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峰
(天津外國語大學 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德語系,天津 300204)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德語教學中的運用
胡 峰
(天津外國語大學 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德語系,天津 300204)
在德語教學中,盡管計算機輔助教學并未在大范圍內(nèi)被證明能提高學習效果,但很多德語教師都將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無限的信息量、廣闊的覆蓋面、互動性和個性定制化特點迅速改變著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在這個背景下,系統(tǒng)論述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德語教學中的主要功能,即計算機作為教學用具、計算機作為學習工具、計算機作為溝通工具。
計算機輔助教學;德語課堂;自主學習;數(shù)字化學習
因特網(wǎng)是自印刷術(shù)發(fā)明以來最偉大的通訊革命之一,它極大改變了教育和培訓,提供了新的外部條件。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shù)在外語教學中的普及,人們對“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和“數(shù)字(化)學習”、“電子(化)學習”、“網(wǎng)絡(化)學習”(Electronic Learning,E-Learning)等的討論也是非常熱烈。從這些概念中可以看出,人們期待這種處理知識的新型文化技術(shù)促使新的教育和教學思想產(chǎn)生。這種新型的文化技術(shù)使得教學內(nèi)容具有互動性和可視性,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這些是新式學習的主要優(yōu)勢。當然這種新式學習的優(yōu)勢也是有局限性的,諸如過分依賴技術(shù)、脫離社會、缺乏大學氛圍等。
在德語教學中,盡管計算機輔助教學并未在大范圍內(nèi)被證明能提高學習效果,但很多德語教師都將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只有當教師親身體會到,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提高學習效果,他們才能長期堅持使用這種教學手段(Hess,2006:315)。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不斷普及,它對經(jīng)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它以無限的信息量、廣闊的覆蓋面、互動性和個性定制化特點迅速改變著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本文將系統(tǒng)地對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德語教學中作為教學用具、學習工具、溝通工具的功能進行論述。
1 計算機作為教學工具
計算機在外語課堂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于研發(fā)外語學習軟件。最初時期的學習軟件是一些形式簡單但缺少教學法考慮的填空練習或多項選擇題,后來出現(xiàn)了一些要求比較高的練習類型。使用這種學習軟件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的,即先向?qū)W習者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學習者試圖給出答案。如果他輸入的答案是正確的,程序會給他一個確認。如果他輸入的答案是錯誤的,程序會給他一個符合學習心理學的有意義的評論、解釋、提示幫助或另外一個幫他糾正錯誤的任務。學習者還可以打開一個輔助頁面或推薦的答案。如果學習者愿意,他還可以得到一個內(nèi)容廣泛的信息反饋。這種軟件所涉及的內(nèi)容有語法練習、單詞訓練、和一些新型德語教材網(wǎng)站上提供的互動練習(Deyer & Schmitt,2002:54)。不同類型的練習能夠兼顧不同學習者的具體學習需求。
用于篇章練習和訓練閱讀能力的軟件將一篇文章改為填空的題型,將某一詞類的單詞全部刪去或者在屏幕上出現(xiàn)一遍完整的文章后,讓學習者根據(jù)記憶將打亂順序的句子重新排序。合適的單詞能夠填在合適的位置,不合適的單詞會被系統(tǒng)拒絕。這種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形式也給發(fā)音課和聽力課提供了練習的可能(Franke,2000:121)。這類學習軟件的優(yōu)勢在于,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需求和興趣自己選擇學習的主題和練習形式。那么如果教師根據(jù)授課對象的要求,自己能夠編制這樣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軟件,將會對教學更有意義。無需編程知識的“教學應用程序”使之成為可能,例如Lingofox和Hot Potatoes。Hot Potatoes軟件的特點是簡便易用,沒有計算機編程技術(shù)的外語老師也可使用它制作出多種形式的網(wǎng)頁式習題,例如多項選擇、閱讀、完型、字謎、配對、排序等。Hot Potatoes還具有多媒體應用功能,可根據(jù)需要在頁面插入音頻、圖片、視頻及其它鏈接等,讓學生邊聽、邊看、邊理解、邊練習,從而實現(xiàn)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①。MMGen這種程序能提供更廣泛的可能。該程序是專門為教學設計的,可制作出許多種類型的帶有不同信息反饋,并且還可插入圖表、圖片、視頻及其他鏈接的練習(Freibichler,2000:120)。參與項目教學的學習者也可使用這種程序來制作多媒體成果。這些程序賦予以任務為導向的外語課堂“第二個生命”(Raith,2008:11)。
還有一種是語言課程的輔導性程序,如redaktion-D,E-Learning Deutsch和Hueber E-Learning。盡管電腦屏幕的吸引力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多的壞處,但是電腦在青少年的業(yè)余生活中已經(jīng)占了一席之地。至少德語學習者在玩德語版游戲或使用其他德語教育資源時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真實語料,從而被動或者主動使用德語。
