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轉(zhuǎn)
(安徽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對“招夫養(yǎng)夫”文學(xué)現(xiàn)象的解讀
—— 以《春桃》《天狗》和《遠村》為例
金 轉(zhuǎn)
(安徽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招夫養(yǎng)夫是一個充滿人生困境的社會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人看重其中的文學(xué)價值,像許地山、賈平凹和鄭義他們各取所需,許地山以宗教式的仁慈給予困境中的春桃們安寧的家園;賈平凹以深刻的眼光、寫實的手法,挖掘天狗們的人性和靈魂的深處;鄭義卻用溫情的敘事譜寫了一首“遠村”的山歌,道出了萬牛們的哀歌。這種招夫養(yǎng)夫的文學(xué)現(xiàn)象,都是在傳遞一種生存困境和情感苦楚,也彰顯了書寫的意義。
關(guān)鍵詞:招夫養(yǎng)夫;人生困境;人文關(guān)懷
自古以來,在文學(xué)作品中最常見的莫過于“童養(yǎng)媳”,這一形象最先出現(xiàn)在元雜劇《竇娥冤》中,竇娥悲慘的童養(yǎng)媳地位為這一形象開了先河,隨后關(guān)于“童養(yǎng)媳”的文學(xué)形象逐漸出現(xiàn)在許多作品中,如冰心的《最后的安息》中的翠兒、蕭紅的《呼蘭河傳》中的小團圓媳婦、沈從文的《蕭蕭》中的蕭蕭和王安憶小說《小鮑莊》中的討飯女孩小翠等等。除了“童養(yǎng)媳”這一文學(xué)形象外,還有一類就是“典妻”,這一文學(xué)形象既是一種地方風俗的表現(xiàn),又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這類形象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無論是“童養(yǎng)媳”還是“典妻”,這些都是關(guān)于女性在特定時代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與此同時,還有一類關(guān)于男性家庭身份的文學(xué)現(xiàn)象就是“招夫養(yǎng)夫”①。
所謂的“招夫養(yǎng)夫”,是指當一名男子喪失了勞動能力之后,他的妻子可以招一名壯年男子進家,同宿同作,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擔子,這是我國某些地區(qū)的一種風俗習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招夫養(yǎng)夫”這一現(xiàn)象在一些偏遠的山區(qū)至今依然存在。在文學(xué)作品中,像許地山的《春桃》、賈平凹的《天狗》和鄭義的《遠村》都出現(xiàn)了“招夫養(yǎng)夫”這一文學(xué)現(xiàn)象。在表面上看,這既是一種習俗,又是作者的一種現(xiàn)實主義情懷。但無論是許地山的《春桃》、賈平凹的《天狗》,還是鄭義的《遠村》,都反映了一種生存困境,這一特殊的婚姻形式牽連著他們的情感天地,反映了他們內(nèi)心的掙扎與苦悶。
許地山的《春桃》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春桃與丈夫李茂在舉行婚禮的當晚便被戰(zhàn)亂沖散,并四五年杳無音訊,春桃為了生存,輾轉(zhuǎn)流落到北京,做起了撿爛紙換取燈兒的職業(yè),與難友劉向高同居,正當兩人過著“非法”的同居生活時,李茂闖了進來。李茂因為戰(zhàn)爭而失去了雙腿,在乞討的街上遇到了春桃,春桃熱情地將其帶回了租屋。這時,三人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也面臨著新的選擇。同時,他們各自的內(nèi)心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李茂雖然還是春桃名義上的丈夫,但他深知自己早已沒有這個資格,無奈只好委曲求全。劉向高面對這樣的局面,內(nèi)心十分痛苦,通過幾番掙扎,還是割舍不下那份對春桃的牽掛,回到了春桃的身邊。
