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吳福斌,葉彬華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溫嶺 317500)
社區(qū)干預對前期糖尿病患者轉歸的影響
周琳,吳福斌,葉彬華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溫嶺317500)
摘要:目的觀察社區(qū)干預對前期糖尿病患者轉歸的影響。方法采用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中指定種子數(shù)將140例前期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患者得到體檢報告中合理建議,對照組不予主動干預;觀察組給予為期1年的社區(qū)干預,主要包括飲食、運動、知識宣教,血糖自我監(jiān)測。觀察體檢1年后兩組患者疾病的轉歸。結果1年后,觀察組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血脂、體重指數(shù)等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期糖尿病的轉歸觀察組好于對照組。結論社區(qū)干預可明顯降低前期糖尿病患者發(fā)展成臨床糖尿病的風險。
關鍵詞:前期糖尿?。簧鐓^(qū)干預;轉歸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1.030
前期糖尿病是臨床上發(fā)生2型糖尿病前的過渡階段。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近年來人類飲食結構的變化,世界人口老齡化及肥胖等原因的影響,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4.7億前期糖尿病患者[1],有70%前期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時間發(fā)展成糖尿病,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前期糖尿病與心腦血管事件、視網(wǎng)膜病變、周圍神經(jīng)病變、腎臟病變的發(fā)生有明顯相關[2-4]。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種完善且個性化社區(qū)干預方式,通過對前期糖尿病患者的社區(qū)干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前期糖尿病患者的轉歸,減少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療標準[5],糖化血紅蛋白(HbA1c)為5.7%~6.4%,空腹血漿葡萄糖(FPG)為5.55~6.94 mmol/L, 2 h血漿葡萄糖(2-h plasma glucose)為7.77~11.04 mmol/L(通過75 g葡萄糖水口服后2 h取靜脈血測葡萄糖);在本院體檢中心進行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吸煙、酗酒者,精神異常者,合并嚴重的心、腦、腎疾病及腫瘤患者,服用激素等藥物患者,已經(jīng)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2012年6月至9月,選擇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前期糖尿病患者140例。使用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SAS9.1版本)中指定種子數(shù)將140例患者隨機分配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葡萄糖調節(jié)異常分類、家族史、文化程度、病程、職業(yè)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兩組患者在本院體檢中心確診為前期糖尿病后在體檢報告中寫上針對性建議。對照組不予主動干預。觀察組給予為期1年的社區(qū)干預,由研究小組工作人員執(zhí)行,干預方式細則參照國內(nèi)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6]及2007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專家共識[7],包括知識宣教、運動、飲食、血糖自我檢測4個部分。建立社區(qū)干預登記本,由患者記錄運動、血糖監(jiān)測結果。每周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1次。
1.2.1糖尿病知識宣教通過建立社區(qū)協(xié)會的方式組織患者集中宣教糖尿病的病因、發(fā)生、發(fā)展,重點介紹前期糖尿病的定義、危害,告知前期糖尿病干預的必要性及好處,宣傳方式采用錄像、宣傳小冊子、宣傳海報、講座的形式展開,1周1次,每次約1 h。
1.2.2運動鍛煉可以進行打籃球、散步、慢跑、自行車、太極拳,或根據(jù)年齡等實際情況自行選擇運動方式,要求每次運動45 min,4~5次/周,每次運動時通過計步儀器粗略測算每次運動消耗熱量,并記錄在登記本上。
1.2.3飲食指導根據(jù)患者年齡、體重指數(shù)、職業(yè)、運動量等個性化因素制定食譜,計算每例患者每日所需總熱量,教會患者自行計算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GI)[8],保持熱量負平衡。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4血糖自我檢測指導每星期一監(jiān)測空腹、三餐后2 h的血糖,將血糖記錄在登記本上。
1.3評價指標與方法研究小組對患者定期進行空腹血糖(1次/周)、HbA1c(3個月1次)、餐后2 h血糖(1次/周)、甘油三酯(1次/月)、總膽固醇(1次/月)、體重指數(shù)(BMI)(1次/月)檢查。收集兩組患者體檢時及體檢1年后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前后分析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獲數(shù)據(jù)取中位數(shù),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Pearson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血糖及HbA1c值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血糖及HbA1c值的比較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血脂及體重指數(shù)的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血脂及體重指數(shù)的比較
2.3兩組患者前期糖尿病的轉歸觀察組:體檢時有47例IFG,經(jīng)社區(qū)干預1年后,降至29例;體檢時有23例IGT,經(jīng)社區(qū)干預1年后,降至11例;體檢時有21例IFG+IGT,經(jīng)社區(qū)干預1年后,降至5例,最后轉變?yōu)樘悄虿?例。對照組:體檢時有43例IFG,1年后,其中38例仍為IFG;體檢時有27例IGT,1年后,上升至28例;體檢時有24例IFG+IGT,1年后,上升至28例,最后轉變?yōu)樘悄虿?例。
3討論
