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縈縈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初探導師制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
代縈縈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導師制"一直以來是一個新興概念,而近年來,隨著其在中國各類高校中的熱度不斷攀升,其實施過程中凸顯的問題也亟待被早日關注和有效解決。
導師制 高校 本科生 學生工作
導師制(Tutorial system)作為當今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本科教學不斷改革中得到普遍推行的一項制度,在為本科學生配備導師,由導師對其指導學習、品德和生活,進行個別指導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分制條件下,通過為個人或群體專門配備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指導老師,在定期的相互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學習指導、生活向導和心理疏導,本科生導師制不但有利于幫助學生更科學地選課,同時,其實施不但是現(xiàn)行學分制和專職教師任教與專職思政人員輔導的平行管理模式的有益補充,而且更重要的是也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學生工作注入不少新鮮的元素,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拓了新的思路。但是若想讓本科生導師制真正從試點走向全面推廣,我們就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對該項制度做更為細致客觀且更為全面的分析,以充分發(fā)揮其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
1.本科生導師制的內(nèi)涵
導師泛指在高等學?;蜓芯坎块T中指導學生學習、進修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教師,特指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完成課題研究和畢業(yè)論文的教授或副教授。導師制是指老師在一定期間內(nèi),對少數(shù)幾個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教學方法,目標是以問題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研究方向、人生規(guī)劃等都訴諸于導師的指導,導師和學生之間定期交流和溝通,導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更多是扮演一種“師父”的角色。本科生導師制是指在實行班級制和輔導員制的同時,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業(yè)務素質的教師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lián)伪究粕笇Ю蠋?,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專業(yè)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制度。
2.我國現(xiàn)行本科生導師制的種類
學生進校后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確定導師,低年級階段主要指導學生思想、學業(yè),介紹專業(yè)發(fā)展情況和前景;指導選課;指導暑期社會調(diào)查,協(xié)助制定調(diào)查提綱、點評和批改調(diào)查報告。高年級階段吸收學生參與科研工作,加強其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和科研素質訓練,要求學生結合課題研究撰寫文獻綜述,完成課題研究論文。導師還參與學生就業(yè)指導或教研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學生。
(2)高年級導師制
高年級導師制是相對全程導師制而言的,是在大學的三年級以后對學生實行導師制。這種導師制多為科研實踐型,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專長和導師的研究方向,采取雙向選擇和院系選配相結合的原則配備導師;通過導師指導學生參與課題研究、舉辦學術講座和讀書報告會等環(huán)節(jié),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低年級導師制
即只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實行導師制,主要是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和適應大學的生活。到大學三年級了就不需要配備導師了,因為學生基本上已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目前,導師制在我國各類高校中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促進教育觀念的變革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雙向作用。與此同時,導師制的實行在學生中也受到了廣泛的反響,學生們的個性都得到合理化和方向化的發(fā)展,獲得了相比以前更多的機會,為學生專業(yè)學習答疑解惑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試點過本科生導師制的各類高校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表明: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認為導師制對自己有幫助,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覺得導師制對自己有較大的幫助。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該項制度畢竟還處于試點或試驗的探索階段,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若得不到重視和及時有效解決,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導師制的順利實施,進而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1.對導師制度認識不清
對比兩種翻譯,前者是背負任務直到死的那天,后者是奉獻自己的最好直到心跳停止,明顯后者傳達出的情感更讓人產(chǎn)生敬重之情。這句成語最先出自《出師表》,是諸葛亮一生忠誠的概括,從古至今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而我們的周總理也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缺乏統(tǒng)一對導師制度的認識,是導致導師工作開展困難的直接原因。教師們?nèi)羰遣唤⑵饘Υ隧椫贫认嚓P內(nèi)容的正確認識,就會被動得從事教學工作,將“教書”和“育人”是兩個方面完全割裂開。其實,教師應該真正擔當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不能只是埋頭于自己的科研而對學生漠不關心。據(jù)調(diào)查,在低年級(本科一、二年級)學生中,普遍反映青年教師比較受到學生歡迎,而學生自己感覺收獲也比較大;在高年級(本科三、四年級)的學生中,關注于學術領域較有建樹的導師相對較多。這樣看來,盡早統(tǒng)一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的認識,加深教師群體對本科生導師制的全面了解,這樣才能保證導師工作可以作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四有”人才的一項重要工作,科學施教,并作為課堂教學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
2.給學生配備導師的時間不合適
按照高校一般的慣例,是在大三為學生分配導師,但是,這時候學生已入學兩年半,基本上已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無論恰當與否,在短期內(nèi)很難靠外力改變;由于存在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研及就業(yè)的壓力,學生更多的是按自己的想法來規(guī)劃最后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導師的介入已起不到實質作用。
3.缺乏相關配套制度
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高校的實施尚屬探索階段,很多高校缺乏對導師的激勵和監(jiān)督,隨意性比較大。而最關鍵的因素在于沒有任何經(jīng)費的投入,一些導師的工作更多是出于一種“義務勞動”,這不利于增強導師工作的積極性。本科生導師制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xiàn)院系權責不清,學生工作部門、黨團組織和導師之間的聯(lián)系不強,對導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沒有相應的考核指標,容易使導師對其工作缺乏責任心。
4.師生比不均衡
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但師資隊伍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存在著明顯的周期性和滯后性。合理的指導數(shù)量應該是一個導師指導15名左右學生。目前由于一個導師指導的人數(shù)往往過多,使得有的學校的導師制名存實亡。
