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儒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我國最高立法機關在2011年底時向世界宣稱中國的法律體系市場已經(jīng)完全建設完畢。然而對民法立法而言,雖然其基本的制度已經(jīng)具備,但當前我國民法規(guī)范群體與制度門類依然存在非體系化等特點,并且在部分制度設計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為此,如何認識并解決民法立法體系化中存在的問題對于今后該法律的完善意義重大。
在當前市場經(jīng)濟的大環(huán)境中,由民法構建出來的法律規(guī)則主要的是服務于交易,然而在交易的整個過程中,窩溝的民法中如《物權法》、《合同法》等核心法律們對于一些裁判與司法分析的規(guī)則制定并不完全符合法理,并且各法律之間的體系較為混亂。
在日常生活這能夠最為典型的交易類型就是買賣,在進行買賣之前人們會首先簽訂合同并且執(zhí)行,而民法立法中的科學法理也是由此而來。在民法上有關交易的裁判與法律分析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的。[1]值得注意的是,民法上的交付主要分為擬制交付與現(xiàn)實交付,典型的擬制交付是不動產(chǎn)登記,其均為物權變動或所有權轉移的方式。在民法中應當對這些權利進行基本的區(qū)分,其中十分重要的法律意見,就是對當事人所擁有的法律行為的區(qū)分。而在我國民法中,關于這部分的教育規(guī)則與權利的區(qū)分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則,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出現(xiàn)違背常識的情況。
在我國民法立法現(xiàn)有的體系中,依然暴露出由于刪減不當造成的輕重失衡問題。《民法通則》作為我國民法的一部基本法律,其雖然包括民事權利、法人、民事責任、涉外民事關系、訴訟時效以及公民等幾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涉及到的法律內容十分簡略,難以使民法真正發(fā)揮出法律該有的作用。隨著《物權法》、《合同法》的頒布,我國民法在體系化方面的弊端在《侵權責任法》中已經(jīng)暴露無疑。[2]有關侵權責任的立法,不論是作為請求權發(fā)生原因的一部立法,還是作為法律責任的立法,其在規(guī)范體系方面都不應當像之前頒布的《侵權責任法》中內容那么龐大。而《侵權責任法》的出臺,其由于體系過于龐大,不符合我國民法體系中的“上位法-下位法”邏輯以及“總則-分則”結構,他的出臺及推行,不但損害了我國民法立法的科學邏輯,更阻礙了我國民法典制定的進程。
在我國當前的民法體系中,制度缺失的問題較為突出。首先,我國當前的民法依然沒有一個完整科學的民法總則,盡管早期出臺的《民法通則》是參照民法總則的模式進行編制的,然而由于其受到歷史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最后出臺的《民法通則》被編制成了很小的民法典,也就是民法基本法。我國當前的民法體系中存在的制度缺失現(xiàn)象已經(jīng)十分嚴重,也就是沒有關于債法的相關規(guī)則。[3]這方面的內容在法律上常常被叫做“債法總則”。筆者認為,未來民法典應當進行“債權總則”的設立,然而由于當前民法制度缺失的問題存在,導致這一目標難以實現(xiàn)。除此之外,我國當前的民法體系中制度重復問題也較為嚴重,如上文提及的《侵權責任法》,該部法律中涉及到特殊侵權部分的規(guī)則都重合了現(xiàn)行的很多單行法規(guī)。
在現(xiàn)行的民法立法中,大多數(shù)的法律規(guī)范都只是具備政治宣言方面的內容,然而卻缺少權利義務等昂面的組成要素,并且在規(guī)定法律效果方面的規(guī)則也欠缺,因而導致其在實踐方面難以獲得真正的適用。這個問題在《物權法》與《民法通則》中關于財產(chǎn)權利方面的條文中有著極為顯著的表現(xiàn)。[4]除此之外,我國當前的民法立法中還存在很多操作性缺乏的條文,該類條文在民法中十分常見,即使在實踐性很強的《侵權責任法》中,依然會出現(xiàn)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條文。并且在《物權法》、《合同法》及《民法通則》等一些基本法律中,常常能見到“相關法律”、“有關部門”等難以辨別概念及界定含義的詞語,這種問題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我國法律本身的科學性。
在我國民法立法門類基本完備之后,如何將這些法律進一步體系化、科學化,逐漸成為當前我國民法立法的一項重要任務。簡單說來,我國實現(xiàn)民法立法的體系化與科學的必要性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要求。雖然我國當前市場經(jīng)濟體制建設十分成功,然而民法在立法的指導思想中依然殘留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因素,并且其內在的體系十分零散,難以滿足現(xiàn)實生活的需求;[5]第二,是民眾權利保護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民眾對于權利意識的理念不斷加強,民眾對自身權力狀態(tài)逐漸產(chǎn)生出一種不滿意感,且集中體現(xiàn)在我國立法對于其權利立法的指導思想及保護制度方面;第三,全面完善法律制度的需求。民法不但是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賴以生存的法律,還是刑法、行政法等法律制度構建的基礎前提。因此,民法立法體系化與科學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
民法體系化的基本目標就是進行民法典的制定。通過對民法典體系整合的作用確定,可以有效消除先行的民事法律中存在的制度沖突與混亂問題,從而將不同的法律制度逐漸整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實現(xiàn)我國民事法律的內在和諧與統(tǒng)一。民法典的制定不單單是我國民法學者的熱切愿望,同時而是我國法律文化向一定階段邁進的必然趨勢。[6]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建設落實與民法門類立法的相繼完善,將諸多法律進行科學化與體系化是我國民法典制定的重要基礎保障。
民法典的編纂不僅要充分借鑒發(fā)達國家的豐富經(jīng)驗,并且還要充分遵循法理,更為重要的是在建設制定的同時,考慮到我國國情的各方面因素。因此可以說,編纂民法典是一門十分專業(yè)的科學,在此其中必定要涉及到大量的屬于與概念,而由此編纂形成的民法典,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體系。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科學,民法典有著獨特的立法技術與工作語言,而這種立法技術的最初成熟者,應當以潘德克頓法學為典型代表,因此我國要想實現(xiàn)民法立法的體系化與科學化,應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對概念法學的研究與借鑒。
綜上所述,我國現(xiàn)行的民法立法在體系化與科學化方面還存在這多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對現(xiàn)有的法律制度進行完善來解決。要想實現(xiàn)民法立法的體系化與課程化,是一項長遠而系統(tǒng)的工程,法律研究人員與相關部門應當充分借鑒國外法律,在考慮本國國情的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我國民法立法的體系化與科學化。
[1]孫憲忠.防止立法碎片化、盡快出臺民法典[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3,01:76-82+159.
[2]陳利根,張金明.城鄉(xiāng)統(tǒng)籌一體化與土地法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土地法的體系化立法模式構建[J].河北法學,2013,09:16-23.
[3]劉敏.論法教義學的體系化功能——以民法為中心[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4,01:12-17.
[4]朱廣新.超越經(jīng)驗主義立法:編纂民法典[J].中外法學,2014,06:1422-1443.
[5]王竹.以“非基本法律法典化模式”編纂民法典的立法程序一種“實用主義思路”的合憲性思考[J].中外法學,2014,06:1444-1461.
[6]謝鴻飛.中國民法典的生活世界、價值體系與立法表達[J].清華法學,2014,06:17-33.