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 洋
從相對性的角度談鋼琴伴奏能力的提高
文/代 洋
內(nèi)容提要
鋼琴伴奏雖然從屬鋼琴演奏之范疇,但伴奏的演奏特點需要契合演奏主體的器樂進行表現(xiàn)。在教學與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鋼琴伴奏者都是從青少年時期從鋼琴演奏開始學習,無論是技法、意識風格都與鋼琴演奏同出一轍,很多演奏者的鋼琴演奏水平很高,但從事鋼琴伴奏后就會在合作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和隨機問題,演奏技巧當然不是鋼琴伴奏者的最大障礙,由于合作對象的不同,各種器樂以及演奏作品的風格也不相同,這些不同導致鋼琴伴奏者始終要迎合需要伴奏的主體。而這種能力不僅需要很強的合作意識,還需要從相對性的角度入手,從意識與實踐的角度出發(fā),才能使鋼琴伴奏者的綜合伴奏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鋼琴伴奏 相對性 合作意識 綜合伴奏能力
鋼琴伴奏的演奏實質(zhì)是契合性的演奏,它與其他演奏或表演的主體相配合, 而由于鋼琴伴奏與器樂、聲樂或舞蹈并沒有固定的組合形式,因此在配合中體現(xiàn)出了一種相對性,這種相對性是每個鋼琴演奏者都不能回避的問題。
舉例說明,鋼琴在藝術(shù)歌曲的伴奏中與舞蹈、小提琴等伴奏方式都不相同,同一種器樂或聲樂在不同的作品風格上也存在差異,每個表演者的演奏風格也存在不同,這些差異都是鋼琴伴奏中相對性的體現(xiàn)。也造成了鋼琴伴奏與主體表演的表現(xiàn)形式更為多樣,合作也更為靈活,同時這種相對性也更為復雜。正是因為這種相對性的存在,而大大增加了鋼琴伴奏者伴奏的難度系數(shù)。
正因為這種相對性的存在,才使得鋼琴伴奏的魅力得以彰顯。有一些鋼琴伴奏者能夠很快地進入與主體表演者合作演奏的狀態(tài),并且能夠充分以其為主進行配合使表演更加圓滿,但也有一些伴奏者需要很長的練習合作時間,通過很長的磨合期才能夠適應主體表演者。能夠迅速適應的鋼琴伴奏者不僅超越了音樂的風格還超越了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從相對性的角度上看這種能力才是鋼琴伴奏者追求的,涵蓋整體音樂表現(xiàn)的技巧、意識、合作能力、迎合與填充。因此,提高鋼琴伴奏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從相對性的角度入手,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很多鋼琴伴奏或演奏者都會有一些出于自我的審美見地,比如我們常常聽到他們談論 “我最喜歡演奏肖邦、我最無法忍受巴赫”,或者 “我不喜歡莊嚴的作品”等。這些喜歡與不喜歡的態(tài)度如同我們生活中對待其他事物一樣,是一種出于自我審美的見地,我們放大這些見地略追溯其根源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種接受的態(tài)度。導致這種態(tài)度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小時候聽音樂的習慣,也可能來自于某個老師的暗示、或者是技巧上傾向于自我熟悉的技巧等等,因此產(chǎn)生了這些主見。這些主見看似很正常是個人愛好與鋼琴伴奏無關(guān)緊要,但實質(zhì)上它從相對性的角度影響了鋼琴伴奏的能力。
在青少年鋼琴教育中,教師們總是強調(diào)要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興趣也就是喜好。因此喜好與不喜好、擅長的心理與不擅長的心理使鋼琴伴奏者形成了一種自我演奏或伴奏的狀態(tài),從而下意識地篩選表演者、作品風格等元素。鋼琴演奏者持有自我審美見地可能從意識的角度自上而下地形成一種獨特的演奏風格,但自我審美見地放置于鋼琴伴奏上就形成了一定的障礙,使伴奏者不能夠隨心所欲伴奏,所以從相對性的角度上提高鋼琴伴奏能力首先要在思維動機上入手,應該放下音樂上的主見,持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才能在伴奏時融洽地切入到諸多風格之中。