前期糖尿病是一種葡萄糖調節(jié)受損的生理狀態(tài),是患者是否進展為糖尿病的關鍵時期,因此成為了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在最近的一項糖尿病預防計劃結局研究大樣本臨床對照試驗中得出結論:前期糖尿病是發(fā)生糖尿病的高風險狀態(tài),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使血糖回歸正常狀態(tài),哪怕這只是短暫的,也明顯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9]。這也從循證醫(yī)學的基礎上論證了生活方式干預對于前期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但是現(xiàn)實社會中,患者往往缺乏糖尿病科普知識,同時受到文化、職業(yè)、經(jīng)濟收入、家庭支持、環(huán)境諸多因素的影響[10-12],院外的血糖控制往往欠佳,且得不到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預,前期糖尿病患者長時間處于葡萄糖調節(jié)異常的狀態(tài),使得糖尿病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居高不下。國內(nèi)對于前期糖尿病、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預大致包括了知識宣教[13]、運動、飲食干預,較多相關研究[14-15]也證實了生活方式干預的療效。但是對于患者資料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生活方式干預缺乏系統(tǒng)性、規(guī)范化的標準,采用的診斷方法欠全面,往往只篩查了空腹血糖異?;蛘卟秃笱钱惓F渲幸豁?,更未將HbA1c納入診斷標準,這使得前期糖尿病患者的診斷率出現(xiàn)下降。近年來日本一項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16]指出,同時篩查IFG/IGT/HbA1c可以明顯提高前期糖尿病的診斷率。因此有必要將HbA1c納入篩查指標。由于患者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加上知識宣教過于單調,患者對于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危害仍處于懵懂的狀態(tài),因此有必要加強知識宣教[17],從患者主觀上改變認識,通過各種講座讓患者與醫(yī)務人員互動,從而更好的進行生活干預。運動干預方面應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職業(yè)、自身意愿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保持熱量負平衡狀態(tài),讓肥胖患者得到減肥。血糖監(jiān)測方面更應發(fā)揮患者能動性,以自行監(jiān)測血糖為主,跟蹤血糖變化,通過監(jiān)測結果可能促使患者自身在飲食、運動上得到加強,醫(yī)務人員也可以從患者的血糖變化調整干預密度。綜上所述,社區(qū)生活方式干預針對前期糖尿病患者十分必要,且?guī)淼寞熜л^顯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部分患者血糖回歸正常,明顯的降低了前期糖尿病患者發(fā)展成臨床糖尿病的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干預1年后觀察組在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血脂、總膽固醇、體重指數(shù)等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前期糖尿病的轉歸觀察組好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 The Lancet.Prediabetes and the potential to prevent diabetes[J].The Lancet,2012,379(9833):2213.
[2] Selvin E, Steffes MW, Zhu H, et al.Glycated hemoglobi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nondiabetic adults[J].N Engl J Med,2010,362(9):800-811.
[3] Papanas N,Vinik AI,Ziegler D.Neuropathy in prediabetes:does the clock start ticking early?[J].Nat Rev Endocrinol,2011,7(11):682-690.
[4] Plantinga LC,Crews DC,Coresh J,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US adults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or prediabete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0,5(4):673-682.
[5] 王新軍,王轉鎖.2013年ADA糖尿病診治指南更新要點[J].國際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3,33(1):67-69.
[6] 吳麗琴,胡朝暉,陳育群,等.糖尿病運動治療新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2,11(3):224-226.
[7] Alberti KG,Zimmet P,Shaw J.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a consensus on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J].Diabet Med,2007,24(5):451-463.
[8] 江帆,沈蓓立.GI飲食標尺在社區(qū)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J].上海醫(yī)藥,2012(20):38-40.
[9] Perreault L,Pan Q,Mather KJ,et al.Effect of regression from prediabetes to 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on long-term reduction in diabetes risk:results from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J].Lancet,2012,379(9833):2243-2251.
[10] 張玉梅.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外遵醫(yī)行為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3):5702-5703.
[11] 譚麗,范麗鳳.糖尿病患者對藥物治療遵醫(yī)行為狀況的調查[J].現(xiàn)代護理,2006,12(6):501-502.
[12] 滕愛林.糖尿病患者認知與遵醫(yī)行為相關因素調查[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8):1487-1488,1491.
[13] 朱偉燕,鮮雪梅,樓青青.糖尿病教育效果評價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3,12(4):321-324.
[14] 喻云,鄭春兆,王艷,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qū)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8):1542-1544,1597.
[15] 裘頌平.2型糖尿病社區(qū)干預的效果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2):8-9.
[16] Heianza Y,Hara S,Arase Y,et al.HbA1c 5.7%~6.4% and impaire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or diagnosis of prediabetes and risk of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in Japan (TOPICS3):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J].Lancet,2011,378(9786):147-155.
[17] 陳紅,王春霞,呂明偉,等.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糖尿病治療依從性[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28):132,135.
·社區(q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01-0081-03
收稿日期:2014-09-10
作者簡介:周琳(1984-),女,本科,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