重新喚醒人們對懲罰教育意義的認識, 確立懲罰在教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 懲罰 合理 原則 必要
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新聞和網(wǎng)絡新聞中看到一些教師體罰學生的違法行為,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尊重學生,善待學生”、“賞識教育”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的亮點和主流選擇,教師對“教育懲罰”都是避而遠之。現(xiàn)在老師一點也不敢懲罰學生,似乎一批評就傷害了學生,一懲罰就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以至于教師在工作中左右為難,如履薄冰。“懲罰”二字更成了教師思想行為的“禁區(qū)”,很多教師談“罰”色變,就跟談“虎”色變一樣。那么,學校教育中是否應該使用懲罰教育,適當?shù)膽土P違背師德標準嗎?在當前新的教育理念之下出現(xiàn)的一些新的問題令我們不得不去剖析這些現(xiàn)象的實質(zhì),并深入思考如何合理實施“教育懲罰”,讓其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懲罰,它是以育人為目的,學生能夠且樂于接受的充滿理智和情感的一種教書育人的挫折藝術。通過懲罰教育,規(guī)范學生行為,保證發(fā)展方向,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這應是對學生深層次的關愛。懲罰決不是諷刺,挖苦和體罰:而體罰是給學生身體造成痛苦和傷害,并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侵權行為,它包括體罰和變相體罰,即“體”罰和“心”罰,這是我國現(xiàn)行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為。不能把懲罰教育等同于體罰或變相體罰,甚至劃上等號,二者實際上是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的。
學生需不需要懲罰教育?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犯了錯就要承擔后果,承擔責任,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馬卡連柯也曾經(jīng)指出: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犯了錯不懲罰,長此以往,孩子連最基本的對與錯、是與非都模糊了,沒有道德底線,沒有行為底線,做起事來便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其實,學生是很容易犯錯的,學生如果一旦出錯,我們通過懲罰之后,能夠讓學生吃一塹,長一智,夠能讓學生健康成長,這不是不可以的。
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懲罰可以不講究方式方法,乃至違背“教書育人”的教育本義呢?顯然不是。那么如何把握懲罰教育的內(nèi)涵和分寸呢?個人認為,其一,懲罰不等于體罰——任何暴力性的懲罰都不是懲罰教育應有的內(nèi)容;其二,懲罰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畢竟,懲罰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孩子懂得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并非僅僅為了“教訓”,因此,懲罰只能罰過失,而不能罰尊嚴;其三,懲罰必須與激勵相結合,不能只罰不獎,為罰而罰;最后,懲罰標準應該是適度的,要讓受教育者清楚什么樣的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懲罰,界限在哪里,并由此學會理性規(guī)范自身行為。如果有人認為懲罰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理解真正的懲罰,或是沒有找到合理的方法。懲罰就像冷水浴,恰當?shù)睦渌鰪娚眢w的抗病能力,不恰當?shù)睦渌〔艜谷烁忻啊?/p>
1.罰之有方。懲罰是一把雙刃劍。懲罰得當,就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如果懲罰方式不當,勢必傷人,傷害我們的學生,無法實現(xiàn)教育者的期望,甚至距離越來越遠。懲罰一定要講究藝術,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罰”的過程中培育人,使學生的某些方面在“罰”中取得進步。“罰”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過“罰”的手段讓學生認識錯誤,加深印象,同時鍛煉學生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對于不交作業(yè)的學生罰他補交作業(yè),對于不跑早操的學生罰他補跑早操,對于損壞公共財務的學生要罰他經(jīng)濟賠償,這些都是必要的校園懲罰。在懲罰前老師必須給學生講清道理,為何要懲罰他,他這樣做為什么不對,讓學生被罰得心服口服。一旦學生改正了錯誤,老師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表揚,使他在全體學生面前找回威信。這對接受懲罰的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大有益處。
2.罰之有度。教師施加懲罰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分清是非、辨別美丑、認識缺點、改正錯誤。但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個度,懲罰學生也要把握一個度。對學生懲罰要適當。這“適當”二字的含義就是對學生的懲罰不但要讓學生能夠接受,并且樂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實施某種懲罰時,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還要考慮性別和年齡。此外,懲罰還要注意分時間分地點,注意場合和火候。懲罰學生要看他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程度有多大,即該對他處于何種程度的懲罰。免走兩極,剛柔相濟,因人施教,因勢施教。
3.罰中有愛。有人說,愛是最好的老師,愛是師魂。請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有誰沒有訓斥懲罰過自己的孩子呢?你處罰孩子,難道就說明對孩子殘酷無情,沒有關愛了嗎?不!我們一直愛著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學生真正當成自己的孩子,學生犯了錯誤,就應該該管則管,該罰則罰,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蘇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懲罰中,有罰學生“畫畫”的,有罰學生“寫作”的,與其說是一種懲罰,倒不如說是一種特別的關愛,最終讓學生明白老師為他著急,老師希望他盡快改正錯誤,轉入正確的軌道上來。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懲罰,猶如暖暖的春風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奮進。我們何不學習一些他的懲罰方法呢?
懲罰是一種呵護,是一種藝術。只要掌握好“罰”的藝術,罰之有方,罰之有度,罰之有情,使用一些充滿麻辣味的愛的懲罰又有何妨?
隨著素質(zhì)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差異,表揚和激勵學生,成為教育者的共識,在管理學生行為方面,許多學生認為獎勵比懲罰更有效。所以,我們首先提倡的教育方式是獎勵和賞識,懲罰是在獎勵賞識勸導說理無效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后選擇,是教育學生的最后一個殺手锏。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F(xiàn)在迫切需要提高社會、家長和教育者對懲罰教育的認識與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鍛煉堅強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如果說賞識教育對學生發(fā)展起到正面引導的拉動作用,那么懲罰教育起到的就是鞭策的推動作用。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能只用一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應該以深刻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將懲罰教育科學、合理地運用,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這也符合素質(zhì)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