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紅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yī)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
張金紅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yī)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DN)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確診為Ⅳ期DN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0例采用西藥治療,治療組30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2組均治療2個月。觀察2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記錄2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24 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等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7%,對照組為40%,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SCr、BUN、Ccr、24 h尿蛋白定量等腎功能指標均顯著改善(P均<0.05),且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2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和肝功能損害。結(jié)論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Ⅳ期DN療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Ⅳ期糖尿病腎??;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大約有30%的1型和20%~50%的2型DM(T2DM)患者發(fā)生DN[1]。一旦進入臨床期DN(即Ⅳ期DN),患者的病情往往進行性加重,比一般腎臟疾病更快地進入晚期腎衰竭期[2]。DN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一旦發(fā)生臨床期DN便很難控制逆轉(zhuǎn),目前對此尚無有效措施,故而延緩或阻止DN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3]。目前臨床上對于Ⅳ期DN的治療主要是以西藥為主,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方法治療Ⅳ期DN患者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糖尿病科確診為Ⅳ期DN的患者6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23~67(42.3±9.5)歲;T2DM病程3~12(6.4±3.2)年;DN病程2~8(5.1±2.2)年。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25~65(44.3±8.9)歲;T2DM病程4~11(5.6±4.1)年;DN病程1~7(4.9±2.5)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T2DM診斷參考1999年WHO制定的標準[4]:糖尿病癥狀加任意時間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Ⅳ期DN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制定的診斷和分型標準[5]: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早期130~70mL/min,后期70~30mL/min),平均每月下降1 mL/min;大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s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00μg/min,或持續(xù)尿蛋白>0.5 g/24 h,為非選擇性蛋白尿,約30%的患者可出現(xiàn)典型的DN三聯(lián)征——大量尿蛋白(>3.0g/24 h)、水腫和高血壓的腎病綜合征特點。病理:GBM明顯增厚,系膜基質(zhì)增寬,荒廢的腎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殘余腎小球代償性肥大。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原發(fā)性腎病、糖尿病酮癥、泌尿系感染、狼瘡性腎炎、原發(fā)性高血壓良性腎小動脈硬化、藥物性腎損害等疾患;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腎衰竭期者;⑤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患者。
1.3 治療方法 2組均進行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運動以及飲食控制。心理教育能夠解除不利的因素,減輕腎臟的負擔;適當?shù)倪\動方式有利于改善腎血流量;飲食方面需要控制蛋白質(zhì)的攝入總量,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應占蛋白質(zhì)攝入總量的50%以上,以牛奶和雞蛋最好,脂肪一般在25~40g/d,并嚴格控制主食。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糖適平降血糖,使FBG控制在3.9~7.0mmol/L,2hPG<10.0mmol/L,HbA1c<7%;依那普利20mg/d口服降壓,根據(jù)血壓調(diào)整劑量;辛伐他汀20mg口服降血脂,每晚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治療,組方:黃芪15 g、黨參20g、葛根15 g、陳皮9 g、半夏12 g、枸杞子20g、茯苓10g、桂枝9 g、澤瀉15 g、當歸12 g、丹參15 g、川芎10g、大黃9 g、車前子15 g、生薏苡仁25 g、牛蒡子15 g、甘草6 g,水煎服,1劑/d,早晚2次溫服。2組均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②治療前后FBG、2hPG、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Ccr)、血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③檢查血、尿常規(guī)以及肝功能,記錄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1.5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參照文獻[6-7]相關標準進行。顯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60%,Ccr增加≥20%,SCr降低≥20%,尿白蛋白減少≥50%,F(xiàn)BG及2hPG下降至正常范圍,或FBG及2hPG下降超過治療前40%,HbA1c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過治療前的30%;有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30%,Ccr增加≥10%,SCr降低≥10%,尿白蛋白減少≥15%但不足50%,F(xiàn)BG及2hPG下降超過治療前20%,但未達到顯效標準,HbA1c下降超過治療前的10%,但未達到顯效標準;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Ccr降低,SCr增加,或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或加重者。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 治療2個月后,對照組顯效2例,有效10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40%;治療組顯效5例,有效1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67%。