放下主見不僅停留在音樂審美的層面上,還要延伸到音樂演奏技術(shù)層面上。主體表演者的演奏能力與習慣各不相同,而音樂表演是一種整體的音樂表現(xiàn),無論伴奏者或主體表演者都要體現(xiàn)整體音樂的平衡美,因此在鋼琴伴奏的過程中對于不同演奏程度和演奏習慣的表演者來說都是需要進行調(diào)整的。對于技巧或演奏風格的接受上,這種審美與衡量音樂表現(xiàn)技術(shù)的尺度見地再一次成為重要的元素。無論是在學生時代或是專業(yè)伴奏的生涯中,我們都會聽到對一些鋼琴伴奏者這樣的形容:“他的伴奏能力很好,但很多人技術(shù)不到位,與他合作顯示不出來”、“他的鋼琴伴奏很好,融合性特別強”。這些評價其實就是以技術(shù)為衡量之尺度,后者融合性強,從技術(shù)層面上充分地考慮到相對性的存在,并且能夠以整體音樂作品為核心,可以應對各種技術(shù)級別的表演者。
不同表演者的技術(shù)層面各有差異,鋼琴伴奏者不能以演奏技術(shù)為衡量標準建立一種自我對演奏者的評判心態(tài),不能以傲慢的方式來應對技術(shù)程度不如自己的表演者,要以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為核心,無論主體表演者是處于技巧的哪個程度都不能改變鋼琴伴奏存在的意義以及所有表演都是為了音樂作品的事實。所以,作為鋼琴演奏者不僅需要在音樂審美上放棄這種差別的見地,也要在技術(shù)審美上保持寬容的心態(tài),做到兼容并包,依這樣的動機來進行鋼琴伴奏,一定可以拓展伴奏能力的寬度。
兼容并包的音樂態(tài)度可以通過積累音樂作品賞析的方式來得到培養(yǎng),通過接受來獲得體驗,如果某一種音樂風格或類型不喜歡,那一定會具有排斥的心理,排斥心理的介入使得音樂不能被接受,而沒有接受也就沒有體驗的過程,這種態(tài)度導致了伴奏時不能切入到音樂風格的精髓之中,也就是所謂的“不適合”。那么接受不同的音樂風格可以從欣賞和分析的理論學習方式入手。一般情況下理論學習都得不到演奏者的重視,因為如果沒有對癥的理論學習和主動融會貫通的能力,理論并不能夠使演奏得到有效的提高,一般來說專業(yè)音樂教育都是理論一邊、專業(yè)一邊,沒有融會貫通地綜合他們的課程,所以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習音樂表演的學生對理論學習不夠重視。但從相對性的角度提升鋼琴伴奏能力理論學習和練習必不可少。
從相對性的角度上看,寫一些樂評性質(zhì)的文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和練習的方式,這種練習樂評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音樂作品將其特點、結(jié)構(gòu)以及切入點分析清楚,是一個通過聽、思考和寫作來將抽象的音樂化作具象的文字的過程。練習者通過耳朵的聽,到有意識地思考分析,再將其醞釀成為文字總結(jié)出來,運用了感官與邏輯能力的結(jié)合,在這個過程中練習者會得到多重的練習,伴奏與演奏一樣都是精神在支配演奏,這種方式拓展了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
寫樂評的練習必須要從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或風格入手,如果一開始就從自己不接受的音樂風格入手,形成自我見地的意識會立即產(chǎn)生屏障,這種練習就形同虛設(shè)了。當總結(jié)文字的能力獨立形成了一種慣性之后,在開始對自己不喜歡或不熟悉的那些音樂風格進行分析和練習,這樣寫作與總結(jié)的慣性就會在精神層面里上升到一個高度,即便是自我的見地帶有一定排斥性,寫作邏輯的慣性也會對音樂進行分析從而形成另一種接受,聽覺接受音樂,邏輯進行總結(jié),細致地將音樂拆解,意識會逐步地接受,就會逐步將這些從前不喜歡的音樂統(tǒng)統(tǒng)接受。因為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可以理解為放下了自我的見地,接受了更多的音樂,也可以視為擴展了自我見地對音樂的局限,這樣就從思維動機的能動性角度上豐富了鋼琴伴奏者的精神層面。
