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水腫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
任賀挺
( 黑龍江省海林市海林農場畜牧科157126 )
乳房水腫是奶牛一種圍產期代謝紊亂性疾病,指乳腺細胞間質組織出現液體過量積累。該病一般無全身癥狀,整個乳房或部分乳房發(fā)生水腫,皮膚緊張,發(fā)亮,無痛,似面團狀,用手指按壓時,出現凹陷,浮腫的乳頭變得粗而短,使擠奶發(fā)生困難。較重的乳房水腫可擴散到乳房基底部前緣和下腹部。重度水腫的乳房往往下垂,致使后肢張開站立,母牛運動困難,易遭受外界損傷。乳房水腫病程長時,水腫部由于結締組織增生而變硬實,逐漸蔓延到乳腺體小葉間結締組織間質中,使后者增厚,引起腺體萎縮。如整個乳房腫大面硬結時,產奶量顯著降低。
干奶期尤其是圍產前期出現乳房水腫病例較為普遍,多見于頭胎牛,部分經產牛也會在產前出現此癥狀。其特征是乳腺細胞間的組織空隙出現液體的過量蓄積。嚴重時乳房和臍部水腫、充血,并且在外陰部和前胸可能更為明顯。乳房水腫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很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日糧營養(yǎng)水平和飼養(yǎng)管理正常的情況下,奶牛圍產期的乳房水腫不會對機體和產奶水平造成不良影響,屬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稱為生理性水腫。但過度的水腫會對局部的微血管、微小淋巴管乃至乳腺組織適成損傷,嚴重影響正常的產奶機能,甚至出現乳腺、腹下組織大面積壞死造成淘汰或死亡等情況。加強奶牛干奶期,尤其是圍產期的管理,提供平衡的日糧,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乳房水腫的發(fā)生。
乳房水腫使動物感覺不適,并導致諸多問題,如機械擠奶困難、乳頭和乳房受損及乳房炎等。乳房水腫嚴重時可導致產奶量下降和乳房下垂,許多臨床乳房炎也是由于乳房過度水腫處理不當造成的。
產前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升高可能是造成乳房水腫的主要原因。而產前日糧能量較高,鉀的攝取過多,造成水鈉潴留會增加乳房水腫的危險。鈉和鉀的過量攝入可能是乳房水腫的致病因素。當飼料中不添加鈉鹽或鉀鹽時,乳房水腫的發(fā)病率和嚴重程度均降低。另外,為提高苜蓿產量而施用鉀肥時可造成乳房水腫發(fā)病率提高,因此圍產前期應盡量減少苜蓿的飼喂,當然使用特定種植的低鉀苜蓿除外。慢性乳房水腫還與貧血及低血鎂有關。氯化鈣可以減少初產母牛和經產母牛產前日糧陰陽離子的差值。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產前給奶牛添加氯化鈣沒有減少乳房水腫的發(fā)病率,但乳房水腫在產后早期有快速消退的趨勢,而且初產母牛較經產母牛更為明顯。
①乳房按摩,3次/d,每次15~30min,按摩后熱敷乳房,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滲出液的吸收;②50%葡萄糖250mL或10%葡萄糖1000mL、氯化鈣200mL、硫酸鎂80~100mL、10%安鈉咖20mL,一次靜脈注射;③口服苯甲酸鈉咖啡因5~10g,1~2次/d,或皮下注射20%苯甲酸鈉咖啡因20mL,1~2次/d,連用2~4d;④肌肉注射0.25g氫氯噻嗪,1次/d,或肌肉注射1g乙酰唑胺,隔2d再灌服1.5g乙酰唑胺;⑤硫酸鎂外敷乳房,將硫酸鎂外敷于患病乳房,連用3d,可明顯促進水腫的消失。
中藥治療介紹如下。方1為木香、檳榔、大腹皮各40g,白術、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各50g,木瓜、砂仁各20g,桑白皮45g,蘇葉30g。再加葶藶子35g,漢防已50g。共為細末,開水浸軟,1次灌服,1天1劑,連服3劑。服藥后,乳房水腫消退明顯,食欲增強,再服1劑。方2為當歸50g,白芍50g,陳皮30g,炙甘草30g,黨參40g,柴胡30g,自術30g,桂枝20g,麥冬30g、蒼術50g,黃芩2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侯溫灌服,每天1劑,連用4~5天。
治療乳房水腫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及護理非常必要。首先應適當的運動,飼喂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適當減少多汁飼料、精料及水的喂量;其次應對乳房進行熱敷及按摩,增加擠奶次數,對水腫的消退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對伴有子宮內膜炎的牛應同時治療子宮內膜炎,有助于乳房水腫的消退。在診斷該病時應檢查是否伴發(fā)乳房炎,同時應注意與乳房膿腫、乳房血腫等的鑒別診斷。在治療時切忌針刺放水,以免造成繼發(fā)感染。根據臨床經驗,在治療該病時每次的輸液量不要超過2000 mL為宜。如反復多次使用上述藥物應適當補充鈣、鉀、鈉以調節(jié)機體的體液平衡。在日糧中添加過量氧化劑前提物或抗氧化劑,可能會對預防乳房水腫具有一定作用。對添加維生素E減輕妊娠青年母牛乳房水腫的試驗結果表明,產前6周每頭添加1000 U/d維生素E的奶牛在產后1周內的發(fā)病程度較輕。維生素E和鋅在抗氧化作用方面具有互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