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
摘 要:初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讓我們用全國著名課改專家傅道春教授的一句話共勉:“讓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長知識,長見識,長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課”。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提高;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72-01
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我們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上好初中思想政治課呢?我認為政治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釋放學生的激情,調動學生求知欲,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獨立、自覺地完成學習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這些都需要教師通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新課程理念,我認為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傳授知識、獲取知識”為核心,教師畫框框,學生背條條,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默和形式化,缺乏生機和樂趣,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新的課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隨著思想政治課考試的改革,開放性的試卷更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把提高每位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作為最終目標,重視他們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競爭心理。因當今時代是競爭時代,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就要有健康的競爭心理。他們積極參與,提高了競爭意識,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勇氣和活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重師生情感交流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學生是來向老師求學的,理所應當聽老師的話,服從老師的安排。教師常常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脫離學生實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低。這種傳統(tǒng)教育的師生關系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新課程的理念是要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為伙伴、朋友關系,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那么,如何轉變和建立這種師生關系呢?作為教師,要想和學生成為朋友,只有從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角色中走出來,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比如,在教學《珍惜無價的自尊》一文時,教師根據學生生理變化突出、身體成長快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從心理上尋找自己的位置,關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不做有損人格的事。以小組展開討論,教師也和同學一起進行交流。由于引導正確,方法得當,學生主動參與,解決了中學生面臨的問題。因此,只有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伙伴,才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喜同悲,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學生才會從教師那里獲得平等,從而主動參與。
俄國教育家別林斯基認為:“愛是教學的媒介、友愛更是消除戒備心理的傳感器”。在教學中,真誠地向學生征求教育、教學方面的意見,主動地向學生檢討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與過失,虛心地聽取學生反映的實際問題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內化心靈的作用。每上完一節(jié)課,我都會聽一聽學生的意見,有哪些不足,下節(jié)課中再去更改,這既有利于教學相長,又有利于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教師只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fā)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經常變換教學形式,滿足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還存在以教師中心,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想像力,由此導致學生不喜歡思想政治課。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形式要多樣化,不能給學生“老一套”的感覺,否則就會削弱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課的類型有講授課,討論課,練習課,自學課??刹捎娩浺?,投影,掛圖,多媒體等多種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教學實踐中,我力爭每節(jié)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課前五分鐘,由學生進行時事政治講演,課中要么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中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或是學生之間的辨論;或將富有啟發(fā)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問答等形式來完成。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在相互啟發(fā)和感染中獲取知識,促進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和覺悟的健康發(fā)展。
四、優(yōu)化課堂小結,力求體現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
以往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小結階段,總是力求幫助學生把握一堂課整體的邏輯結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行小結的目的是單一的,注重對知識的小結,提出的要求也過高,學生感到難度很大,很多學生不愿意發(fā)言,課堂氣氛沉悶。思想品德課要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所以,在課堂小結方面我作了如下要求:其一,本節(jié)課講了哪些知識?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抓住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力求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其二,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有困難,可以就自己認知的一個知識點來談,讓他們對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的回顧,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三,學完本節(jié)課你的感受是什么?即是學生學完本節(jié)課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的變化。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學生做課堂小結就不感到困難,也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總之,初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讓我們用全國著名課改專家傅道春教授的一句話共勉:“讓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長知識,長見識,長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