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運健 邵俊杰 吳茂金(.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3;.同濟大學研究生院 上?!?0438)
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文化教育現狀研究①
鐘運健1邵俊杰2吳茂金1
(1.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江西南昌330031;2.同濟大學研究生院上海200438)
摘 要:該文通過對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文化教育現狀相關研究,針對江西省競技運動員進隊前的文化水平、運動與文化學習時間、運動員學習氛圍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結合江西省競技系統下“體教結合”的特點,認為“體教結合”中存在運動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專職教師對的缺失和課程安排上過于單一化、模板式教學使得于運動員的學習興趣減少、運動員就業(yè)前景一系列的問題,提出解決性的建議及辦法。
關鍵詞: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文化教育
①基金項目:江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2012116)。
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各省競技體育是也隨之蓬勃發(fā)展,培養(yǎng)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能為了首要任務?!绑w教結合”是培養(yǎng)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的必經之路,1986年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聯合發(fā)下的《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計劃》中明確指出,積極的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努力提高運動水平,為國家提供更好的優(yōu)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是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共同的任務[1]。目前,國內后備人才培養(yǎng)大多采用“體教結合”形式,該文對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下后備人才文化培養(yǎng)現狀中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將對為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提供依據。
該研究調查得知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下的后備人才中男性比例與女性運動比例,男生89人、女生44人。通過了解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不希望女孩子參加體育訓練,這就造成競技體育系統男女比例的差異。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下接近半數的后備人才都處于國家二級運動水平,只有12%和18%是國家健將及國家一級水平;說明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還沒有達到強省之列,要加強競技體育的競爭實力這方面需要等到加強及提高。
2.1運動員進隊前文化程度
在競技體育系中大多數運動員甚至在青少年時期前就進入了省隊進行系統性的訓練,而他們的文化程度都處于不同的層次。在表1中在進隊訓練前文化程度14.3%為小學,65.5%為初中文化程度,僅有20.2%的運動員處于高中文化程度。這也看出運動員在進隊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都出于初中文化程度。
2.2運動員學習時間
國家在相關規(guī)定要求運動員在每周文化學習時間不得少于10~12個學時,全年40周,約400個學時的學習任務[2]。通過走訪及調查得知各省二隊及業(yè)余體校的學習時間都有各自不同的安排(見表2),調查結果顯示運動員學習時間遠遠沒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省二隊及業(yè)余體校根本沒有達到學習要求。在表2中可以得知,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后備人才運動員的學習時間非常少。
2.3運動員對于文化學習授課教師及課程安排
在社會中,運動員群體是相對特殊的,每天就是比賽和訓練,為了適應社會的不斷進步,運動員首要的任務是在學校中接受更加系統的文化教育。更多的運動員都希望獲得文化知識更能提高競技水平。但在江西競技體育系統中有61.7%教師都是至于各隊的教練員或其他人兼任,僅38.3%是專職教師。專業(yè)教師的人員缺少造成運動員對于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減弱,而教練員的授課更多的是注重與運動成績的提升不再是你能抓握多少的文化知識,這就是競技體育系統下教育資源的匱乏,運動員文化水平也無法的得到提高。
