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秦云 姜家興
(延安大學 陜西延安 716000)
淺析法治原則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借鑒意義
郭秦云 姜家興
(延安大學 陜西延安 716000)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應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主體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等法治原則,以保障最終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單元,可以并且應當借鑒法治原則變通為從堅持學工部門統(tǒng)一領導、學生主體地位、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和道德相結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等原則,為實現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提供理論依據。
法治 制度 學生管理。
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不斷發(fā)展,總體上符合立德樹人和科學管理的基本要求,但仍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組織協(xié)調性有待加強。其一,存在政令出自多部門,嚴重影響工作效率。例如在學雷鋒活動中,宣傳部、校團委、學工部、后勤處等多個部門皆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學院組織全體師生參與學雷鋒活動,且學習形式與時間幾乎一樣,就導致學院具體執(zhí)行者無所適從。其二,政令執(zhí)行者相互推諉。學生管理的主要工作應當由學院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來承擔,而由于崗位職責不明確,學工部老師、學院領導、教學秘書等都為了自己部門或者單位的利益而主動參與到了學生日常管理中來,導致了“功勞爭著搶、過錯無人擔”的惡性循環(huán)。
2.服務意識有待加強。幾乎所有的高校學生工作部門都會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宣傳口號來表述部門職責,學校的學生管理容易出現以下現象:一是簽字領導經常不在;二是學生手續(xù)辦理繁瑣;三是容易滋生貪污腐敗現象;四是嚴重影響學生工作部門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3.制度執(zhí)行力度有待提高。為了保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各高等學校都根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等規(guī)章制度制定了學校的學生管理規(guī)定及大學章程,明確了學校、教師、學生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4.制度依據有待修改。高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制定了很多制度性的依據,以供學校各級管理者參考使用。但部分高校的制度性規(guī)定并不符合與時俱進的特征,不利于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例如有部分高校將“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作為非貧困生排除在外,這就明顯不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5.因材施教原則有待優(yōu)化。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當根據其專業(yè)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地管理,而不應當搞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而部分高校在從事學生管理過程中,制定了統(tǒng)一的管理制度適用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既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也未尊重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違背了教育管理的基本規(guī)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為了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制定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等法治原則,指出只有遵循這些基本原則才能夠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以上原則作為黨在新時期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可以并且應當指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借鑒:
1.將“堅持黨的領導原則”借鑒為“堅持學工部門統(tǒng)一領導”。具體說來,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組織協(xié)調,明確學生的具體管理工作由黨委領導下的學工部門負責,其他各部門可以協(xié)助學工部門參與管理或者通過學工部門簡介參與學生管理。二是明確崗位職責,學工部門及學院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是學生管理的直接責任人,學生的各項管理必須經學工部門匯總后由學生工作隊伍執(zhí)行,避免濫發(fā)指令,無人負責現象發(fā)生。三是完善負責機制。進一步明確學工部門直接向學校黨委負責,學院副書記、輔導員直接向學工部門負責,班主任向學院副書記、輔導員負責的縱向管理體制。
2.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借鑒為“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具體說來,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貫徹:一是教育廣大學工干部和部門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學生是教育管理的主體,形成尊重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理念。二是暢通權利維護渠道。學生工作部門要主動向學生公布學生維權和申訴渠道,尊重學生的合理建議和意見。三是擴大學生民主參與管理范圍。通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形式征求學生對于學校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對其科學部分予以采納并修改相關制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將“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借鑒為“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特別注重獎助學金評選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盡最大努力做到特等助學金評選條件的公開性,不斷拓展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渠道。二是堅持處分決定的理性決策和公平性,避免憑主管領導的個人喜好給予學生處分情況的發(fā)生。三是堅持日常管理中的表彰與批評的公正性。輔導員、班主任老師在日常班團會中,應當理性發(fā)表對學生的評價性意見,避免賞罰不明的情況長期存在。
4.將“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借鑒為“堅持制度和道德相結合”。具體說來,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著手:一是應當注重制度的嚴肅性和規(guī)范性宣傳,特別是針對日常管理的賞罰制度務必謹慎、確切。二是應當加強學生身邊模范、榜樣的引領宣傳工作,指導學生從身邊事、身邊人開始學起,主動遵守道德和制度。三是管理者應當主動修身養(yǎng)性,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引領,為受教育者樹立良好的榜樣。
綜上所述,黨的法治原則可以并且應當用來指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并將其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為科學實現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提供借鑒性的理論支撐。
[1]馮剛.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89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4.10.23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
郭秦云,女,1986年出生,陜西延安人,助教,延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姜家興,男,1985年出生,陜西鎮(zhèn)巴人,講師,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