春桃在這場倫理沖突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因為她之所以把叫化子李茂接回家中,是出于同情,也是出于她對亂世的一種同情。春桃對于她和李茂之間的過去已經(jīng)放下,但在同情的驅(qū)使下,當李茂將他倆的龍鳳帖還給她的時候,她依然說:“我還是你媳婦。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今天看你走不動,不能干大活,我就不要你,我還能算人嗎?”[1]春桃本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鄉(xiāng)下人,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但在她的字典里她把仁義與道德看得很重。她完全可以不管李茂的死活,畢竟他們已經(jīng)有很多年沒見,何況她心里早已裝上了劉向高,他們之間才是真正的感情。而在劉向高心里,他很不樂意和別人一起擁有春桃,而且他所擁有的全部也只有春桃,沒有了春桃,他找不到目標,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橐銎跫s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但春桃愛他,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事實上的婚姻,也使他的地位更加牢固。雖然他不能容忍哪怕是名義上的一妻二夫,但他也忍受不了愛的饑渴,最終依靠理智戰(zhàn)勝心理的不平。春桃之所以能夠承受兩個“丈夫”帶給她的壓力,是因為“在艱難困苦中,勞動者只能相濡以沫,為了維持最低底層的生存,不得不打破文明層次的倫理傳統(tǒng)”[2]。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兩男一女”畸形家庭形式存在的社會原因。春桃頂住了李茂的自殺、劉向高的出走,為了盡妻子的義務(wù)和責任,她最終不得不默認她是李茂和劉向高口中的“你是咱們的媳婦”這樣的事實,只有這樣,三個人通過經(jīng)營撿破爛的活計維持生活,獲得了亂世中的平靜。在這時,這種“一妻二夫”的家庭模式已不再是精神層次的追求,只不過是在戰(zhàn)亂年代為了生存不得已的選擇罷了。
許地山通過對春桃形象的塑造,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所陷入的生存困境,同時也非常成功地塑造了春桃這一女性形象。“作品中‘兩男一女’的倫理模式,對以后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直至今天新時期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都還可以看到某些春桃形象的復(fù)制品。”[2]許地山用帶有宗教色彩的筆觸,為他筆下的弱小人物塑造一個虛幻的家園,盡力不去觸痛在這個家園里避難的可憐人,用人道主義的情懷為他們尋求動亂中的安寧。相對于亂世,三角模式下的和諧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因而,他們寧愿用僅有的余溫相互取暖,也不愿茍活在世俗的非議中。
賈平凹的《天狗》是以堡子村的李正、李正的女人和李正的徒弟天狗之間的關(guān)系與平凡的生活瑣事來展開故事的。小說用大量的篇幅來體現(xiàn)民間生活的瑣碎,表面沒有什么特別喝彩的地方,但作者運用他敏銳的目光將筆鋒轉(zhuǎn)入新的亮點處:招夫養(yǎng)夫。
李正有一手過硬的打井的技術(shù),在堡子村日子過得滋潤。但是,李正存有私心,他拒絕收徒把祖?zhèn)鞯拿胤▊魅耍ε露眠@一技術(shù)的人變多而斷了自己的活路,他只想傳給兒子五興。李正的女人為人善良,處處替他人著想,盡力說服了丈夫收了天狗為徒。但他處處刁難天狗,把苦事、累事都讓天狗去做,最終因為不愿看到得到的錢要分給天狗,將天狗逐出了師門。作為孤兒、單身漢的天狗,表面木訥內(nèi)心卻很豐富,雖然師父對他十分苛刻,但師娘的溫柔善良深深地打動著天狗。所以,當李把式在一次打井過程中被一塊巨石壓中下身成為廢人時,天狗不愿看到師娘紅潤的面容漸漸地憔悴下去,就明里暗里地幫助女人。李正看在眼里,心里感激天狗的幫忙,但畢竟過意不去,所以勸女人招夫養(yǎng)夫。天狗熱慕師娘,把她視為活菩薩,但招進李家的天狗白天出去干活,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晚上悄悄地回破屋睡覺,李把式對于天狗名義上的丈夫,心里又感激又內(nèi)疚。通過無數(shù)次的掙扎,李把式?jīng)Q定以自殺來成全天狗和女人,最終,李把式用自己俠義的自殺換取了天狗與女人的幸福。作者用真切的語言,一步一步地逼近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將這種民間習俗逐漸地放大,最后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作品中,李正和女人的感情是非常真摯的,但李正深知不能動彈的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再也無法給這個家?guī)硎裁矗粫惯@個家更加的破敗,所以感情已經(jīng)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東西了,生存逐漸被放大。但想“茍活”下去并不那么容易,內(nèi)心的愧疚最終給死亡讓了步。這種小人物的悲劇,正是困頓處境里的人們選擇的最終歸宿,生不能生,只有死。在李正的眼里,勞動能力即是他活著的資本,當他失去了這一能力,他也就失去了女人和家庭的資格,這種男權(quán)主義的權(quán)威已經(jīng)在他心里擁有根深蒂固,導(dǎo)致了他的宿命。
