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敏,杜 樂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搭便車”現(xiàn)象及其防治
羅福敏,杜樂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至關重要,但由于教師在小組討論主題的選擇上不恰當、小組建設不完善、小組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導致的“搭便車”問題成為小組合作學習取得預期效果的瓶頸。針對此問題,需要教師對癥下藥,合理選擇討論主題,貼近學生生活;重視小組建設,樹立責任意識;完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搭便車”;思想政治課
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但當前在我國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著“搭便車”現(xiàn)象,長此以往,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發(fā)揮出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初衷,反而成為學生逃避課堂的“避風港”。因此,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搭便車”問題是小組合作學習功能充分發(fā)揮的關鍵。
“搭便車”這一理論最先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奧爾森提出,指“對于具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團,存在著少數(shù)‘剝削’多數(shù)的傾向?!彪S著時間的推移,“搭便車”問題已普遍存在于多個領域。本文所探討的正是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搭便車”問題,其具體表現(xiàn)為個別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卻享有完成任務的榮譽和結果。這一問題的產生與難解有多重原因,且從時間長短來看,懸而未解造成了兩方面的消極影響。
“搭便車”問題的負面影響從短期來看有:第一,任務完成不達標。小組合作學習中,“搭便車”現(xiàn)象通常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小組任務往往由一名或少數(shù)幾名組員完成;二是小組成員常常阻礙或者干涉彼此的學習。這兩種情況都導致組員負擔加重,未能集思廣益,產生負作用力,影響任務完成效果。第二,時間利用不合理。對“搭便車”同學而言,荒廢了時間而收效甚微;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同學而言,任務量增大,耗費個人時間;對教師而言,需要利用額外時間進行二次或多次講解,耽擱教學進程。形成了優(yōu)等生的“學霸現(xiàn)象”、中等生的“打醬油現(xiàn)象”及學困生的“邊緣人現(xiàn)象”。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協(xié)作性的活動,一般主要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設定討論主題、進行小組建設、建立評價機制,操作不當都會造成“搭便車”問題。
(一)討論主題不得當
1.討論主題趣味性缺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教師安排的討論主題趣味性缺乏,導致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不足。如教師在講解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問題時,將討論主題擬定為“我國的民主有什么樣的特點”。高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密集的功課、繁重的作業(yè)、升學的壓力等問題壓抑著他們的個性,這一主題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并不緊密,缺乏新意,趣味性不足。
2.討論主題拓展性不足
討論主題拓展性不足通常有三種情況:第一,討論主題答案現(xiàn)成,在課本中就能找到答案,如在講解文化生活一冊時,有教師會把“文化是什么”設置為討論主題,而這一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在課本中找到,只需一兩名組員找出答案即可,不需要再動腦思考,這就為小組其他成員提供了“搭便車”的溫床。第二,討論主題難度過大,使一部分學生看到題目無從下手,干脆放棄思考和討論。第三,討論主題操作繁雜。如在講解經濟生活時,有教師會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某一商品價格的漲跌情況并分析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討論主題需要花費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也會讓一部分學生選擇“搭便車”。
(二)小組建設不完善
1.小組分組單一
在思想政治課堂中,許多教師常常采用同桌一組或前后桌一組的分組方式,而我國大多都依據學生成績來安排座位,形成前、中、后三個成績分段。按照同桌一組或前后桌一組的分組方式,實質上就是把成績相近的同學分在了一組,形成強強聯(lián)合和弱弱組隊,學習幫扶性不強,優(yōu)勢不互補。
2.小組分工模糊
如果某人的任務不清楚,或者某一小組的任務含混不清,合作學習很快會退化為無序的討論,而且其中還會出現(xiàn)許多沒有參與的和被動的成員?!按畋丬嚒眴栴}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小組分工不明確,這樣學生既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在檢查小組成果時,學生也可以輕易地推卸責任。
3.小組精神缺失
在思想政治課中,許多小組都是臨時組建,課后就不再是一個團隊,互相沒有認同感和責任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搭便車”的同學也不會產生內疚感,甚至嘲笑付出勞動的同學。
(三)評價機制不健全
1.只注重結果評價
“搭便車”現(xiàn)象通常發(fā)生在當小組只有一份作業(yè)、只交一份報告、只完成一份作業(yè)單和只提交一份方案的設計的時候”,即在進行小組評價時,只對小組成果進行評價。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考查學生成果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只進行小組陳述,只有少數(shù)小組可以展示其成果,而其他小組付出努力卻并未獲得機會,久而久之,這些被“遺忘的”小組就會養(yǎng)成惰性;二是小組只提交一份成果,即使教師要求學生注明小組分工,小組組員也會礙于交情,使“全員參與”。
2.忽視個人評價
我們應該得到什么,必須取決于我們對之負有責任的行動或表現(xiàn)。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搭便車”者沒有付出勞動和努力卻獲得了成果和榮譽。教師在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忽視個人評價,“搭便車”者也獲得了稱贊。而稱贊總要以另一個東西為參照,在這里另一個東西指的就是小組成員的勞動和努力,只有當平等的人占有或分得不平等的份額,或不平等的人占有或分得平等的份額時,才會發(fā)生爭吵和抱怨,由于獎罰不明,小組合作學習產生分裂。
