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廣珍,李壽欣,王樹青
(1.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2.山東師范大學心理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不同認知方式個體抑制句子理解中外來干擾的差異
賈廣珍1,李壽欣2,王樹青1
(1.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2.山東師范大學心理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摘要:實驗篩選了場依存和場獨立兩組被試,設置了不同的探測刺激類別和干擾材料的意義性,以考察不同認知方式個體抑制外來干擾信息的能力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干擾刺激意義性對抑制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場獨立個體的抑制能力好于場依存?zhèn)€體。干擾材料的意義性對抑制有影響。相對于無意義材料,有意義材料的干擾更難于被抑制。
關鍵詞:認知方式;抑制;外來干擾
人們在讀或者聽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外來無關的干擾,如周圍環(huán)境的噪音、其它分心刺激和白日夢等。因此,語言理解的過程需要抑制機制的參與。很多研究者通過個體差異的研究探討了語言理解中的抑制機制。例如,有研究表明對外來干擾刺激的抑制效率與理解能力的高低有關[1]。以語言理解能力高低不同的兩組人為被試,探討復合句的閱讀過程中對外在干擾信息的抑制效率,結果表明,不同語言理解能力的個體在抑制干擾信息的效率上存在差異,低理解能力者的抑制效率較低;而且干擾材料的性質對語言理解能力不同的被試有不同的影響,低理解能力者更難以抑制與目標材料有關的干擾材料。在另一項采用自控速的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在干擾強度不同的條件下,自控速對低理解能力者抑制機制的改善作用也不大[2]。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也是影響抑制效率的因素[3-4],當要求被試閱讀插入干擾材料的短文時,結果發(fā)現(xiàn),與年輕人相比,干擾材料使老年人的閱讀時間更長;并且當干擾材料與短文有意義聯(lián)系時,老年人受到的影響更大,這說明老年人抑制干擾材料能力較差。
所謂場依存性認知方式是指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依賴于內(nèi)部或外部參照的傾向性,不同認知方式個體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特點,場獨立者受外界線索影響較少,傾向于以內(nèi)在線索為參照;與場獨立者相對應,場依存者更多地以外界線索為參照進行信息加工[5]。由于場獨立者加工信息時以內(nèi)部參照為主,因此很可能較好地抑制語言理解中的外來無關刺激,而場依存者對外來無關刺激的抑制可能會較差。有研究者采用眼動技術探討了不同認知方式個體在篇章閱讀中抑制外來無關刺激的差異,發(fā)現(xiàn)場獨立個體的抑制能力更強[6]。還有研究者采用Stroop范式發(fā)現(xiàn)了場獨立個體在字詞水平上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抑制無關信息的能力[7]。而句子是閱讀理解的基本單元,探討不同認知方式個體在句子水平上抑制無關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干擾刺激的意義性是影響抑制效率的重要因素,不同認知方式個體在干擾刺激意義性上是否有差異表現(xiàn),是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本研究設置了干擾材料的意義性和不同的探測刺激類別,考察場依存和場獨立個體抑制外來干擾信息的能力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干擾刺激的意義性對抑制的影響。
一、研究方法
選取某師范大學70名大二學生為被試,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北京師范大學修訂的“鑲嵌圖形測驗”。共選取典型場獨立被試19名(年齡:M=19.10;SD=2.06),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典型場依存被試19名(年齡:M=19.02;SD=1.91),其中男生9人,女生10人。被試平均年齡19.06歲,其視力(含矯正視力)、色覺正常,此前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實驗后贈送被試小紀念品。
本實驗采用2×2×2的三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其中認知方式(場依存、場獨立)為被試間變量,干擾材料的意義性(真詞、假詞)為組內(nèi)變量,探測刺激類別(干擾性探測刺激、控制性探測刺激)為組內(nèi)變量。計算機記錄被試的反應時與正確數(shù)。
實驗材料分為實驗句和填充句,其中實驗句48個,填充句24個。實驗句為兩從句復合句,前一個為狀語從句,后一個為主句。所有句子的句法結構及字詞組成一致。每個實驗句插入3個雙字詞作為干擾詞,其中插入假詞和真詞的句子各為24個。對于真詞干擾的24個句子,有8個句子為“是”反應刺激,即探測刺激為句子中的干擾項;8個句子為干擾性“否”反應探測刺激;另外8個句子為控制性“否”反應探測刺激。24個假詞干擾句子和真詞干擾句子相同。并且對于真詞干擾的句子,為了控制無關變量,兩類“否”反應探測項目在讀音上不同,詞頻上相近。24個填充句與實驗句的結構相同,但是干擾材料插入的位置隨機,以平衡“是”“否”反應的比例。
表1 實驗材料示例
使用計算機(Pentium4.0,CPU主頻1.7 G,17吋顯示器,分辨率1024×768)呈現(xiàn)刺激并記錄被試的反應。實驗程序用E-prime1.0編制。
