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 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 天津市西青醫(yī)院放射科,天津市 300380
探討多層螺旋CT多種重建算法在鼻骨骨折診斷中的價值
張榮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天津市西青醫(yī)院放射科,天津市300380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種后處理技術在鼻骨骨折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對104例多層螺旋CT檢查鼻骨骨折的患者進行觀察,分別用MPR冠狀位、MPR軸位和MPR+VR不同圖像組合方式觀察。結果:104例患者中MPR+VR檢出最高。結論:鼻骨多發(fā)骨折常見,伴有斷端成角移位時MPR橫軸位很容易診斷。當斷端移位不明顯時,需結合MPR冠狀位及VR,可快速、準確做出診斷。
關鍵詞鼻骨骨折多層螺旋CT
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極易受到撞擊而發(fā)生鼻骨骨折。由于鼻區(qū)骨質結構細微且復雜,診斷時易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多層螺旋CT不僅能清楚顯示骨折位置,而且能直觀顯示鼻骨骨折的立體形態(tài),能多角度精確地了解各解剖結構的空間關系,為準確診斷鼻骨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檢查手段。但每種后處理技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聯(lián)合多種后處理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明確鼻骨骨折的診斷,還能發(fā)現(xiàn)眼眶、上頜竇等其他問題,為臨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臨床制訂治療方案。因此,筆者對104例鼻骨骨折的后處理技術進行組合,探討聯(lián)合應用多種重建算法在鼻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各種原因所致鼻外傷病例104例,男87例,女17例,年齡5~79歲,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明確的外傷史,鼻部疼痛、腫脹、淤青,鼻出血,鼻部變形等。
1.2掃描方法及圖像后處理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16 CT掃描儀。掃描范圍從眉弓至上頜門齒,螺旋CT容積掃描。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mA,層厚1mm,骨算法重建和軟組織算法重建,重建間隔0.6mm。所得數(shù)據(jù)傳至工作站進行后處理,調整矢狀線與鼻骨長軸平行,橫軸線與鼻骨長軸垂直,獲得鼻骨標準位圖像,并進行VR(容積再現(xiàn))和MPR(多平面重組)。
1.3觀察方法所有圖像由2名有經(jīng)驗的高年資影像診斷醫(yī)生進行觀察比較,采用MPR冠狀位、MPR軸位、MPR+VR不同圖像組合方式觀察,如遇不同意見經(jīng)共同商討,部分重新進行圖像后處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2結果
骨折數(shù)目:單發(fā)13例,其中單側鼻骨骨折7例,單側上頜骨額突骨折6例。多發(fā)91例,大部分伴有成角移位,其中累及鼻骨孔2例,合并眼眶骨折9例,合并上頜竇骨折2例,合并鼻淚管1例,累及牙槽1例,累及鼻前棘1例,累及篩板1例,伴鼻頜縫分離6例。骨折部位:單純鼻骨骨折25例,鼻骨和上頜骨額突同時骨折35例,鼻骨和鼻中隔同時骨折9例,上頜骨額突骨折7例,鼻骨、鼻中隔和上頜骨額突同時骨折28例。骨折線的形態(tài)見表1和表2。
表1 骨折線形態(tài)與數(shù)目
表2 骨折線形態(tài)與不同觀察方式的對比
3討論
MPR是將MSCT的薄層數(shù)據(jù)輸入圖像后處理工作站,通過調整重組基線的角度獲得橫軸、矢狀、冠狀位圖像[1],以及其他任意方位的圖像,有利于顯示細微病變,但是沒有立體感。VR是一投射線通過容積數(shù)據(jù)時所有像素總和的圖像顯示,可最好的再現(xiàn)真正大體解剖;可以用任意角度旋轉圖像,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觀察,較二維的MPR圖像在顯示錯位、凹陷骨折方面更直觀,可清楚地顯示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塌陷范圍、碎骨片的分布以及與周圍骨縫間的關系,這對于判斷骨折的類型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2,3],為臨床提供更直接而形象的依據(jù)。
鼻的骨性結構主要由上部的鼻骨和根部的上頜骨額突構成。鼻骨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骨片,左右各一,可分為兩面四緣,上緣與額骨鼻突相連,形成鼻額縫;下緣游離,左右兩側鼻骨間相連,形成鼻骨間縫;外緣與上頜骨額突相連.形成鼻頜縫。鼻骨上厚下薄,上窄下寬,骨折多發(fā)生于下1/3的部分。鼻骨的中下部有一小孔,為鼻骨孔,內有動、靜脈與神經(jīng)通過,鼻骨孔影像出現(xiàn)率為70%,CT橫斷掃描表現(xiàn)為縱行線樣骨質不連續(xù)[4]。鼻區(qū)骨結構復雜且骨質較薄,外傷后容易骨折,鼻區(qū)骨折占外傷后面部骨折的59.3%[5]。