2 計算機作為學習工具
電腦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成為有效的工作手段,外語教師和學生也可通過電腦獲取有意義的幫助。比如有很多CD光盤或在線的德語詞典,有的詞典具備多媒體功能,實現(xiàn)圖片、聲音或視頻的結(jié)合,支持發(fā)音與聽力練習。還有網(wǎng)絡版的百科全書,或以CD形式出版的歷年來的雜志(例如《明鏡周刊》、《法蘭克福日報》)和其他數(shù)據(jù)庫。通過這些人們毫不費力地能獲取國情信息和文章。
尋找、復制、粘貼、打印等功能極大的提高了文字工作的效率。尤其水平較高的德語學習者使用計算機會帶來更多的可能,通過下面兩個例子來具體說明。下面這些詞匯有什么意思?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候在出版文字中會用到這些詞匯?例如“外國”、“外來人”、“移民”、“難民”、“政治避難者”。學生可以在報紙雜志的每年的數(shù)據(jù)庫CD中搜索,可以很快地找到所需語料。在介詞wegen和trotz后面使用第二格和第三格的情況是怎樣的?brauchen后面不加zu可以在書面用語是使用嗎?學習者可以通過搜集當今的語料來回答這種語法問題。
計算機的另一個被經(jīng)常使用的功能是作為書寫的工具。使用文字處理系統(tǒng)可以使書寫過程理想化。人們可以任意的、毫不費力地在任何位置刪去、增加或改變文字。這樣就大大減弱了人們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的強制性線性化思維。如果人們使用紙和筆寫作時,會有這樣的趨勢,人們只有在當下正在書寫的位置上會有突然產(chǎn)生的想法、聯(lián)想、修改。這是由于人們的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人們會經(jīng)常忘記或忽視這些。而文字處理系統(tǒng)大大限制了這種強制的線性思維鏈。在電腦中存在的文章可隨時表現(xiàn)出一個構(gòu)思的狀態(tài),人們可對這個文章在任何位置補充或修改??梢詫⑽恼伦鳛橐粋€整體慢慢增加,并且還可有非線形的思維方式。在此過程中,這種思維加工過程中的錯誤等就完全被刪除了。在這個意義上,文字處理系統(tǒng)是“機智”的書寫工具,能大大減少初學者寫作時遇到的困難。電腦作為書寫工具還能有助于深化寫作過程。
帶有詞典功能的文字處理系統(tǒng)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功能如正字法檢查、語法檢查或者尋找同義詞等。文字處理系統(tǒng)會在可能出錯的地方做出標識并給出書寫建議。但是由作者自己決定,是否或如何對待這些建議。通過這種方式,寫作者可以有意識地針對自己在語言使用方面的問題,并且鍛煉正確使用輔助工具的能力。使用適合的搜索技巧來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因此,德語課堂又有了新的任務,因為必要的能力包括一定的語言特殊的成分。如何正確處理這些真實的材料需要正確使用搜索引擎,合適的閱讀技巧,國情和文化方面的知識等。
3 計算機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
計算機連上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了便捷、費用低廉的溝通工具。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主要有三方面的用途。首先,外語學習者可以通過免費的瀏覽目的語國家的網(wǎng)頁來對當?shù)氐娜藗冞M行一場虛擬的拜訪。學習者可以是出于娛樂或是了解的目的來瀏覽網(wǎng)頁,可以毫不費力地置身于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這些網(wǎng)頁可以是較大城市的信息網(wǎng)頁,也可以是報紙、雜志、電臺、政治黨派、社會組織的網(wǎng)站。
如果學習者使用郵件、博客、論壇或其他聊天渠道的話,就是在進行真實的,而不是虛擬的交流。尤其聊天中的語言與口語交流非常接近,而且對方的反應十分及時,接近于真實的談話場景。Berghoff,F(xiàn)rederking 和Steinig(1998)曾設置了一個教學用的聊天室,學習者兩人一組或以小組的形式在聊天室內(nèi)進行打字聊天,教師在里面的角色是主持人并能夠參加聊天。他們證明,通過寫郵件和聊天能大大促進語言使用的活力和強度。由于寫郵件用的語言不是特別正式,特別接近聊天時語言的現(xiàn)實性程度。
在一些項目和通訊往來中更體現(xiàn)出計算機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例如在歌德學院的網(wǎng)站上有專門針對于年輕的德語學習者的項目“設計和時尚”或者“德國的年輕人”②。歌德學院網(wǎng)站上的Odyssee更是非常生動有趣,里面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了通信平臺。這些項目是以學習者真實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為他們提供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平臺?;ヂ?lián)網(wǎng)為發(fā)表和展示各自的工作成果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這對于項目教學尤為重要。各個小組還能夠了解其他小組的工作過程和成果,因此能夠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德國耶拿大學推出了3TASK的E-Tandem項目。這是一個歐盟的促進終生學習的國際性項目。通過這個網(wǎng)絡平臺,將來自中國、西班牙的德語學習者與以德語為母語的人聯(lián)系起來,他們以兩人小組的形式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這是一種非傳統(tǒng)的學習外語的形式。首先這是一種語言課程的免費補充,向以德語為母語的人介紹來自中國和西班牙的德語學習者,為今后的職業(yè)生涯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是跨文化的學習,向說母語的人學習最真實的日常表達,對語言水平的真實評價,可以參與國際項目中來,可以免費獲得一個語言伙伴,可得到內(nèi)容和技術(shù)上的支持,獲得免費的練習材料。