賈平凹的《天狗》和許地山的《春桃》都是在傳述:一個斷了雙腿的李茂和只能臥床近乎廢人的李正,他們都是失去了勞動能力,只能依靠一個女人才能存活。他們都提到了“招夫養(yǎng)夫”,但最終的結(jié)局卻不盡相同,一個選擇了“生”,一個選擇了“死”。如果說許地山是出于宗教式的仁慈,讓李茂與向高、春桃和諧地生活下去,那么賈平凹出于遵從寫實的動機,寫出了人物的自然本性,深入到男女之間的復(fù)雜的潛意識世界,讓井把式痛苦地吊死來成全天狗。他們之間的不同,并不能說明誰寫得就更好,因為他們所處的外部條件不同,許地山所寫的是30年代的戰(zhàn)亂時期,而賈平凹作為當代作家,他筆下的堡子村是新時代的鄉(xiāng)下,他們的觀念和出發(fā)點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他們所反映的文學(xué)現(xiàn)象都是“招夫養(yǎng)夫”,但彰顯的卻是別樣的生存困境?!洞禾摇泛汀短旃贰分械呐魅斯颊蔑@了人性的善,困境中的不離不棄,倔強而頑強地與現(xiàn)實的殘酷抗爭,面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厄運,她們都表現(xiàn)得相當冷靜,春桃果斷,李把式的女人順從,她們以不同的方式駐守著生活這片天地。
鄭義的《遠村》將我們帶進了太行山深處溝壑之中的一個偏遠小村,講述著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所發(fā)生的一段凄涼的故事。羊戶楊萬牛——一個曾經(jīng)走南闖北的復(fù)員軍人,自己成不了家,卻為曾經(jīng)深愛過自己并且已經(jīng)嫁為人妻的女人葉葉拉了18年的“邊套”。這里的拉邊套就是相當于“招夫養(yǎng)夫”,以這樣不為別人所看好的方式向我們展現(xiàn)了愛情在這個充滿詩意的土地上蔓延,這種畸形的婚姻現(xiàn)象向我們傳遞著苦難在人們內(nèi)心深處所留下的傷疤。
小說不僅僅是從畸形婚姻現(xiàn)象出發(fā),而且是大大地擴大了題材和人物的內(nèi)涵,展現(xiàn)了我們這個民族對于自我生存所具有的高度耐久力和堅韌的延展力。于是,在作者的筆下萬牛、葉葉和四奎他們這樣的一女二男,在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時,不得不向“拉邊套”的婚姻模式低頭,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不僅僅是個人愚昧的結(jié)果,也是客觀條件促成這個結(jié)局。因為葉葉既是四奎“豆腐換親”的妻子,又是萬牛兩廂鐘情的情人。她不能和四奎離婚,因為這牽扯著兩個家庭的幸福,但她又放不下對楊萬牛的愛情,她對愛充滿了激情,她渴望擁有它,所以她要維持這個畸形的家庭就必須盡自己的全部去擔當起一個女人應(yīng)盡的責任。葉葉是個面容清秀、溫柔賢良的女子,她忠于自己的愛情,在婚姻面前她掙扎過、努力過,但她失敗了,她不是敗給了自己,而是敗給了父母的“懇求”,敗給了這個貧瘠而古老的山村。在古老落后的陰影覆蓋下,愛情沒有容下的地位,愛的美感也不堪一擊,它只有向命運低頭,只能向生存讓步。在殘酷的選擇面前,萬牛、葉葉和四奎這三個善良的人,都無法掙脫經(jīng)濟、風俗和情感的繩索,一齊低下了頭,默認了這樣的結(jié)局。在苦難面前,他們只能選擇這條路,“這條路象征著人的變形,這條路是貧困和愚昧鋪就的坎坷之路,這條路也是無數(shù)喪失了愛的權(quán)利和共同迎受生活重擔壓迫的人們,為了生存于無可奈何中踩出的崎嶇小徑”[3]。然而,故事中的人物,在這條崎嶇小徑上走得無怨無悔,無論是葉葉還是楊萬牛,都是用生命和青春來祭奠他們之間的愛情??此票拔⒌摹袄吿住狈绞剑瑐鬟_的卻是真真切切的情感細語,溫情的背后,消解了人物的悲愴和對絕望的掙扎。
從整個故事的內(nèi)容上看,鄭義的《遠村》所反映的“拉邊套”與許地山的《春桃》、賈平凹的《天狗》有著很大的不同,萬牛、四奎和葉葉這種畸形婚姻形式的出現(xiàn),不是因為倆個男人當中的一個喪失了勞動能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生存而組成的家庭,而是因為純粹的愛情,楊萬牛為了愛情寧愿過這種不被別人待見的“拉邊套”生活,而且一干就是20年。但他們之間又有很大的共同點,招夫養(yǎng)夫的春桃、五興她娘和葉葉她們都是受害者,她們或多或少都承受著生活的壓迫,飽受著精神上的痛苦,不管是因為愛還是因為生,這種畸形的婚姻對她們而言都是一種摧殘。在用淚水匯成的長河之中,真情的浪花卻異常動人心魄。作者用純粹而又美好的口吻敘述著真切的情感故事:有流離失所下的惺惺相惜,也有出于道義的相互扶持,更有源于內(nèi)心的傾情付出。
