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凱(浙江農林大學體育軍訓部 浙江杭州 311300)
高校公體排球課中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實驗研究①
孫啟凱
(浙江農林大學體育軍訓部浙江杭州311300)
摘 要:高校排球教學作為發(fā)展大學生排球技能,促進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是高校公體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該文以高校公體排球教學選項班的大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就研究性教學在高校公體排球教學進行了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高校公體排球課使用研究性教學策略,能夠有效的促進高校大學生排球理論知識、排球技能水平、大學生觀察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加大研究性學習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等院校公體排球教學研究性學習
①基金項目: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排球分會2014年度科研課題項目,項目編號:2014A006。
在現代教育實踐過程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現代教育理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的一種有效結合,研究性學習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表現出了開放性、實踐性等特征。在高校公體排球課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注重排球理論知識指導排球運動技能發(fā)展,注重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研究性學習在高校公體排球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浙江農林大學2013級公體排球選項課的2個教學班的6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其中一個教學班的30名設為對照組;另一個班的30人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而實驗組使用的是研究性學習開展排球教學。排球教學的時數都是32學時。在32學時教學結束以后,選擇了排球的傳球、墊球、發(fā)球作為量化的指標展開測試。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借助中國知網等查閱“研究性學習”、“高校排球教學”等相關文獻,為該文的撰寫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料支持。
1.2.2試驗對比法
以研究性學習策略的教學程序作為依據,開展高校公體排球選項課教學實驗設計,確定實驗的對象、實驗的方法、實驗的評價等。
1.2.3訪談法
就研究性學習在高校公體排球教學中的使用策略、實驗指標、程序設計、控制方法、評價方法等作相關的訪談。并就排球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效果對學生開展訪談。
1.2.4數理統(tǒng)計法
通過對研究性學習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獲得研究性學習對高校排球教學的有效促進,并作出實驗結果的檢驗與提煉。
表1 實驗研究的前測摸底調查結果統(tǒng)計
表2 高校公體排球研究性教學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數據的分析
2.1研究性學習選題階段
教師按照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的目標,探尋與排球教學內容相關的、能夠激發(fā)大學生排球學習興趣的資料,并以特定的教學情景,向學生提出研究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并進行相關問題的研究。
2.2研究性學習設定計劃階段
研究性學習的計劃包括:研究方式的確定、排球教學組織方式的確定、研究完成時間的預設等。學生通過把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與排球運動體驗,以數據分析的方式學生進行呈現。
2.3研究性學習實施研究階段
教師在實驗研究的開始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就排球研究性學習的結果進行初步的討論,并為下一步實驗結束后的有效總結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排球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能夠更為清晰、扎實的掌握排球雙手墊球動作要領,能夠為其他班級的學習制定提升墊球質量的訓練計劃,并進行實踐與反思。
2.4研究性學習撰寫實驗報告階段
高校排球研究性學習的實驗報告是體育教師對大學生排球學習效果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實驗報告當中學生既要寫出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果,還要加上對排球研究性學習的體驗與感想。實驗報告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個主要內容,對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2.5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階段
通過一段時間的排球研究性學習以后,實驗組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排球學習成果的演示,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與研討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如:論文、演講、排球技能展示、展板等。
2.6研究性學習學習的評價階段
大學生的在排球學習中的研究性學習能力指的是:在排球教學的過程中,大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引導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發(fā)現問題、自我探究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全面的促進大學生的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能力的創(chuàng)新。研究性學習理論應用到排球墊球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研究性學習評價作為激發(fā)大
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大學生排球學習提升空間的有效方式,在高校排球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學習評價需要多關注學生在排球學習中的積極表現,通過表揚、鼓勵的方式,提升學生排球參與的主動性與可持續(xù)性。
2.7高校公體排球研究性教學的實驗步驟
在排球研究性教學開始之前,首先對實驗組、對照組的38名大學生的排球基礎水平開展摸底測試。由于實驗組、對照組的大學生在高校都是第一次參加公體排球學習,摸底測試的結果也表明,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大學生排球技術、理論知識儲備無明顯差異。實驗組的19名學生使用的是研究性教學的策略開展排球教學,而對照組的19名學生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方法。兩組的教學內容是排球的基本技術與戰(zhàn)術。實驗的時間為30個學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實驗組、對照組保持一致的教學進度,并且在排球技術教學結束之后即開展排球技評與達標測試。
2.8研究性教學的測量指標
在本次研究性學習實驗的摸底測試之前選取的指標主要有大學生的排球技術,包括墊、傳、發(fā)、扣、攔等,排球的專項素質,包括助跑摸高、往返跑等。從事排球的心理與運動基礎等開展測量與評定。
3.1實驗前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為了提升本實驗的有效性,實現研究性學習策略在高校公體排球教學中的全面開展,在研究性教學實驗開展之前進行了對照組、實驗組大學生排球基礎水平的前測與摸底工作。從表1我們可以得出,該校所選取的實驗組、對照組的大學生在排球興趣、排球基本技術、身體素質方面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3.2研究性教學實驗后測試結果比較與分析
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性教學在高校排球公體教學中的學習效果,同對本次實驗的評價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的內容包括傳球、墊球、扣球、發(fā)球、攔網等指標,在經過了30個學時的排球技術與理論知識的教學之后,得出以下測試的結果。
通過表2我們可以得出,在本次研究性教學實驗結束之后,通過對排球五項教學技術的成績測試與分析:得出實驗組的各項技術成績要高于對照組的成績,通過統(tǒng)計學的T檢驗P<0.01,表明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夠有效的提升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的質量與大學生排球技能的水平。
3.3研究性學習策略對高校大學生排球理論水平的促進
排球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對于大學生更好的進行排球鍛煉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本次公體排球課教學的過程中,實驗組排球理論知識的教學是通過專題探究、自我學習的方式開展的,對照組的排球理論知識學習采用的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的方式。在實驗結束以后,結果表明研究性教學策略的使用,能夠有效的提升高校大學生排球理論知識的掌握扎實度、廣度、深度。
4.1結論
(1)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充分的體現了體育教學學生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
(2)高校公體排球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更能夠促進大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3)高校公體排球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自我提升。
(4)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加民主、和諧、高效的體育教學氛圍。
(5)通過對高校公體排球課研究性學習策略的實驗應用與分析,可以發(fā)現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更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排球理論、排球技能、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
4.2建議
(1)在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研究性學習策略需要以大學生的排球基礎、排球教學內容的特征等,對課堂教學實施科學的控制。以此來促進高校公體排球教學質量的提升。
(2)排球教學研究性學習策略的使用一方面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興趣,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體驗排球運動帶來的樂趣。在情感與身體體驗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排球學習效果的提升。
(3)從研究性學習的落腳點來分析,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能力,是今后排球教學的一個主要問題。在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大對學生主體作用的凸顯,以此為基礎挖掘學生的潛能,全方位實現排球課堂研究性學習與大學生知識、技能發(fā)展的促進。
(4)高校公體排球教學研究性策略的使用,對體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大自我學習與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主動性,以此來更好的滿足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要求。
作者簡介:孫啟凱(1982—),男,山東淄博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c)-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