2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實驗室檢測指標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的FBG、2hPG、HbA1c、TC、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均<0.05),而Ccr、TG、LDL-C和HDL-C無明顯改善(P均>0.05);治療組治療后FBG、2hPG、HbAlc、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Ccr、TC、TG、LDL-C、HDL-C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均<0.05)。2組治療后FBG、2hPG、HbAlc、TC、TG、LDL-C、HDL-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SCr、BUN、Ccr、24 h尿蛋白定量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前后相關檢測指標比較見表1~3。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糖檢測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檢測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檢測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2組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未見明顯的肝功能損害。2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DN是長期高血糖導致細胞外基質(zhì)(extrcellular matrix,ECM)沉積在腎小球系膜區(qū),引起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腎小球硬化,并出現(xiàn)蛋白尿、腎衰竭等,是當前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DN的發(fā)病機制復雜,近年來氧化應激的作用備受重視[8]。研究表明,DN的發(fā)生、發(fā)展是涉及遺傳因素、糖代謝紊亂、血流動力學改變、炎癥遞質(zhì)、細胞因子等多因素環(huán)節(jié)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2]。DN在功能上表現(xiàn)為高濾過、高灌注狀態(tài)以及腎小球濾過屏障改變[9]。西醫(yī)治療Ⅳ期DN的方法主要是控制血糖和血壓,降低腎小球囊內(nèi)壓力、減輕蛋白尿。ACEI能夠降低血壓,改善腎血流灌注,具有血壓非依賴性腎保護作用。ACEI通過阻滯ACE途徑阻斷血管緊張素Ⅱ(Ang Ⅱ)的合成及活性擴張出球小動脈,減少對系膜及基底膜的刺激,阻止腎小球系膜增生肥大,延緩腎小球硬化,降低腎小球囊內(nèi)壓,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改善腎小球高濾過狀態(tài)和腎血流動力學,達到減少尿蛋白排泄作用[10]。ACEI還可以影響腎小球濾過膜膜電荷和結(jié)構(gòu)屏障,降低濾過膜的通透性,減少尿蛋白的濾過[11]。
祖國醫(yī)學認為DN是消渴失治、誤治或治之不當日久而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屬中醫(yī)學消渴病繼發(fā)水腫、脹滿、尿濁、關格證等范疇[12]?,F(xiàn)代中醫(yī)認為,DN一旦發(fā)展至Ⅳ期,多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以脾腎氣陰兩虛為主,標實以水濕、血瘀、濁毒為主,其中血瘀貫穿DN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始終。消渴日久,耗氣傷陰,脾腎俱虛。氣虛則血行無力,陰虛則血行黏滯,故瘀血從生。脾虛不能升清降濁,腎虛精關不固,精微物質(zhì)自小便而下,可見尿糖及尿蛋白。脾虛無以運化水濕,腎虛則水液氣化無權,故水濕內(nèi)生[13]。
本文方中黃芪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升舉陽氣,以利水消腫;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瀉火解毒;葛根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茯苓、生薏苡仁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川芎、當歸、丹參、澤瀉活血化瘀通絡且利水消腫;大黃、車前子解毒化瘀、通腑泄?jié)?;枸杞子益氣養(yǎng)陰扶正氣;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jié)、解毒消腫;桂枝溫經(jīng)通絡,治四肢不溫;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利尿、降脂、降壓作用,還有改善腎功能、減少尿蛋白的作用,黃芪多糖能調(diào)節(jié)血糖的含量;茯苓、薏苡仁有利尿和降血糖的作用;川芎、當歸、丹參、澤瀉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腎功能等作用[14-15]。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DN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未出現(xiàn)嚴重的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是一種較有效的治療方法。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nèi)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054
[2] 湯振明,王忠生.ACEI聯(lián)合ARB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6):891-892
[3] 孫毅,張勉之.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期的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6(5):353-356
[4] 陸再英,終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70-793
[5]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7,41(7):7-8
[6]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6-167
[7] 呂仁和,趙進喜.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中西醫(yī)診治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90-628
[8] 陸帥,王娟.前列地爾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4C):1388-1390
[9] 李軍.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6):1302-1304
[10] 許騰,胡軍,廖丹,等.雷米普利聯(lián)合厄貝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J].中國藥師,2010,13(6):850-851
[11] 朱首領.貝那普利聯(lián)合川芎嗪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9,11(14):40-41
[12] 陳延強,史偉,黃玉茵.糖尿病腎病中醫(yī)分期辨治的探討[J].新中醫(yī),2009,41(3):3-4
[13] 涂元寶,李傳平,束永兵,等.降糖活血利水方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2,40(2):82-85
[14] 王長江,陳明達,余惠民.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腎?、羝?0例[J].四川中醫(yī),2005,23(10):51-52
[15] 徐成興,胡蘊剛.糖腎康方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40例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5,39(5):22-2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0.028
R587.2
B
1008-8849(2015)10-1100-03
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