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鐵廠第二中學 全瑞峰
互動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合作學習等教育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我在落實學?!拔瀛h(huán)節(jié)”互動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研究和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形成了具有自己教學特點的物理學科互動教學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物理學科互動教學模式的基本“路線圖”為“目標結構—探究互動—展示反思—問題回歸”。
在目標結構環(huán)節(jié),包括引入展標、形成學習結構等部分;探究互動環(huán)節(jié)包括確定學習方向、自主探究、互動合作、形成共識等部分;展示反思環(huán)節(jié)包括展示點撥、總結反思等部分;問題回歸環(huán)節(jié)包括檢測反饋、思維回歸等部分。
在物理學科互動教學模式中,師生、生生等的情感互動是基礎,行動互動是關鍵,思維互動是核心。課堂教學前、中、后,師生、生生間的交往和交流是互動教學成功的保證。平時,我積極深入了解學生,和學生“也師也友”,形成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是互動教學模式有效實施的前提。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和人格力量等,將是引導和諧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的關鍵,只有在民主而科學的課堂中,互動教學模式的各環(huán)節(jié)才能有效實施,教學各要素之間的交流、合作、互動等才能充分,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發(fā)揮,課堂教學才能更有效。在每屆學生中,我都先向學生介紹物理學科互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等,以取得學生的認同,并形成師生的共識,從思想上解決好為什么這么做的問題,使學生愿意實施互動教學模式。其次,在教學的開始階段,邊實施邊總結邊宣傳,進一步加強師生在思想上對互動教學模式的認同感,并從行動上解決好怎么做的問題。第三,注重檢驗實施成果,及時反饋、改進和提高互動教學模式的效果,鼓勵師生滿懷信心、積極地實施互動教學模式,從而使教與學相得益彰。
(1)目標結構。
目標結構,就是在學習新的一章或一節(jié)物理課前,師生互動,根據(jù)認識事物的角度、順序和方法等,共同分析、制定所學習章節(jié)目標結構和內容,與課本進行對比學習。然后確定本章或本節(jié)的教學和學習目標,并形成本章和本節(jié)的學習結構。引入展標和形成學習結構階段,可以是思維認識引入、類比引入、情景引入等;展標內容有三維目標;學習結構有知識結構、思維結構等。
案例:“靜電場”一章,師生一起回顧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部分章節(jié),應用類比方法,形成在研究對象中,點電荷與質點類比;在運動環(huán)境中,電場與引力場類比;在運動形式中,類平拋運動與平拋運動類比等。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基礎”,依據(jù)認識論的觀點,去“宏觀猜想”和“建構”這一章可能有的內容、結構和順序,將他們猜想的內容、結構和順序與教材或其他版本教材做以對比,比較優(yōu)劣,看看教材中的安排出發(fā)點和理念是什么,在比較中促進了思維邏輯性、方向性的發(fā)展、訓練與培養(yǎng)。因為學生不僅知道學這些,而且知道怎樣在一個結構系統(tǒng)中學習這些。
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問:“同學們設想這一章我們將要學習哪些內容或者說你們想了解什么?!睂W生們根據(jù)自己認識新事物的經(jīng)驗,積極思考后回答道:
生1:什么是電場,我們怎樣認識電場,電場是干什么用的。
生2:我們在初中學習了電荷和電場的一些初步知識,高中里學的電場一定比初中的進一步深入了。
生3:高中的電場一定更加全面了。我想了解電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有什么用,我們怎么樣認識和利用電場。
……
師:你們認為先學什么?后學什么?
生4:對電場的認識、應用。
生5:先學電場的形成,然后是對電場的認識和應用。
……
這樣,學生基本上就把電場這一章的基本內容和結構說了出來。下面教師與學生一起來看看這一章的教材內容:電荷、電荷守恒定律(研究對象),庫侖定律(學生深切感受到電荷之間的作用,為電場的引入打下了基礎),電場(電荷周圍就有電場,電場最基本的性質就是對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電場強度(電場的力的性質的物理量描述),電場線(電場的力的性質的形象描述),電勢(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描述),電勢差(將電場的力的性質和能的性質聯(lián)系了起來),電勢能(將電場的能的性質具體化),等勢面(電場的能的性質的形象描述),電場中的導體和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即電場的應用等)。
以上這些和學生的“分析與猜想”差不多,使學生學起來感覺很自然,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建構很順暢,因為這些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
(2)探究互動。
確定學習方向:根據(jù)學習內容,師生互動,結合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以及認知的思維可能性等,形成探究學習主題。
自主探究:學生獨立通過與教材、資料、實驗、多媒體等的互動,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認知觀點。
互動合作: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合作交流、討論、問答、實驗、爭論等方式學習的過程。在該環(huán)節(jié),以5位左右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為單位,每一小組成員,互為主持、互為發(fā)言、互為記錄、互為監(jiān)督等,圍繞學習目標,開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采取“問題擂臺”的方式,每位組內成員都要對組內其他成員提出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形成共識:經(jīng)過充分的互動合作后,能形成共識的一定要形成共識,沒有形成共識的,請教師解答或者是向全班同學“招標解答”,最后得出結論。
(3)展示反思。
展示點撥:經(jīng)過探究互動的過程后,學生可以展示自己或小組等的學習成果,并可以采取“答記者問”“記者提問”“問題擂臺”“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等方式,真實地展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真實地展示思維的起點、發(fā)展、轉化、分析綜合等的角度、過程、結果等;真實地還原探究互動的經(jīng)歷和成果;教師在傾聽了學生的展示后,對相關問題給予指導,并在知識、方法、思維等方面進行點撥,實事求是地給學生以過程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等。
案例:平拋運動為什么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
方法一:有的小組,學生借助實驗的方式,探究平拋運動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和勻速直線運動的小球是等效的;在豎直方向和自由落體運動是等效的,并配合頻閃照相等的試驗方法。
方法二:有的小組,學生用理論證明,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
方法三:有的小組是理論加實驗的方法。
……
最后,教師提出,在一個斜面上做平拋運動的小球,求離開斜面的最大距離時,能不能將運動分解為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運動?將問題引向深入,并解答、點撥、評價。
總結反思: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比較、對照、反思,評選出“最美思維”“最佳問題”等。學生們通過展示,反思自己在認識、思維、方法等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寫出反思小結。
(4)問題回歸。
檢測反饋:經(jīng)過前面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后,進入嘗試解決問題應用階段,做到學習目標的回歸,問題的反饋。檢測問題圍繞“三維目標”設計,有層次、有梯度,有基礎、有拓展等。
思維回歸:該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擂臺展示”和辯論的方式。正確處理好知識與問題的關系,將物理知識與解決問題能夠快速、正確地聯(lián)系起來,將問題轉化為物理知識的組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思維回歸環(huán)節(jié)就是嘗試將兩者很好地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做到“既看樹木,又見森林”,做到“庖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