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裕豐
西方著名文學理論研究者克林斯·布魯克斯是文學界最早正式提出文本細讀法的佼佼者,他認為文本細讀法應當成為所有人研究文學作品的最佳途徑,通過該種方法,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結(jié)構(gòu)及其深層內(nèi)涵,這對于更加深層次地考證作者風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智力、審美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語文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核心,在閱讀中感悟更多文學知識的同時,建構(gòu)起正確的審美體系,對于他們來講是尤為重要的。
一、文本細讀法的基本認識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文本細讀在文學領(lǐng)域中是屬于一種專門的學術(shù)術(shù)語,其具有三個重要的特點。首先,核心必須放置在文本上,這是文本閱讀的基礎(chǔ);其次必須將對文本的語境以及語義分析看做是重點;最后,在文本細讀中,將文本的組織結(jié)構(gòu)理清是文本閱讀的基本要求。通過對這三大特點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本細讀法的終極服務對象是為了實現(xiàn)文本批評。
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應當遵循三大基本原則,首先,必須高度重視審美原則,這是因為文學作品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文學性,更有著深層的意蘊以及精神內(nèi)涵。第二個原則是情感原則,可以說每一部文學作品無論其形式如何,都是對作者情感的外在描繪,我國文學理論界對于文學的情感性有著十分出色的評價,其中著名文學評論家曹旭最為經(jīng)典的依據(jù)評論就是:文學不僅僅是一門關(guān)于“人”的學說,更是一門關(guān)于“情”的學說?;诖?,文本細讀過程中,必須注重把握“情感性”的作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整體性原則,每一部文學作品中都有其最為出彩的部分,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但是卻不一定是文章的主題,如果過于關(guān)注這一部分,將很容易導致審美偏題,這是文學閱讀中最忌諱的,因此必須將整體性原則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
二、文本細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文本細讀法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感知課文的審美能力
語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可以說,初中語文學習就是由語文閱讀構(gòu)成的。通過語文閱讀,學生不僅能夠接觸到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更能夠在閱讀中通過眼界的開闊,大大地提升自己的文學審美能力。這對于他們今后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以及人格塑造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將通過文本細讀法的引入,提高感知課文審美能力看做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舉例說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習到宗璞的作品《紫藤蘿瀑布》時,筆者并沒有像以往一樣,直接地就進行多媒體展示,而是在課堂進行之前,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認為紫藤蘿漂亮么?”學生普遍都會認為其很漂亮,然后進一步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充分準備,展示出自己描繪花朵美麗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評價一下有什么地方自己認為寫得最精彩,真正地抓住了花朵的美麗動人。并通過討論,研究一下還有哪一些地方需要提高,讓學生充分認知自己的作品之后,一字、一句地認認真真對本篇課文進行閱讀,對文章中出彩的地方進行標記,并說出它哪一點好,課下可以鼓勵學生有意識進行背誦記憶。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好的文學作品有初步的認知,更能夠通過背誦,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為自己語文審美修養(yǎng)的不斷提高,做出積極的努力。
2.跨越課堂,獲知更多文學知識
通過大量的語文知識閱讀,學生毫無疑問將會對同一題材的文學作品加深了解。此時,教學如果只局限在某節(jié)課中,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當然會取得較好課堂效果,然而這對于學生系統(tǒng)性的文學知識學習、建立起完備的文學儲備是十分不利的。此時教師另外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習得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
舉例說明,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學生會接觸到外國著名文學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課》,這是作者用深刻、凝重的心情凝結(jié)成的一部經(jīng)典文學作品,有著十分濃厚的愛國色彩,作品無論是在語言、動作上都有著十分精準的描寫。然而在我國的文學經(jīng)典中,也有許多關(guān)于愛國的題材,比如情感沉重的《過零丁洋》和《滿江紅》,文天祥與岳飛同樣是在愛國主義題材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赤子之心。然而,這三篇文章卻有著不一樣的情感,筆者在正式教學之前,引導學生首先回顧后兩篇作品,然后通過三篇文章在主題、題材、作者等方面的比較,無論是在文學知識上,還是在情感表達上,引導學生更加接近作者創(chuàng)作本意。比較過程如下:首先,教師在黑板上列出比較的內(nèi)容,其次讓學生分組討論,依據(jù)黑板內(nèi)容逐一分解,對學習文章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
3.緊抓語言,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基
語言是一篇文章能夠最終成文的基本構(gòu)成單位,離開了語言,就不可能有一部部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因此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必須在立足于對學生文學知識進行拓展的同時,高度關(guān)注文章的基本構(gòu)成語言。我們不能夠僅為了追求學生能力的提高,就一味拔高教學重點,必須將文章的基礎(chǔ)——語言,看做是文本細讀法的一個基礎(chǔ)。如筆者引導學生學習《紫藤蘿瀑布》的過程中,不能僅將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作為教學重點,更要將重點的、優(yōu)美的語句看作是學習的重點,要求學生高度重視,應該對這些優(yōu)美句子進行記憶,更應該知道這些句子好在哪里,緊抓語言,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基。
三、結(jié)語
文本細讀法重視的是對文章的“仔細耕耘”,不僅關(guān)心文本的語言,更重視挖掘作者在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感情。尤為重要的是,在教學中,通過文本細讀法的使用,學生可以更加精確了解同一類型不同作者文章的精華,這對提升學生文學修養(yǎng)、增加文學審美情趣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必須高度重視。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