1.牢固本科生導師制在高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學校最基本的職能,也是高等學校區(qū)別于其他社會機構的根本所在。重視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學校辦學的務本之舉、固本之策。通觀世界高等學校,即便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也概莫能外。而本科生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是高等教育體系的基礎,基礎不牢,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便難以為繼。因此我們需要牢固確立本科生人才培養(yǎng)在高等學校的中心地位。我們要克服重科研、輕教學以及教學與科研相割裂的狀況,以本科生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統(tǒng)籌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關系,充分發(fā)揮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育人功能,促進本科生教學與科研互動,實現(xiàn)本科生教學與科研的統(tǒng)一。
2.導師制實施的時間和模式
在大學新生的第一學期即實行導師制,可以更有效地解決新生在學習、生活、心理、人際等方面的問題,縮短他們的適應期。超過一半以上的本科生選擇導師的方式是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學生在選擇導師方面沒有太多的自主性。如果學生和導師之間配合的不好,學生對導師不滿意,或者導師沒有選擇到自己比較合適的學生,都會對雙方的積極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反觀國外在導師制實施做的比較成功的大學,如在麻省理工學院,如果學生和導師之間不能很好的相互適應或者溝通,學生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更換導師。申請審核通過以后,高年級的學生由學生所在的院系重新為其選擇導師,而新生則由學校的學術資源中心安排新的導師。
3.適當放寬導師的任職條件,明確任務
我們可以采取適當鼓勵和動員措施,適當降低本科生導師的學歷職稱要求,本科生導師團隊對本科生的指導內(nèi)容,全程覆蓋到大學生在校期間成長的各個階段。大學新生急需適應大學生活、轉變學習方式,因此安排校園生活介紹、高校選課指導、學習方法論壇、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全面認識自己、培養(yǎng)學科興趣等主題性活動。大二、大三是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增長才干、形成人格的關鍵時期,因此安排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完善大學生人格的主題性活動。大四學生面臨著擇業(yè),面臨著尋找出路,因此安排好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擇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見習實習、排除心理障礙等主題性指導活動。這些設想都是積極可行的,關鍵是要定期加強培訓,保證制度的有效落實??梢圆扇∶繉W年開學組織本科生導師的集體培訓,每個月組織本科生導師組的工作匯報會,并要求學生參加等活動,使得師生雙方都能明確本科生導師組的職責與分工。
4.健全本科生導師制運行體制和機制
本科生導師制的運行需有校、院系層面健全完善的運行體制和機制,其中包括資源整合共享機制、經(jīng)費長期投入使用的機制、遴選機制、激勵機制、管理機制、評價機制和準入準出機制。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著重完善的有兩個方面,第一是“雙向選擇”機制,導師的研究方向、學習背景、學術業(yè)績以及所帶學術的情況等,切實通過保障知情權來落實選擇權。第二是“交流合作機制”,為了避免本科生導師制“空殼”的現(xiàn)象,需要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給予相應的約束。我國廈門大學等高校采用《指導冊》等形式對學生和導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時間、內(nèi)容等給予詳細的闡述,增加導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第三是“目標責任制”,本科生導師制應把整個指導期劃分為幾個階段,堅持階段性任務和終極目標的落實情況。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對學生的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的,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作要有序的開展起來,就必須要加強理論研究,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在實際工作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期間的有限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培養(yǎng)與造就,發(fā)揮學生工作后續(xù)教育的優(yōu)勢,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內(nèi)涵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等全方位塑造學生,使他們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
5.優(yōu)化提升專業(yè)導師隊伍
從數(shù)量上來看要盤活導師資源,聘任學校管理干部擔任副導師或導師;改革高校一刀切的離退休制度;對身體好、責任心強、水平高的導師可適當延長聘期,根據(jù)專業(yè)培養(yǎng)的需要,聘任社會名士擔任兼職導師。從質量上來看,導師首先必須具備高尚的人品、人格,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第二是創(chuàng)造力,一個沒有創(chuàng)造素質、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導師,是很難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的。第三是輻射力,這是指導師要具備一種把其品德、思想、知識、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力傳送到學生內(nèi)心和行動中去的能力。一位導師只有具備上述三種能力,才可以較好地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的重任。所以,導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愈來愈精深,唯此才能對學生產(chǎn)生知識上和人格上的吸引力,才會真正做到上有所施、下有所效。同時,更要時時更新觀念,使學生管理模式在思維方式上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在工作方式上由單向的“單純管理式”向雙向的“服務指導式”轉變,在工作方法上由“經(jīng)驗型”向“科學型”轉變,在工作內(nèi)容上由“理論說服管理約束”向“教育指導、服務引導”轉變。要把學生管理工作重點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上來,為學生成才提供必要的服務。
本科生導師制的推廣實施,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實行學生個性化培育指導,與研究生導師不同,這些導師不僅要關心大學生的學習,他們還將在生活、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給予學生特別關懷。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導師應加強對其學習和思想的指導,促使其學習觀念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樽灾鬟x擇,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培養(yǎng)其廣泛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暑期社會調(diào)查和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因此,要加快本科生導師制完善的步伐,爭取早日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學生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讓高校本科生教育改革也迎來新的篇章。
[1]周保壘,孫坤權.試論導師制在大學本科教育中的實施[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1,(8)
[2]曹巍,徐黎華.關于本科生導師制培養(yǎng)的模式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01,(9)
[3]姜繼紅.積極探索與學分制相適應的學生管理模式[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4]劉振彪,陳曉紅.對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3,(4)
[5]劉國威.關于高校實施本科生綜合導師制存在問題的探討[J].理論,2004(5).
[6]周萍,等.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實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研究,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