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鑫
(河南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所,開封475001)
時間心理探索:評《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
李永鑫
(河南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所,開封475001)
時間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是個體對時間的認知、體驗和行動(或行動傾向)上所表現出來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是在情景的影響下所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個體差異變量——人格特質。時間洞察力作為一種個體人格特征,主要表現在人們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穩(wěn)定差異上,對人的行為、思想、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個人的事業(yè)、成功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但人不僅是無限時間中的有限存在物,而且能夠意識到其自身的有限性,意識到時間價值,并能控制自己的時間,從而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存時間里去實現更多、更高的目標。這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格心理學的重要課題。研究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研究人們在時間洞察力上的共性與差異性,有助于我們深入地理解人格的實質(黃希庭,2004)?!肚嗌倌陼r間洞察力研究》(呂厚超著,科學出版社,2014)這部著作是作者對其之前時間洞察力研究的系統(tǒng)總結,也是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優(yōu)秀結項成果。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探索時間心理的學術之窗??v覽全書,具有以下特點。
在系統(tǒng)梳理國內外諸多研究者文獻資料和理論觀點的基礎上,作者基于心理學的視角,從文獻分析、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四個層面,對青少年時間洞察力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維度進行了系統(tǒng)地實證研究,對時間洞察力的結構、功能、性質和機制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是國內全面研究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首次嘗試。研究不僅探討正常環(huán)境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個性和共性及其形成機制和規(guī)律,還對地震災區(qū)極端環(huán)境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與其他心理變量的關系模式進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前期研究,進行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心理結構驗證及問卷編制。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和文獻檢索,構建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結構成分,搜集編制調查問卷所需要的項目;通過預測試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確定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結構框架,并進行信度、效度等測量指標的檢驗;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進一步驗證時間洞察力結構與構想結構的擬合程度,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包括過去時間洞察力問卷編制、未來時間洞察力問卷編制和整體時間洞察力問卷編制。第二,調查研究。探討青少年時間洞察力與其他變量(如,自我觀念、心理幸福感、價值觀、自我調節(jié)、情感體驗、時間管理、學業(yè)投入等)之間的關系。構建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形成規(guī)律和生成機制。了解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現狀和現實問題。第三,行為實驗研究。通過考察青少年過去時間洞察力的認知加工和情緒體驗,驗證過去定向(高低)的不同水平對行為的影響是否具有類似自我圖式的性質?過去情緒體驗(正面的、負面的)與當前個體自我評價(如自尊的不同水平)的可能關系及作用機制。第四,影響因素研究。探討性別、年級、家庭狀況等背景變量對青少年洞察力的影響,為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養(yǎng)成教育提供實證資料。探討過去時間洞察力、未來時間洞察力及整體時間洞察力在這些背景變量上的異同??疾烨嗌倌陼r間洞察力在上述背景變量的主效應和交互效應,全面、客觀地了解其時間洞察力的狀況。第五,特殊群體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汶川大地震的發(fā)生后,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大面積發(fā)生,對災區(qū)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了重大的消極影響。本研究以“5· 12”汶川大地震災區(qū)的中學生為例,探討青少年在極端環(huán)境時間洞察力的特點及其與自我價值感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模式,這對地震災區(qū)中學生危機干預和壓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可以對學校的心理輔導提供參考。
在本書中,作者基于前人研究的諸多基本觀點,把時間洞察力視為一個綜合性概念,屬于時間人格(time personality)的范疇,不僅涵蓋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框架,還包括認知、情緒、行動或行為傾向等內容。從時間上分析,時間洞察力涉及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基本維度;從性質上看,在個體過去、現在所經歷的時間事件中,有些時間事件可能是情境性的,屬于狀態(tài)時間洞察力(state time perspective),而另一些時間事件可能是相對持久的,屬于特質時間洞察力(trait time perspective),后者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屬于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因此,貫穿本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第一,在理論上,作者提出的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理論構想既吸收了前人理論構想的合理成分,又不同于以往的理論模型。