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美 江蘇省南通老年康復醫(yī)院心內(nèi)科 226001
慢性心力衰竭時腦鈉肽水平變化的臨床分析
顧紅美江蘇省南通老年康復醫(yī)院心內(nèi)科226001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探討其臨床意義。方法:選擇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選取健康查體30例作為對照人群,兩組人群均在空腹安靜狀態(tài)下抽靜脈血2.0ml抗凝離心,收集血漿,放于-20℃冰箱凍存待測,腦鈉肽檢測方法采用熒光免疫法。結(jié)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673.27±253.20)pg/ml高于體檢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其中腦鈉肽升高118例(74.68%);隨著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腦鈉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下降,腦鈉肽與左室射血分數(shù)呈負相關(guān)(r=-0.65,P<0.05);隨訪(19.34±5.45)個月,腦鈉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組死亡例數(shù)、住院次數(shù)、總住院時間高于腦鈉肽正常組(P<0.05)。結(jié)論:腦鈉肽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嚴重程度的評估、判讀預后等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是評價心功能的敏感指標。
關(guān)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腦鈉肽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危重癥,是各種心臟病的最終歸宿,以肺循環(huán)或體循環(huán)淤血為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其基本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缺乏特異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誤診,因此快速而準確地診斷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發(fā)現(xiàn)腦鈉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鑒別診斷、嚴重程度等方面越來越受重視[1]。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探討臨床意義,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診斷符合有關(guān)標準[2],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齡最小47歲,最大88歲,平均年齡(64.09±13.07)歲;原發(fā)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性心肌病等;NYHA分級:Ⅱ級58例,Ⅲ級70例,Ⅳ級30例。選取健康查體者30例作為對照人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3.13±12.98)歲,均經(jīng)詳細問病史、體檢及有關(guān)實驗室檢查證實為健康者,兩組人群在年齡、性別上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腦鈉肽檢測方法兩組人群均在空腹安靜狀態(tài)下抽靜脈血2.0ml抗凝離心,收集血漿,放于-20℃冰箱凍存待測,腦鈉肽檢測方法采用熒光免疫法。
2結(jié)果
2.1腦鈉肽水平測定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平均為(673.27±253.20)pg/ml高于30例體檢人群的(31.23±11.32)pg/ml(t=22.07,P<0.05),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腦鈉肽升高118例(74.68%,118/158)。
2.2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級腦鈉肽、左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級腦鈉肽、左室射血分數(shù)之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隨著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腦鈉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下降,腦鈉肽與左室射血分數(shù)呈負相關(guān)(r=-0.65,P<0.05)。見表1。
表1 不同慢性心力衰竭分級腦鈉肽、左室射
2.3腦鈉肽對預后影響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訪12~36個月,平均(19.34±5.45)個月,118例腦鈉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組死亡例數(shù)、住院次數(shù)、總住院時間高于腦鈉肽正常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腦鈉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訪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伴隨著復雜的血液動力學、神經(jīng)體液內(nèi)分泌及炎性免疫系統(tǒng)的改變,并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3]。腦鈉肽是繼心鈉肽后利鈉肽系統(tǒng)的又一成分,是含有32個氨基酸的多肽,可擴張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減慢心率,降低心輸量;有利尿和利鈉作用;亦可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內(nèi)皮素和垂體加壓素的釋放,從而調(diào)節(jié)水鹽平衡,改善血容量,降低心臟前后負荷,降低血壓[4]。在慢性心力衰竭情況下,血漿腦鈉肽水平增加,可通過心室充盈作用而減輕體液負荷過重及靜脈充血;還可抵抗或延緩體循環(huán)和腎血管收縮及其所引起的心臟前負荷增加和腎臟鈉潴留[5]。
長期以來心力衰竭的診斷依靠臨床表現(xiàn)和物理儀器,如超聲心動儀和X線診斷,無相應的生物化學標志物[1]。腦鈉肽主要是由心室肌細胞合成的心源性神經(jīng)激素,右心室容量負荷、室壁壓力增加、心肌細胞損傷等因素是導致腦鈉肽代償性分泌增加的主要原因,當心肌損傷或心功能不全時,循環(huán)中腦鈉肽的分泌代償增加[6]。本文結(jié)果顯示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平均為(673.27±253.20)pg/ml高于30例體檢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而且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級腦鈉肽之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隨著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腦鈉肽升高(P<0.05),無論何種基礎(chǔ)疾病誘發(fā)的慢性心力衰竭,不管存在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與否,血清腦鈉肽濃度同樣能夠較好地反映心功能的異常狀況,這與國內(nèi)外許多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7],表明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是可以用來評價心功能的。本文亦顯示血漿腦鈉肽水平與LVEF成負相關(guān),說明腦鈉肽可準確反映左室功能,血漿腦鈉肽濃度越高,左心功能越差,預后越差;進一步隨訪發(fā)現(xiàn)腦鈉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組死亡11.86%、住院(2.67±0.97)次、總住院(57.34±14.23)d高于腦鈉肽正常組的2.50%、(1.32±0.88)次、總住院(29.23±12.20)d(P<0.05),提示腦鈉肽也是判斷慢性心力衰竭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8]。
綜上所述,腦鈉肽是反映心功能受損的敏感指標,腦鈉肽水平與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腦鈉肽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嚴重程度的評估、判讀預后等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是評價心功能的敏感指標,建議臨床醫(yī)師在病史、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基礎(chǔ)上,積極結(jié)合腦鈉肽綜合判斷,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的評價[9]。
參考文獻
[1]林德謙.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C型利鈉肽原水平變化〔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6):91-92.
[2]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3]王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鈉尿肽的水平檢測及其與心功能的關(guān)系〔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1):75-76.
[4]黃天寶,楊志燕,李武祥.50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變化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4):129-130.
[5]黃蕾,鄭僑克,賈芳,等.BNP與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診斷價值和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1(32):5034-5036.
[6]張日,金玲,張宏偉,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檢測意義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4,20(2):315-352.
[7]鐘文娟,陳慧,吳小盈.監(jiān)測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對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價值〔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4(11):115-116.
[8]潘三蔥,秦中勝,張衛(wèi)玲,等.N末端B型利鈉肽原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和預后判斷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2):43-44.
[9]韋丙奇,楊躍進,張健,等.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對預測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價值〔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6):481-485.
(編輯落落)
收稿日期2014-06-28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2-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