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異位妊娠心電圖ST-T改變的臨床分析
王健
在我院入院常規(guī)檢查中發(fā)現(xiàn),異位妊娠婦女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中ST段壓低,T波倒置明顯高于正常健康婦女及正常妊娠婦女。本研究旨在分析異位妊娠婦女手術治療前后的心電圖ST-T變化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ST-T改變的異位妊娠婦女120例,年齡21~40(26.9±3.5)歲。均無心、腦血管疾患,無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
1.2 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平靜呼吸,由專業(yè)心電圖技師操作,采用12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機記錄,紙速25mm/s,增益10mV,取基線平穩(wěn)、圖像清晰、ST-T明顯,具有改變意義的導聯(lián)(如Ⅱ、Ⅲ、aVF及V3~V6),以ST段起點至T波終點的間距為ST-T間期并測量。
1.3 診斷標準正常心電圖診斷標準:竇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P-R間期0.12~0.20s,QRS時間0.06~0.10s,心電軸無偏移,無ST-T改變及心律失常等現(xiàn)象。ST-T改變的心電圖診斷標準為竇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QRS時間0.06~0.10s,ST段壓低多見于肢體導聯(lián),Ⅱ、Ⅲ、aVF壓低≥0.05mV,胸導聯(lián)壓低≥0.05mV,Ⅱ、Ⅲ、aVF、V3~V6T波低平或倒置,P波正常,QRS波群正?;驅挻蠡?,無心律失常?;颊呷朐汉笤谌砺樽硐滦懈骨荤R開窗清除術后1周、1個月后復查心電圖。
患者心率66~105次/min。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開窗清除術91例,術后1周復查心電圖ST-T恢復正常43例(35.83%),心率正常;術后1個月復查心電圖恢復正常75例(62.50%)。
正常成人ST段代表心室的緩慢復極過程,由QRS波群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正常ST段為一等電位線,有時可有輕微偏移,但在所有導聯(lián)ST段壓低均應<0.05mV。T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位變化,形態(tài)呈圓鈍狀,平滑而寬大,一般無切跡,其上升支稍平,下降支較陡,正常情況下T波方向與同導聯(lián)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上T波直立,而在aVR T波倒置,在Ⅲ、aVL、aVF、V1~V3T波可以向上、雙向、向下,如果V1T波直立那么V2~V6的T波就不應再倒置。有學者認為損傷性心電圖的特點是ST段偏移及形態(tài)的改變[1]。損傷性ST段的改變可分為兩種形式,即ST段抬高及ST段壓低。心內膜下層心肌損傷反映為朝向外膜的導聯(lián)呈ST段壓低。ST段壓低可以是心肌損傷的表現(xiàn),也可以是心肌缺血的特征,按病因可分為生理性、缺血性和非缺血性;按發(fā)生機制可分為原發(fā)性改變(心肌本身損害引起的)、繼發(fā)性改變(心室除極異常引起,其QRS波多寬大畸形);按持續(xù)時間可分為短暫性和持續(xù)性。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ST段改變需要考慮的疾病有供血不足、心肌病、傳導異常、精神及藥物等因素,臨床上常規(guī)心電圖ST-T改變者較為多見,考慮主要原因是異位妊娠確診后一部分患者交感神經興奮,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部分心血管收縮,心臟輸出量減少,而出現(xiàn)心電圖ST-T改變的表現(xiàn)[2-5]。術后1周復查心電圖,部分患者ST-T恢復正常,可能由于緊張情緒緩解使得心電圖恢復正常;另一部分患者由于妊囊破裂,急速出血且出血量逐漸增多,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減少,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術后出血停止,回心血量得到改善,患者在身體和精神方面得到了全面改善,因此心電圖恢復正常。1個月后復查心電圖有75例(62.5%)患者示竇性心律,心電圖正常,這些患者身心均恢復正常,ST-T改變也恢復正常。這進一步證實了異位妊娠患者因精神因素和出血量增加導致患者一過性心肌缺血在術后得到恢復,隨著生理及心理變化而恢復,屬于良性生理現(xiàn)象。
[1]黃宛.臨床心電圖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49-52.
[2]盧喜烈.多導同步心電圖分析大全[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 1999∶46-53.
[3]盧喜烈,李忠健,石亞君.21世紀臨床心電圖教學圖譜[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6-41.
[4]楊成悌,劉尚武.心電圖診斷標準[M].蘭州:民族出版社,1997∶18-24.
[5]許迪,陳明龍.臨床心電圖速查手冊[M].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58-61.
2014-11-17)
(本文編輯:馬雯娜)
730050蘭州市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心電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