德語教學的一些優(yōu)質(zhì)網(wǎng)站,如歌德學院的網(wǎng)站③、德意志學術(shù)交流中心DAAD④提供的網(wǎng)站等,會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提供很好的幫助。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各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外語多媒體教學,并不斷增加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投資。多媒體教學在德語課堂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使授課內(nèi)容更具體化和個性化、信息直觀、形式多樣、更好的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方便快捷、內(nèi)容豐富、互動性等特點。因此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能夠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教師應注意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機結(jié)合,正確分析和看待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合理使用多媒體以及黑板、粉筆、語言表達等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
此外,多媒體在德語教學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教師使用計算機及相關(guān)軟件的水平參差不齊;過度依賴和使用多媒體,忽視了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的互動;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信息量過大等(湯暉,2014:109)。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對于教師培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學習使用不同的教學軟件,并加強相關(guān)教學法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多媒體教學和德語教學的切入點,有效的進行德語教學。
注釋:
① http://web.uvic.ca/hrd/halfbked/index.htm。
② http://www.goethe.de/ins/ie/prj/scl/deindex.htm。
③ http://www.goethe.de和http://www.deutsch-als-fremdsprache.de。
④http://www.daad.de/deutschland/deutsch-lernen/links/04655.de.html。
[1]Berghoff, M., V. Frederking & W. Steinig. Produktiv-kreative Verfahren im ‘Didaktischen Chat-Raum’ (DCR).Vorschl?ge zu einem (multi)medial unterstützten Deutschunterricht[J].Didaktik Deutsch, 1998, (3): 36-59.
[2]Dreyer, H. & R. Schmitt.Lehr- und übungsbuch der deutschen Grammtik[M]. Ismaning: Hueber Verlag, 2002.
[3]Franke, I.Video-Aussprachetrainer Deutsch[M]. Isaming: Hueber Verlag, 2000.
[4]Freibichler, H. Multimedia und Internet. Werkzeuge zum Sprachlernen[A]. In H. Funk (eds.) Schnittstellen:Lehrwerke ziwschen alten und neuen Medien[C]. Berlin: Cornelsen Verlag, 2000. 110-131.
[5]Hess, H. E-Lernen - Fakten und Fiktionen[J].Info DaF, 2006, (33-4): 305-328.
[7]Raith, T. Second Life-Chancen und Grenzen einer virtuellen Welt[J].Praxis Fremdsprachenunterricht, 2008, (5): 9-13.
[9]湯暉. 多媒體教學在大學德語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 科教導刊, 2014, (27): 109-110.
In the teaching of the German language, although computer-assisted teaching was not proved in a large range that it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but many German teachers will use the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in the class as it is a very meaningful part of teaching. It is characterized by unlimit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wide coverage,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features, and quickly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in German language teaching, i.e. computer as teaching appliance, computer as a learning tool and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German classroom; autonomous learning; E-learning
H319.3
A
1008-665X(2015)05-0055-04
2015-05-20
天津市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項目成果“德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B02-0502)
胡峰,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德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