既從整體的角度探討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整體結構,也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角度,單獨考察青少年的過去時間洞察力、現在時間洞察力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理論構想涵蓋了認知、情緒體驗和行動,是對前人研究的重要補充。第二,在觀點上,把時間洞察力作為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加以考量,并把各種相關影響因素結合起來,探討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形成機制和相關特點,不僅考察主要影響因素,也檢驗與相關變量的關系模式,對于時間洞察力的性質、結構、機制和功能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探討,是國內全面研究時間洞察力的首次嘗試。第三,在方法上,采用多方法、多維度的綜合研究取向論證理論構想,尤其是行為實驗技術的引入是該研究領域的一大創(chuàng)新,將為該研究領域提供方法上的借鑒,也為哲學理論提供深層次的實證依據和實驗指標。第四,在內容上,不僅探討正常環(huán)境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個性和共性以及時間洞察力的形成機制和規(guī)律,檢驗時間洞察力與其他心理變量的關系模式,還對極端環(huán)境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與其他心理變量的關系模式進行研究,對于時間洞察力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和價值。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述,本書的研究目的不僅以實證結果論證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理論構想,探討個體或群體之間在時間洞察力上的共性與個性以及時間洞察力的形成機制和規(guī)律,也從應用的層面提出青少年教育的相關教育建議。
在學術層面上,作者指出,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人不僅是無限時間中的有限存在物,而且能夠意識到其自身的有限性,意識到時間價值,并能控制自己的時間,從而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存時間里去實現更多、更高的目的。然而在國內以往的人格心理學文獻中很少見到這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報告。本課題通過對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性質、結構、機制和功能的系統(tǒng)探討,研究青少年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時間心理的實質。本書以青少年時間洞察力作為研究主題,可以為時間洞察力研究、時間心理學研究乃至人格心理學研究提供新的資料,豐富其理論內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在應用層面上,時間洞察力與個人的發(fā)展前途密切相關,塑造個體的生活質量,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個人的命運,甚至國家的命運。隨著我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社會信息化程度和知識經濟成分的提高,社會對創(chuàng)新人才與創(chuàng)業(yè)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而時間洞察力乃是創(chuàng)新人才與創(chuàng)業(yè)人才的一種基本特質。研究青少年的時間洞察力,有助于其以正面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和教育,對于青少年順利度過人生的特殊時期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對于學校的時間管理教育具有切實的意義,可以促進全社會形成尊重時間、珍惜時間、合理看待時間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為個人、學校和社會工作者提供與時間相關的指導思路和理論資料。
根據本書的系列研究,作者嘗試從社會、家庭、學校、個體幾個方面,提出完善個體時間洞察力的建議:(1)大力倡導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氛圍。全社會形成善于認識時間、尊重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風氣。在當前國家大力倡導節(jié)約型社會的社會背景下,學會認識時間、反思時間、管理時間、節(jié)約時間,無疑也是響應這一號召的具體舉措。(2)重視早期教育與家庭環(huán)境。形成融洽、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根據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結構、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經濟情況等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孩子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3)學校方面。制定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作息制度,配備專職的時間管理輔導教師,教給學生如何看待、管理、體驗自己的時間。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能夠根據環(huán)境要求在過去、現在和過去三個時間框架中進行靈活地轉換,形成平衡的時間洞察力。(4)學生方面。鼓勵學生不僅能積極地體驗過去的成功,還要正確地面對曾經的失敗和挫折;培養(yǎng)善于反思、善于分析自我的良好習慣;逐步學會從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提倡學會管理、善于管理、勤于管理自己時間的觀念。凡事從細節(jié)入手,從小處著眼,節(jié)約、珍惜自己和別人的時間,逐步形成良好的時間勝任力。黃希庭教授在論述健全人格理論時指出,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層次,具體表現為:以正面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他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順境與逆境,做一個自立、自信、自尊、自強、幸福的進取者。從健全人格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與否與個體能否以正面的態(tài)度看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關。從這個意義上看,培養(yǎng)個體良好的時間洞察力有助于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總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這部著作內容詳實,觀點新穎,對于時間洞察力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相信這部著作能為我國相關領域的時間研究、時間心理學和時間人格研究提供參考。
李永鑫,男,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liyongxin@h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