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攸然
(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離合詞“B+A”前置式離析形式研究
王攸然
(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在關于漢語離合詞的研究中,專門針對離合詞“B+A”前置式離析形式的原因及功能的分析和研究很少。本文整體考察了離合詞“B+A”前置式離析結構,分析了這一離析形式的特點、功能、條件,最后對其產生原因進行了推測性的分析和嘗試性的解釋。
離合詞;離析形式;“B+A”
在關于現漢離合詞的研究中,角度多集中在離合詞的語法單位歸屬、類型和離析形式、離析的原因和功能以及外漢教學實踐中的離合詞問題。而針對某一具體離析形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A什么B”、“AAB”、“V+X+O”、“V+AX+(定語)+O”等離析形式。總的來看,目前針對離合詞“B+A”前置式離析形式的原因及功能的分析和研究很少。
在王海峰碩士論文《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2008)中,通過CCL語料庫對《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離合詞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檢索考察,圈定了207個離合詞,并確定了57個具有“B+A”前置式離析形式的離合詞,也就是本文討論的基礎。
漢語離合詞很多,就離析形式而言,大致分六大類:插入“著/了/過+其他形式”,插入“數量詞/數詞”,插入“的”或者“名詞/代詞/形容詞/動詞性成分+(的)”,插入“補語”,插入“個”,變式的“前置B+A”和“A重疊+B”。
這些離析形式中,前置式“B+A”并不少見,很多離合詞都會出現這種離析形式,同一離合詞這一離析形式出現頻率也很高。比如“洗澡”:
a.采訪組幾乎每兩三天就要轉一個外景點,[澡]沒空[洗],頭沒法理……
《人民日報》(1994年第1季度)
b.為出警,有的民警一次[澡][洗]三回還沒洗成……
《人民日報》(1996年8月)注
“B+A”前置式有一個特點:它必須經過一次擴展之后才能夠實現。即能夠產生前置式離析形式的離合詞都有其他非前置式的離析形式。比如:
讀書讀了書(A+了+B)書讀了(B+A)
把關要把好關(A+補語+B)關要把好(B+A)
“讀書”一般不會倒置為“書讀”,而在插入“了”構成“讀了書”離析形式后,才會倒置為“書讀了”“B+A”前置式離析形式。原本“讀書”是動賓結構,在B前置后也就變成了主謂結構。
在語義層面,“讀書”中語素B是無定的,沒有指向性,但B在前置后增添了有定性和指向性?!白x了書”我們不會關心“書”具體指哪一本,而“書讀了”我們就會關心具體是哪一本書讀了,同時這種增加的有定性和指向性通常需要語境來補全。如:
甲: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了嗎?
乙:書讀了。(書讀了,論文還沒有寫。)
可以明顯感受到,“書”前置后的語義指向性增強,指的是上文“老師布置的任務”中的書,而不是隨便哪一本書。在這里,也可以通過下文“論文還沒有寫”補充出“書”的有定性——是與論文對舉的書,而不是隨便哪一本書。
結構的改變帶來語義的變化,而語義的變化又是與語用分不開的。如:
甲1:你寒假做了什么?
乙1:讀了書。
甲2: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了嗎?
乙2:書讀了。
可以看出,由于甲1甲2問話不同,乙1乙2給出的回答中“讀書”一詞的離析形式也不一樣。甲1主要問做了什么事,交際主題是“做了什么”,乙1的回答就是為了突出“讀”這一主題,所以離析形式是“A+了+B”;甲2問的是“任務”,乙2在回答時將“書”前置就是為了突出“書”是上文所說的“任務”。兩個問話的主題不同,兩個回答突出的焦點也就不一樣,“B+A”前置式離析形式的語用功能主要是突出交際的主題和焦點信息,起強調作用。
前面已經說過,離析形式中語素B提前是為了強調B,所以B前置的條件總是與強調性和指向性有關。比較典型的就是把字句、“連……也/都……”句和對舉格式中離合詞的離析形式一般都要求“B+A”前置式。
把澡洗完連澡都洗了澡洗了,飯吃了
把名報上連名都報了名報了,錢交了
把話講完連話也沒講話也講了,理也說了
把字句強調受處置的賓語,所以進入把字句的離合詞在離合的時候也會將本處于后面的賓語前置;“連……也/都……”句同把字句一樣,“連”后緊接的是需要強調的焦點信息,同時還帶有對比的意味,因而這一句式中離合詞語素B也需要前置;對舉格式同樣具有強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格式一致性的要求使得此格式中離合詞通常會出現成對的離合詞語素B前置。
前面我們提到了語素B前置后增強了指向性,而一些在句中增加了具體指示信息的離合詞離析形式通常就是“B+A”前置式。比如句中有數量詞、指示代詞或者領屬性定語為指示信息的離合詞語素B通常會前置。如:
這點氣你還打算生一年?。。质缁邸读旨依先畟鳌罚〝盗吭~)
“這話怎么講?”(霍達《補天裂》)(指示代詞)
英雄造時勢!你的忙我?guī)投?。(王朔《懵然無知》)(領屬性定語)
另外,還有其他方式增添指示信息使得句中離合詞語素B需要前置。如:
似乎是沒有話可說即是說沒有質問大人們?yōu)槭裁床粠疑仙饺サ囊馑肌#◤U名《五祖寺》)