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搭便車”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使每一個小組能有組織、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組任務,使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就需要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來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需要從小組合作學習前的準備、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管理和分工以及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評價著手來解決“搭便車”這一問題。
(一)合理選擇討論主題,貼近學生生活
對討論主題的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源動力。因此,教師必須保證討論主題滿足以下兩方面的要求:
1.討論主題要有趣味性
首先,主題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如教師在講解政治生活中我國的宗教政策時(以貴陽地區(qū)的高中為例),可以選擇以弘福寺為切入點。然后,教師給予引導,介紹弘福寺一些基本情況,引導學生走近宗教場所,激發(fā)學生興趣。其次,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如弘福寺有著什么樣的魅力使得人們如此虔誠地去上香,以及貴陽市對弘福寺是一種什么樣的政策等問題,再根據學生討論、總結得出的結論推廣到我國的宗教政策。
2.討論主題要有拓展性
要使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主題具有拓展性,其實質就是要有開放性。而要達到這一要求,第一,討論主題要有價值。討論主題需要在學生已經明白是什么的基礎上,能向為什么和怎么做拓展。第二,討論主題難度適中??梢宰寣W生查閱到相關資料達到知識的廣延性拓展,而不是無從下手。第三,討論主題便于操作,由討論主題產生的小組任務需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二)重視小組建設,樹立責任意識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曾說過,“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于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只有明確分工,才能責任到人,才能抑制學生“搭便車”。
1.分組方式多元化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就要求把學生之間的短期合作與長期合作相結合。短期合作指教師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索知識而對學生進行的一次性分組。長期合作指教師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根據一定的標準(學生成績、男女生比例均衡、學生動手能力、學生性格等),對學生進行至少為期一個月的小組分組。筆者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內完成的需要采取短期合作方式,在課外完成的需要長期合作。目前,在思想政治課中一般都采取短期的分組方式,而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需要視情況將這兩種方式結合使用。
2.明確組員職責
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是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搭便車”問題的關鍵。根據小組成員人數(shù)的不同,可以設立不同的小組職位,包括小組長、監(jiān)督員、資料整理員等,確保每一名小組成員都有事可做,承擔相應責任。
3.重視小組精神
小組精神是小組認同的基礎,對于小組的凝聚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個小組都應有自己的小組文化,如小組名稱、小組口號、小組形象等。
(三)完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組評價是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反饋,必須做到獎罰分明,獎勵作出貢獻的同學,對“搭便車”的同學給予適當?shù)膽土P。
1.整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
在小組評價時,教師既需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整體上的評價,也應有對小組成員個人表現(xiàn)的評價。小組成果檢測的方式如果是課堂發(fā)言,則小組的發(fā)言人由老師隨機抽取。如果是提交作業(yè),除小組提交一份完整的成果外,還需組員分別提交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老師還可以就某一小組提交的某一部分進行提問。對成果展示較好的小組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反之,則予以相應懲罰。從評價機制上嚴把關,讓學生不能、不敢“搭便車”。
2.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小組分工中,每一小組都應有監(jiān)督員,監(jiān)督員不僅可以監(jiān)督本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也可以監(jiān)督其他小組組員。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進行課堂監(jiān)督,觀察學生的合作情況,以其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作為結果評價的參照物。
有效抑制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搭便車”行為的根本方法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真正的危機在于,表面上呼喚改革,骨子里卻在一味地包庇舊的一套,走回頭路。所以,需要任課教師轉變教學思維,主動調整思路和方法。
[1](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M].陳郁,郭宇峰,李崇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
[2]鄧仕民,黃曉輝,熊元紅.論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沖突與調試[J].教育探索,2015(6).
G645
A
1673-0046(2015)11-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