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梅(作者單位: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廣播電視臺)
縣級電視臺如何做好民生新聞的報道
田永梅
(作者單位: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近年來各縣級電視臺都把民生新聞作為新聞宣傳的重頭戲,以民生新聞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擴大媒體影響力。本文從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報道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報道要接地氣和新聞要注重時效性等三方面闡述了縣級電視臺應如何做好民生新聞的報道。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輿論導向;時效性
長期以來,領導活動、會議新聞占據(jù)了縣級電視臺自辦節(jié)目的主要版面,形式千篇一律,內(nèi)容沒有新意,對廣大群眾吸引力不強,因此,如何挖掘民生新聞,做群眾愛看的新聞節(jié)目,是影響縣級電視臺長遠發(fā)展的頭等大事。作為基層臺站,離百姓最近,很多鮮活的新聞素材就發(fā)生在基層,縣級電視臺做民生新聞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受條件、技術、人員的限制,縣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做得不全面,不深刻,也很少,不能深入挖掘民生新聞的新聞價值,錯失了很多好的新聞線索和報道良機。
新聞媒體引導著社會輿論,輿論導向直接影響著廣大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動,關系社會改革和經(jīng)濟建設的成敗,特別是涉及民生問題的新聞報道,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直接引發(fā)社會輿論的重要因素,絕不可掉以輕心。江澤民同志曾說過:“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焙\濤同志也說過:“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笨梢娸浾搶蛘_與否是關乎黨和人民禍福,關乎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建設的大事。因此,作為社會新聞的一個分支——民生新聞就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民生新聞引導社會輿論的基本原則是:既要平民視角,更要顧全大局;既要關注民生,更要維護民生;既要民本取向,更要和諧社會。但一些民生新聞欄目存在著一味迎合大眾的低級趣味,過度渲染各種色情、暴力、兇殺等情節(jié),使觀眾的欣賞水平庸俗媚俗、格調(diào)不高,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或是對百姓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事報道過多,婆婆媽媽、家長里短,簡單重復新聞事件,缺乏對新聞主題深度的闡釋和挖掘,缺乏理性思辨和批判的力度,缺乏新意,久而久之使得群眾只關心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難免會固步自封,以“小市民”的心態(tài)看待、處理事情。比如在縣城改造過程中,一些市民為了眼前利益,阻撓拆遷,和拆遷隊發(fā)生了沖突,作為新聞媒體,如果沒有理性的思維,只是一味站在群眾的立場上,主觀、片面地報道新聞事件,人們會覺得,群眾是弱勢群體,拆遷隊人多勢眾、仗勢欺人,勢必造成百姓對政府職能部門的敵視,拆遷工作難以開展。但作為政府機關,為了城市的發(fā)展,拆遷是必須的,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在報道時要有自己的態(tài)度,要有理性思維,既要反映群眾的呼聲,維護他們的利益,又要支持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促進問題盡快解決,防止在百姓中造成與政府對立的情緒,這時新聞媒體就應該重點報道城市規(guī)劃的藍圖,城市改造過程中拆遷的必要性,民眾應配合做的事以及舊城改造完成后,民眾生活將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以及將得到的實惠,使群眾了解縣城改造的前景,并愿意與之配合??傊?,民生新聞報道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應本著既為黨和政府分憂,又為百姓解困的態(tài)度,同時還要擔負起疏導民眾負面情緒的責任,要幫忙不要添亂,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
民生新聞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生存環(huán)境、就業(yè)、教育、養(yǎng)老、就醫(yī)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和事,既要體現(xiàn)民生視野、民生態(tài)度和民生情懷,又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采用平民化的視角、平民性的話題,站在百姓的立場上,用百姓熟悉的語言,播報百姓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以往的新聞報道,新聞媒體總是居高臨下,咄咄逼人,主要采用說教、灌輸?shù)姆绞剑谷罕婋y以接受,因此,要想使民生新聞更有吸引力,更有看頭,報道內(nèi)容上要選取百姓身邊的事,講述百姓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為本地受眾所熟知,能夠引起他們心理上的認同和興趣;報道方式要盡可能平易近人、循循善誘、娓娓道來,使百姓喜聞樂見。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央電視臺從2012年12月25日開播推出的“走基層”系列報道《百姓心聲》《第一手調(diào)查》《蹲點日記》《勞動者》《我在基層當干部》等節(jié)目,改變了以往央視新聞刻板、嚴肅、高大上的感覺,拉近了央視主流媒體與百姓的距離,使央視熒屏刮了一股清風,報道更接地氣,群眾也更愛看了。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是一個藏族人口占98%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縣,而藏族人民大都能歌善舞,對于本地歌舞節(jié)目尤其鐘愛,流傳于縣內(nèi)的“卓根瑪”舞蹈是一種以歌伴舞的藏族古老民間舞蹈,也是一種原生態(tài)的古老舞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4年在囊謙縣委宣傳部的安排下,囊謙縣廣播電視臺策劃、拍攝、制作了十四首“卓根瑪”牛角胡系列舞蹈MV,并在《囊謙新聞》節(jié)目中連續(xù)播出,播出后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應。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力,沒有了時效性,新聞就成了舊聞,就達不到應有的傳播效果。由于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達,網(wǎng)絡電視、平板電腦、手機都可以隨時收看視頻新聞,特別在當今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情況下,信息傳播非常迅速,受眾也從過去關注世界發(fā)生了什么,轉(zhuǎn)變?yōu)榱私馐澜缯诎l(fā)生什么、將要發(fā)生什么以及將對社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等,因此,新聞的時效性就決定了受眾的多寡,以及受歡迎的程度。為了吸引觀眾,面對重大新聞題材,很多省級新聞媒體為了確保新聞的新鮮往往動用衛(wèi)星轉(zhuǎn)播車進行現(xiàn)場直播,縣級電視臺受設備、經(jīng)費、人員、技術等的制約,無法實現(xiàn)現(xiàn)場直播,因此,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近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傳達到受眾,就顯得尤為重要。民生新聞很多是突發(fā)事件,這就要求記者的反應速度要快,要在得知新聞線索的第一時間趕往新聞現(xiàn)場,拍攝記錄最為真實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如果事后補拍或由播音員口述,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沒有感染力。2015年4月10日早晨,囊謙縣覺拉鄉(xiāng)布衛(wèi)村龍周多杰家的女主人去牛圈,意外發(fā)現(xiàn)在牛圈的一角臥著一只小萌物,仔細一看是一只雪豹,女主人又驚又怕,趕忙叫來龍周多杰和鄰居,并把這一消息告知了縣里。得知新聞線索后,記者迅速趕往覺拉鄉(xiāng),拍攝了小雪豹被眾人合力裝在鐵籠并放歸野外的過程,當天制作編播了《小雪豹誤闖民宅,牧民合力放歸野外》的新聞,同時把新聞素材上傳到玉樹州電視臺、青海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隨后在央視新聞頻道及時播出,時效性很強,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做好民生新聞報道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縣級新聞媒體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落實“三貼近”原則,提高認識,勤于實踐,不斷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整體素質(zhì),提升新聞報道質(zhì)量,使新聞宣傳工作更好地為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