如何讓運動員的對文化知識興趣快速的提升起來,是現在當下競技體育系統應該努力解決的問題。要提高運動員的知識興趣就必須在課程安排上有較好的安排和搭配,然而表3中競技體育系統下的課程安排81.9%是體育專業(yè)課程,18.1%是體育外專業(yè)課程,唯一能大大提升興趣學習的課程為0%。這顯的競技系統下文化教育課程的單一化,使運動員沒有更多興趣來學習文化知識。
表1 運動員進隊前文化程度
表2 運動員每周學習時
表3 運動員文化課程安排調查
3.1基本文化的不平衡
江西省競技體育系統模式下的運動員文化水平普遍薄弱的問題,主要是原因是運動員很早的從事運動訓練,從小學階段就已經脫離正規(guī)的義務教育,在沒有學好的文化知識的情況下進入初中階段上課聽不懂,已經無法跟上同齡人,又隨著競技運動的不斷增加使得運動員對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大大減退,江西省運動隊中14.3%為小學,65.5%為初中文化程度,20.2%高中文化程度導致文化知識的嚴重斷層。由于競技體育是已取得優(yōu)異成績?yōu)橄鹊捏w制,運動員有時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及生理負荷,因為項目的不同及年齡階段的不等學習興趣及文化程度有著極度嚴重的脫節(jié)情況。此后出現的“掛名”現象也直線上升,采取“掛名”的方式來解決無法保證的學習時間和無法達不到的學習成績,幫助就讀學校通過競技比賽來完成畢業(yè)。而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競技系統下輸送人才渠道過于簡單,家長都擔心孩子參加了體育訓練達不到優(yōu),其更愿意送去重點高中讀書[3]??梢钥闯觥绑w”與“教”沒有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由于這樣文化不平衡之后的文化學習基本也無法完成,運動員的文化知識完全對不上完成的學習成果。
3.2專業(yè)教師的缺少及課程安排
在競技體育系統的文化授課教師里很難找到專業(yè)性的教師,由于競技體育系統不是專業(yè)的教育管理部門,隨著也是讓競技體育系統下的教學相對與其他中小學來說文化教學水平較低,課程安排不合理及過于單一化。專業(yè)教師的人員缺少造成運動員對于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減弱,而教練員的授課更多的是注重與運動成績的提升不再是你能抓握多少的文化知識,這是競技體育系統下教育資源的匱乏。而江西省競技系統下61.7%教師為兼職僅38.3%是專職教師。師資儲備不足對于開設的課程跨度較大對于管理難度較大,有限的教師承擔了大多數課程,同時很多教師都是跨學科教學或是全科教學,很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教學質量[4]。大多數競技體育系統下的教師都是聘請的退休的老教師及兼職教師,沒有較新的教學理念、適合運動員教學手段、固定的辦公場所。使得競技體育系統下運動員的文化水平根本不符合各自的年齡階段及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法。
3.3模板式課程教學
對于運動員進行文化教學時,應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對待剛剛結束訓練進入教室的運動員。然而教師是唯一對于學生與教科書之間的橋梁。競技系統下81.9%體育專業(yè)課程,18.1%體育外專業(yè)課程,興趣課程為0%,這讓運動員的頭腦只停留在文化知識學習,根本沒有抓住運動員們的興趣所在。很多退役運動員沒有再從事體育專業(yè)工作,社會的不斷變化讓迫使運動員在學校期間必須掌握更多的綜合知識。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待認為運動員是觸覺學習者,運動員學習是需要不斷的刺激或是更為新穎的方式才能達到效果。運動員學習階段都處于青少年時期對于傳統教學課程模式一板一眼的學習文化知識無法接受,更多的時候應該嘗試具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文化效果,通過更為貼切實際的東西或事物抓住運動員的思路并且進行指導,練習對運動員在平常學習時問題思考能力,使其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方式。從而更為有效的提高對于運動員文化教學的方式。
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讓運動員的更加全面及系統的綜合素質教育??茖W的安排訓練時間及競技賽事,為運動員騰出充足的時間來學習文化知識。對競技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分管的進行細化明確分管職責,構成管理機制與教育接軌。
參考文獻
[1]印發(fā)《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習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guī)劃》的通知[J].學校體育,1986(6):6-8.
[2]丁爾璽“.體教結合”與“教體結合”思辨[J].體育與科學,2008 (5):62-64.
[3]陳道裕,周奕君,陳顯健“.教體結合”培養(yǎng)高素質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體育科學,2006(1):82-85.
[4]虞重干,劉煒,匡淑平,等.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現狀調查報告[J].體育科學,2008(7):26-36.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c)-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