從許地山的《春桃》可以看出,許地山的現(xiàn)實主義并不徹底,他的作品中更多的保留的是浪漫主義的情愫,他沒有讓畸形婚姻下的春桃和她的男人們給予悲劇的結(jié)局,而是從溫情的角度,讓他們像童話故事中的公主和王子和諧幸福地生活下去。然而,“人物在作品的世界里和我們活在的現(xiàn)實世界上一樣,它也有它存活的基本條件,當這個基本的條件一經(jīng)被破壞了,那么它的生命也應(yīng)該隨之結(jié)束,真正的作家應(yīng)該有能力窺見這個秘密。”[3]賈平凹就是用現(xiàn)實主義的寫實姿態(tài)向《天狗》中的人物內(nèi)心一步一步地逼近,用詩意的敘事手法寫出了苦難的哀歌,從而使他筆下的人物更接近現(xiàn)實與真實。“藝術(shù)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樣,在于運動?!盵4]《遠村》的張力在于,表面是寂靜的,內(nèi)蘊卻是強勁的。楊萬牛經(jīng)?;貞浲潞筒粩嗟幕孟攵急砻魉麑^去的不舍,對愛情的懷念,而葉葉為愛犧牲,卻給萬牛留下了一雙兒女,這是善良苦命的婦女對“拉邊套”情人的忠貞奉獻,也是生命流動的氣息在不斷的綿延。悲劇的背后卻留有詩意的溫情,給小說增添了人性的光環(huán)。
“招夫養(yǎng)夫”這一畸形的婚姻模式,雖然給春桃、五興她娘和葉葉帶來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但是作者都從溫情的角度,弱化了這些女性命運的悲劇性,而是把筆深入到人性中善良的本性當中,文字中充滿了感人的基調(diào),舒緩了讀者對主人公的道德責備,增加了讀者對其命運的同情和理解?!罢蟹蝠B(yǎng)夫”的女性,在作品中都表現(xiàn)了其堅強的一面,面對生活的困境,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頑強地抵抗狂風暴雨的降臨,成為家庭中的砥柱。這些女性雖然堅韌,卻不霸道,更不強悍,她們依然保留了女性的柔情,她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愛,同時善良的天性驅(qū)使著她們對道德底線的遵守。春桃對名存實亡的丈夫不離不棄,五興她娘對丈夫男權(quán)主義的遵從,葉葉對楊萬牛真情的回報,都顯示了她們內(nèi)心的那份道德標準,即患難見真情。無論自己在患難中遭受多大的困頓,但是擁有的那份真情卻是不能丟失,這便是普通大眾固有的美好品德。許地山、賈平凹和鄭義出于人道主義的情懷,不忍打破小人物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選擇突出贊美小人物的自然美,肆意地贊揚了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勞苦大眾身上所散發(fā)的樸素之美。因為純真的內(nèi)心正是樸素的勞動人們應(yīng)該具有的品質(zhì),這在作品中被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了。小人物雖然生活在最底層,但是他們也有愛,也渴望愛情的圓滿。也許他們的愛不能給人以震撼,但是這份流動于人世間的真情卻深深地回蕩在讀者的心間。許地山的《春桃》、賈平凹的《天狗》和鄭義的《遠村》都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曲愛情的悲歌,困頓年代里小人物對愛的理解以及追尋,在這里,葉葉是我們不愿忘記的一個勇敢的女性,她身上所體現(xiàn)的多樣色彩,雖然充滿了淡淡的憂傷,她的形象卻融化在讀者的心中。善良的葉葉將一個女人所具有的母性般的溫柔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溫暖著兩個男人以及兩個家庭。女性在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更加弱小,在生存面前,她們沒有更多的選擇,這必然造就了她們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生活之苦和生命之痛。