去找老邱來修吧,老邱是個什么活都會干什么忙都肯幫的好人。(蘇童《少年血》)
不可否認,前置式離析形式并不少見,且高頻離合詞有很多具有前置式離析形式。比如:
睡覺睡了一覺一覺也沒睡
幫忙幫了一次忙一次忙也沒幫
但是在離合詞中沒有前置式的也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一些高頻離合詞。比如:
嘆氣嘆了一口氣一口氣也沒嘆
吃驚吃了一驚一驚也沒吃
聽話聽了一次話一次話也沒聽
為什么有些離合詞(57個,占統計總數的27.5%)有“B+A”前置式離析形式,而余下的大部分沒有呢?下面做了一些嘗試性的解釋。
1.離析程度
雙音節(jié)離合詞由兩個語素構成,可以是自由語素,也可以是黏著語素。雖然并不是只由自由語素構成的離合詞才有可能出現“B+A”前置式離析形式,但由于自由語素可以獨立成詞,含有自由語素的離合詞更接近短語,也就更容易擴展,離析程度相對較高,我們在對這一類離合詞進行離析的時候更容易接受并使用前置式的離析形式。比如:
吃飯吃了飯飯吃了
下課下了課課下了
畢業(yè)畢了業(yè)業(yè)畢了
這三組中只有“吃飯”在CCL中找到了前置離析的實際語料,它由兩個自由語素構成;“畢業(yè)”中兩個語素都是黏著語素,不能獨立成詞,“畢業(yè)”在語料庫中沒有前置式離析的實際語料,我們的語感也不認為這個離合詞語素B能夠前置;“下課”中一個是黏著語素一個是自由語素,雖然在語料庫中也沒有找到這個詞的前置式離析形式,但是我們的語感也能接受“課下了”這一說法,并不會像對“業(yè)畢了”那么排斥。這從側面說明了擴展能力更強,離析程度更高的離合詞更有可能出現“B+A”前置式離析形式。
再比如上面提到過的高頻離合詞:
嘆氣嘆了一口氣一口氣也沒嘆
吃驚吃了一驚一驚也沒吃
“嘆氣”一詞中兩個語素的獨立性都不是很強,“氣”在現代漢語中基本不能獨立成詞,而“嘆”只在“輕輕地嘆了一聲”中獨立成詞,所以雖然“嘆氣”的離析頻率高,但離析程度沒有那么高,也就不存在“一口氣也沒嘆”這樣的前置式離析形式?!俺泽@”一詞中“吃”是自由語素,“驚”一般不獨立使用,因而如果“吃驚”離合將“驚”前置,首先我們的語感上就會感到不習慣、不接受。
前面談“B+A”式特點時說過這一離析形式出現的基礎是有正常語序的離析形式,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前置式離析形式是更為“高級”的離析形式,是離析程度較高的離合詞才更有可能產生的離析形式。
2.語法類推作用
在語言中往往有一種整齊劃一的趨勢和對抗這種趨勢的作用,這種趨勢叫做類推作用。離合詞本身是大于詞而小于短語的單位,它一方面具有詞的性質,另一方面又具有短語的某些功能,可以看作是漢語中詞向短語過渡的中間形態(tài)。那么有些離合詞短語化程度更高,就更容易受到短語語法結構規(guī)則的影響。在實際語料中短語往往可以倒裝或者前置,因此有些短語化程度比較高、離析程度比較高的詞就更容易受到這種語法結構規(guī)則的類推作用,從而產生“B+A”前置式離析形式。這一點在對舉格式中也可以感受到,因為對舉格式本身就要求語法結構的一致性。比如:
甲: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了嗎?
乙:論文沒寫,書也沒讀。
“寫論文”是一個短語,“讀書”是一個離合詞,“論文”一詞前置,離合詞中的“書”也有跟著一起前置的傾向。
3.突出焦點信息
在日常交際中,為了突出焦點信息,我們通常會在焦點信息處加重語氣或將其放在句首。通過觀察語料我們發(fā)現,上下文想要突出強調某一信息,那么使用離合詞的時候通常就會選擇“B+A”前置式離析形式,特別是在否定句中。如:
他的腦子靜不下來,覺也睡不踏實。(《四世同堂》)
這一夜我睡得很安穩(wěn),什么都沒想,夢也沒做一個。(《過把癮就死》)
第一句中“不踏實”是“覺”睡得不踏實;第二句中不是沒做別的,而是沒做夢,強調的是“夢”。再比如:
你這孩子,一點兒苦都吃不起。
比起正常語序“吃不起一點兒苦”,前置“一點兒苦”起到了強調作用,達到了更強烈的語用效果,更增加了責備的情感色彩。
四、小結及問題
本文嘗試分析了離合詞“B+A”前置式離析形式的特點、作用以及產生原因。但是由于水平有限,無法很好解釋以下實例:
聽話聽了一次話一次話也沒聽
結婚結了一次婚一次婚也沒結
這兩個詞同樣由一個自由語素和一個黏著語素構成,但后者存在前置式離析形式而前者不存在。目前無法分析“B+A”前置式離析形式選擇什么樣的離合詞進入這一結構,有哪些限定性條件。日后期望通過專項語料庫的建立能對前置式離析形式進行量化分析,從而更好地解答這些問題。
[1]王海峰.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5).
[2]饒勤.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J].漢語學習,1997(1):32-35.
[3]丁勇.漢語動賓型離合詞的語用分析[J].語言研究,2002(S1):148-151.
[4]王晶.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廣西大學,2005.
[5]李清華.談離合詞的特點和用法[J].語言教學研究,1983(2).
[6]于晶晶.離合詞探析[J].語言文字,2005(12):195-196.
H109.4
A
1673-0046(2015)7-01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