鋼琴伴奏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見地,還要具有一定的技巧能力,而技巧能力無論是否從相對性的角度上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不對技巧做過多闡述,技巧與見地兼?zhèn)浜笞罱K都應歸回于伴奏的實質(zhì)之中。也就是需要進行合作的實踐練習。實踐練習可以先開展個人的獨立練習,在一階段后開始引入實踐的練習,這樣可以節(jié)省學習的時間,并且可逐步的融會貫通。
從相對性的角度上看,合作實踐是多元化的,在去除自我審美見地的基礎(chǔ)上,心理上就會接納更多的音樂風格。不同的風格可以先從獨立合作練習開始,就是以各種風格的主旋律作為參照,跟著進行演練,雖然這也是獨立練習的層面,但伴奏為旋律服務的練習,可以針對音樂的風格進行發(fā)揮,這種練習應該針對風格標準來進行篩選,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十分發(fā)達,可以找到古典作品的標準曲,或某位大師的獨唱分軌錄音,每種風格的標準性可以作為一個尺度的標記,使演奏者能夠以其為標準在真正與主體表演者進行合作時更有把握進行切入。不同風格的練習要穿插進行,為自己編配使用的練習曲,依然是先從適合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作品開始練習,然后逐步延伸。在我們練習的同時如果在設(shè)備允許的前提下要同步為自己錄音,反復地聽自己為主旋律進行的伴奏,然后總結(jié)問題再逐步攻破,做到自己對這些練習過的音樂風格產(chǎn)生一種完全能在其中游刃有余的音樂感覺。
再看與眾多的表演者的合作練習。無論是學校還是樂團中主體表演者數(shù)量依然是眾多的,而且這些表演者也需要鋼琴伴奏的合作,這就為合作實踐練習提供了一定的便捷要素,鋼琴伴奏者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充分地進行整合練習。真實的實踐練習需要注意兩方面,其一是表演者能力技術(shù)參差不齊,要能夠在與對方合作的最短時間內(nèi)判斷出對方的演奏水平,并且依靠自我獨立練習的能力為這個水平的表演者進行伴奏,且不可喧賓奪主,正所謂遇強則強、遇弱則弱,保持以整體的音樂完整性為基礎(chǔ),服務于主體表演者。其二,實踐的過程中需要積累合作者的數(shù)量并且要寫下感受,分析眾多演奏者的演奏特點總結(jié)他們演奏特點的共性和差異性,總結(jié)哪種特點的演奏應該如何切入如何填充不足并且還要不顯示出主體的問題,或是最大限度地遮掩問題。在合作中還要記下所有突發(fā)問題,并且尋找解決方法,實踐不僅是對感覺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演練,還需要認真地對待學習,才能夠得到整體的提高。
從相對性的角度看鋼琴伴奏其實也是在宏觀上看鋼琴伴奏的問題,通常我們學習鋼琴伴奏時可能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十分用功,但并沒有明顯的提高,這說明我們忽略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宏觀上看待事物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并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發(fā)展之前上游的原因所致,相對性地看鋼琴伴奏正是從這個角度入手,將鋼琴伴奏的各個層面逐步分解然后融合,將其視為整體。并且在每個微觀問題上也要做到盡善盡美。因此相對性地看待問題告訴我們,只有宏觀與微觀的結(jié)合才是鋼琴伴奏提高的最好方式。
[1] 瑪?shù)铝漳?布魯瑟爾.練琴的藝術(shù).如何用心去演奏[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 張桂林.鋼琴演奏與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3] 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5] 黃瑂瑩.鋼琴與伴奏[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霍 閩)
代洋(1980 —)女,沈陽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