首先,聲音信號(100 ms)響起的同時,在計算機的左邊呈現(xiàn)一個注視點“+”字提示符(550 ms),間隔200 ms后,以系列方式從左向右逐字或詞呈現(xiàn)實驗材料,其中雙字窗口的呈現(xiàn)時間為500 ms,單字窗口的呈現(xiàn)時間為450 ms。先呈現(xiàn)混合了干擾刺激的句子,目標句與干擾項目以顏色來加以區(qū)分,組成句子的詞為淺黃色,干擾項目為淺藍色。要求被試在理解記憶目標句的同時盡可能地忽視干擾刺激。讀完一個句子后,呈現(xiàn)一個白色的探測刺激,讓被試判斷它是否屬于剛才所讀的目標句,并盡可能迅速準確地按鍵反應。探測刺激最多呈現(xiàn)3 000 ms,超過這個時間仍未反應被認為是錯誤反應。每次反應后,延遲200 ms給出一個“正確”或“錯誤”的反饋信息(750 ms),隨后呈現(xiàn)一個由12個字組成的測試句,讓被試判斷它是否與剛才所讀的目標句意思一致,并按鍵反應。反應的方式和規(guī)則與前面對探測詞的反應相一致。測試句最多呈現(xiàn)5 000 ms。每次反應后,也伴隨著一個“正確”或“錯誤”的反饋信息(750 ms)。間隔100 ms后,呈現(xiàn)下一個實驗句。計算機記錄探測刺激再認反應的反應時與正確率以及問題回答的情況。另外進行了按鍵平衡,場獨立、場依存被試中各有一半的被試對“是”反應按“Z”,對“否”反應按“M” 鍵,另一半被試則相反。
對被試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之前,剔除錯誤率過高(大于10%)的2名被試,只統(tǒng)計剩余36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其中場獨立18人,場依存18人。用SPSS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MANOVA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數(shù)據(jù)分別以被試為隨機變量(F1)和以項目為隨機變量(F2)進行分析。
二、結果
對反應時數(shù)據(jù)進行2(認知方式)×2 (干擾材料的意義性)×2(“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混合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的主效應極其顯著,F(xiàn)1(1,34)=42.45,p<0.001;F2(1,28)=7.73,p<0.01,干擾性探測刺激的反應時(871.1 ms)大于控制性探測刺激的反應時(801.2 ms)。干擾材料意義性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1,34)=15.70,p<0.001,F(xiàn)2(1,28)=5.55,p<0.05,真詞的反應時(867.6 ms)大于假詞的反應時(804.8 ms)。認知方式的主效應非常顯著,F(xiàn)1(1,34)=7.75,p<0.01;F2(1,28)=70.85,p<0.001,場依存的反應時(914.9 ms)大于場獨立的反應時(757.4 ms)。
干擾材料的意義性和認知方式的交互作用不顯著?!胺瘛狈磻綔y刺激類別和干擾材料的意義性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兩組被試在各種條件下的反應時、標準差見表2。
表2 被試在各種處理條件下的反應時、標準差(單位:毫秒)
認知方式和“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的交互作用在F1的分析中達到邊緣顯著,F(xiàn)1(1,34)=3.88,p=0.057;在F2的分析中不顯著。進一步檢驗表明,對于場依存?zhèn)€體,兩類探測刺激的反應時差異極其顯著,F(xiàn)1(1,34)=36.01,p<0.001。對于場獨立個體,兩類探測刺激的反應。
時差異顯著,F(xiàn)1(1,34)=10.32,p<0.01。對場獨立個體和場依存?zhèn)€體在不同探測刺激下的反應時之差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t=1.97,p=0.057,差異達到邊緣顯著。說明場依存?zhèn)€體對干擾性材料的抑制較差,而場獨立個體較好地抑制了干擾。認知方式、“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和干擾材料的意義性三因素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對正確率進行2(認知方式)×2 (干擾材料的意義性)×2(“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混合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1,34)=5.69,p<0.05;F2(1,28)=6.60,p<0.05,干擾性探測刺激的正確率(0.948)小于控制性探測刺激的正確率(0.959)。干擾材料意義性的主效應不顯著。認知方式的主效應在以被試為隨機變量時達到邊緣顯著F1(1,34)=3.87,p=0.057,場依存?zhèn)€體的正確率為(0.947),小于場獨立個體的正確率(0.959);以項目為隨機變量時不顯著?!胺瘛狈磻綔y刺激類別和認知方式的交互作用顯著,F(xiàn)1(1,34)=4.95,p<0.05;F2(1,28)=4.96,p<0.05, 進一步分析表明,對于場依存?zhèn)€體,干擾性探測刺激的正確率小于控制性探測刺激的正確率,且差異顯著,F(xiàn)1(1,34)=10.62,p<0.01;F2(1,28)=11.56,p<0.01。對于場獨立個體,干擾性探測刺激的正確率和控制性探測刺激的正確率沒有顯著差異。干擾材料的意義性和認知方式的交互作用不顯著?!胺瘛狈磻綔y刺激類別和干擾材料的意義性的交互作用不顯著。認知方式、“否”反應探測刺激類別和干擾材料的意義性三因素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三、討論