有報道軸位圖像顯示鼻骨孔和上頜骨額突根部小孔優(yōu)于其他斷面[1]。本組2例多發(fā)骨折累及鼻骨孔(圖1),在CT橫斷掃描表現(xiàn)為縱行線樣骨質不連續(xù);冠狀掃描表現(xiàn)為橫行或斜行骨質不連續(xù),很難與真實的骨折線區(qū)分,此時結合VR立體觀察,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本組鼻骨形態(tài)不規(guī)則4例,在橫軸位表現(xiàn)骨質不連續(xù),冠狀位亦很難鑒別,結合VR即可做出正確診斷。
圖1 VR示右側鼻骨骨折累及鼻骨孔
鼻骨的骨折形態(tài)多樣,有橫形骨折、斜形骨折(圖2)和縱形骨折。由于鼻骨骨折為橫行骨折時,即骨折線與鼻骨短軸平行,在軸位圖像上多表現(xiàn)為線形骨質中斷影,與正常鼻骨結構表現(xiàn)相似[6],因此橫軸位掃描極易漏診。但當骨折同時伴有斷端移位時,橫軸位掃描檢出率就會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橫形骨折位于鼻尖,冠狀位觀察時易漏掉,要仔細觀察。斜形骨折在冠狀位顯示較好,縱形骨折次之。但兩者在橫軸位顯示欠佳,尤其是斷端無移位時,容易漏診。所以遇到上述情況要MPR各方位觀察,并與VR結合得出正確診斷。矢狀位主要觀察骨折前后移位情況(圖3)。
圖2冠狀位示雙側鼻骨骨折圖3矢狀位示骨折前后移位情況
鼻骨骨折容易合并周圍結構的骨折,眼眶、上頜竇等。合并眼眶內側壁骨折時,橫軸位和冠狀位觀察均可;合并眼眶下壁骨折時,冠狀位顯示最佳(圖4)。合并眶尖骨折時,橫軸位易于觀察視神經(jīng)有無受損情況。變換軟組織窗,還可以觀察眶內容物情況,如眶內血腫等。
圖4 冠狀位示合并眼眶下壁骨折
VR的圖像質量與掃描層厚有密切關系,層厚越薄,重建間隔越小,重建圖像就越清晰[7]。本組掃描層厚1mm,重建層厚0.6mm,間隔0.6mm,重建圖像清晰。然后采用骨算法和軟組織算法分別重建。通過比較,可以看出軟組織算法的VR圖像噪聲小,圖像平滑[8],但是分辨率低,對線性骨折及鼻骨孔不能確切顯示;骨算法的VR圖像分辨率較高,比軟組織算法VR圖像更加銳利,更利于骨縫、孔及骨折線等細微結構的顯示,這與漸楠等的報道一致[1]。
鑒別診斷:對于沒有明顯錯位的線形骨折,需與骨縫、鼻骨孔相鑒別。骨縫一般兩側對稱,相對緣可見骨皮質,斷端不銳利;而線樣骨折斷端較銳利,看不到骨皮質,且兩側不對稱。鼻骨孔多為圓形,且雙側較對稱。此外,鼻骨發(fā)育異常、鼻骨尖的形態(tài)多樣也是造成假陽性的一個原因。綜上所述,鼻骨骨折伴有斷端成角移位時MPR橫軸位易診斷;當斷端移位不明顯時,需結合MPR冠狀位及VR。此外,MPR冠狀位與VR重組技術結合應用能完整地顯示鼻骨線樣低密度影的性質,區(qū)分鼻骨孔、縫和變異,避免漏診和誤診。
參考文獻
[1]漸楠,韓永?。w鵬,等.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鼻骨骨折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4):665-668.
[2]張燕,雷振,王志銘,等.鼻骨骨折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J〕.放射學實踐,2004,10(19):760-761.
[3]Redt T,Bartling SO,Zajaezek JE,etal.Evaluation of surface and volume rendering in 3D-CT of facial fractures〔J〕.Dentomaxillofac Radial,2006,35(4):227-231.
[4]張琳,張瑞祿,孫東輝,等.鼻骨孔的解剖基礎及HRCT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2:175-176.
[5]Muraoka M,Nakai Y,Shinada K,etal.Ten-year Statisties and obsenration of facial bone fracture〔J〕.Acta Otolayngol Suppl,1991,486:217-223.
[6]石士奎,程敬亮,崔曉琳,等.鼻骨正常常變異和鼻骨骨折CT鑒別診斷體會〔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42(1):174.
[7]高寶義,許強.高分辨率CT與三維重建技術在鼻外傷診斷中的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1,11(3):140-142.
[8]趙鵬,畢萬利,李寧.螺旋CT后處理技術對青少年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診斷價值〔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45(8):825.
(編輯落落)
收稿日期2014-11-11
中圖分類號:R683.5;R81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6-0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