困頓的人生處境,泯滅的不是人性的美好,而是宣揚了人們強烈的生存意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罢蟹蝠B(yǎng)夫”這一類型的文學(xué)作品,不僅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的荒誕,女性的悲劇,更反映了落后時代人們的思想狀態(tài),呼喚物質(zhì)生活的提高,改變?nèi)藗冐汃さ乃枷刖辰?,對人性中美的贊揚和保留。在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像此類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隨著物質(zhì)文化的飛速發(fā)展已是很少見了,這不僅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思想的進步,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如今的人文關(guān)懷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注釋]
① 本文所討論的“招夫養(yǎng)夫”現(xiàn)象主要是針對文學(xué)作品而言,以許地山的《春桃》、賈平凹的《天狗》和鄭義的《遠村》為研究對象,闡釋和分析“一女二夫”的生存困境。
[參考文獻]
[1] 許地山.春桃:許地山代表作[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2] 梁德智.倫理沖突中的一女二男——讀許地山短篇小說《春桃》[J].天中學(xué)刊,1999(S1):26-27.
[3] 雷達.《遠村》的歷史意識和審美價值[J].當代,1985(3):247-251.
[4] 閆海田.招夫養(yǎng)夫:《春桃》的“寬”與《天狗》的“窄”[J].欽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47-50.
(責任編輯、校對:任海生)
The Literature Phenomenon of Recruiting a Husband and Keeping the Husband by Taking Spring Peach, The Dog and Far Village as Examples
JIN Zhua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Recruiting a husband and keeping the husband i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full of plight. And its literary value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writers like Xu Di-shan, Jia Ping-wa and Zheng Yi. Xu Dis-han gives peaceful home for the plight of the gears like Chun Tao from religious mercy; Jia Ping-wa, with a deep insight and realistic approach, deepens human nature and the soul of these people like Tian Gou; Zheng Yi, with the warmth of narrative, writes a folk song in far village like Yang Wan-niu. The literature phenomenon of recruiting a husband and keeping the husband reveals a survival difficulties and emotional pa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writing.
Key Words:recruiting a husband and keeping the husband; difficulties in life; humanistic care
作者簡介:金轉(zhuǎn)(1989-),女,安徽廬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
收稿日期:2015-04-20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19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15(2015)04-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