本實驗中,認知方式的主效應顯著,而且認知方式和探測刺激類別的反應時和正確率的交互作用都顯著,進一步分析后,對于場依存?zhèn)€體,干擾性探測刺激的反應時和控制性探測刺激的反應時差異顯著,說明外來無關信息對場依存?zhèn)€體干擾較大,場依存?zhèn)€體沒有很好地抑制外來無關信息的干擾;而對于場獨立個體,干擾性探測刺激和控制性探測刺激的反應時沒有顯著差異,說明場獨立個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來無關信息的干擾。所以說場獨立個體抑制無關信息的能力高于場依存?zhèn)€體。究其原因:
首先,當被試看到實驗材料時,需要根據(jù)實驗任務的要求,認真地逐詞閱讀目標材料,理解句子的含義。而當遇到干擾材料的時候,需要努力克服干擾材料的干擾,爭取保持對目標句含義的把握。在這樣的閱讀加工中,涉及到認知重組的過程。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場獨立個體的認知重組能力高于場依存?zhèn)€體[5]。所以,與場依存?zhèn)€體相比,具有更好的認知重組能力的場獨立個體,能夠更好的抑制實驗句子中無關信息的干擾。
其次,由于工作記憶容量有限性的限定,無關信息的激活受到工作記憶容量的抑制,工作記憶的容量越高,抑制干擾信息的效率越高;而工作記憶的容量越低,干擾信息越難以抑制[8]。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場獨立個體的工作記憶容量大于場依存?zhèn)€體。所以工作記憶容量較小的場依存?zhèn)€體抑制干擾信息的能力較弱,在閱讀理解中受到干擾詞的干擾較大。
第三,在本實驗中,要求被試注意黃顏色的目標刺激,同時忽略藍顏色的干擾刺激,實際上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被試進行選擇性注意。而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不同認知方式個體的選擇性注意能力不同,在選擇性注意任務中,場獨立個體的成績明顯好于場依存?zhèn)€體,而場依存?zhèn)€體更容易犯錯誤[9]。因此,選擇性注意能力高的場獨立個體能夠更好的注意目標刺激而忽略干擾刺激,表現(xiàn)出更高的抑制干擾刺激的能力。
干擾材料的意義性表現(xiàn)出極其顯著的類別效應,有意義的干擾材料比無意義的干擾材料更難以被抑制。這可能是因為抑制機制的作用是阻止或降低干擾信息的激活,抑制效率應該與干擾的激活程度有關,越容易激活的、激活程度越高的干擾越難以被抑制。有意義的真詞在人的心理詞典中存在相應的心理表征,在語義網(wǎng)絡中與其它概念有更多的聯(lián)系,因而很容易被激活和提取。相反,無意義的假詞在人們的心理詞典中并不存在,與已有的概念沒有相應的語義聯(lián)系。所以與無意義的假詞干擾材料相比,有意義的真詞干擾更容易與已有概念建立聯(lián)系,更容易在加工目標項目時被激活,從而更難以被抑制。
另外,認知方式和干擾材料的意義性不存在交互作用,不論是對于有意義的干擾材料還是無意義的干擾材料,場獨立個體的抑制成績均好于場依存?zhèn)€體,說明盡管真詞和假詞的抑制難度存在差異,但是對于場依存?zhèn)€體的干擾總是大于場獨立個體。
四、結論
本研究設置了干擾材料的意義性和不同的探測刺激類別,考察場依存和場獨立個體抑制外來干擾信息能力的差異以及干擾刺激意義性對抑制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認知方式個體抑制句子外來干擾信息的能力上存在差異,場獨立個體的抑制能力好于場依存?zhèn)€體。并且,干擾材料的意義性對抑制有影響。有意義材料比無意義材料的干擾更難抑制。
參考文獻:
[1]楊麗霞,陳永明.句子加工水平上對外在干擾的抑制機制[J].心理學報,2002,34(6):553-560.
[2]楊麗霞,陳永明,崔耀,等.理解能力不同的個體抑制干擾信息的效率[J].心理學報,2002,34(2):120-125.
[3]Connelly S,Hasher L,Zacks T.Age and Reading:The impact of distraction[J].Psychology and Aging,1991,(6):533-541.
[4]Connelly S L,Hasher L.Aging and inhibition of spatial lo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3,(19):1238-1250.
[5]Goodman D R.Cognitive Style Factors in linguistic Performance with Ambiguous Sentences[D].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Totonto:York University,Canada,1971.
[6]李壽欣,陳慧媛.不同認知方式個體在語篇閱讀中抑制外部干擾的眼動研究[J].心理學報,2010,42(5):539-546.
[7]宋廣文,韓樹杰.場依存—獨立認知方式干擾抑制的比較[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5(2):100-104.
[8]Cochran K F & Davis J K.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Inference Processe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87,(21):197-210.
責任編輯:楊旻
基金項目:濟南大學博士基金“生命性信息在漢語題元關系建構中的作用”(XBS1235);濟南大學科研基金項目“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與職業(yè)決策之間關系的模型構建”(XKY1408)。
作者簡介:賈廣珍(1973—),女,山東萊州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認知心理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10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3842(2015)06-0084-04
doi:10.3969/j.issn.1671-3842.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